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钢琴协奏曲目与其作曲家?

[复制链接]

864

主题

1895

帖子

36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28
发表于 2021-12-10 12: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福建莆田
强烈推荐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以及第四钢琴协奏曲
想试听下的同学请戳戳这里:
拉赫玛尼诺夫 第一与第四钢琴协奏曲(这里的第一钢协是1917年版本,第四钢协是1941年版本)
这个视频是其中一部分的钢琴solo,大概感受一下

Valentina Lisitsa- Rach 1 solo
http://v.qq.com/page/f/s/x/f0197bxossx.html
作为拉赫的脑残粉,发现网上只要推荐他的协奏曲要么是第二号,夸他开场多忧郁深沉,第二乐章多么抒情浪漫;要么是第三号,旋律性多样化,第一乐章两个华彩,技巧性与美感并存。诚然,拉赫生前在美国开音乐会的时候,大多都是要求演奏他的第二或第三协奏曲,还有那首他自己都弹得烦了的升C小调前奏曲(Op.3 No.2),几乎每次开音乐会观众都会大声嚷嚷要加演。
他对大众的这种狂热十分头疼:
...Rachmaninoff replied that the public did not care for any of his compositions except the C-sharp minor Prelude and that apparently the public believes that he can compose nothing else...
...拉赫玛尼诺夫回应道,大家对自己除升C小调前奏曲以外的任何作品漠不关心,似乎大家认为他写不出什么别的花样....
升C小调前奏曲的“烂俗”甚至到了这种程度:
...I was with him after luncheon one day when he smilingly showed me a post card from a lady admirer asking him if the C-sharp minor Prelude meant to describe the agonies of a man having been nailed down in a coffin while still alive. When I asked what reply he was going to give, he said, "If the prelude conjures up a certain picture in her  mind, then I would not disillusion her."
我有一天和他(拉赫)午饭后碰面的时候,他笑着对我掏出一张明信片,这张明信片是一位崇拜他的女士所写。明信片上问到这首升C小调前奏曲是否在描述某位被活生生埋进棺材里的人的痛苦。我问他该怎么回信,他说,“要是这首前奏曲能让她想到这种画面,我还是别让她幻想破灭吧。”
造成的结果便是,这位经过演出失败后患上心理疾病,中年流亡美国迫于生计四处开音乐会,却仍然著作等身的作曲家,大家对它的印象只停留在那两首公演过数十场的二、三钢琴协奏曲上。大家对拉赫玛尼诺夫的印象也来自于这两首作品,像是第二钢协开头极具黑暗色彩的行板主题,很多人每谈到拉赫都认为这便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风格。
但如果你仔细聆听,第一钢协的风格与大众眼中的拉赫形象截然不同,开头的几声圆号似乎向舒曼的钢协致敬(据说拉赫当时确实是有意而为),以急速下行旋律作为开头似乎是他本人作为十几岁少年的年轻形象(这是他19岁的毕业作品!)。第一乐章的华彩甚至会有一种“这怎么会是拉赫写出来的?”感觉:


缓慢加速上升的升F大调旋律,丝毫没有一点沉闷、老陈的情感。别的不多说,这是作曲家少年时期的才思泉涌写成的激情之作。
我其次喜欢的是第二乐章具有歌唱感的旋律,如下图:
(重点在乐队分谱缓缓奏出的旋律上)


谁能想到一位年仅19岁的少年,能用跳动的分解和弦配合弦乐部分,谱写出如此动人的旋律呢?我第一次听到这段旋律的时候,带来的画面像是映照在星空下波浪起伏的大海。没有极快的起伏波动,没有刻意的炫技成分,这段旋律的美感就是如此的直接。这种对位方式在他两年后另一首著名作品《悲歌》(Elegie, Op. 3, No. 1)中也有使用。
可惜的是,第一钢协作为他于1890年完成的毕业作品,一直没有得到多少公演的机会,自然欣赏它的观众也不多。1895年,拉赫的第一交响曲首演失败后,他得上了抑郁症,直到1900年写出《第二钢琴协奏曲》后才能重新专注于演出与创作,第一钢协也被风靡剧院的第二钢协光环下掩盖住了。
但他并没有因此否定自己年轻时期的作品不如日后所写,等到1917年被迫离开祖国俄罗斯,并将其第一钢协重新改写之时,他已不再是那位激情洋溢的少年,而是一个44岁的中年大叔。他对友人Albert Swan的信中这么说道:
...I have rewritten my First Concerto; it is really good now. All the youthful freshness is there, and yet it plays itself so much more easily. And nobody pays any attention. When I tell them in America that I will play the First Concerto, they do not protest, but I can see by their faces that they would prefer the Second or Third...It is incredible how many stupid things I did at the age of nineteen. All composers do it...
我已经将自己的第一钢协重写完善了(注:即1917年版本),现在的版本已经足够好听。(协奏曲里)所有充满年轻活力气息的部分均得以保留,还将其演奏技巧得以简化。但没有人在乎!当我在美国告诉观众我将演奏第一钢协,他们没出声抗议,但我可以从他们的脸上看出来他们更想听第二和第三(钢协)。
作曲家费尽心思,运用二十年来臻于成熟的作曲技巧填补年少之作中的“空洞”,甚至不惜删掉某些他自己认为“太年轻、冲动”的旋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等到自己中年之际,再回首看看当年年少时期写的文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让你改写,你会如何下笔?)但观众仍然不买账。事实上,目前几乎所有拉赫第一钢协的CD录音都是1917年的修改版本,但我个人还是认为1890年的作品更加动人,因为它原汁原味的代表了少年时期拉赫的作曲风格。


这是目前唯一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与第四钢琴协奏曲初稿录音(1890年版),有兴趣的童鞋可以收藏一下。
另一个充满争议的作品便是他的第四钢琴协奏曲,这首协奏曲自1926年首演以来,一直没有获得观众的肯定。大家当时的评价说它像是错杂破碎的烂摊子,毫无美感可言。摘抄两段当时首演过后,《纽约时报》与《国际先驱论坛报》的评价给大家感受下:
...long-winded, tiresome, unimportant, in places tawdry……Mme. Cecile Chaminade might safely have perpetrated its on her third glass of vodka.
...啰嗦、无聊、毫无重点、艳俗...嗯。Cecile Chaminade (当时一位著名的法国女国钢琴家)可以安心喝下她的第三杯伏特加了。
...somewhat naïve camouflage of whole-tone scales and occasionally dissonant harmony remains as essentially nineteenth century as if Tchaikovsky had signed it
...用幼稚的全音阶和偶尔不搭调的和声伪装下的十九世纪作品,要是作品下有柴可夫斯基签下的签名就更像了!

