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邀,人工智能将来弹的会比人好,现阶段AI还差点,但照现在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来看,将来肯定是AI弹的好。
但人还是需要练琴的!!
汽车跑再快谁也不敢说博尔特算个啥呀,还跑不过长安奔奔。
钢琴演奏家将来是要和计算机专家合作的,人工智能的演奏归根结底还是设计者的演奏,即使机器有了自我学习能力,机器的学习方式还是设计者定义的。人工智能专家一般不会是最好的钢琴家,好的钢琴家也不能成为人工智能专家,还是要深度合作才行。中央院正招收音乐人工智能的博士。
人的许多机能是地球上最笨的,论速度跑不过豹子,论力量干不过狗熊,论灵活比不上野猫,论攀援连猴子都不如……人类出生到能独立生存大概是生物中需要时间最长的。
事实也是,象棋,围棋,人类早被机器打败。
郎朗曾带弟子与来自意大利的机器人“特奥”(TEO)比拼钢琴弹奏。“特奥”有53根手指,几乎覆盖大半个键盘,所以可以按规定快速地弹奏任何钢琴曲。
10岁的李俊杰和机器人躲在幕后分别弹奏肖邦的《幻想即兴曲》,让全场观众分辨哪个是人弹奏的,哪个是机器弹奏的。现场观众大多数可以分辨哪个是机器人演奏的。这说明现在机器演奏发展的还不好,但我相信很快就会改进。
之后12岁的徐子航与“特奥”比拼演奏《野蜂飞舞》的速度,这个毫无疑问,“特奥”轻轻胜出。
在钢琴演奏领域,人类现在还暂时没被机器人打败,但不远了。
首先要明确的是人工智能演奏的还是人的演奏!!!人工智能的演奏来自“程序猿“”设定的演奏参数。设计者有多了解音乐,机器人就演奏的有多好。所以搞程序的还得找我合作才能达到最高境界。
钢琴演奏有很“玄”的地方,比如气韵、风格、情怀……各种处理。但分解下来还是一堆可以量化、可以数字化的参数: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句法、连断……音乐的呼吸,气韵,风格,感情,情怀……更复杂细腻一点,但也是可量化的参数协同系统综合地完成的。
人工智能现在演奏的音色有点差,还可提高很多,声音很硬,不圆润,弹的和弦像打铁。节奏过于精准,显得冷冰冰,因此外行也可以轻松分辨,但这一切都可以通过调整演奏参数得到提高。
第二,人工智能的演奏已经比较不错了,基本达到完成乐谱要求的程度。很多地方是人类达不到的了,比如速度。但这不可怕,计算器算大数比人快,不过还是人类的工具而已。等机器人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时候才可怕。
最后,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的演奏,我们是不是不要学习乐器了?
其实这不影响我们自己学习乐器,人可以从演奏中与其他人交流,从演奏中照见自己、看到自己,从演奏中获得美感与快乐。这就像有了计算器我们也要学加减乘除,有了汽车我们也要会跑步。
人学习艺术不是躲在里面睡大觉,而恰恰是需要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与“困难”的,就是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的那种。只有通过与制造的困难战斗才能体会到艺术带来的最高审美体验。
真正理解了下面的歌词,就懂得了
“幸福在哪里
朋友我告诉你
它不在柳荫下
也不在温室里
它在辛勤的工作中
它在艰苦的劳动里
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幸福在哪里
朋友我告诉你
它不在月光下
也不在睡梦里
它在辛勤的耕耘中
它在知识的宝库里
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突然想到,以后植入大脑信息,肌肉用电信号控制,不用练琴了,人人都是钢琴家,想成李赫特就李赫特,想成吉塞金就吉塞金……挺没劲的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