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为本人毕业论文设计,仅供参考,不得转载
摘 要
如今竞争形势十分激烈,对孩子的全面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早期音乐教育有很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帮助儿童全面发展。本文从当今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意义及发展趋势出发,对儿童在钢琴启蒙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良好的音乐启蒙,对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有着积极的培养作用,不仅能够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够在儿童情感、个性和意志等发展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研究早期音乐教育对幼儿影响作用,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所以针对钢琴启蒙教育,提出了明确儿童个体性差异和注重培养儿童兴趣的策略,以便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钢琴启蒙;儿童;影响
伴随着社会各界对于素质教育的关注程度逐年提升,家长们开始注重儿童特长方面的培养,书法、绘画、表演、唱歌等等。钢琴作为一种优雅、独特的演奏乐器,受到了广大家长以及孩子们的喜爱。自钢琴教学发展开始,钢琴的普及程度在中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学习钢琴人数也越来越多。在经济能力较好的家庭,更是要求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随着社会钢琴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展学习钢琴。要了解钢琴学习的目的,就需要先弄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音乐教育?以音乐作品为教育内容,以音乐实践活动为教育方法途径,以通过提高音乐审美、表现、创造能力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行为就是音乐教育[1]。音乐的教育目的则在于培养人的审美,提高人的素质和文化修养、培养人的创新思维。钢琴是呈现音乐的载体,那么学习钢琴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人这些方面的能力[2]。同时,钢琴演奏是由人的“眼、脑、手、耳、脚”五个器官同时协调配合来完成的“精细工作”。所以对于学习钢琴的儿童来说,除了通过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提高其审美能力以及文化艺术修养,学习钢琴的目的还在于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记忆力及创造能力[3]。而对于教师来说,钢琴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我们培养出一批的钢琴家,而是通过钢琴的教学,帮助学习者提高审美、创造力,形成良好的人格品格。而提升审美、记忆力、创造力以及表现力的根本,就是要求学习者要有良好的对音乐的感受能力[4]。研究钢琴启蒙对儿童的影响作用,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意义及发展方向
1.1 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意义
钢琴被人们称为“乐器之王” , 是因为他在所有的乐器中的表现力是丰富的,音域宽广,声音色彩变化多端,能够模仿多种动物和事物的声音,容易亲近孩子心里,带领孩子进入音乐世界,幼儿钢琴启蒙教育最有利于促进和普及早期音乐教育,最大限度的开发幼儿潜能[5]。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 “如果教育得当,节奏与和声比什么都深入人心,比什么都扣人心弦。大家知道,当我们用耳朵感受音乐旋律的时候,我们的精神世界也会随之其变化。 ”音乐创作本身极具想象力,在接受音乐训练的过程中,被训练者大脑右半球得到了强烈有效的刺激,从而培养了艺术的想象力和直觉。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教育,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儿童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儿童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儿童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1.2 儿童具备钢琴学习的可能性
3岁到4岁时,儿童的大脑具备了学习钢琴的基本条件[6],因为儿童的大脑内部结构已经基本成熟。在心理方面,儿童的思想上还很依赖家长。在行动上,往往没有自主的目的性,鲜艳的颜色、强烈的声音、生动的形象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但注意力稳定性低。这种状态不足以完成细致的钢琴学习。在记忆力方面,形象记忆的效果高于语言记忆的效果[7]。爱模仿也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它为这一时期钢琴基础学习提供了条件。由于儿童独立性差,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较低,心理行为容易受到暗示,因此,他们爱模仿他人的行为,在他们喜欢的活动中,不断重复动作,帮助记忆力的发展,是锻炼手指肌肉的好时机。此时应注重培养儿童对钢琴的兴趣及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不应该急切的要求儿童完成钢琴教学任务,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排斥和生理上的损伤。
4岁到5岁时,骨骼和肌肉的发展以及大脑的控制能力增强,在儿童钢琴学习的过程中,手指的小肌肉得到锻炼,增强手指的灵活性与手指皮肤的触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注意力与记忆力也有所增强,可以进行一些机械记忆[8],俗话说死记硬背且能记忆最久。心理方面,此时处于活泼好动,对很多事情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在思维上,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过程需要靠真实的物体作为形象上的支撑。例如:用钢琴来模仿汽车喇叭声、小鸟叫声等锻炼儿童的想象力及模仿能力。此时为锻炼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好时机,通过对钢琴的练习,进行鼓励式教育,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自我控制能力,能对调节意识冲动、社交能力发展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5岁到6岁,是儿童发展的晚期阶段,好奇、多问是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抽象的概括能力开始发展,初步形成自我个性。此时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初步的归纳推理。例如,对于音符的时值长短、旋律强弱的变化、节奏节拍的区分、音调的高低等量的变化有所体会。
5岁到6岁已经可以从3岁-5岁的钢琴兴趣培养的目标变为对钢琴教学正规化学习的目标[9]。随着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骨骼的进一步成熟发展,良好练琴习惯的养成,使得手型、手指问题减少[9],有助于钢琴技巧的训练。随着儿童个性的发展,良好的钢琴学习与练习,可以使儿童在其他的环境中,表现出注意力、社会交流能力、理解力、毅力等方面的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