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官方微信

钢琴世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271|回复: 12

德国历史框架(一)

[复制链接]

112

主题

1177

帖子

13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63
发表于 2021-12-29 12: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北京
我们现代意义上所说的德国,形成的时间要比英、法、西等几个欧洲传统国家要晚得多,他的国家起源,分别来自臣服于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条顿骑士团→普鲁士公国,和臣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勃兰登堡公国。两大起源最终在170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期,正式合并为普鲁士王国,这可以看成是现代德国正式形成的起点。
正是由于国家统一的进程严重滞后,所以历代的普鲁士国王,都存在着极深的危机意识,这也造就了普鲁士王国以及随后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不惜赌上国运,也要挑战现行世界格局的赌徒心态。在打赢了一系列火中取栗的立国之战后,这种赌徒心态,更滋生出了不切实际的幻觉,让德国走上了一条军国主义道路,让人们认为,运气总是会站在自己这一边。直到无法挽回。
1、条顿骑士团和普鲁士公国
2、勃兰登堡和勃兰登堡-普鲁士
3、普鲁士王国的崛起
4、腓特烈大帝,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
5、普鲁士王国的巅峰
6、德意志第二帝国和魏玛共和国
7、德意志第三帝国
8、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条顿骑士团和普鲁士公国(1198年-1618年)
现代德国的两大源头之一,是著名的三大骑士团当中,成立最晚的条顿骑士团。另外两大骑士团,分别是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的正式名称,是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弟兄圣母骑士团。在十字军东征的背景下,1198年,条顿骑士团成立于耶路撒冷附近的阿卡。
十字军东征,是天主教世界在教皇的号召下,为收复圣城耶路撒冷,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军事行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后,天主教势力在地中海东岸,获得了大量的土地。为了守卫东征所取得的战果,教皇组织了数支武装僧侣所组成的军事团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大骑士团。
骑士团成员虽然表面上是僧侣,实际上则是职业军人。骑士团大团长,直接听命于教皇。所以早期的条顿骑士团,是完全归属于罗马教廷的军事武装,不受任何世俗国家的管制。由于常年在外作战,让条顿骑士团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们时而为自己的利益而战,时而作为雇佣军,为他国的利益而战。这些雇佣条顿骑士团的势力当中,就包括了地处东欧的波兰王国。
1202年,波兰王国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开始进攻普鲁士地区。普鲁士,位于波罗的海南岸,波兰北部,今天是俄罗斯在东欧的一块飞地,并被更名为加里宁格勒。在此之前,普鲁士一直由古普鲁士人所占据。康拉德向北扩张至普鲁士地区后,被原住民所击败。1226年,为了应对普鲁士人的反抗,康拉德做出了一个改变欧洲历史进程的决定,邀请条顿骑士团来帮助自己征服普鲁士。
此时的条顿骑士团,一直希望能够获得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接到邀请后,他们先后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和教皇格里高利九世手中,获得了许可,自此以后,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所征服的领土,全部归骑士团自己所有。
经过了几十年的扩张,条顿骑士团完成了征服工作,并在普鲁士的土地上,建立了条顿骑士团国。1291年,条顿骑士团的总部阿卡被穆斯林攻陷,总部被迫迁往威尼斯。1309年,总部又被迁往普鲁士的马林堡,从此之后,条顿骑士团彻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1384年,波兰王国11岁的雅德维加公主,加冕为波兰女王。为了对抗日益强大的骑士团国和莫斯科公国,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开始考虑通过联姻来建立一个共主联邦。此时的立陶宛大公国,是欧洲最后一片尚未皈依天主教的区域,所以联姻的条件之一,便是立陶宛大公雅盖隆,带领臣民皈依天主教。1386年,雅盖隆受洗,13岁的波兰女王和年龄不详的立陶宛大公,正式成婚,波兰-立陶宛进入共主时期,开启了雅盖隆王朝。
