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为什么我觉得很多老一辈的中国著名钢琴家的演奏无法让我 ...

[复制链接]

389

主题

1503

帖子

22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88
发表于 2021-12-9 10: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北京
喜闻乐见@ 吕卓然 老师推销他那套不动手指,大臂发力的弹奏方法。并且疯狂diss郎朗把郎朗的成功归功于名气(也不去看看郎朗当年怎么出名的)。并且声称自己已经在某些视频中打了某些人的脸。
我这里不评论吕老师的理论,我们只谈论他已经发了的视频。
我有幸拜看了吕老师的视频,特点是真假参半+富有煽动性的语言。吕老师似乎不能坚持超过3秒——我的意思是没弹过3秒以上高难度的曲子。完整示范过的曲子基本是599——一首我用铅笔都能弹奏的曲子——这么说弹琴可以不用手了。他的每分钟2400音——似乎不能坚持1秒以上——而且只能弹一个和弦——那我用屁股弹琴可比这快多了——一屁股一【刹那】能坐十多个音呢——那你这个【刹那】有什么实用价值呢?到最后他也没能证明自己的方法可以弹什么曲子啊,我不知道他到底打了是谁的脸,空气还是自己?
我觉得一个人既然标新立异,那就应该拿出有说服力的曲子,演奏会的视频。你要是能像 @pianofanie  老师那样《平湖秋月》《百鸟朝凤》挨个示范(用你独特的不动手指方法),我相信也没人跟你造次了。背了个ABC就自称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信的人可能是石乐志。吕老师自称能轻松弹奏肖邦李斯特的曲子,那我点播一首《肖邦练习曲OP25 NO 11》不动手指光动大臂的示范视频不过分吧?

——吕老师回复我了,很激动——




1,吕老师已经宣称整个肖练OP25里的12首曲子都可以不依赖手指弹,而且可以弹得更好,但就是不提录视频示范的事。我不录,但我就声称我能弹;我不弹,但是我声称可以这么弹,还能弹得好,然后转移话题。
2,话锋一转开始戴帽子,人身攻击,看得吕老师的簇拥热血沸腾,连连叫好。所有主流练习方法都是骗子,都是被洗脑了,我才是对的。
3,避而不谈自己的水平开始质疑提问者的水平,成功反客为主:你自己什么水平学生什么水平怎么有脸来质疑(自以为)很牛逼的我?
4,给自己戴上了“实名制”的高帽,一脚踩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宣称虚假的网络,别人的一切都是假的。不敢实名制是因为别人都是骗子心虚,自己是对的是因为自己敢实名制(其实贾跃亭也一直实名制来着)。
说实话吕老师的话术用来哄骗外行是非常有效的,和以前卖“大力丸”的如出一辙:西医都是错的,自己包治百病,没有病例嘴硬。偏偏就是有一大帮没有辩识能力的被收了智商税,从吕老师以往回答的赞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如此理直气壮地diss别人的厚脸皮,我们其它钢琴老师在地推的时候可以学学。
但是吕老师到底什么时候录《肖邦练习曲OP25全集》不动手指原速完整演奏的视频呢?
————总结————
有人说吕老师非X即X,我个人认为他是单纯的X,靠diss一个靶子(我还真不知道哪个宇宙的老师全都只教高抬指)抬高自己。数学物理民科可以胡搅蛮缠,音乐处理方面仁者见仁,但是钢琴纯技术——在体育方面很容易验证:弹一段,录个视频,能跑下来就跑,都不用谈什么处理感情,沈文裕那样就行——至少证明技术牛逼。比如《冬风》吕卓然肯定是跑不下来的,他自己应该很清楚。却大言不惭说自己能弹得更好又拒绝用事实说话,那这就是坏了。
当然按照套路,吕老师有可能录一个视频,骂了一堆人,白话一堆理论,diss一通高抬指。他会慢速弹两个小节冬风(单手),“一呀二呀”“一二三四五六”打打拍,晃晃手腕,继续白话一堆理论,然后快速弹两拍冬风(单手)。接着说整首曲子这么弹就行了,因为时间原因/家庭原因/录像设施原因就不整首示范了。发到网上并且声称用这个视频狠狠打了我的脸。
————以下是段子————
吕教练100m跑了14s,然后和你说:“我马拉松能跑进两个小时。”
观众说不可能:马拉松世界纪录都得两个小时,你要是这么厉害早上奥运会了。
吕老师会和你说:
“我100米14秒,1秒跑6步,每一步1.4m。一分钟就是360步,就是一分钟520米的速度。马拉松80分钟我就能跑下来。”
“目前体育训练环境,就算请教练,百分90以上的概率,带你练的田径训练也只是高抬腿。
这种有着极大争议性的训练内容,甚至可以说在程度较高的教练群体里普遍不采用不认同对人体伤害极大的方法,反倒占据了行业训练的主流。”(他可能指的是异次元的教练群体)

