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有一种教育叫等待,孩子学钢琴故事分享

[复制链接]

1221

主题

2655

帖子

51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00
发表于 2021-12-11 12: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香港
点击我加入我们的钢琴交流圈子



看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就不仅仅停留在孩子的饮食起居上了。爸爸妈妈开始希望孩子能学有所长,能在众多同龄的孩子中脱颖而出。
让孩子学钢琴也好、学画画也好,开始可能都是孩子突然露出了“兴趣“的端倪,然而学习的过程远没有兴趣那么好玩,重复的、持续的练习,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很苦。父母为了能让孩子坚持,也总是咬咬牙强迫孩子继续,但今天我们要分享的却是另一种理念:有一种教育叫做等待。
故事一:“孩子,从明天起我们不用学钢琴了”
我对邻近流花湖的市少年宫,有种特殊的感情,因为我儿童和少年时的每个周末,我都在那里渡过。时光任苒,现在,我又要来这里渡过我的每个周末,因为女儿周六和周日都要在这里上课。
我和少年宫的许许多多家长一样,做着各种百无赖聊的事。我漫步到宫里的湖边,倚着一棵老树坐下。春天的小草,撺得真猛啊,扎得我屁股刺痛。我学着林徽因的话,对小草说:“朋友,这次我可不对你说了啊,每次说,伤我的一点骄傲。”于是,含羞草悄悄褪去。我把心事托付给键盘,记下此刻的心境。
女儿昨天通过钢琴考级。由于练琴是一件很费时间的事,占去学习不少时间。随着钢琴学习程度的加深,练琴占用的时间太多了。况且,我觉得女儿在这方面好象资质平平,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天赋。所以,我决定放弃,让她以后主攻自己的特长。钢琴,会弹就可以了,只为人生可以多一种怡情的方法。


我跟丈夫交换了意见,他也同意,并说:“把练琴的时间用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不知有多好了。”虽然我不认同他的“成绩唯一论”,但夫妻俩总算一致打算让女儿放弃学琴。
今早的morningtea时间,我对女儿说:“学钢琴到此为止吧,以后不学了。”她瞪大眼晴,无比惊讶,她不明白,那个曾经威逼利诱,哄、骗、吓、骂她学琴的母亲为何说出这样的话。然而很快,她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我己经喜欢上弹琴,我还要学!”我听后,既失望又安慰。我失望的是,我的提议她不接纳。可安慰的是,终于等到她对钢琴有兴趣的一天了,这可是花了我不少的心思、精力、时间啊。我顿时有种铁杆磨成针的感觉。
我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激发多样的兴趣,使孩子将来有可能充分地实现自我。而关于兴趣的培养,若干年前,我在育儿笔记《引而不发,跃如也》和《你是人间四月天》记录了我女儿0岁开始,我为培养她的几个兴趣而做的规划和实施方法。现在,我所希望培养的几个兴趣--绘画、阅读、运动、科学实验、钢琴。这几个兴趣已陆陆续续建立起来,钢琴是最后一个实现的。这期间,花了8年时间,真漫长啊,真是他妈的漫长啊!这期间,我为培养她的兴趣做了多少处心积虑、循循善诱的事,真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我都为自己的坚持和耐心感动了。
培根说:“人文科学中,教育是最难的。”我认为,教育难就难在它不是马上见效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件长期的事,不能浮躁、不能立竿见影。要慢养,这个“慢养”中的“慢”字,说出了精髓,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也不可能短期就把孩子教育好,要慢慢遵循孩子生长的规律。所以,为人父母的,要等待。
然而,要走的路千万里,现在才是开始。兴趣建立起来了,下一步要做的事,是根据兴趣结合自己的特长,选择发展方向了。以后的路,更漫长,我们将遇到更多挫折和困难,让我默默地陪着她,帮助她、成就她。
从少年宫出来,满街的樱花树开得正灿烂,许多摄影爱好者在拍花。我在想:别人的花都在开了,而我的种子才发芽。但是,既然我已经等到种子发芽了,还怕我听不到花开的声音?


