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练琴 · 人物」是一起练琴的系列专栏,通过访谈的形式,对话 99 位国内外艺术家,碰撞新锐艺术思想,探寻感性与灵性交织的艺术家园。
<hr/>郎朗、李云迪之后,谁正扛起中国钢琴大旗?
年青一代风起云涌,英才辈出。
刘子钰,洪流浪尖的弄潮儿。
出生于 1998 年,小小年纪便凭借着优秀的演奏技术在古典乐坛冉冉升起。
先后师从于中国钢琴教育泰斗凌远和当代最具传奇色彩的教育大师阿里 · 瓦迪(Arie Vardi),是王羽佳、陈萨、李云迪的同门师弟。
21 岁成为维奥蒂国际音乐比赛 70 年来首位中国籍冠军,在国际崭露头角。
今年 23 岁的他,正备战 2021 的肖邦、布索尼、利兹等超一流世界钢琴大赛。
因为疫情,在德国的刘子钰使用一起练琴 App 和国内学生视频上课。
我们一起练琴非常有幸联系到他,邀约采访,以及后续的一起练琴公开课直播。
本期「一起练琴 · 人物」将带大家走近这位中国新生代钢琴演奏家,让我们一起听听他对于古典音乐演奏和教育的独特见解。
<hr/>一起练琴:子钰您好,很荣幸能够采访到您!您在 21 岁时,成为维奥迪国际音乐比赛 70 年来首位中国冠军,可以说是年少成名。
作为新一代钢琴家的领军人物,前有王羽佳、陈萨等成功的前辈,您肯定背负着种种压力,要如何扛起中国钢琴这面大旗呢?
刘子钰: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责任感和对音乐由衷的爱。 如果你足够热爱一份事业,就会产生一种责任感和情怀。
在这种责任感的驱使下,我在任何时候都会以最严格的专业标准来要求自己,我手下作品的质量是我的原则和底线。
我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家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去影响更多的人;
另外,我也很关注中国钢琴的教育问题。我会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平台和方式,尽可能地把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意识形态传达给大家,为国家钢琴教育的整体水平,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起练琴:您参加了很多钢琴比赛,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当然,比赛都是有赢有输的,您能分享一下输得最惨的那一次经历吗?
刘子钰:我近期一共参加了新加坡、坎图、维奥蒂三个国际比赛,全部得了冠军,当然得冠军除了必要的实力,也要有一定的运气。
音乐比赛不是赛跑,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终点线」。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音乐比赛虽有美学上的统一评判标准,但是很大程度上也会受运气成分影响。
比如选曲、评委对于风格的不同喜好、出场顺序、个人状态等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况且也不能保证每个评委都是足够负责的、明智的。所以对待比赛要理性看待输赢。
我就分享一下第一次参加布索尼钢琴大赛吧,但是跟演奏没关系,是一些比赛的经验。
我第一次参加布索尼比赛的时候,年纪非常小,之前也没有参加过顶级规模的国际钢琴比赛。不知道像这类国际大赛的初选对于视频录制是有很高要求的,所以就用自己的小摄影机在琴房录制了参赛视频。
我当时很有信心地把这个视频寄过去,等到宣布结果的时候,却收到邮件通知说我的视频没有达到他们对于视频技术质量的要求,所以不予接受。
当时我因为这件事受到了不小的打击,难受了很久,也承受了不少的舆论压力。在这之后我就吸取教训,没有犯过这种幼稚的错误,比赛也都很成功。
一起练琴:音乐最能表达人内心真实的想法,作为新生代的钢琴家,您认为如何用音乐表达真诚?
刘子钰:俗话说,乐如其人,真诚是音乐表现中最重要且最高贵的品质,只有真诚的音乐才能打动人。
那我们要如何真诚地演奏呢?我觉得要以最纯净、最虔诚的态度去面对音乐,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在舞台上,真正的主角是音乐,而不是演奏家。
一起练琴:您觉得,现在古典音乐是否逐渐没落?在流行音乐发展如此迅速的情况下,古典音乐有什么出路?是否可能再次崛起?
刘子钰:我认为古典音乐作为严肃音乐和艺术音乐,它是处在音乐金字塔顶端的。
我们都知道「曲高和寡」这个道理,就是说古典音乐正是由于对受众审美水准的高要求,所以相对其他音乐形式来说受众会比较少,我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其次,我没有觉得古典音乐在逐渐没落,因为经典可以一直流传下去,即使它的受众相比之下不是很多,它的价值也不会改变。
就像艰深的文学名著一样,虽然喜欢读这些著作的人数远远比不上网络小说和流行小说,但是并不代表这些艺术会没落,总有一部分人会传承下去。
既然是真正的经典,它的价值就会永远存在,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化。
至于古典音乐的出路,我认为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古典音乐家们应该走出象牙塔,以让大家感兴趣的、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普及古典音乐。
所以我觉得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从美学教育入手,提高大家对古典音乐的审美能力,让更多人知道该如何欣赏古典音乐。
听懂了自然就会喜欢上。
一起练琴:因为出色的演奏技术和有趣的演绎方式,您在 b 站和视频号等平台收获了很多粉丝,在业余时间运营这些账号的初衷是什么?您希望能达到多少万的粉丝量?
刘子钰:其实,我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在疫情开始之前,我不是很热衷于网络媒体平台的运营,甚至之前都没有在 B 站和视频号发过任何内容。
但是在疫情期间,我的演出基本取消了,有了一些精力,所以开通了账号,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继续把音乐带给大家。没想到短短一年的时间,全网粉丝数就达到了 10 万,总播放量达到了 2000 万以上。
建立这些账号的初衷,单纯就是为了把我的音乐分享给大家。
我作为职业演奏家,重心本来也不在网络平台上,对当「网红」也并不感兴趣,所以没有定下关于粉丝量的目标,顺其自然就好。
总的来说,我在这些媒体平台上传视频是为了借助它们传达我的音乐理念,并没有其他目的。
只希望能永远保持初心,保证每一个作品的质量,以分享音乐的心态去运营这些账号。
一起练琴:如何看待现在科技对于古典音乐发展的帮助?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刘子钰:我认为,人工智能包括网络技术,可以更好地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远程上课的形式使一些原本没有机会接受好的音乐教育的学生,也能接受好老师的指导。
所以我觉得人工智能对于未来古典音乐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我现在在欧洲,也可以通过我们「一起练琴」软件来给国内的学生上课,这些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地解决了因为空间和距离给音乐教育带来的不便和局限。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全世界音乐家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密切,大家可以取长补短,这对于艺术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在教育的领域,让大家能更方便地交流、更方便地享受最好的师资资源。
<hr/>感谢刘子钰老师在紧张备战肖邦、利兹等国际大赛的过程中,接受一起练琴的采访。
我们见识到了刘子钰老师超越年龄的成熟,年轻一代音乐家对于古典音乐教育的责任心,以及对古典音乐的新理解和新诠释。
中国钢琴,未来可期。
3 月,中国青年钢琴家领军人物 —— 刘子钰,将会在「一起练琴」举办公益公开课,和大家聊聊音乐和教育、一路走过来的心得,以及今年备战肖邦、利兹等大赛的秘密武器。
请关注「一起练琴」,以获取刘子钰老师的最新动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