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因为其广泛的音域、音色力度的丰富变化、变幻无穷的和声和完美的音效,一直以来被古今中外的音乐家和爱好者们所喜爱,被称作是唯一的可以与整个交响乐团相抗衡的乐器。
而其在乐理知识、双手协调性以及合声方面的优势,也使得钢琴成为了很多家庭为孩子进行音乐启蒙的首选。
图片来源: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官网
但与此同时,“练琴”也成了很多家长心中的痛。
孩子不爱练琴,家长们威逼利诱也不见效果,这样的画面也许在很多家庭都出现过。由此,线上钢琴陪练课程也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
可是,线上钢琴陪练课程的设置是否科学?孩子用了究竟好不好?我们该如何为孩子选择线上陪练课程?这些都成了家长们心中的疑问。
这次,蓝莓酱对市面上 7 款钢琴 AI 陪练 app 进行了评测,结合时下钢琴教育的趋势和专业老师的观点,为大家进行评测解读。
- 小叶子智能陪练
- 快陪练
- 迷鹿音乐
- 小马 AI 陪练
- 胖小鹿智能陪练
- 伴鱼音乐
- 小壳陪练
经过演奏示范(25%)、识谱引导(15%)、练习提升(30%)和评测准确性(30%)四个维度的综合考量, 小叶子智能陪练 app 最终获得了「蓝莓评测 2021 最佳钢琴 AI 陪练 app」。
7 款钢琴 AI 陪练 app 的具体评分如下:
在进入评测内容前,蓝莓酱想先为大家普及下钢琴练习的标准和线上钢琴陪练的背景信息。
钢琴练习标准
从目前的钢琴教育市场现状来看,钢琴练习一方面取决于考级主体的选择——很多家长会选择中央音乐学院的业余考级或其他音乐院校主体的考级,也有一些家长为孩子选择了更具前瞻性的英皇考级(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ABRSM),不同的考级要求自然造就了不同的钢琴练习策略。
另一方面,孩子练琴的方式和风格,也受限于钢琴老师本人对钢琴练习和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解。当然,少部分家长也会为孩子选择专业路线,专业性和练琴的要求也都会更强。我们今天聚焦启蒙阶段,不做过多专业讨论。
2018年的英皇考级证书
从国际上对钢琴演奏的评判而言,在基本功扎实、曲目完整的基础之上,演奏者对音色的把控、手指技巧的颗粒度、音乐表达的强弱对比和情绪变化的层次等也都是非常关键的评价指标。
英皇考级证书的国际认可度很高,对申请某些独立招生的中学和大学,都有一定帮助。对很多以后想走专业路线的孩子来说,英皇证书也是较有说服力的成绩。英皇考级从钢琴学习的早期就开始强调孩子在演奏中的艺术表现力,会对演奏的音色(和声色彩、情绪表达等)、形态(对乐句、声部、结构等的诠释)进行考察。
受国内考级只考察固定曲目的影响,很多家长更追求“肉眼可见”的效果,忽视了对孩子“音乐感受力”的培养,练琴也就更注重基本功的部分,钢琴练习过程也就相对机械和枯燥,失去了对钢琴音乐美感的体验,而不得不日复一日面对枯燥的练习曲,成了很多孩子喜欢钢琴却不爱练琴的原因。
结合国际趋势和当下家长和老师的需求,我们认为好的钢琴练习应该具备一些必要条件:
优秀钢琴练习所需条件:
1.保持对钢琴的兴趣、从早期介入乐感培养以及对音乐情绪的理解;2. 打牢基本功:音基、手型、音准、节奏感、力度;
3. 夯实基本功——提高读谱能力、演奏能力和乐曲表现力;
4. 逐步由启蒙入门到具备音乐鉴赏力、理解力,传递作者意图,并加以诠释。
线上钢琴陪练
线上钢琴陪练,主要分为一对一真人陪练和 AI 智能陪练两种。
其中,一对一的真人陪练价格相对较高,但胜在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老师授课以视频为主,授课内容可以更大程度地匹配主课教师的要求。