“当你学的程度越高的时候。
你会发现田径不仅仅是只有高抬腿,而是很多很多多种技能。
这时候回过头来看,如果是一开始就学习很多发力技术,那么就很可能从一开始就不一样。
然后你再去看比赛,比赛的多了慢慢也就知道里头到底咋回事,似乎所有比赛没有一个明确的技术标准吧,给一批人提供了大量的黑箱操作的空间。
这就导致了,你练田径,未必练成,家里人拼命掏钱,耗费大量时间,然后依托消耗金钱以及社会地位获得所谓奖项荣誉。
这时候,奖项荣誉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羞辱。就跟我总结归纳过田径后,回来再看以前的所谓高抬腿的训练以及奖项,就是一种羞辱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1

主题

306

帖子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发表于 2021-12-9 10: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河南郑州
喜闻乐见@ 吕卓然 老师推销他那套不动手指,大臂发力的弹奏方法。并且疯狂diss郎朗把郎朗的成功归功于名气(也不去看看郎朗当年怎么出名的)。并且声称自己已经在某些视频中打了某些人的脸。
我这里不评论吕老师的理论,我们只谈论他已经发了的视频。
我有幸拜看了吕老师的视频,特点是真假参半+富有煽动性的语言。吕老师似乎不能坚持超过3秒——我的意思是没弹过3秒以上高难度的曲子。完整示范过的曲子基本是599——一首我用铅笔都能弹奏的曲子——这么说弹琴可以不用手了。他的每分钟2400音——似乎不能坚持1秒以上——而且只能弹一个和弦——那我用屁股弹琴可比这快多了——一屁股一【刹那】能坐十多个音呢——那你这个【刹那】有什么实用价值呢?到最后他也没能证明自己的方法可以弹什么曲子啊,我不知道他到底打了是谁的脸,空气还是自己?
我觉得一个人既然标新立异,那就应该拿出有说服力的曲子,演奏会的视频。你要是能像 @pianofanie  老师那样《平湖秋月》《百鸟朝凤》挨个示范(用你独特的不动手指方法),我相信也没人跟你造次了。背了个ABC就自称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信的人可能是石乐志。吕老师自称能轻松弹奏肖邦李斯特的曲子,那我点播一首《肖邦练习曲OP25 NO 11》不动手指光动大臂的示范视频不过分吧?

