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皮书》是美国一部关于种族歧视的电影,大相径庭的是里面的黑人是一个有名的钢琴家,而他的司机确是一个白人。这部电影当时受到很多白人和电影专业人士的口诛笔伐,更是在国外的专业网评上只有69分,但是在2018年9.11日上映,确依旧在2019年一月份就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奖。
美国的种族歧视真正开始的时间是从1619年北美大陆贩卖第一批黑奴开始,这场延续至今的种族歧视到现在依然存在,在去年五月一美国白人警察跪压黑人致死而爆发的一场大规模的抗议执法游行更是直接激起市民和警察直接的正面冲突,更是发起了暴乱。
《绿皮书》这部电影更是在这个时间段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主人公中间的表现的不断的隔绝,生疏,夹杂自己事业和种族之间的强大孤独感,是对于友情和家庭的刻画,更是与现实每个人的情感和经历产生共鸣。可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这部电影真正是在向白人正式的宣战,同时也隐含着对黑人文化本身的不自信,更是对白人文化的一种崇拜。
为什么刚开始的黑人没有选择反抗?是从一开始的侵略,是被长时间的打压,是被白人的蔑视,是因为黑人身份和肤色不同而就要低人一等的不公。电影中也有提到在黑人钢琴家想借用厕所时,却因为主角是黑人而没有资格在主人家里上厕所,必须跑到外面的黑人专属的公共场所。这些都是引起了黑人的愤怒和共鸣,打开了黑人反抗的阀门。
而我们该如何看待种族歧视呢,一个人的出生是自己决定不了的,人类一步步发展就是为了克服那些不人道的法则,即使出生平凡,但也不应该被收到歧视,肤色更不应该成为被歧视的理由。优越感不是靠种族歧视来满足的,真正的优越感是自身的优秀,我们不应该种族歧视,不管是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