而 AI 陪练则更具普适性,对于需要打基础的初学者来说,可以提供识谱、音准、节奏方面的辅导,更适合大部分家庭对于“钢琴陪练”的基础需求。本文蓝莓酱将先评测 AI 钢琴陪练。
图片来源 Tim Cooper @Unsplash
AI 钢琴陪练通常分为“识谱、提升和评测”三个环节。在钢琴练习过程中,识谱环节主要是引导识谱和分手练习,提升环节通常为双手合奏并反复练习,这里的重点在于合奏、纠音、对不熟练的地方反复练习直至熟练,评测环节则相当于小测验,由孩子完整地弹奏一首曲子,平台从音准、节奏、完整性等维度给出反馈,由此完成一首曲子的练习闭环。
AI 钢琴陪练的三个环节(图为小马 AI 陪练 app)
结合钢琴练习的初衷和线上陪练的现实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真人一对一陪练,还是 AI 钢琴陪练,能解决的问题,都在“术”的层面,而更高一层的“道”,则需要家长和老师更具前瞻性的引导。而本文将从整体入手,为大家进行钢琴练习的初步解读,也是希望从更宏观的视角为大家呈现钢琴练习所肩负的责任与意义——它是现实通往理想的桥梁。
排除掉真人陪练的 app,蓝莓酱整理了全网 15 个钢琴 AI 陪练 app,将曲谱库中含有英皇考级曲目作为筛选标准,共有 7 款钢琴陪练 app 平台纳入本次评测。
A • 演奏示范
演奏示范对于练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钢琴练习曲大都有其练习的目的——读谱能力、指法、力度、节奏、合奏、手指灵活性等。
好的演奏示范应当从更整体全面的角度考虑孩子的需求,包含视频演奏展示(展示手型)、以及唱谱的示范的引导更为全面。
在评测中,我们更看重在一首曲目开始练习之前的示范。
小叶子和小马 AI 均包含唱谱及钢琴演奏的示范,视频示范展示手和演奏状态,更具感染力,如果有唱谱示范,也可以帮助零基础的孩子掌握读谱(小叶子更是做到了唱谱和键盘位置相对应);而快陪练及胖小鹿只有评测环节有音频示范。
小叶子 app 的演奏及唱谱示范
小马 AI 陪练 app 的演奏及唱谱示范
B • 识谱引导
识谱引导环节,可以分手、合手进行初步练习,主要目的是完成孩子对曲谱的初步熟悉,并可以弹奏。
在分手练习过程中,如果出现错音,这些 app 也都可以给到反馈,通过曲谱上标注音符,并示意键盘位置的方式帮助孩子纠音。有的 AI 课程还会语音告诉孩子——“这个音是 Do”,用这种更具交流感的方式引导孩子练习。
小叶子 app 识谱引导
此次参与评测的 7 款 app,在识谱引导中均做到了流程完整,并能捕捉错音并给予反馈。
C • 练习提升
练习提升,这里主要是“提升”环节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帮助孩子在练琴中提升。
通常,在孩子开始合奏之后,练习主要的目的就是熟练——对谱子更熟悉,对节奏和音准更有感觉且能够掌握,手指更灵活,眼手脑的搭配更自如。这也是钢琴练习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有的 app 在这个环节的设置更为贴近孩子的实际需求,比如分乐句练习,并反馈不熟练的部分,引导练习。这种重点部分单独引导的方式对是练琴过程很关键的一步,也很容易产生挫败感,AI 的陪伴和引导作用能够帮助孩子慢下来,逐步克服困难,值得肯定。
小马 AI 陪练 app 标注“不熟练区”并引导重复练习
在这里,我们也希望分享“慢练”的概念,很多钢琴家和教学者都会提倡这一练习方式。钢琴家范·克莱本说过:“我从来不喜欢练习,但当我开始练琴时,首先慢练十分钟的音阶,倾听弹奏的声音,每一个音都会产生回应,它给我动力,我一生将坚持这样做。”
分解慢练能够把基本功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条理地拆分并逐一攻克,对于打牢基本功很有好处。
而很多 AI 练习课程也按照分手、乐句、不熟练的部分重点标注等方式进行了拆分。值得一提的是,有的 app 并不会引导不熟练的部分单独练习,而只是标注出来,这对引导初学者而言并不友好。
