返回列表 发新帖

钢琴教材哪家强?孩子学琴,家长必须知道这些~

[复制链接]

407

主题

1906

帖子

27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22
发表于 2021-12-4 12: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北京
钢琴入门教材,最主流的有三大套:小汤、菲伯尔和巴斯蒂安。
小汤年代早,用得多,另两套理念新,但普及程度不如小汤高;三套教材各有优缺点,孩子入门选哪本好呢?
如果你是家长,打算给娃挑教材,那么结论拿好:

  • 对家长来说,不需要特别挑哪本教材,挑老师比挑教材重要多了
  • 用小汤的老师不一定不行,用菲伯尔巴斯蒂安的也不一定很牛逼,老师的教学能力跟用哪本教材,不一定有关系;
  • 了解教材的一些设计思路,也有助于你判断老师的水平;
接下来具体展开说:
“小汤”,全名《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是一套家喻户晓的钢琴启蒙教材,陪伴着大多数90后的钢琴琴童长大。即使到现在,市面上依旧有很多琴行或者老师,都用着小汤来教小朋友,如果你问问周围的琴童妈妈:你家孩子在用什么教材?估计十有八九都是小汤。


小汤,风靡大江南北的“小汤”好几十年。翻开来,仔细一看,还是能感觉出插画和排版字体中透露出的一丝微妙的年代感吧?
毕竟这书出版已经有一定年数了。从1999年引进中国那年算起,光在中国流行,就有20多年了。再回顾一下,“小汤”1955年就在美国出版的,从初版算起,已经被用了六七十年。
年代一久,自然会有一些今天看来已经落后的地方。在弹奏上,最主要的缺点,就是在"中央C入门法”和“白键入门法”。
小汤的入门弹奏,是从大拇指弹中央C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有些孩子就形成了“1指只能弹中央C”的刻板印象。
白键大法,是说小汤的乐曲局限在中间部分键盘,学生接触不到整个键盘。且入门前期集中在白键弹奏,无形之中给孩子树立了“黑键很难”的印象。


其他还有一些缺点,比如没有涉及弹奏姿势、手型、触键方式等弹奏基本知识,比如侧重技巧,乐理知识比较缺,包括进度安排都有一些可商榷之处。
但是,进度的安排,手型触键的学习,肯定是老师手把手多次亲自教学。难道家长指望孩子看教材自学?看个图就能完美领悟钢琴弹奏的基本姿势?至于乐理知识缺失,也很有必要讨论一下,小朋友需要了解乐理到什么程度?需要全面了解,还是说钢琴弹奏够用即可?根据不同需求,大家的答案也会不尽相同吧。
换句话说,这些问题,是老师在正常教学中可以照顾到的,只要老师靠谱,都不能算特别大的漏洞。
唯独“中央C入门法”和“局限于白键”这两点教学法,确实是有一些弊端。
当然,总体来说小汤依旧是一本经典教材,涉及丰富的风格,帮助孩子接触到不同音乐。
虽然乐理内容不够充足,但是对于“不求甚解”只想把琴弹下来的同学来说,也够用。“中央C入门法”确实能填鸭式地,快速地让孩子掌握钢琴的位置。比较追求钢琴演奏技巧的家长和孩子,使用小汤仍然是不错的选择,也没必要因为老旧教材而一棒子打死。
但话说回来,教材不是文学名著,教育还是要与时俱进的,你看每年小初高的教材不都在改革?
所以,如果现在还信奉着小汤为钢琴启蒙的圣经,捧着上世纪的教育理念,多少有点不思进取的感觉。
当下推崇什么?推崇全面素质教育,放到音乐上来说,就是拒绝培养弹琴机器,要全面了解音乐,感受音乐,而不是只埋头苦练技术。


于是,类似于《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和《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的教材就出现了。
巴斯蒂安和菲伯尔比较类似,我们就是一并讲了。



这两本教材的出现,都晚于小汤。《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在2005年引入中国,《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在2012年引入。相对于小汤来说,巴斯蒂安和菲伯尔更像一套全面音乐书,而小汤感觉就是是比较纯粹的钢琴书。


它们插画比小汤好看,乐理内容比小汤丰富,甚至将各个部分进行分类训练,如细分了乐理、技巧、视奏等方面进行分类训练。并且主要以儿歌的形式教授,看上去更加有趣、容易接受。
且改变了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孩子的角度进行设计,一方面把知识拆解得更好吃,一方面更全面。让孩子更加容易且全面的学习。比如:
1. 巴斯蒂安和菲伯尔在识谱教学中都采用:“无线谱”过渡到“五线谱”,让孩子更易学。