——吕老师回复我了,很激动——




1,吕老师已经宣称整个肖练OP25里的12首曲子都可以不依赖手指弹,而且可以弹得更好,但就是不提录视频示范的事。我不录,但我就声称我能弹;我不弹,但是我声称可以这么弹,还能弹得好,然后转移话题。
2,话锋一转开始戴帽子,人身攻击,看得吕老师的簇拥热血沸腾,连连叫好。所有主流练习方法都是骗子,都是被洗脑了,我才是对的。
3,避而不谈自己的水平开始质疑提问者的水平,成功反客为主:你自己什么水平学生什么水平怎么有脸来质疑(自以为)很牛逼的我?
4,给自己戴上了“实名制”的高帽,一脚踩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宣称虚假的网络,别人的一切都是假的。不敢实名制是因为别人都是骗子心虚,自己是对的是因为自己敢实名制(其实贾跃亭也一直实名制来着)。
说实话吕老师的话术用来哄骗外行是非常有效的,和以前卖“大力丸”的如出一辙:西医都是错的,自己包治百病,没有病例嘴硬。偏偏就是有一大帮没有辩识能力的被收了智商税,从吕老师以往回答的赞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如此理直气壮地diss别人的厚脸皮,我们其它钢琴老师在地推的时候可以学学。
但是吕老师到底什么时候录《肖邦练习曲OP25全集》不动手指原速完整演奏的视频呢?
————总结————
有人说吕老师非X即X,我个人认为他是单纯的X,靠diss一个靶子(我还真不知道哪个宇宙的老师全都只教高抬指)抬高自己。数学物理民科可以胡搅蛮缠,音乐处理方面仁者见仁,但是钢琴纯技术——在体育方面很容易验证:弹一段,录个视频,能跑下来就跑,都不用谈什么处理感情,沈文裕那样就行——至少证明技术牛逼。比如《冬风》吕卓然肯定是跑不下来的,他自己应该很清楚。却大言不惭说自己能弹得更好又拒绝用事实说话,那这就是坏了。
当然按照套路,吕老师有可能录一个视频,骂了一堆人,白话一堆理论,diss一通高抬指。他会慢速弹两个小节冬风(单手),“一呀二呀”“一二三四五六”打打拍,晃晃手腕,继续白话一堆理论,然后快速弹两拍冬风(单手)。接着说整首曲子这么弹就行了,因为时间原因/家庭原因/录像设施原因就不整首示范了。发到网上并且声称用这个视频狠狠打了我的脸。
————以下是段子————
吕教练100m跑了14s,然后和你说:“我马拉松能跑进两个小时。”
观众说不可能:马拉松世界纪录都得两个小时,你要是这么厉害早上奥运会了。
吕老师会和你说:
“我100米14秒,1秒跑6步,每一步1.4m。一分钟就是360步,就是一分钟520米的速度。马拉松80分钟我就能跑下来。”
“目前体育训练环境,就算请教练,百分90以上的概率,带你练的田径训练也只是高抬腿。
这种有着极大争议性的训练内容,甚至可以说在程度较高的教练群体里普遍不采用不认同对人体伤害极大的方法,反倒占据了行业训练的主流。”(他可能指的是异次元的教练群体)

“当你学的程度越高的时候。
你会发现田径不仅仅是只有高抬腿,而是很多很多多种技能。
这时候回过头来看,如果是一开始就学习很多发力技术,那么就很可能从一开始就不一样。
然后你再去看比赛,比赛的多了慢慢也就知道里头到底咋回事,似乎所有比赛没有一个明确的技术标准吧,给一批人提供了大量的黑箱操作的空间。
这就导致了,你练田径,未必练成,家里人拼命掏钱,耗费大量时间,然后依托消耗金钱以及社会地位获得所谓奖项荣誉。
这时候,奖项荣誉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羞辱。就跟我总结归纳过田径后,回来再看以前的所谓高抬腿的训练以及奖项,就是一种羞辱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6

帖子

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
发表于 2021-12-9 10: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关于这个情绪起伏度的问题问的挺好。
——我高中时候初弹平湖秋月也是把它当德彪西处理,细致纤弱,朦朦胧胧。后来到了广州,听了民乐轻快的原版粤曲
平湖秋月 - 纽约长风中乐团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之后,使得我重新练回这首曲子,并把更轻快的速度和更多的小起伏小流动与原来偏印象派的处理结合起来(那些古筝版本也都是后改的)。后来也看了一些参考资料,比如关于起承转合的说法——全曲4页分别就是起,承,转,合。那乐曲的形象可不可以理解成从镜面一般的湖水,到微风吹皱的暗纹,再到湖里不爱睡觉的鱼群泛起了波浪,最后又归于静谧。这种曲子太可以有画面感,太可以有情绪起伏了呀,尤其在第三页,经过了那么多铺垫,第一页静,第二页灵,第三页——尤其第四行,谱面已经明确要求ff,并“有表情地强调”,所以难道不应该激情一点,流动起来吗?只不过,你用的情绪飙升一词会不会有点浪漫主义了……而且第二页就开始激动,也有点早了。诚然,钢琴改编版本加入更为复杂的织体及和声,使得演奏到第二页起来非常容易激动(嘈),但讲真,郎朗的演奏,真有那么飙升吗?他的力度和走句就那么突兀啦?相比之下,我觉得殷承宗老师渐强得更早,速度也更快,反倒先飙升了,第二页又过平,该渐强至f的地方又给了个突弱,怪哟!
我对郎朗黑转粉就是因为平湖秋月,他在冰上给申雪赵宏博现场伴奏,这难道不是很有节制的处理么……
申雪赵宏博郎朗07-08SkatingGymnastics花样滑冰秀 平湖秋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8