这种批评让自卑的作曲家回想起了当年第一交响乐的失败,认为自己的转变之作缺乏艺术价值,于是花了一年半时间重新大幅修改自己的第四钢协,以至于在1928年修改的版本里,原作中总共1016个小节中有114个小节都被删去了。在1928年的12月,拉赫玛尼诺夫再次前往海牙、阿姆斯特丹、巴黎与柏林演奏修改过的第四钢协,但回答他的仍然是观众的一片嘘声,使得心灰意冷的他不得不在演奏曲目表中把第四钢协删掉。
最后在拉赫玛尼诺夫的晚年,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时日无多,作为指挥家的他不愿在去世前留下一部被大众鄙夷的作品。六十八岁的他在1941年最后一次重新修改自己的失败之作,这次修改依然是十分激进的,在几乎重写和声部分之余,他将作品缩短到了824个小节,几乎只有原作的五分之四长度。尽管如此,在一年后他去世之前,大家对第四钢协一点都不感冒,也许这可以算是他死前的一大憾事。
无论批评者的意见如何,第四钢协确实是拉赫玛尼诺夫晚期风格的开端之作。在创作这首作品时,拉赫毕业时恩师赠予他的金表已经在抽屉里静静躺着有35年了。1917年改写完自己的第一钢协以后,1918年至1925年,为了在美国养家糊口,拉赫玛尼诺夫平均每年要出演30至70场音乐会与独奏会。在他疲惫的身躯下,作曲的钢笔已干枯太久,而当年风靡欧洲的浪漫主义风格也已经被无调性音乐、印象派、序列主义打的落花流水。他自此以后创作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第三交响曲等大型作品都带着第四钢协复杂交错的和声风格,这是追求当下的观众无法有远见能预料到的。
在乐迷形象里的拉赫玛尼诺夫性格冷漠,从不主动显露自己的情绪。但在第四钢琴协奏曲中,他却主动将自己的抑郁、黑暗与痛苦向观众倾倒下来。比如第一乐章的主题I,表面上是华丽的降B大调旋律,仔细听却是一种绝望的呐喊。


主题II则是充满东方风格,甜蜜而舒缓的钢琴独奏旋律(主题在高音部分),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就迷上了这段。仔细看看它的和声部分,这是拉赫大胆运用无调性风格的尝试之作。


华彩段有点类似于其第三钢协的第一段华彩,极强的旋律配合钢琴低音部的爆发,极具倾泻情感之意味。
与前三首钢协截然不同,第四钢协的终章使用大量的不和谐和声,使得其充满了强烈的不安与躁动,这也是其受到公众批判的一大原因。但后面的主题却富有美感。
留下个坑,有时间继续详述下拉四到底美在哪里,作为作曲家的垂暮之作,犹如《第九交响曲》于贝多芬,《d小调安魂曲》于莫扎特,《第六交响曲》于柴可夫斯基。前三首都被公认为作曲家的名作,那么,在创作、删改、再次删改自己一生的最后作品时,拉赫玛尼诺夫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参考文献:

  • Bertensson, S. & Leyda, J.; (2002) Sergei Rachmaninoff: A Lifetime in Music.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Davie,S. Rachmaninoff's Fourth Piano Concerto Op.40, 1926, 1928 & 1941.2001.University of Sydney. Sydney Conservatorium of Music
  • Cobb, G.W (1975) 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E PIANO CONCERTOS OF SERGEI VASILYEVICH RACHMANINOFF. (Master dissertation). Texas Tech University.
以及若干已流入公开领域之乐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44

帖子

24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5
发表于 2021-12-10 12: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强烈推荐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以及第四钢琴协奏曲
想试听下的同学请戳戳这里:
拉赫玛尼诺夫 第一与第四钢琴协奏曲(这里的第一钢协是1917年版本,第四钢协是1941年版本)
这个视频是其中一部分的钢琴solo,大概感受一下

Valentina Lisitsa- Rach 1 solo
http://v.qq.com/page/f/s/x/f0197bxossx.html
作为拉赫的脑残粉,发现网上只要推荐他的协奏曲要么是第二号,夸他开场多忧郁深沉,第二乐章多么抒情浪漫;要么是第三号,旋律性多样化,第一乐章两个华彩,技巧性与美感并存。诚然,拉赫生前在美国开音乐会的时候,大多都是要求演奏他的第二或第三协奏曲,还有那首他自己都弹得烦了的升C小调前奏曲(Op.3 No.2),几乎每次开音乐会观众都会大声嚷嚷要加演。
他对大众的这种狂热十分头疼:
...Rachmaninoff replied that the public did not care for any of his compositions except the C-sharp minor Prelude and that apparently the public believes that he can compose nothing else...
...拉赫玛尼诺夫回应道,大家对自己除升C小调前奏曲以外的任何作品漠不关心,似乎大家认为他写不出什么别的花样....
升C小调前奏曲的“烂俗”甚至到了这种程度:
...I was with him after luncheon one day when he smilingly showed me a post card from a lady admirer asking him if the C-sharp minor Prelude meant to describe the agonies of a man having been nailed down in a coffin while still alive. When I asked what reply he was going to give, he said, "If the prelude conjures up a certain picture in her  mind, then I would not disillusion her."
我有一天和他(拉赫)午饭后碰面的时候,他笑着对我掏出一张明信片,这张明信片是一位崇拜他的女士所写。明信片上问到这首升C小调前奏曲是否在描述某位被活生生埋进棺材里的人的痛苦。我问他该怎么回信,他说,“要是这首前奏曲能让她想到这种画面,我还是别让她幻想破灭吧。”
造成的结果便是,这位经过演出失败后患上心理疾病,中年流亡美国迫于生计四处开音乐会,却仍然著作等身的作曲家,大家对它的印象只停留在那两首公演过数十场的二、三钢琴协奏曲上。大家对拉赫玛尼诺夫的印象也来自于这两首作品,像是第二钢协开头极具黑暗色彩的行板主题,很多人每谈到拉赫都认为这便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风格。
但如果你仔细聆听,第一钢协的风格与大众眼中的拉赫形象截然不同,开头的几声圆号似乎向舒曼的钢协致敬(据说拉赫当时确实是有意而为),以急速下行旋律作为开头似乎是他本人作为十几岁少年的年轻形象(这是他19岁的毕业作品!)。第一乐章的华彩甚至会有一种“这怎么会是拉赫写出来的?”感觉:


缓慢加速上升的升F大调旋律,丝毫没有一点沉闷、老陈的情感。别的不多说,这是作曲家少年时期的才思泉涌写成的激情之作。
我其次喜欢的是第二乐章具有歌唱感的旋律,如下图:
(重点在乐队分谱缓缓奏出的旋律上)


谁能想到一位年仅19岁的少年,能用跳动的分解和弦配合弦乐部分,谱写出如此动人的旋律呢?我第一次听到这段旋律的时候,带来的画面像是映照在星空下波浪起伏的大海。没有极快的起伏波动,没有刻意的炫技成分,这段旋律的美感就是如此的直接。这种对位方式在他两年后另一首著名作品《悲歌》(Elegie, Op. 3, No. 1)中也有使用。
可惜的是,第一钢协作为他于1890年完成的毕业作品,一直没有得到多少公演的机会,自然欣赏它的观众也不多。1895年,拉赫的第一交响曲首演失败后,他得上了抑郁症,直到1900年写出《第二钢琴协奏曲》后才能重新专注于演出与创作,第一钢协也被风靡剧院的第二钢协光环下掩盖住了。
但他并没有因此否定自己年轻时期的作品不如日后所写,等到1917年被迫离开祖国俄罗斯,并将其第一钢协重新改写之时,他已不再是那位激情洋溢的少年,而是一个44岁的中年大叔。他对友人Albert Swan的信中这么说道:
...I have rewritten my First Concerto; it is really good now. All the youthful freshness is there, and yet it plays itself so much more easily. And nobody pays any attention. When I tell them in America that I will play the First Concerto, they do not protest, but I can see by their faces that they would prefer the Second or Third...It is incredible how many stupid things I did at the age of nineteen. All composers do it...
我已经将自己的第一钢协重写完善了(注:即1917年版本),现在的版本已经足够好听。(协奏曲里)所有充满年轻活力气息的部分均得以保留,还将其演奏技巧得以简化。但没有人在乎!当我在美国告诉观众我将演奏第一钢协,他们没出声抗议,但我可以从他们的脸上看出来他们更想听第二和第三(钢协)。
作曲家费尽心思,运用二十年来臻于成熟的作曲技巧填补年少之作中的“空洞”,甚至不惜删掉某些他自己认为“太年轻、冲动”的旋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等到自己中年之际,再回首看看当年年少时期写的文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让你改写,你会如何下笔?)但观众仍然不买账。事实上,目前几乎所有拉赫第一钢协的CD录音都是1917年的修改版本,但我个人还是认为1890年的作品更加动人,因为它原汁原味的代表了少年时期拉赫的作曲风格。


这是目前唯一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与第四钢琴协奏曲初稿录音(1890年版),有兴趣的童鞋可以收藏一下。
另一个充满争议的作品便是他的第四钢琴协奏曲,这首协奏曲自1926年首演以来,一直没有获得观众的肯定。大家当时的评价说它像是错杂破碎的烂摊子,毫无美感可言。摘抄两段当时首演过后,《纽约时报》与《国际先驱论坛报》的评价给大家感受下:
...long-winded, tiresome, unimportant, in places tawdry……Mme. Cecile Chaminade might safely have perpetrated its on her third glass of vodka.
...啰嗦、无聊、毫无重点、艳俗...嗯。Cecile Chaminade (当时一位著名的法国女国钢琴家)可以安心喝下她的第三杯伏特加了。
...somewhat naïve camouflage of whole-tone scales and occasionally dissonant harmony remains as essentially nineteenth century as if Tchaikovsky had signed it
...用幼稚的全音阶和偶尔不搭调的和声伪装下的十九世纪作品,要是作品下有柴可夫斯基签下的签名就更像了!

这种批评让自卑的作曲家回想起了当年第一交响乐的失败,认为自己的转变之作缺乏艺术价值,于是花了一年半时间重新大幅修改自己的第四钢协,以至于在1928年修改的版本里,原作中总共1016个小节中有114个小节都被删去了。在1928年的12月,拉赫玛尼诺夫再次前往海牙、阿姆斯特丹、巴黎与柏林演奏修改过的第四钢协,但回答他的仍然是观众的一片嘘声,使得心灰意冷的他不得不在演奏曲目表中把第四钢协删掉。
最后在拉赫玛尼诺夫的晚年,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时日无多,作为指挥家的他不愿在去世前留下一部被大众鄙夷的作品。六十八岁的他在1941年最后一次重新修改自己的失败之作,这次修改依然是十分激进的,在几乎重写和声部分之余,他将作品缩短到了824个小节,几乎只有原作的五分之四长度。尽管如此,在一年后他去世之前,大家对第四钢协一点都不感冒,也许这可以算是他死前的一大憾事。
无论批评者的意见如何,第四钢协确实是拉赫玛尼诺夫晚期风格的开端之作。在创作这首作品时,拉赫毕业时恩师赠予他的金表已经在抽屉里静静躺着有35年了。1917年改写完自己的第一钢协以后,1918年至1925年,为了在美国养家糊口,拉赫玛尼诺夫平均每年要出演30至70场音乐会与独奏会。在他疲惫的身躯下,作曲的钢笔已干枯太久,而当年风靡欧洲的浪漫主义风格也已经被无调性音乐、印象派、序列主义打的落花流水。他自此以后创作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第三交响曲等大型作品都带着第四钢协复杂交错的和声风格,这是追求当下的观众无法有远见能预料到的。
在乐迷形象里的拉赫玛尼诺夫性格冷漠,从不主动显露自己的情绪。但在第四钢琴协奏曲中,他却主动将自己的抑郁、黑暗与痛苦向观众倾倒下来。比如第一乐章的主题I,表面上是华丽的降B大调旋律,仔细听却是一种绝望的呐喊。


