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听古典钢琴曲会感觉心里有种爽快感,但是有些音乐感悟不到 ...

[复制链接]

1381

主题

2875

帖子

563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38
发表于 2021-12-19 11: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上海
最近在教学生弹这首曲子,《钢琴入门之道》中的一首:
上课的时候我把原版放给学生听:
Sonata Da Camera No. 7 In Re Minore: III. Sarabanda (Largo) (Corelli)
学生听完说:“感觉没那么难听了”……
当我在弹的时候,其实我脑子里冒出来的就是古小提琴加通奏低音的声音。我觉得很好听。确实只听钢琴的话,会逊色很多。你脑子里没有那个原版该有的样子,你就get不到。
怎么破呢,就是多听多积累吧,听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音乐,开阔眼界。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08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发表于 2021-12-19 11: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上海
最近在教学生弹这首曲子,《钢琴入门之道》中的一首:
上课的时候我把原版放给学生听:
<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usic.163.com/%23/song%3Fid%3D55554457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onata Da Camera No. 7 In Re Minore: III. Sarabanda (Largo) (Corelli)
学生听完说:“感觉没那么难听了”……
当我在弹的时候,其实我脑子里冒出来的就是古小提琴加通奏低音的声音。我觉得很好听。确实只听钢琴的话,会逊色很多。你脑子里没有那个原版该有的样子,你就get不到。
怎么破呢,就是多听多积累吧,听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音乐,开阔眼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2

帖子

25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4
发表于 2021-12-19 11: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我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下另一位答主 薇薇的音樂沙龍 的答案大体类似。
年青的时候,当我们听长辈讲述他们的一些人生经历时,通常都是带着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听下来。因为我们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阅读和理解他人的生活片段碎片,这种置身事外的姿态加上阅历的不足的因素,导致我们并不一定能够和对方产生共情。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没有自己亲身去感受过,就很难进一步想象或深刻体会到那种感觉。在此之前,可能只是走马观花的体会到旋律的优美,但未能触碰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就像恋爱分手和人生失意后,你才会更深刻的体会到平时“显得好听”的情歌和民谣的情感。
记得自己过去失恋的时候,偶然在公交车上听陶晶莹的《BLUE》,就立马被打动了。因为你有了相似的经历,你就能更容易的融入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之中。这个时候,你就不再是原先置身事外雾里看花的局外人,而是有着共同经历并能够默契的意会对方想法的朋友。这个时候,你和音乐就产生了火花。它触碰到了你心灵中的某一部分情感,而处在同一频段的你得到了它的抚慰。
所以,关键是怎么获得这些能和音乐的频段相接的情感。这更多还是需要一些生活经历阅历,让自己更能够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当然有些人可能会比较敏感一些,我以前一个朋友曾自述说只要听到大提琴的声音就会想哭。
如果现在暂时理解不了,除了慢慢从生活中汲取经历和感悟外,也可以从其他艺术作品里寻找灵感。比如文学和电影,都可以为音乐带来更多的感受范围空间。就像电影原声音乐,如果没有电影的衬托,只从旋律上感受,或许不会那么动人,但是关联上电影故事的联系纽带后,音乐本身似乎就多了那么一层附加的内容,这时再听,也就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感觉。
但同样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的理解也不一定说得和作者完全接轨,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想法不同,于是就有了不同视角的理解和解读。譬如有人可以从欢快的音乐中听出悲伤的感觉,这都和个人的体验有关系。
几年前曾经给一个设计类工作的朋友推荐马列维奇,后来她说其从这幅Red Square里领悟到了新的设计视角和想法。具体详情有点忘记了,只记得最后她对至上主义的阐述是错误的,当时我盲猜并回复了下至上主义的概念,“应该是摒弃自然界具象现实的现成物品的轮廓和概念,转而完全用纯色和几何线条来表现一种纯粹,或者说是Pure,的质感。”后来去百度百科确认了下至上主义的概念,还好,大体猜的OK。



Kazimir Malevich - Red Square(1915)