合并后的波兰-立陶宛,成为了当时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成为了条顿骑士团国的噩梦,在此后的100年里,骑士团国数次战败,最终不得不屈服,成为了波兰-立陶宛的附庸。
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霍亨索伦家族21岁的阿尔布雷希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第37任大团长,他的父亲,是勃兰登堡边伯腓特烈二世,母亲,是波兰国王的女儿索菲亚。一直以来,条顿骑士团大团长的职务,都是由内部选举产生,而阿尔布雷希特年纪轻轻就能够当选,一方面是因为战斗力出众,同时骑士团也希望他的波兰王室血统,能够缓和与宗主波兰-立陶宛方面的关系,甚至摆脱波兰对骑士团的控制。
上任后的阿尔布雷希特,却并未摆脱波兰方面的压力,为此他四处求援,希望得到德意志地区王公们的支持,然而没人向骑士团伸出援手。1522年,阿尔布雷希特在求援的路上,会见了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五年前,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让新教势力在德意志地区迅速蔓延,马丁路德建议阿尔布雷希特,把普鲁士从教皇名下独立出来,成立世袭制的公国。
这些话打动了阿尔布雷希特,1525年,在哥哥勃兰登堡边伯和舅舅波兰国王的同意之下,普鲁士公国正式成立,阿尔布雷希特成为了普鲁士公国的首任公爵,改奉新教,彻底摆脱了教皇的约束。同时,条顿骑士团彻底失去了普鲁士的领地,1809年,拿破仑解除了条顿骑士团的武装,使其成为了一个单纯的宗教组织,后又更名为德意志骑士团,并一直延续至今。
至于改为世袭制的普鲁士公国,虽然境内有着大量的德意志人,却仍然隶属于波兰-立陶宛。1618年,同属霍亨索伦家族的普鲁士与勃兰登堡合并,成立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共主联邦,普鲁士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勃兰登堡和勃兰登堡-普鲁士(1415年-1620年)
勃兰登堡,是现代德国的另一源头。与条顿骑士团不同,勃兰登堡始终是德意志地区的一个邦国,这个中世纪延续下来的地缘板块,如今被德国境内的勃兰登堡州所继承。
长期以来,德意志地区所覆盖的区域,大体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域重合,所以神圣罗马帝国,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但德意志地区,并不完全等同于神圣罗马帝国,更不等同于现代德国,大德意志地区,至少还包括了奥地利、捷克、意大利北部、波兰西部等区域。而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域,鼎盛时还包括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个低地国家,以及瑞士和法国东部。
与欧洲其他主要国家不同,神圣罗马帝国并不是一个世袭制的统一的国家,他承接了古罗马帝国所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体制却更像是一个松散的联盟组织。帝国的皇帝由几百个大小王公当中,实力较强的七位,推举产生,他们分别是三位教会主教: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以及四位世俗诸侯:莱茵-普法尔茨伯爵、萨克森-维腾堡公爵、勃兰登堡边伯和波西米亚国王。
这七位有资格选举帝国皇帝的贵族,被称为"选帝侯”。勃兰登堡边伯,正是七位选帝侯之一。
中世纪的德意志地区,伯爵分为很多种,勃兰登堡属于边境伯爵领地,所谓边伯,正是这个意思。公元10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大帝,在此地建造了一座守卫边境的城堡,名为勃兰登堡,这个地理单元,也就逐渐以此城堡而命名。
141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勃兰登堡边境伯爵领地,赐给了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六世,一并赐予的,还有勃兰登堡的选侯资格。腓特烈六世,则改称腓特烈一世,首府建在柏林,并一直延续至今。
除了勃兰登堡,腓特烈一世还领有安斯巴赫边疆伯爵领地和拜罗伊特边疆伯爵领地,临终前,他将三块领地分别传给自己的三个儿子,而他的三子阿尔布雷希特三世,随后又合并了家族的领地,他大大加强了对世袭领地的控制,确立了勃兰登堡选侯的职位,今后只能由家族的长子所继承,幼子则可以继承家族的其他领地。
