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老师想要什么样课堂氛围,什么样的规矩都是必要的课前准备,从事钢琴培训行业教学的老师在接收新学生时都会认识一个新的家长, 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家长述讲学琴的动机及孩子性格特点,并做好记录。老师要从孩子年龄特点出发,课堂启发诱导孩子喜欢音乐,进而喜欢钢琴;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与家长共同配合给孩子上好每一节钢琴课;
从自己这几年教学来看,以兴趣为目的、不求进度与程度的学生占了大半。因此家长也会自然认为是非专业的学习,做为文化课后娱乐。这种随意的潜意识很快地会给准备学琴或正在学琴的孩子一种随意的心理。于是,抱着一种游戏、娱乐的心态进入钢琴课堂,很自然地一动手便毛病百出,长此以往,我们不谈孩子能达到多高水准的钢琴程度,就算是以兴趣的继续学习也难实现。所以,老师必须明确告知家长以下学琴的基本要求: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一旦学琴,则应把练琴当成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
固定一个家长陪孩子上课,作好课堂笔记,每天要安排稳定的时间练习。
家长对孩子的严与爱应把握尺度。要让孩子对家长有既爱又“惧”的心里。
尽可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琴环境。
生活中家长需尽可能对孩子的注意力、意志力、美的情感等进行培养。
家长要注意自己言行对孩子的潜移默化作用,尽可能学一些基础音乐知识。
努力按以上要求去做,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避免出现初学课堂中的“疑难综合症”。
对于老师来说,课堂教学氛围亲切,演示动作规范,以启发式的教法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用我们生活中的事物与钢琴教点、音乐表现相结合。 拒绝“填鸭式”的教法与¨强权式”的辅导陪练,它有害于孩子音乐灵感的开启乃至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及自身的道德、知识素养形成的人格魅力对孩子来讲是至高无上的,喜欢老师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琴积极性,甚至使孩子充满自信,寓教于乐,也一定要规范严谨,哪怕最简单的一个动作细节也不放过。所谓“严师出高徒”。
那么最重要的第一节课,一定要有规范的一套上琴练琴流程及规则讲解
规则一:弹奏钢琴的正确姿势
人们常说:“站要有站像,坐要有坐像”,就是说无论干什么事,包括最起码的站立、坐势也要讲究正确、自然的姿态,弹钢琴也有正确的姿势。那么,什么是弹奏钢琴的正确姿势呢?
对于初学者来说,钢琴弹奏的正确姿势,它包含有以下一些具体内容。
弹奏钢琴的正确姿势要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取得坐势、脚支点、手支点三个重力支点的平衡、协调,以求最终服务于手在弹奏时力量运用的准确和力度色彩变化的敏锐,有利于演奏技巧的发挥和艺术表现的自如。三个重力支点的平衡协调则同坐势高度,坐位置与钢琴的距离,手和脚的正确置放等密切相关,只有摆好这三个重力支点的关系,才能求得适应演奏需要的正确姿势。
学会调节琴凳高度至关重要
由于少儿年龄不一,个头高矮各异,躯干和手臂比例不同,成年人也一样,要适应一个固定高度的钢琴,只能靠坐凳的不同高度来加以调整。因此,坐凳高度是影响弹奏姿势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琴凳的高度应以孩子坐上琴凳,双手置于琴键时,肘部与键面基本在一个平面上,自然下垂于侧身的上臂与肘部形成略大于90度的钝角为宜。这种状态有助于手指完成各种技巧。在调整琴凳时,如果过高一定要调低,过低则应加垫,使坐势高度适合以上要求。
不可忽视踏脚凳
幼儿习琴时,会出现坐势高度合适而脚不着地的情况。这样孩子的身体没有稳定的支撑点,极易引起紧张。为了保持平衡,有时不得不“扶着”钢琴,增加了手指的负担,会酿成不良的弹奏姿势。幼儿和高度不够的儿童都必须使用踏脚凳。踏脚凳高度也要讲究,尤其不可过高。过高会造成重心后仰,不利于力量传送到指尖。掌握踏脚凳适宜的高度是:在孩子坐稳放脚之后,视其大腿根到膝盖处略呈坡状下斜。
琴凳和踏脚凳的高度还应根据孩子发育成长的变化,腿、脚、臂长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以保持正确的坐姿。
确定坐位同钢琴的最佳距离
正确掌握琴凳的置放距离来保证正确的弹奏姿势
琴凳距离因人而异,主要根据人的臂长来决定。理论上,坐位同钢琴的最佳距离以既保证手臂上下两部分能灵活动作,又保证身体可做前后左右的自由运用为宜。坐得太近,身体贴近钢琴,手的活动受限制,身体失去活动余地;坐得太远,伸直胳膊弹琴,不自然又不方便。可供家长掌握孩子坐位距离的具体要点是:让孩子坐上琴凳,双手放到琴键上,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踏脚凳的置放适当,以膝弯处的角度不小于直角,双脚略自然前伸为宜。
坐凳只坐三分之一
坐位是身体重力的主要承受点,在钢琴演奏中它还是移动重心的立足点。坐位必须保证身体自由倾向的灵活性。坐凳宜稍浅一些。当然,也不能坐得过浅。如果坐在凳边缘,会使身体的大部分重量落在双脚上,而无法调整重心,弹奏音域较宽的曲子时容易失去平衡。
弹奏的不良姿势
在教学中遇到过很多学生的怪动作。一旦养成习惯,很难去除。孩子学琴开始就必须注意防止和纠正。譬如
弓腰驼背。大多由于坐凳过高造成,是极其不雅观的一种弹奏姿势。
耸肩夹臂。这是极其紧张的一种不良姿势,对力量的运用危害极大。坐凳过低容易造成这种毛病缠脚绕腿。
常见不用脚垫的孩子弹琴时,把脚绞在一起,使本来身体欠缺支点的情况,更加严重化。若遇音域较宽的情况,身体倾斜而无支撑,会因重心不稳歪倒下去。弹琴中,有的孩子还懒散地跷起“二郎腿”;有的过多摇晃和扭动身体;有的还有咬嘴唇、伸舌头等不良习惯。所有这些弹奏中出现的不良姿势和不良动作习惯,必将直接影响正常的弹奏;钢琴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不能忽视最直观的美感。
因此,从孩子入门学琴起,家长应在孩子练习中,坚持培养正确的弹奏姿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