虽然对方对马列维奇的理解可能偏离了作者的原意,但我个人感觉,如果能激发出灵感的火花,那么即便可能和作者原意有差距,也不一定是坏事。对艺术的理解本就不一定要被一种固定的概念框死,这样能让想象力有更多的空间和方向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前面提到的电影原声,也是通过电影故事赋予了音乐新的内容和阐述,也算是某种“想象力拓展”的手段和方式。所以目前觉得感悟不到,一个可能是因为还不能和歌曲共情,未能挖掘出音乐中已经存在的情感,第二个就是还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出音乐中不存在的内容。
总而言之,如果说现在自己觉得还不能感悟到情感,也没必要特别急着去尝试理解。不管是音乐,还是音乐之外的事物,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去理解和感受,或许未来有一天就能从中体验到别样的风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5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7
发表于 2021-12-19 11: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辽宁沈阳
悟不到就别悟
很多人能够体会出这一个作品中作曲家自己都体会不出的思想感情来,这大概是我们长期的语文教育阅读理解的成果——作曲家瞎几把写的东西给要说出个1234来。
欣赏音乐最本质的美感就好了,不需要牵强附会一个具体的事物。这种做法只会破坏音乐欣赏本身。
等到听的曲子多了,见识广了,审美水平提高了,自然就能够对一个曲子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就能理解作曲家的意图,和作曲家产生共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0

帖子

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
发表于 2021-12-19 11: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好解决,买一本音乐美学的书看一下! 建议买pdf版,便宜,3块钱一本。
他作曲的时候,有时候题材不是写人或物或景色一类的,也有可能是一种心情,也有的时候是舞曲等等功能性不一样,就算是巴赫写的圣乐里除了有辉煌和阳光等等的色彩,有时候也会用小调写一些人生灰暗的部分,但最后总会迎来光明即转回大调。
所以要提升鉴赏能力,就得从音乐美学 曲式学 和声学 音乐体裁上补充一些理论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4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发表于 2021-12-19 11: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古典”是个很模糊的范围,一般指“古典主义”,也就是贝多芬、莫扎特那个时期,你就算啃完了美学历史类的著作,也很难真正理解那个时期的人物和情感,只能在宏观层面大体把握一下。
如果你的“古典”说的是严肃音乐这个范畴,那么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现代钢琴作品相对讨喜一些。
要想提高自己的感悟力,真正有效的办法不是整天阅读那些所谓的美学著作,而是“阅人”,去谈谈恋爱、去睡睡桥洞、去接触和观察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业、各种心态的人物。你接触、交往的人群越广泛,你的心态也就越包容,越具有悲天悯人的气质和平和低调的身段。
当然,高大上的美学著作还是要看的,但是这只是形式上的美学,其内在的核心价值却不在这些书里,恐怕你得去读圣经,才能真正读懂巴赫和贝多芬,以及大部分严肃音乐作品。因为西方文化艺术情怀的源头基本都能追述到圣经的价值观去。这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会涉及文化入侵。你看着办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6

帖子

26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8
发表于 2021-12-19 11: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IP:福建三明
听者感受,作者感受和演奏者感受没法统一。
都是我们脑补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4

帖子

22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8
发表于 2021-12-19 11: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根据题主所提出的问题,我说几个词:期待、能量的蓄积、能量的释放、获取快感…

其实题主所提的问题,是音乐审美的问题,央院周海宏老师已经有非常系统的一个课程可以完全解决!建议题主去听听!
如果需要简单了解一下,也可以来聊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2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7
发表于 2021-12-19 11: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謝邀。
真正的方法應該是沒有的。但我只能說兩件事可以參考一點吧~

  • 多體會 2. 交給時間
感悟能力,個人覺得有一些是天生的,就像是有些人就是天生高敏感,那這樣的人肯定會在感受力上會比其他人更豐富更直接。但要有意識地去訓練也不是不行,感覺嘛,所以不完全靠腦,要靠「心」。
每個人心裡面一定有一處有敏感神經的,只是需要我們用感覺去感覺它。慢慢就會豐富了~
交給時間,是因為有些情緒、有些感覺色彩,是需要經歷的。如果沒有時間的歷練,是不會感同身受或刻骨銘心的。所以整體說其實是急不來的~但有意識去「感覺」,總有一天是會變豐富的~
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3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7
发表于 2021-12-19 11: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听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不要局限,你体验不到,是听得少,多听多体验,哪怕一个和弦都是有感情的,比如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感觉就不同。必须大量听各种作品,结合作曲背景,反复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