主题II则是充满东方风格,甜蜜而舒缓的钢琴独奏旋律(主题在高音部分),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就迷上了这段。仔细看看它的和声部分,这是拉赫大胆运用无调性风格的尝试之作。


华彩段有点类似于其第三钢协的第一段华彩,极强的旋律配合钢琴低音部的爆发,极具倾泻情感之意味。
与前三首钢协截然不同,第四钢协的终章使用大量的不和谐和声,使得其充满了强烈的不安与躁动,这也是其受到公众批判的一大原因。但后面的主题却富有美感。
留下个坑,有时间继续详述下拉四到底美在哪里,作为作曲家的垂暮之作,犹如《第九交响曲》于贝多芬,《d小调安魂曲》于莫扎特,《第六交响曲》于柴可夫斯基。前三首都被公认为作曲家的名作,那么,在创作、删改、再次删改自己一生的最后作品时,拉赫玛尼诺夫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参考文献:

  • Bertensson, S. & Leyda, J.; (2002) Sergei Rachmaninoff: A Lifetime in Music.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Davie,S. Rachmaninoff's Fourth Piano Concerto Op.40, 1926, 1928 & 1941.2001.University of Sydney. Sydney Conservatorium of Music
  • Cobb, G.W (1975) 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E PIANO CONCERTOS OF SERGEI VASILYEVICH RACHMANINOFF. (Master dissertation). Texas Tech University.
以及若干已流入公开领域之乐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3

帖子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3
发表于 2021-12-10 12: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以前做过一个入门曲目列表
古典主义时期
莫扎特:第九,第十四——二十七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
胡梅尔:a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 85
浪漫主义初期
门德尔松: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 25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Op 54
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浪漫主义后期
勃拉姆斯:两首钢琴协奏曲
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 22;c小调第四钢琴协奏曲,Op 44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Op 16
麦克道威尔:d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 23
俄罗斯-苏联:
鲁宾斯坦:d小调第四钢琴协奏曲,Op 70
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 23
斯克里亚宾: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Op 20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 18;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 30
普罗科菲耶夫: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 26;降B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 55
肖斯塔科维奇:两首钢琴协奏曲
20世纪:
拉威尔:两首钢琴协奏曲
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
斯特拉文斯基:钢琴与管乐协奏曲
格什温:F大调钢琴协奏曲
巴伯:钢琴协奏曲
艾尔兰:钢琴协奏曲
如果你觉得这么多听不过来的话,可以先听莫扎特、贝多芬和肖邦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2

帖子

25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9
发表于 2021-12-10 12: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连附上推荐的专辑图,多图烧流量
钢琴协奏曲是我最喜欢的钢琴音乐形式,所以各个作曲家的都几本找来听过……对于某些音乐家比如格兰纳多斯没有钢琴协奏曲存世感觉异常的可惜……所以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一起讨论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1、短小精悍类
(1)巴赫四钢琴协奏曲bwv1061,双钢琴协奏曲bwv1062以及其他钢琴协奏曲,篇幅不长,可以轻松听下来,乐段变化丰富,作为入门可以试试。



(2)莫扎特钢琴协奏曲1-5号,同样是小篇幅协奏曲,但已经能够体现莫扎特早年的灵气了,而且基本都会有一个很吸引人的第一主题,非常有意思。目前收录这些曲目的专辑不多,Geza Anda的是比较全的。



2、进阶篇
在习惯钢琴协奏曲的形式之后要是像我一样爱上这类曲子了那么你可能就会觉得小曲子不够过瘾了。那么在追求旋律和音响效果的主旨下继续推荐一些我觉得不错的曲目
(1)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第26号K537,三乐章各有风味,色彩丰富且主题悦耳,而且颇有莫扎特的风格,是比较成熟的协奏曲。



(2)肖邦的协奏曲为人熟知的大概就是一号和二号,如果不深究协奏曲的定义的话他其实还有几首写给钢琴和管弦乐队的曲子,个人觉得作为入门也是非常不错的。对于喜欢钢琴在乐曲中占音色音量主导的人而言肖邦的协奏曲是不错的选择。所以给大家推荐他的Rondo à la krakowiak Op14,钢琴与乐队相互形成和谐的衬托,其中又不缺乏多种色彩的过渡段。另外还有华丽波兰舞曲Grande Polonaise,也就是电影《钢琴师》的片尾曲所选用的那一首,相信不少人听过。


收录这两首的专辑不多,欧尔松作为少有的灌录了所有肖邦钢琴作品的人而言他的版本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况且人家也是肖赛的金奖得主。
(3)舒曼第一钢琴协奏曲op54
老舒的曲子我觉得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不过第一钢协是气势压众的代表,几乎不存在让人感觉艰涩的乐段,乐曲流畅,技巧华丽,二三乐章的连接更是像贝五一样少有的无缝衔接,三乐章一开篇就几乎调动了钢琴演奏所能使用的最浑厚的和声,随后一气呵成,总之这首强推!