帖子

4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21-12-9 10: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卸腰
一般来说我对中国的传统曲目不甚了解,这类问题我很少说话的。但是对《平湖秋月》这曲子还算是略知一二的。
要知道,这曲子的出身是很纯粹的民族音乐。“平湖秋月”原始一个非常有名的景观,历朝历代以此创作的诗词相当多。无论从创作初衷还是感官表达来讲,最适合来表现传统这种“国粹”风景的乐器其实并不是钢琴,而是正统的中国民乐乐器。实际上这曲子大家如果听过不同乐器版本的话,相信大家会认定拿古筝演奏的《平湖秋月》才是最切合景观的,还有通过笛子和萧来演奏的,我感觉其实都比钢琴好些。文化背景是个很关键的东西,你看《平湖秋月》用古筝或者古琴弹效果就比拿西方管弦乐好很多,但是同样是描绘景色的《蓝色多瑙河》你抱着琵琶搬个扬琴上去玩,绝对别扭的要死。
民乐的表现力本身特点就不是复杂和花哨,主要展现的是游荡的线条,非要比较的话跟古典时期的巴赫可以找到点相近之处。哪管是像让人激情澎湃的二胡曲《赛马》都没有夹杂太多复杂的处理,也都是很简单的快速旋律,同样也可以给人澎湃的感觉。同时搭配这个曲子表达的意境和光景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这曲子压根就不是让你飚情绪的额……人家分明是偏稳情绪的美如画啊……

平淡,细腻,是这曲子想要表达的根基。咱这是湖边亭下赏月饮茶,可不是跳disco……钢琴的本身表现力定位就是宽大而广阔的音域,同时能够胜任大量复杂的处理,像李斯特的旋律配合华彩可以做到一个人就是一个乐队的效果。所以我觉得你在用钢琴听这首曲子的时候,本身脑海里预想的画面和基调都是以乐器为主导了,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曲子本身想表达的效果。而十分擅长表现钢琴特点的郎朗自然会更喜欢将曲子处理的更华丽一些,也就很可能比较符合你的预期了。

如果单从这首曲子出发,我其实倒不建议听钢琴演奏的版本,你多听听民乐演奏,我相信你会觉得比钢琴的听着舒服。老一代的演奏家的核心目标还是在曲目本身,所以当然处理起来就很平淡,毕竟曲子本来就很平淡干嘛要搞成这么波澜啊……主观感受的代入对音乐欣赏是起到很关键的影响力的,不信的话:

你听钢琴版的时候,把这首曲子的标题改成《莱茵河的日落》,想象作者是德彪西,你再听听是不是觉得味道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97

帖子

29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8
发表于 2021-12-9 10: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情绪飙升不飙升,是个人的事,跟个人的生活经历、记忆结构和大脑皮层有关,所有关于这个的强行讨论,都是无意义的。

我来歪个楼,说几个稍有客观标准的方面吧。
首先,从唱片的制作水平上,其他几位钢琴家的版本,是根本没法和郎朗的版本相比的。
石叔诚老师的版本,唯一收录在香港雨果制作有限公司1993年发行的石叔诚个人专辑《牧童短笛》中。


黄泓老师的版本,唯一收录在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2001年发行的黄泓个人专辑《中国的月亮》中。


