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两会进行中,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首席指挥,全国政协委员李心草委员提出“建议调整或取消音乐类考级”建议,登上微博热搜:
大家对此评论不一。
对此,整理了国内顶尖钢琴教育专家对考级利弊的权威观点,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
1. 周海宏教授:考级本身并不坏正确对待是好事
很多学琴的孩子,都绕不开考级这件事,作为检验孩子学琴效果的方式之一,考级本身并不坏,我们也不反对考级。
就像被很多人诟病的“应试教育”,核心问题不是考试,而是只学考试内容,把教育的目标设立为通过考试——这一点与学琴只练考级曲目一样。花一年时间就练几首考级曲目,而不涉猎更多作品,不学习更广博的音乐文化,就是学琴教育中的“应试教育”。
钢琴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动力状态,合理利用考级的反馈机制,检测阶段性学习成果。不仅要成绩好,而且要爱学习,要培养孩子终身热爱学习的品质。
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强烈建议,家长应该在孩子比较有把握的时候,慎重选择参加考级。
考级对孩子的学琴动机有重大影响,以下3类孩子不建议参加考级
- 平时经常对学琴有失败感、感到学琴很痛苦的孩子不适于参加考级。
- 孩子的老师没受过中等音乐师范教育或音乐附中教育,在决定孩子参加考级前,可以再咨询其他老师意见。
- 平时练琴就很难完整、流畅演奏乐曲的孩子不适合参加考级。
2. 著名钢琴教育家赵晓生教授曾坦言考级教材的本质:
不同的考级教材,有很多好曲子,编教材的老师想尽办法找好曲子,并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范,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按照这个科学的规范,打好基础,不断提升。
另外,在漫长的钢琴学习过程中,孩子需要明确的学习目标,而目标的实现,可以让孩子获得鼓励,增加对学琴的热情和信心。
3. 全国钢琴考级教材主编,著名钢琴教育家周铭孙分享跳级暴露的问题:盲目考级、跳级毁灭整个学琴进程
“考级本身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使得钢琴教学很规范,一级一级本身是循序渐进的。我们的标准基本是一年一个级别,一般学生是这样。有的特别天才的孩子,花很多努力,每天练琴很久,可能他的级别会走得很快。
一年6级,两年9级的盲目“大跃进”,结果是造成更大的浪费。即便孩子如愿获得一定等级的证书,他们的读谱、试奏等基本功以及音乐的表现能力可能并不扎实,非正常、超负荷的身心压力还会让孩子对音乐失去好感,打击信心和自我观感,最终毁灭整个学习进程。
4. 而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则公开表示他的教育哲学观:
好的教育,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
教育的真谛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虽然,目前尚无研究报告表明,现在的考级标准有多大百分比证明,孩子可以通过与自己学琴程度相当的级别,但经验告诉我们,很多孩子在他们所学到的程度上从来没有达到过考级的要求。这其中有教学等问题,但更多是孩子自身的音乐才能条件限制所决定的。
写在最后中国的钢琴精英教育模式的确造就了一些人,代价可能是牺牲了成千上万的琴童,“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
有研究表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保持长久上升态势的孩子,往往更有这“三力”:
- 有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有魄力:敢于决策、勇于抓机会、有组织驾控力;
- 有魅力:审美魅力(穿着有品味,举止文雅,有生活情趣),良好的社群关系,遵守社会规则,顾及他人感受…
在漫长的钢琴学习过程中,孩子需要明确的学习目标,而目标的实现,可以让孩子获得鼓励,增加他们对学琴的热情和信心。考级作为检测孩子阶段性学琴结果的工具之一,家长们可以更好的利用它,辅助孩子达成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