所以他的长子约翰.西塞罗,后来继承了勃兰登堡选侯,次子腓特烈二世继承了安斯巴赫边疆伯爵。条顿骑士团37任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正是腓特烈二世的三子,由于没有家族领地可以继承,阿尔布雷希特加入了条顿骑士团,并最终建立了世俗化的普鲁士公国。至此,霍亨索伦家族的血脉,为勃兰登堡和普鲁士之间,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
然而完成了普鲁士世俗化的阿尔布雷希特公爵,他的儿子、二代公爵阿尔布雷希特·腓特烈却是一个精神疾病患者,虽然继承了爵位,却不得不在大部分时间里,由他人摄政。不仅如此,二代公爵的儿子们,也都先他而去,费尽心思完成世俗化的普鲁士公国,居然二世而绝嗣,这个尴尬的局面,让同为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看到了机会。
虽然普鲁士二代公爵没有男性继承人,却有公主可以联姻。在勃兰登堡第八任选侯约阿希姆的安排下,他的儿子西吉斯蒙,与二代公爵的女儿结合,随后西吉斯蒙成为了第九任勃兰登堡选侯,并在普鲁士二代公爵去世后,成为了普鲁士第三代公爵,勃兰登堡-普鲁士共主联邦,正式形成。
3、普鲁士王国的崛起(1620年-1740年)
勃兰登堡-普鲁士共主联邦形成后,面临的最大危机,是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是由于天主教阵营与新教势力的分歧所导致,实际上则是欧洲各主要国家,对哈布斯堡家族进行的一场大围剿。
在这些主要国家当中,法国作为天主教国家,为了突破哈布斯堡家族的C型包围,不惜加入新教阵营,同时还暗中勾结穆斯林国家奥斯曼土耳其,并与英国、瑞典、丹麦、尼德兰等国共同组成了新教联盟,德意志地区则分裂成了两派,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与西班牙哈布斯堡组成了天主教同盟,其他德意志邦国,则多数加入了新教阵营。
由于三十年战争的主战场,主要集中在德意志地区,所以勃兰登堡-普鲁士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同参战的各主要强国相比,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实力十分弱小,没有广阔的战略纵深,也没有阻隔敌人的天然屏障,这让他成为了大国之间争霸的一个主战场,完全没有左右自己命运的实力,只能在大国的激烈对抗当中随波逐流,时而被迫倒向瑞典,时而被迫倒向哈布斯堡。
1640年,腓特烈.威廉即位勃兰登堡选侯,由于在位期间对勃兰登堡-普鲁士进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造,被后世称为“大选侯”。三十年战争发生在大选侯的青少年时期,在这场战争当中,勃兰登堡-普鲁士被摧毁了无数的村庄,人口也锐减至战前的一半,这给年轻的腓特烈.威廉,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并逐渐意识到,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必须在军事制度上进行改革,建立一支听命于国王的常备陆军。
欧洲自中世纪以来,普遍实行封建制度,这种逐层分封的体制,导致士兵大多听命于所隶属的贵族,而不直接听命于国王,所谓的常备陆军,就是在军事上实行国有化、职业化,彻底打破贵族对军队的控制。在这一时期的欧洲主要强国当中,瑞典陆军是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所以大选侯参照瑞典陆军,建立了一支3万人的勃兰登堡-普鲁士常备军。
由于各贵族都实行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贵族的二子、三子,是无法继承家族的领地和财产的,所以大选侯为这些长子之外的贵族,提供了一个进阶的出路,他们被统统招入军队,成为军队的各级军官。这支军队完全效忠于大选侯,并有着铁一样的纪律,这些纪律,在由各级军官所维护下,使军队具备了极强的战斗力,凭借这支军队,大选侯将权利空前的集中在了自己手里。
1655年,瑞典对波兰宣战,第一次北方战争爆发。大选侯趁机加入了瑞典一方,并宣布取消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国地位,自此之后,霍亨索伦家族无需再向波兰王室下跪,而霍亨索伦家族的领土当中,普鲁士的部分,则获得了名义上的独立。
虽然取得了一系列局部战争的胜利,但仍无法改变勃兰登堡-普鲁士边境小国的地位。为了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必须要有大量人口作为支撑。1685年,法国宣布废除《南特敕令》,胡格诺派新教徒纷纷逃走,而大选侯则向这些新教徒敞开了大门,宗教冲突给勃兰登堡-普鲁士带了了巨大的人口红利,这些新教徒中,有大量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他们的资本和技术,也为勃兰登堡-普鲁士增强了国力。