殷承宗老师的版本,唯一收录在中国唱片广州公司2003年发行的殷承宗个人专辑《花月夜》中。


鲍蕙荞老师的版本,题主给的链接是收录在中国唱片总公司2004年发行的合集《百年经典之13:牧童短笛》中,而这个版本最早来自中国唱片广州公司2002年发行的鲍蕙荞个人专辑《彩云追月》。





郎朗的版本,收录在环球唱片旗下的DG公司2007年发行的郎朗个人专辑《Dragon Songs》中,该专辑是第一张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的中国钢琴作品专辑,而且制作了中文特别版,名称译作《黄河之子》。




DG公司,大家总该知道吧。


想不起来的话,给大家提个醒:




Deutsche Grammophon-Gesellschaft ,世界第一古典音乐唱片厂牌。

所以,只要你不是用超级烂的耳机听,那么这几个版本的听觉美感度之间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鲍蕙荞老师那个版本,不光录音制作不够好,甚至于连钢琴本身都让人觉得有问题——声音过于薄脆,听上去完全像古筝和琵琶。当然,你如果说这是为了演奏中国作品而故意做的处理,那我也无话可说。

其次呢,这几位钢琴家的技术水平都已经远远覆盖了这首曲子的难度,而且每一位钢琴家都用心地以自己的风格特点诠释了这首作品,所以单就这首曲子的演奏来讨论他们的水平和能力,就属于胡说八道,也是没有意义的,只能说郎朗的演奏是几个版本中变化最丰富的,我也非常喜欢。当然,音色和触键上的无数细微变化,如果没有顶级的乐器和录音技术的加持,也是不可能分毫毕现地表现出来的。

最后,抛开这首曲子本身,说说这几位钢琴家的整体水平。
黄泓老师生于1971年,现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并不属于“老一辈钢琴家”的范畴。

通常所说的“老一辈中国钢琴家”,实际上应当指的是当年有“五圣手”之称的刘诗昆、殷承宗、傅聪、顾圣婴、李名强以及他们的同龄中国钢琴家。
刘诗昆生于1939年,1958年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获第二名。
殷承宗生于1941年,1962年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中第二名。
傅聪生于1934年,1955年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第三名及玛祖卡特别奖。
李名强生于1936年,1960年第六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第四名。
顾圣婴生于1937年,1958年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中,与日后蜚声国际乐坛的一代钢琴大师波利尼分获女子组和男子组最高奖。
这五位前辈中,除顾圣婴不幸于文革中含恨故去外,其余四位都还健在。
我想说的是,无论从资历还是履历上看,生于1946年的石叔诚老师,跟以上几位比起来,咖位明显差了一截,不过石叔诚老师比较“全面”,演奏、指挥、作曲、教学都有成就。

