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10 10: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剧院音乐厅少不了它,逢年过节的晚会少不了它,电影电视剧也少不了它。它还是你上下班路上耳机里听的歌,是你逛超市时脚下踏着的节奏点,是你小时候跳课间操的伴奏。
更多时候,它悄悄出现,你可能都很难注意到它是音乐,比如电话铃声,游戏背景音……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小孩子启蒙学音乐时,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选择。
在四岁半或五岁之前,可以上音乐启蒙的集体课程,比如奥尔夫课程。
集体课程里,小朋友们可以在一起以游戏形式学习节奏、音高等音乐基础知识。这些对之后专门学习乐器会有帮助。
如果是更小的年纪,可以选择亲子音乐课程,需要家长的加入。这类课程中,孩子们不用拘束地坐在课桌前或者乐器前,可以唱唱跳跳,还有多种打击乐器供孩子们使用,无形中熟悉了基本音乐知识。
五岁前,如果不给孩子报班专门学习音乐,也是可以的,但这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时间与努力。家长们可以在家里给孩子经常播放音乐,各种风格类型都可以的。可以是儿歌和流行歌,可以是民乐,可以是西洋器乐,可以是歌剧音乐剧等。
不用太纠结于给孩子听什么,孩子听的风格越多,反倒越知道他自己喜欢什么。之后加以引导,是老师的任务。
另外,家里听音乐,也不用弄得那么正经,好像非得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听才行似的。就把音乐打开,当做游戏时运动时的背景音就可以了。
常听音乐这件事,不止是在五岁前的阶段,哪怕在后续专门的音乐学习中,也一样重要。常有家长问我,“孩子的乐感怎么提高?”,或者“我家孩子是不是乐感不好,怎么弹得不好听啊?”。
针对这个问题,让我换一种方式来问:“孩子学外语的语感怎么提高?”“这发音听起来怪怪的,是语感出了问题吗?”
为什么小孩子在说中文时,我们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只有在学外语时才有这个顾虑呢?那是因为小孩子每天都在听周围的人说中文,听到的都是最纯正的语言,模仿着,他自然也就会说了,不用考虑语法发音这种问题。
同样的,音乐也如此。如果除了上课和练琴的时间之外,生活中没有任何音乐的存在,意味着小孩子没有任何音乐语言的积累,那怎么可能会有乐感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也没有办法。所以,为了让之后的学习更加顺利,常听音乐是必需的。
到了五岁左右,家长可以考虑给孩子报名器乐学习。这个时候,之前的音乐积累也就显现了效果。孩子也许会主动告诉家长自己的选择,自己喜欢哪种乐器。
或者,家长可以带孩子体验不同的乐器,然后再让孩子做决定。
如果让果仁妈推荐的话,会推荐钢琴~入门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大家量力而行,钢琴还是有些些贵的)
首先 ,不需要调整音高。弦乐入门之所以难,是因为每一个音高都需要孩子自己找,练琴前还需要给琴弦对音准。如果家长也不懂音乐、没法帮孩子的话,启蒙之初会觉得非常困难,想拉得好听就更难了。
而钢琴不存在这个问题,每个琴键的音已经定好,只要弹对了琴键就好了。
其次 ,左右两只手做的事情类似,不像弦乐一只手按弦一只手运琴弓。
当然了,钢琴入门简单,但之后会越来越难。十根手指头,每个手指头做的事情不一样,更高的阶段还要加上脚的配合。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是有道理的。音域之宽,几乎涵盖所有乐器的音域,又能同时演奏多个声音,所以交响乐和室内乐常常会有钢琴改编版。钢琴上的音色变化多,表现力丰富,同时力度变化也大,可以演奏出磅礴气势,也可以是喃喃低吟,因此可以塑造出多种多样的形象和性格。
孩子初学钢琴时,对年龄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倒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字,主要是看孩子的生理条件。手不能太小太软,至少要能够够得着五度音程,手指能基本立起来。
手的条件需要老师现场看,每个孩子的发育状况不一样,所以不能单凭年龄做决定。
同时还有一定学习能力要求,比如说会数数,明白十以内的简单加减法,这个对数拍子学节奏很重要。还有类似于看图片找不同,这种对于图案的简单观察能力,因为弹琴需要看谱。
不过,如果家长懂音乐会乐器,上述学习能力要求可以放宽,孩子可以先从模仿式学习开始。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心理状态。因为绝大多数钢琴学习都是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课程,教师的关注点全部在小朋友一个人身上,有的孩子可能会不习惯,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
当孩子和家长做出学钢琴的共同决定后,双方就需要共同努力了。
对于家长来讲,学琴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明确孩子学习钢琴的目的与目标是什么。
学习过程中,家长常常会焦虑,尤其听到说谁家的孩子很短时间内就考级啦,谁家的孩子比赛拿奖啦,谁升学因为音乐加分啦。诸如此类的消息,搞得家长心神不宁。然后,便把这种自身的情绪压力直接转嫁到孩子身上,逼迫孩子练得更多,各种考级比赛安排一个不落,甚至不听从老师的建议,随意打乱教学计划。
亲爱的家长们,所有的成绩和证书,甚至升学加分,这些都是认真练习认真学习带来的附加好处,它们不是学习的目的!努力学习和努力练习都是为了演奏更优美的音乐,做到最好的自己,充分发掘自身的可能性啊!至于证书之类的东西,是水到渠成的附加福利,切不可本末倒置。
家长在小孩子学琴启蒙时,一定要摆正自己的态度,不然一言一行中,都会给敏感的孩子透露出不好的信号——学琴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考级或者为了家长。这是咱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况且,当孩子认为自己是为了家长而练习的时候,恐怕也很难做到主动练习和认真专注练习,这时又得家长去逼迫,最后恶性循环,双方都难受。咱们需要把这种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家长鼓励,孩子积极性高认真练习,最后双方都开心。
我是果仁妈,一个内容硬核,内心柔软的大可爱,关注我了解更多硬核育儿知识~~
启蒙:英语启蒙教材| 数学启蒙 |博物馆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