版本推荐格姐的,感觉这菇凉能把这曲子的气势完全驾驭实属难得。阿格里奇的也不错。
(4)克拉拉·舒曼,也就是舒曼他老婆,也有一首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气势风格和舒曼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不愧是夫妻。算是比较少被收录的曲子,但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在这里推荐一下。



(5)拉赫玛尼诺夫的全部钢琴协奏曲,包括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拉氏作为浪漫主义最后一位作曲家,他的协奏曲可听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强。
(6)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第一钢琴协奏曲。如果你听之前想不出这曲子的旋律的话,相信我,听后多半会有“哦!就是这一首啊!”的感觉,其经典程度和普及度不用我多说了。
3、以下是个人口味篇
因为我不是学音乐的,但又莫名的喜欢钢琴协奏曲,所以难免会去挖掘一下不太常见的曲子,当然大神可能觉得“什么嘛,这曲子你都觉得稀奇~”。所以只求轻喷,当然有好曲子但求各位推荐。
(1)胡梅尔钢琴协奏曲,所有!目前为止曲风最得我心的作曲家,莫扎特的入室弟子。协奏曲音色效果和技巧都堪称精妙,不过貌似被认为没什么思想深度~不管了,就是觉得好听,谁让我就是喜欢呢。


目前没有见到全系列的专辑,上图是其中一盘,貌似凑齐曲目的话有五张,有兴趣大家可以去找找,不太好买倒是真的。
(2)韦伯的钢琴协奏曲,同样是全部我都非常喜欢。听过《邀舞》应该对韦伯钢琴曲的高技巧和华丽有管中窥豹之感,协奏曲更是如此。(感觉我好俗气呢,尽喜欢些华丽的曲子)




推荐op32和op72
(3)约翰·菲尔德的钢琴协奏曲。以前是对英国作曲家有点不待见,不过菲尔德的钢琴作品倒是让我有点意外,偶尔听听氛围宏大但又带着点忧郁气息的曲子也不错,菲尔德的曲子有一些就有这个特点,其实和技法都不像其他作曲家来得那么夸张,稍微收敛一些。


NAXOS的这个是一系列,共三张。其他版本目前没见到,要有的话还是挺想听一听的。
(4)杜塞克的双钢琴协奏曲。我就是喜欢气势,喜欢钢琴的华丽音效~


先开个坑,曲子太多了一时写不完,欢迎交流,大神轻喷~
========================================================================
隔了那么久还是想继续补充下这个问题,上次时间仓促很多好曲子没有来得及贴上来。这个问题回答我就当做一个听曲记录来写吧~顺便纪念下我的音乐文件成功撑爆了MacBook的存储空间,在精简多年不听的专辑之前来个记录。
斯克里亚宾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斯克里亚宾一直都是我很喜欢的作曲家,有一段时间睡前一定要听他的第二奏鸣曲才能安然入眠,所以他的协奏曲自然也是强烈推荐。不过相当可惜的是他一生只有一首正式的钢琴协奏曲,而且写于在音乐学院教书的时候,神秘主义风格尚未完全展露,整首曲子还是算中规中矩,不过,有着说不上来的和谐宁静啊,也许是用小调写的的关系吧~


这个版本是目前我最满意的,当然油管上也有一些不错的演奏,但我实在不能忍受错音,尤其是斯克里亚宾的曲子!
圣桑第五钢琴协奏曲“埃及”。想体验古典乐中所谓的“异域风”吗,那就选这首曲子吧,要是听过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就会熟悉其中的迷之异域风情,感觉欧洲人对于阿拉伯风音乐和东亚音乐乐的表现都很诡异……不过圣桑绝对是以旋律取胜的行家,他的曲子质量有保障。
给个最近的演奏链接【钢琴】【圣桑】【1080高清】第五钢琴协奏曲“埃及”  祖宾·梅塔指挥
顺便老规矩推荐个盘



接下来就是一些很少见的曲子了,虽然听古典曲子不是为了特立独行,但这些曲子听完后真的很寂寞,除非你把盘借给他听一下,否则是没法别人分享听完后的感受的,因为很多人根本没听过……
Pixis: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这曲子不长,结构也不复杂,但里面就是有很多乐段让我觉得有种说不出的舒爽感,最喜欢的那种灵巧的跑动乐段,配器不厚重,钢琴也不显单薄,感觉很不错哦。


这一盘里的另一位作曲家Thalberg的作品也不错,不过不是首次录音。
顺便怒赞一下hyperion,一直持之以恒地做着音乐资料库式的专辑灌录,很多曲子都是首次灌录,如果不是这家公司灌录真的只能找谱子自己弹给自己听了,感觉在大部分厂牌都专注录制大家名作的时候这家公司还一直在专注整理音乐文献并组织灌录真的很不容易。
这盘专辑出自这家公司持续十余年的系列灌录The romantic piano concertos系列第58盘,感兴趣的可以去购买以下,我觉得真的很有收藏价值。目前还在不断更新中,灌录作品几乎全部为被遗忘在音乐史里的作曲家的协奏曲。
Alkan - Concerto for solo piano,乍一看真不知道要怎么翻译这曲名,只能说是用独奏表现协奏曲气势的少见例子吧,也算是难得的作品。而且第一乐章篇幅巨大,光谱子貌似就有80页左右,由于技巧丰富且艰深,虽然弹起来不容易,但听起来很是过瘾啊。


封面这个塞壬女妖是不是很带感啊,我才不会说我是因为封面才去找来听得~同样是出自hyperion。
巴拉基列夫第一钢琴协奏曲op.1。有些作曲家的编号是按自己的喜好编排的(貌似斯克里亚宾的奏鸣曲顺序就是这样),一般作曲家的第一首正式作品一般不可能是协奏曲,因此巴拉基列夫的op.1应该就是后期排列的了,能排第一说明作曲家对这一作品多少还是满意的。客观而言确实好听,虽然是单乐章协奏曲但如同他其他作品一样风格大气,和声优美,风格有肖邦的影子,华丽而富有动感。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旋律规整的曲子听多了还是会腻的,就像老是喝蜂蜜水会嘴苦一样,偶尔来点近现代作品调剂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普罗的曲子算是很有辨识度的了,独特的和弦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他写的,第三协奏曲比起其他四首而言不和谐音相对较少,容易接受一些。