小壳陪练 app
小壳陪练 app 再练习中无分段,每一行给一次反馈,很容易被打断。
另外,迷鹿、伴鱼和小壳都在练习过程中配备了节拍器,从蓝莓酱的感受而言,持续的节拍器声音会在练琴时感到被打扰。蓝莓酱采访的钢琴教师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节拍器并不需要长期使用,否则孩子无法形成自己对节奏的感觉,所以只在特定的时间使用。这一点不纳入打分,仅供大家参考。
D • 评测准确性
评测的准确性,不仅体现在识谱环节,也体现在提升和评测环节,是一款 AI 钢琴陪练 app 关键的技术。也是我们判断孩子练琴效果的最重要的依据,它不仅使用在识谱环节中,也在提升练习和评测环节非常重要。它主要分为纠音和节奏两部分。
小叶子 app 给出了清晰的纠音图示
纠音过程中,不同的 app 会使用不同的符号进行反馈。
迷鹿音乐 app 的评测反馈
在评测环节也会给到类似的反馈,从不同维度进行打分,供演奏者及家长参考。
我们以一首很短的车尔尼 599 NO.1 曲目为例,录制好了一段有 3 个错音,两个小节明显加速的录音,用相同的录音对这些 app 的提升环节和评测环节都做了测试,综合这两部分的情况为大家进行反馈。
蓝莓侦探雯雯正在弹奏测试曲目
其中迷鹿因节拍器的精准,导致很难精准演奏,反馈非常模糊(相当于弹对的也是判错),且很难找到任何关于反馈标示的解释。对此官方客服给出的回复也是“没有第一次全绿色(节奏准确)通过的。”过于精准的评价体系,我们认为对处在启蒙阶段的孩子来说,忽略了抓取练琴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并无太大意义。
迷鹿音乐 app
如上图,迷鹿音乐 app 的反馈似乎过于“精准”,全是“错误”。演奏感受很差,作为练习者很难感受到被激励。
在纠音及捕捉节奏错误的准确度方面,小叶子、小马 AI 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附加服务
附加服务的部分,主要指 app 除了陪练功能,是否有琴童需要的音乐基础知识等补充信息。
小马 AI 陪练 app
在评测中我们发现,有的 app 会设置小课堂、习题和小游戏的方式补充音乐基础知识,有的还有音乐家故事等周边的内容补充给孩子,这些都是很好的附加服务,有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创作意图。值得家长们在报课前好好研究,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选择。
小叶子 app
通过这次评测,蓝莓酱认为选择一款 AI 陪练 app,不仅要看平台的优劣,更要符合孩子的练琴需求,这样才能让选择的结果最大化。
回到钢琴学习的初心,选择一门乐器,我们都希望能够培养孩子好的音乐素养,可以坚持下来,不管走不走专业这条路,都能成为陪伴孩子一生的精神财富。所以今天的内容不仅针对钢琴练习,也希望不论大家选择什么样的乐器,本文都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练琴是现实通往理想的桥梁,如本文开头所讲,我们认为乐器的学习,不仅需要我们做家长的更清楚宏观的方向和趋势,也要我们清楚练琴所承载的意义——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功夫,如何理解音乐并能通过演奏去表达出来,才是音乐教育更深刻的意义所在。最后想说,不论是什么形式的钢琴陪练,能起到的作用都是有限的,而能否更大程度地顺应孩子的天性,更大程度地挖掘孩子的音乐天赋并予以支持,才是更值得琴童家长们思考的事。
蓝莓酱要特别感谢两位蓝莓侦探对本文做出的贡献,另外还要感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英皇四级琴童家长,笔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