时代不同,命运不同,天赋不同,造就的人才也不同。新一代的中国钢琴家,在曲目数量、技术水平和艺术眼界上,已经全面超越了老一代钢琴家,这是不争的事实。
云总初出茅庐便天神附体般地肖赛夺冠,张昊辰从少年到青年一路过关斩将,将小柴第一和范·克莱本第一收入囊中。
郎总和王羽佳少年获奖后,便跳过比赛,直接靠替补机会一战成名。
更多的中国钢琴家,也正在以毋庸置疑的实力,超越着他们的前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8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21-12-9 10: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石叔诚和殷承宗本身就不怎么样嘛。石叔诚就是技术流然后音色很硬。殷承宗出名也就是因为红灯记,最擅长的也就是这个。我现场听过他弹莫扎特,不太认同他的处理。
我觉得这些人水平是比不上郎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9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发表于 2021-12-9 10: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这跟郎朗听多了没关系,也跟老一辈的钢琴家没啥关系,跟他风格相似的钢琴家又不是没有,而且郎朗的风格这么一路走过来,风格也改变或者说多样了许多,但凭一首曲子很难概括
我不是钢琴专业的,只是爱好者,我从爱好者的角度跟你解释一下
这么说吧,能让你情绪飙升的标准,在于你,所以一切都看你的偏好、喜欢什么口味的,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孰优孰劣,谁处理的好,谁处理得不好,谁肆意浪漫了就感染力强,谁墨守陈规了就激不起情绪共鸣,都因为你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的,可能到别人身上,就是觉得郎朗的处理没有那几个老一辈大师能让他情绪共鸣和高涨呢。而且这个曲子郎朗的处理能让你高涨,换个曲子你可能觉得阿姐的,sokolov的,霍洛维茨啊,zimermann的能让你情绪高涨,都是很个人化很主观很看你口味和理解的事情啊,如果你不明白这一点,那你永远都会纠结这个事儿
就像啥呢,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我就喜欢切利的,慢速的,东京和里斯本的那两版,布八我就不喜欢快速一点的,所以就算是其他大师演绎得布八也评价很高,我还是最喜欢听切大嘴的演绎。但是切大嘴的勃一我就觉得没有老卡的听着爽,同理郎朗的拉二我很喜欢,处理风格我觉得很棒,尽管我也听了其他几个钢琴家的现场和CD,还是私以为郎朗的最对我的口味。这特么都是个人喜好啊,我能说郎朗的拉二最牛么,切利的布八是最佳版本么,不行啊,我能因此去怀疑那些不对我口味的演绎就有问题么?不行啊。自己的喜好自己可以坚持,没人拦着你,但同时也需要尊重与自我喜好风格不同的其他的演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事儿,法无定法,何况艺术这个圈子谁都不能立个规矩说哪个哪个才是最权威最正确的,时代在发展在变革,过去是流行的现在就成了怀旧经典了,只有避免僵化,才能不断发展和突破。
PS:加一句,题主可以不用这么快下定论,可能过几年,你在人生不同阶段,多同一个演奏家的演绎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以前觉得没法激起共鸣的,可能之后就觉得特别喜欢对口味,这玩意看心情也看你所处的人生状态了和经历了,多听多看多了解少下结论,尽量让自己能体会最大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7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7
发表于 2021-12-9 10: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其实我觉得《平湖秋月》是少数几首钢琴改编比原曲好听的。原曲是一首民间小调,一听就是风和日丽花好月圆阴丹士林旗袍双妹花露水的调调。陈培勋先生的改编,是一种对民间小调文人化的上升。如果不好理解,可以参考武林版本的《高山流水》和一般版本的《高山流水》。头几个小节,两个八度+相邻音,很微妙的不和谐创造出很迷人的山势的嶙峋。后半部流水,听王中山先生的刮奏,那种高低曲致,像不像郎朗,沈路,Jie Chen这些年轻一代对《平湖秋月》第二部分的处理?
我是自己练的《平湖》,没有条件找老师,所以只能一遍遍听和琢磨。觉得两代钢琴家处理的不同,大概主要在柔音踏板的使用上。当然,老一辈我只听过周广仁先生与殷的,殷的听的还是演奏会版本,错音多得不忍卒听。要说是否情绪飙到飞起,大概也是和一代代流行的时尚,观点相关吧。在一个崇尚简朴,所见都是简朴时代成长起来的人,和在一个眼花缭乱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人,必定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平湖》有很丰富的处理空间,可以像做游戏一样,乱组合去玩,很有意思。唯一一点美中不足,是太和了。五声音阶那么优美到平淡,只能靠起伏去增加曲致。相比门氏《无词歌》op30六首船歌,或者fauré的《船歌》,那种和弦中微妙的动荡和突兀很不同。
当然,后来还听过钢琴改编的《梅花三弄》之类,没听完就放弃了。我觉得很成熟,很文人化的中国曲子都不好改编,包括古筝的《梅花三弄》都如此。
嵇康先生说音声如流波“浩兮汤汤,郁兮峨峨”。
也有别诗说“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此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变奏)