DG出过一盘阿格里奇的版本,也不错。
码字好累啊,这次先说这么多吧

-------------------------------------2017年5月19日新增--------------------------------------------
车尔尼op.95与op.214
看过我其他回答的人应该能感受到我对车尔尼爱的深沉,因为他的作品莫名就是能戳到我听曲子的G点,和谐音程的大量使用,恰到好处的炫技和完整的结构,最重要的还有他对于旋律的执着。也许很多人对他的认知还停留在大量的练习曲上,但客观而言,他的练习曲,尤其是针对高级技巧的练习曲集是完全可以作为乐曲欣赏的,例如op.335。所以他对旋律的驾驭水平其实是相当高的,曲子的可听性自然非常高。而他的曲子名字也是很有意思的,在听过他大量曲目之后答主得出的规律之一就是:凡是有Grand, brilliant之类的形容词的曲子都是精雕细琢规模宏大的作品,有兴趣不妨一听。
op.95Grand和Brilliant两个词都占尽了,可见车尔尼本人应该对这个作品很有自信吧,而且题材也很有意思,是Nocturne,听过车尔尼钢琴独奏夜曲作品的人自然懂,简而言之就是大气而美妙,真心推荐(答主在听了在线版后立马在jpc下单了)在看完谱子后更加坚定这首曲子是作曲家的得意之作了,因为钢琴技巧几乎覆盖所有演奏难点.....没把车尔尼的练习曲集拿下估计还真不能驾驭这曲子。
op.214也许相较于同时代著名作曲家之流的作品而言稍显逊色,但也完全是带着车尔尼标签的作品,钢琴戏份充足,乐队配器注重和声配合钢琴音效,绝对算得上是精雕细琢的作品。



再一次来自Naxos的专辑,今年年初发行的,很多曲子没有这家公司的录音还真是指不定什么时候能听到呢(除非自己演奏,然而很可惜我做不到)

———————————————————2017年11月8日更新————————————
Ferdinan Ries
Op.52与174
这个作曲家估计听说过的人又是少之又少,不过他当过贝多芬的抄谱员,也师从贝多芬学习过钢琴演奏,算是承袭了贝多芬的一些风格和组曲技巧,除此之外他其实是一位相当高产的作曲家,钢琴协奏曲作品算得上丰富,如果喜欢贝多芬及其同时期作曲家, 可以去发掘一下Ries的作品。
和其余被历史淹没的作曲家一样,他的作品录音极少,不过,所幸我们有Naxos....


Op.52是一首变奏曲,以瑞典当时的国歌作为主题。内容深度在此暂时放下不谈,其中的钢琴技巧可以说是集灵巧与豪放于一体,收放自如,可惜乐队的角色就像车尔尼的作品一样,主要是钢琴的和声伴奏,形式和旋律都比较简单,在这一点上略显遗憾。不过单论旋律,作者确实展现出极高的掌控力,整个乐曲变奏如同浪潮一样,单音演奏和大和弦大琶音交替出现,着实让人过瘾,但同时也不会被华丽的音效砸得腻味。值得一提的是Ries的作品长度都是中长作品,结构一般都很完整,听起来也很规整。
Op.174是两段式作品,如同名字,序曲与波兰舞曲,第一段与Op.52的配器方式可以做个对比,这一时期作者的乐队掌控水平明显进步,在小编制乐队的层次上体现出了与早期作品对比明显的层次感,也更加灵巧,不再单纯以和声形式充当钢琴的背景。这一作品出彩的地方是序曲与波兰舞曲的过渡,个人觉得非常的“可爱”, 钢琴和乐队交替以重音和弦攀爬, 然后双手渐弱下行音阶让人产生一种对后续乐曲的好奇,毕竟突然收回的宏大感让人很是意外,而后弱起渐进的波兰舞曲逐渐展现出华丽的和声和穿插其间的高难度快速演奏,着实有一种峰回路转的感觉。
旋律方面Ries一直没有让我失望,虽然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出彩的特点,但能感觉到旋律是严格而和谐的,偶尔的转调演奏也让人不会在同一个调内听觉疲劳。

Kuhlau 库劳 Op.7
对,你没有看错,这个就是那个写了很多可爱的小奏鸣曲的库劳,相信弹钢琴的人在初学阶段都有机会接触到他的作品。适合钢琴曲入门的作品不用听也知道,一定兼具一定的旋律性和较少的技术难度这两个特点。但对于协奏曲而言,找一首超难得可能俯拾皆是,但找一首像练习曲一样少大跨度和弦,少大琶音,几乎没有双手音阶之类的常见技巧的曲子估计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所以,这首作品在听多了辉煌的音效和炫技的演奏之后,反倒有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呢,就像他的小奏鸣曲一样带着透明质感,钢琴主要以右手单音构成主旋律,辅助以层次清晰单薄的乐队,清淡但也不至于寡淡。


库劳的作品受贝多芬影响比较明显,但在技术难度上普遍低于贝多芬的作品,这张CD里选录的两组协奏曲就可以作为非常典型的例子来对比两者异同。个人觉得,对比之下,库劳的作品反而显得可爱得很,清晰的旋律线条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反而难得。

———————————————————2017年11月26日更新————————————
最近又发现了不少好曲子呢,越发觉得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音乐宝库啊,如果能深入去欣赏可能可以承包很多年的听曲需求。
Sigismond Thalberg


这个人可能名字拗口,作品也不是那么常见,但在当时的音乐圈子里也是有头有脸的。


从wiki上截取了他早年的经历就能看出,他和当时的名流交往密切,并且以高超的演奏技术闻名。这一小段文字里几乎涵盖了之前提过的所有“小众”作曲家例如Hummel 和Field。
话说回他的唯一一首钢琴协奏曲op.5,这首曲子的演奏难度应该算是当时曲目里面中上的,速度要求高,尤其是第三乐章的回旋曲,和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类似的技术构成,主题在不断地回转与变奏中加入更多的技术,其中的多处同音换指应该对当时的钢琴演奏者和钢琴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毕竟当年的钢琴键盘灵敏度和现代钢琴是有一定差距的。旋律自然不用多做评述,他广集了这一时期作品的技巧和华丽表现手法,类似于现在的大片集中了一堆戳人感官G点的元素一样,总有让人觉得过瘾的地方。
相比其他同时期的协奏曲,他作为十八世纪中期左右的作曲家将乐队的编制扩大了不少,音效和更为饱满,不想库劳和其他早于他的作曲家把乐队更多的用于陪衬钢琴,所以他的这首曲子在协奏曲里是算音效收放自如跌宕起伏的。而高难度的段落例如第一乐章的连续双手大和弦跳动和大跨度主旋律在双手交替在一开篇就为听众创造了一种气氛上的兴奋感,大概就是对于华丽音效的天然兴奋感。转调也是在类似华彩的独奏段落里完成,不仅自然,也给出足够的听觉恢复时期,乐队的出现总是逐渐填充听觉空白最终把钢琴不能达到的宏伟气势推上高潮。