历来识谱教学,都让老师愁的头秃。填鸭式死记硬背法,孩子通常也要几个月才能完全熟悉五线谱。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四五岁就开始学钢琴了,但研究表明,3岁前儿童仅能分辨上、下方位,5岁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6岁能完全便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让这么小的孩子一上来就理解“五线谱”,实在是很勉强。
而“无线谱”,就是根据方位上的视觉刺激,让儿童直观上,从视觉角度吸收,比一开始教授无线谱上音符的位置要简单得多。
新时代的家长,自己小时候也许就学过小汤,也没了解过其他的教育方法,很容易理所当然地把小汤的教法奉为圭臬,遇到一上来不教五线谱的,还会质疑:这是不是正经教法?殊不知,大人,时代变啦!落后的人是你自己哟~
2.巴斯蒂安和菲伯尔教材中,都更全面、合理的使用键盘。颠覆传统地优先教授黑键,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不自觉形成的“白键简单,黑键难”的心理。

3.菲伯尔更加的重视听觉训练

众所周知,音乐是个听觉的艺术。但传统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按着指法弹”的学生。尤其是年纪很小的学生,弹了好几个月了,都不太明白自己在弹什么音符,只看谱上标记的指法,谱上写2,就用2指。但是拜托,2指可以按任意键啊,只看指法经常会出错的。
而且只看指法的孩子,往往听不出自己弹错。因为他们的概念中,按着指法就是对的,跟听觉无关。这就是填鸭式教学的弊病。孩子只知道弹,但不知道自己弹了什么。
所以在教音符、和弦以及曲子的时候,让孩子记住音响效果,并对此进行听觉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巴斯蒂安和菲伯尔的教学理念虽好,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槽点的,比如
汉化不到位,儿歌失去意义

巴斯蒂安的儿歌汉化相对好一些,菲伯尔的汉化槽点就很多了。
菲伯尔教材中充斥着英文歌词的儿歌,且有很多对还来说略微晦涩的英文单词。儿歌本是便于孩子理解的,边唱边记。但是照搬英文教学的话,中国小朋友真的能够很好理解吗?这理解成本是否有些高?先学习英文单词——再理解儿歌含义——从而理解乐理知识。
例如,菲伯尔第2级的“主音和属音”这课


这儿歌咋唱?按着英文唱?解释dominant和tonic等单词的意思,然后让小朋友对应理解?还是唱下面的中文歌词?还是干脆就不唱只弹?


而且,第一册中,生怕小朋友理解不了五线谱,所以无线谱化引入教学。第二册,就要把“主音属音”,“一级和弦“,”属七和弦”概念全上。
再比如,“级进”“跳进”这样的概念用语。本来在钢琴上弹得挺简单,你一来这俩词,把小孩儿都搞蒙了。用一个孩子不熟的词定义或解释一个新学的知识……合适吗?


菲伯尔和巴斯蒂安的编配,确实体现了一种进步的教学理念,只是,如果遇到一个专业能力不足的老师,用了这些看起来“更先进”的教材,但是却照搬教材说法,跟小朋友讲解乐理概念,那么凉凉,可能反而让小朋友更加混乱。
其中某些艺考生高中才开始学的乐理概念,对5岁启蒙的孩子,直接进行概念解释,孩子真的能明白你在说啥吗?所以想按着巴斯蒂安和菲伯尔的理念来进行全面教学,对钢琴老师的专业素养和表达能力等也都是很大的考验
总之,单谈教材,不谈老师水平,都是耍流氓。教材再好,你能跟着教材自学?概念再好,也要看如何落地。把好教材教毁的不专业老师也一大把,把老教材教好的专业老师也不在少数。教材不足,好的老师也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补充教学。不独取一本,而是搭配不同风格的教材,也能更全面的进行教学。
况且,教材也不是给家长和孩子看的,而是给老师提供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

所以选择教材的重点是:选好老师,搭配使用,因材施教。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对市面上流通的三大教材有个客观认识,更重要的是对钢琴启蒙教育理念有更为客观的认知。在选择教材,选择钢琴老师的时候,心里有个数。

我是迷鹿音乐
一个会上瘾的乐器学习APP
下载感受走心的音乐教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