音乐,有庄子放逸的“于青萍之末生有,极万窍号怒实无”,也有一些如李斯特晚年写consolation的那种万物之秋声;有”猩猩鹦鹉,山魅吹火”那样极怪异敲到心底的东西,也有“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那样的怅惋。任何一个演奏家的演奏,已被写尽,并不稀奇。而我辈小子,无非仰望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51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1
发表于 2021-12-9 10: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吉林松原
谢题主邀。
郎朗的演绎让你情绪飙升,是因为郎朗希望传达出来的内心比较澎湃的情绪,而你感受到了,也同步体会到了这种平静的表面下内心的不平静。
其他人的演绎无法让你情绪飙升,也许是其他人只想传递出如同平静的表面(平湖秋月)一样的内心情绪,也许是你无法被他们感动,无法同步感受到他们想要传递的情绪。
大家也知道,音乐演奏其实是二次创作,西方古典音乐允许演奏家在尊重原谱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表达,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难道就不允许了吗?
郎朗在情人节的答题中也说了,他在演绎古典音乐时,会“分析作品,最后会选择比较合适、比较有说服力的方式来表达”。
我不是很懂音乐,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学,讲究的是对景抒情,所以,在面对相同或相似景致时,文学家们笔下诗文所描述的情绪却是截然不同的。
平湖秋月指的是中秋之月,谁规定的,面对平静的湖水,中秋圆月,大家的心情就一定是平静、安详的?中秋是团圆的日子,漂泊在外的人,面对平湖秋月,内心能平静安详吗?就算是一家团圆了,就不能想到自己的志向,想到梦想而心情澎湃吗?
让以王维两首描写月夜下的诗举例,试着来回答题主的问题,同时反对 @吕卓然 的回答: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同样都是独自一人在宁静月夜的深山里,竹里馆心情澎湃,让人(至少是让我)也有点想跟着一起长啸;而鸟鸣涧就安静闲淡,让人觉得不出声地欣赏自然之美是非常好的。
我们能说竹里馆传递的情绪不对吗?如果不能,那同理也不能说郎朗演绎的平湖秋月让你情绪飙升有什么不对。
而且,不管是让你情绪飙升还是让你安静闲淡,演奏家如果技术不够,是无法感染听众,让听众的情绪跟自己同步的。因为郎朗的演绎让你情绪飙升而指责郎朗的弱音不行,这个观点让我觉得很可笑:强和弱难道不是对比出来的吗?没有强,哪里会有弱;没有弱,又如何体现出强?
这点在我上面举得两首诗里,也有充分的体现:这两首诗,没有一首是绝对的安静,或者绝对的动。都是通过内心和外在环境的动静的对比,进行营造,让我们进入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
鸟鸣涧中,诗人自己是非常安静的,内心也是非常安静的,这样才能欣赏体会到周围的动,并带领读者体会到他所体会的:月亮出来惊动了山鸟,在山涧中鸣叫。然后又通过周围的动,让我们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平和。
竹里馆这首诗里,相对诗人的内心来说,周围的是非常安静的,于是才有条件让诗人的内心澎湃外泄出来,营造出明月出来与诗人的琴声和啸声相和的场景。
所以,从纯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表达方式来说,正因为平湖秋月这个外在的环境是非常安静的,那么能动的只能是我们的内心,演奏家传递出内心各种情绪,包括澎湃的情绪,是完全符合我们传统的审美和艺术表达的。
常读古诗古文的就会有感受:非常安静的外在环境,加上非常安静平和的内心,其实是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表达的。
再说,听众又岂是那么好感染的,技术处理不到位居然就能让人同步情绪飙升?按这个观点,大家是不是要普遍被水平不太够的音乐学院学生感染,同步情绪飙升,而不能被大师们打动?
最后,我认为朗30岁生日音乐会那场弹的平湖秋月,是心情澎湃,内容最丰富的一版。我一直把这次的演绎,当作郎朗30岁生日感言。至少是我感受到他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思念了不在身边的家人,去世的老师,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2012郎朗柏林三十岁生日音乐会——平湖秋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6

帖子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4
发表于 2021-12-9 10: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福建泉州
艺术领域很难量化衡量,所以也是厚古薄今的重灾区。
即便不懂钢琴的人,你也应该明白:
论技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没道理越来越差,只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先进;
论审美,商业化程度高本身就代表着拥有最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不然在这个人精遍地的时代,你能从国内骗到国外?
你心里想的是对的,喜欢就是喜欢,老一辈艺术家值得尊敬,但不可能比现在的顶尖钢琴家更好,否则就违背时代发展的规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