Mendelssohn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1822)


不得不说这是一首很有意思的作品,第一乐章前奏就能让人感觉很熟悉,估计是借用了什么主题或者是这个主题被后面的作曲家借用过,总之是一个很可爱的第一主题。听惯了气势磅礴的门1估计很多人忘了门德尔松的曲子有多甜,这首协奏曲都是充满了趣味和玩乐的段落的,旋律也以轻快的音阶和单音为主,而且其中可以听到与门1相似的很多小段落,转瞬即逝。
第二乐章是一个优美的柔板,缓慢而有变化,能明显感觉出前后的速度对比,绝不缺乏活力,是单独拿出来听也不会被认为是个单纯的过渡段的精致小乐段。
第三乐章使用了一个旋律性一般的主题,个人觉得并不是很能让人获得流畅的听觉体验(有可能就是败在这个乐章上了)
其实就篇幅而言这首曲子应该不比门1规模小,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这首曲子既没有门德尔松统一的Op号,也没有被广泛演奏,录音很少。
———————————————————2019年11月16日更新————————————
隔了两年再来填几铲子土,整理一下这两年间觉得不错的协奏曲。因为主流曲目基本上已经听完了,就推荐一些不那么常见的作曲家的作品吧。
Józef Władysław Krogulski
Piano concerto No.1
这位波兰作曲家只活了27岁,作品非常有限,钢琴协奏曲只有两首,其余是少量声乐作品和钢琴独奏作品,但从目前不多的录音来看他的作品质量非常高,至少两首钢琴协奏曲都体现了极高的技术和美感。他与肖邦生于同时代,只比肖邦小五岁,所以两人的音乐有些许相似,带着古典的结构和技巧,但感情饱满富有张力,而且音色宏大华丽将钢琴演奏的音效发挥到比较高的水平。抛开别的不说,旋律是很不错的。目前我能找到的录音仅有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由Howard Shelly演奏,这位演奏家录制了很多少见的作曲家协奏曲,简直是宝藏演奏家。sony这个系列的专辑主题是肖邦同时代的作曲家们。同一盘专辑内的另一位作曲家Lessel出生略早于Krogulski,也是波兰人,作品也不错。总之这盘是可以入选我这两年觉得比较惊艳的作品列表的。
Ignacy Feliks Dobrzyński
Piano concerto op.2 (他仅有一首钢协作品)
这位也是波兰作曲家,专辑出自索尼的同一系列,并且包含了之前提到的Lessel。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作曲家是肖邦在华沙音乐学院的同班同学,其作品自然带有相似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他的这首钢琴协奏曲结构完整技巧丰富,不过音效的华丽程度相比之前的Krogulski而言少逊色一点,不过带有大量类似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灵巧活泼的透亮的乐句,也是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佳作。


这个系列的作曲家钢琴协奏曲里都少有严肃晦涩的主题或者乐段,作为听个舒服的选择是非常非常合适的,相比浪漫主义后期的苏联作曲家那种把你抛上云霄又带你俯冲而下的体验而言,这些作品就像是把人放进泡泡里在风中漂浮一样,缓上缓下但又不乏适当的听觉刺激。
Lessel在这一盘里被收录了他的正式钢琴协奏曲作品,也是仅此一首,不过这位出生比肖邦早了很多年,因此风格相比提到的两位保守很多,连钢琴演奏的音效都更像是为了防止fortpiano 因为同时按下太多键而出现不和谐泛音一样小心谨慎,带着古典时期的精致,总给我一种力道将发未发的感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0

帖子

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
发表于 2021-12-10 12: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既然是入门,就推荐一些比较悦耳动听的:
莫扎特 k488,清爽,愉快。
贝多芬第五协奏曲,皇帝,气势恢宏。
肖邦第一协奏曲,浪漫,柔情。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协奏曲,悠扬,俄罗斯厚重风味。
柴可夫斯基,第一协奏曲,著名开头,俄罗斯民歌风味。
舒曼,协奏曲,浪漫。
格里格,协奏曲,北欧风味,森林。
拉威尔,协奏曲,印象主义和爵士风格。
格什温,蓝色狂想曲,爵士,布鲁斯。
其它优秀作品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出了,初学者先听我推荐的这些,相对比较易懂。
爪机打字,觉得不错赞一个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

帖子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4
发表于 2021-12-10 12: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
介绍点相对小众的:
写过蓝色狂想曲的格什温,有个钢协,绝对值得一听
分享Erich Kunzel的单曲《Gershwin: Concerto in F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I. Allegro》: http://music.163.com/song/2541318/?userid=363792096 (来自@网易云音乐)

写过青少年管弦乐指南的布里顿有个钢协
分享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Sviatoslav Richter/Benjamin Britten的单曲《Britten: Piano Concerto, Op.13 - 1. Toccata》: http://music.163.com/song/473017371/?userid=363792096 (来自@网易云音乐)
开头绝对能叫醒你耳朵的格里格钢协
分享Sviatoslav Richter的单曲《Grieg: Con in a, Op. 16: I. Allegro Molto Moderato》: http://music.163.com/song/22546661/?userid=363792096 (来自@网易云音乐)
普罗科菲耶夫有五部钢协,其中第二第三经常演奏,特别是第三,其实,其他三部同样好听。其中第四是为左手而作,相比拉威尔的左手钢协更加小众。
分享Vladimir Ashkenazy的单曲《Piano Concerto No.1 in D flat major, op.10 - I. Allegro brioso -》: http://music.163.com/song/26979234/?userid=363792096 (来自@网易云音乐)
分享Michel Béroff的单曲《Concerto Pour Piano Et Orchestre No.4 "Pour Main Gauche" Op.53 : I. Vivace》: http://music.163.com/song/22463338/?userid=363792096 (来自@网易云音乐)
分享Sviatoslav Richter/Warsaw 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Witold Rowicki的单曲《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5 In G Major, Op.55 - 1. Allegro con brio》: http://music.163.com/song/473374641/?userid=363792096 (来自@网易云音乐)