教育是件长期的事
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也变得快速起立。爸爸妈妈恨不得从孩子出生起就让他开始学这学那,似乎这样才能让他在将来真正接受学校教育时,抢跑在前面。这样急切的心态,往往会让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变得浮躁起来。然而,教育是一件长期的事情,超前教育未必就是对的。有时候,放慢了脚步,用心等待,你会收获更多。
妈妈从强迫孩子学钢琴到决定放弃让孩子学琴经历了一番心理斗争,而孩子也从被迫学琴到拒绝妈妈让她放弃学琴的要求。母女俩这种巨大的心理变化,让妈妈看到了教育该放缓步伐,给予耐心、给予等待。
故事二:“这一天,我等了七年”
这个实例也让小编联想到了身边的另一个故事,也是关于孩子学钢琴的。有一天,一个七岁孩子的妈妈在网上分享了一张女儿弹钢琴的照片。照片中的孩子,手指放在琴键上,脸上露出快乐的笑容。照片下面附了这样一段叙述:
我有一架钢琴,这是我的嫁妆。家里人很早就催促我教孩子学钢琴,可我却执意不肯。因为学琴之苦,我自己深有体会,而且学琴不易,能坚持终生的人少之又少。学学则弃,浅尝辄止,对琴来说也是一种糟蹋。我更希望女儿是怀揣自己的意愿去学,而不是在一众家人的意愿下被迫去学。前段时间,她却突然对我说:“妈妈,教我弹钢琴吧。”这一天,我等了七年。
用等待拂去心头的浮躁
孩子的家人因为现成的资源以及妈妈会弹钢琴的优势,早就规划着想让孩子学琴,让孩子早早就能有一些特长。可这位妈妈却用七年的等待吊孩子的胃口,希望有一天孩子能够真的感兴趣去学。一技之长,也许是暂时的成就,但是它让家长和孩子都变得浮躁、急于求成,并带着某种功利的目的。因此,她并不急于将这一技之长作为孩子以后用以生存的特长,而是希望钢琴成为愉悦孩子身心的兴趣,能够伴随孩子终生。有多少妈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
正如第一位妈妈所说的那样:妈妈等待的种子已经发芽,还怕听不到花开的声音吗?有一种教育,叫等待。
点击我加入我们的钢琴交流圈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24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
发表于 2021-12-11 12: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如何可以,请让孩子继续练琴吧。我是个已经工作多年的90后,但走的普通文化课高考路线。
我从5岁开始练钢琴,到初一考完业余十级,初三考过钢琴B级(那时可以给高考加分,是全市第一名)。记得那时也是跟文章里小孩一样的感受,练到初中已经喜欢上了弹琴。但因为文化课成绩不错,不走艺术路线,我初二开始不再每周去钢琴老师家,初三为了中考加分的B级,有过一段拼搏钢琴专业课+乐理的时光,那段复习的感觉,比普通高考备考更顺畅更专心,投入努力而没有太多痛苦的感觉。(我之后高中文化课学习其实在补短板学科的路上消耗尽了热情。这些到我现在工作才能回味总结出来。)
接着讲,到高中慢慢练琴时间越来越少。(我是文科生,数学学得辛苦,为了补短板,我去老师家补数学,把优势英语的时间投入到了数学上。别的文化课成绩还好,但一直没有问自己擅长的专业是什么。不少科目学得辛苦。)高中再练琴是高一元旦汇演,和高二为校合唱队伴奏。我那时练琴依然能找到专注的感觉。每次练前去我从小跟的老师家2-3次得到指点。
高中毕业,我都不明白大学专业对职业教育意味着什么。大学为了去一个211学校,专业服从调剂,学的管理,比较泛。大学毕业,也没有一个学得深入的专业。
加上管理类课程有高数,我学的吃力。我对学习丧失了很多热情,本科读完就不再继续学习。工作从事文秘工作,后来偏一点新媒体,对工作用理智控制很多,人际沟通很多,但很难走心或走向专业深度。
你问我至今最熟练的技能是什么,我会回答:音乐和钢琴,但可以浇灌它们成为我一技之长的时间,都让给了我不擅长的学科补短板。
我想说,童子功其实不输大学四年的一个本科专业。找到擅长的地方,发挥它成为一技之长,对孩子的职业发展有益。
剖析自己,面对职业,发挥专长我会发展得更好,一味补短板,一方面会吃力,一方面会慢慢慢慢失去自信心。现在,我认识到了这点,一边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做着工作积累,一边回家联练习能让我心灵回归的——钢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