神秘主义的斯克里亚宾,他的钢协写于早期,还不是这么神秘,却美到极致,有肖邦遗风
分享Alexander Scriabin/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Lorin Maazel/Vladimir Ashkenazy的单曲《Scriabin: Piano Concerto in F sharp minor, Op.20 - 1. Allegro》: http://music.163.com/song/402001997/?userid=363792096 (来自@网易云音乐)


肖斯塔科维奇的钢协,第一是钢琴小号协奏曲,老肖的风格尽显
分享Martha Argerich的单曲《Concerto for Piano, Trumpet & Strings in C Minor, Op.35: I. Allegro moderato》: http://music.163.com/song/22484671/?userid=363792096 (来自@网易云音乐)
老肖的第二钢协是给儿子写的,就像童话剧
分享Vladimir Ashkenazy/Cristina Ortiz/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单曲《Shostakovich: Piano Concerto No.2 in F, Op.102 - 1. Allegro》: http://music.163.com/song/399349039/?userid=363792096 (来自@网易云音乐)
推荐第二乐章,最美柔板
分享Vladimir Ashkenazy/Cristina Ortiz/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单曲《Shostakovich: Piano Concerto No.2 In F, Op.102 - 2. Andante》: http://music.163.com/song/399349040/?userid=363792096 (来自@网易云音乐


最后介绍个真正小众的,作曲家名字都查不着,来自拉脱维亚作曲家Georgs Pelécis,属于简单派,即使接受不了古典音乐的人,也能听进去
分享Alexei Lubimov的单曲《Pelécis : Concertino bianco for Piano in C major : I Con intenerimento》: http://music.163.com/song/16157250/?userid=363792096 (来自@网易云音乐)
分享Alexei Lubimov的单曲《Pelécis : Concertino bianco for Piano in C major : II Con venerazione》: http://music.163.com/song/16157251/?userid=363792096 (来自@网易云音乐)
分享Alexei Lubimov的单曲《Pelécis : Concertino bianco for Piano in C major : III Con anima》: http://music.163.com/song/16157252/?userid=363792096 (来自@网易云音乐


@La Valse 提到的王西麟的钢协,特别推荐!里面大量运用打击乐和民乐,过瘾。选用陈萨与台北市乐团的版本
分享陈萨/台北市立国乐团/钟耀光的单曲《Piano Concerto, Op. 56: I. Allegro minaccioso》: http://music.163.com/song/35040725/?userid=363792096 (来自@网易云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1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21-12-10 12: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奇怪诶没有人说普朗克嘛……他的钢协简直好听哭辣。双钢协也好听,第一乐章燃爆了第三乐章略幽默。还有管风琴协奏曲也超震撼的!!他的其他作品,包括钢琴曲还有一些室内乐等都好听好听好听!普朗克大法好!
附上专辑封面







除了普朗克之外,好听的钢协也太多了…按我个人口味:
拉一(齐默尔曼/小泽征尔)
拉二(李赫特)
拉三(霍洛维茨/奥曼迪)
普一(基辛/阿巴多)
普三(格拉夫曼,或者阿格里奇/阿巴多)
肖一肖二(齐默尔曼/波兰节日管弦乐团)
李一(阿格里奇/阿巴多)
拉威尔左手
拉威尔G大调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第二
勃一(阿劳)
柴一(霍洛维茨)
莫21
贝五皇帝
其他的想到了再补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07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发表于 2021-12-10 12: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五大钢琴协奏曲:
1、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2、柴可夫斯基降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3、拉赫马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4、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5、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8

帖子

25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3
发表于 2021-12-10 12: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杭州
弱弱补充一些不太大众、我初期无感但是后期越来越喜欢的钢协吧。回家用电脑了补上链接。
1.李斯特第二钢琴协奏曲
2.柴可夫斯基第二钢琴协奏曲
3.拉威尔第二“左手”钢琴协奏曲(不算小众,但是比起第一钢协还是比较小众)
4.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也不算特小众,大爱)
其实第一、第三钢协也蛮好听。
5.王西麟第一钢琴协奏曲(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7

帖子

2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5
发表于 2021-12-10 13: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入门的话,从贝多芬开始是很不错的。他的5首钢协都很好听,优美、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尤其是第五,堂堂皇皇的气质无人可比。
莫扎特也非常棒,但他的钢协很多,和谐、优美,但男子汉气质基本欠奉。第19-23是最著名的几部吧。
喜欢有特点的,可以考虑:
圣桑第二钢协,非常梦幻、童话,浪漫的一塌糊涂。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协,忧郁,激情,深情,绝对不可错过。
舒曼和格里格的钢协,都非常好听。
肖邦的两首钢协,值得听,我个人不喜欢但不妨碍别人喜欢。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协,第一乐章估计3岁小朋友都听过。但个人不是太喜欢,感觉第一乐章的一鸣惊人后就比较一般,一直到第三乐章才重新开始焕发生机,所以在这一批里面排最后。
如果都能听的下来,还有:
勃拉姆斯的2首钢协,建议先听2再听1,非常棒的作品,但比较慢热,喜欢的会非常喜欢,听不进去的很久都听不进去。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协,风格和第二类似,但也很棒。
另外特别推荐一个不太好找的,比较偏门的,贝多芬第6钢协,实际上是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改编的钢琴协奏曲。如果找不到也无所谓,去听原版的小提琴协奏曲吧。
其他的,看楼上的推荐吧,我基本上很少碰……能听下来这么多,已经能算入了门的古典音乐爱好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