1688年,大选侯去世,他的儿子腓特烈三世即位。大选侯为他的继任者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让勃兰登堡-普鲁士有实力介入到欧洲一流强国的对抗当中。170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腓特烈三世加入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阵营当中,共同对抗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作为回报,皇帝授予了腓特烈三世国王的称号,由于勃兰登堡此时仍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而普鲁士则已经完成了形式上的独立,所以为了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腓特烈三世选择了普鲁士国王的头衔,并改称腓特烈一世,至此,普鲁士王国正式成立。
成为了普鲁士国王的腓特烈一世,继续深化了父亲大选侯的制度改革,然而奢侈的生活作风,让他欠下了大笔的债务,这也让他的儿子十分不满。1713年,腓特烈一世去世,他的儿子,腓特烈·威廉一世即位。据说,霍亨索伦家族的发源地,也就是德意志南部的这一支日耳曼人,十分喜欢给后代取名腓特烈或者威廉,而如果父母双方为了选哪一个名字而争执不下时,则干脆取名腓特烈·威廉。
与他的父亲截然不同,腓特烈·威廉一世上任后极尽节俭,他一生都在做的一件事,就是省下每一个铜板,用来壮大普鲁士的军队,正因如此,他也得到了“士兵王”的绰号。
士兵王上任仅一年,就偿还了父亲欠下的所有债务,剩下的时间,则极力发展工商业,并将所得收入的80%,投入到军队建设当中。他性格严苛,甚至穷兵黩武,他创立了“服从、服从、再服从”的普鲁士精神,使军队”像死尸一样服从上级“。他几乎没有发动过对外战争,却在近30年的时间里,将普鲁士的军队,从3万人扩充到了8.3万人,排名欧洲第四,而普鲁士的总人口,只有220万人,位居欧洲第12。
在这样严苛的统治之下,普鲁士成为了一台战争机器,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且高效,任何一个欧洲强国,都无法忽视普鲁士的存在,在大选侯、开国王和士兵王祖孙三代的共同治理下,普鲁士王国已经在军事实力上进入了欧洲一流强国的行列,与西欧各国延续了200年的自下而上的殖民地掠夺路线不同,地处中欧腹地的普鲁士走上了一条自上而下的军国主义路线,而军国主义必然伴随着对外扩张,欧洲大陆的格局,将因普鲁士的崛起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普鲁士第一次开始尝试挑战欧洲的现行秩序。
德意志文明进入了黄金时代。
4、腓特烈二世,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1740年-1786年)
腓特烈二世出生在首都柏林,由于两位兄长先后夭折,腓特烈二世成为了霍亨索伦家族的王位继承人。父亲士兵王不仅对外十分严苛,对于自己的继承人,更是极尽苛责。腓特烈二世年轻时,十分喜爱艺术和音乐,是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然而父亲却按照军人的标准要求他,忍无可忍之下,腓特烈二世在18岁时与好友出逃,想要去英格兰投奔自己的舅舅英王乔治二世。
还没有逃出普鲁士的国境,腓特烈二世就被父亲抓了回来,并当着他的面,砍了好友的头。血腥的场面让文艺青年腓特烈二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从此开始认真学习军事和政治理论,参加军事训练。
1740年,士兵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去世,28岁的腓特烈二世即位普鲁士国王,作为欧洲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腓特烈二世被后世称为“腓特烈大帝”(the Great)。他是普鲁士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大帝级”的君主,在他的对外扩张政策下,普鲁士从奥地利手里,抢到了富庶的西里西亚地区,随后又伙同俄罗斯和奥地利,第一次瓜分了波兰,他为德国的崛起,打下了版图和人口的基础,也为德国最后的疯狂,埋下了种子。
腓特烈二世即位的同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波西米亚国王、匈牙利国王,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六世去世,因为没有男性继承人,查理六世生前颁布了一份《国事遗诏》,宣布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的头衔,而让他的女儿玛丽娅·特蕾莎继承家族的固有领地。
200年以来,哈布斯堡家族垄断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然而真正体现家族实力的,是固有领土奥地利、匈牙利和波西米亚,这片广阔而富饶的土地,让哈布斯堡家族的实力始终凌驾于德意志其他诸侯之上,直到普鲁士的崛起,德意志地区开始逐渐从一超多强,演变成为两强争霸。
查理六世去世后,他23岁的女儿玛丽娅·特蕾莎继承了家族的领地。腓特烈二世与玛丽娅·特蕾莎互为表兄妹关系,同时查理六世还是腓特烈二世的教父,腓特烈二世曾在查理六世生前承诺过,今后会照顾好自己的表妹。然而教父刚刚离世,教子就打起了表妹的主意,他看上的,是奥地利的西里西亚地区。
西里西亚地区水土丰茂,人口稠密,对于军事大国、人口小国的普鲁士来说,十分重要。所以腓特烈二世毫不顾忌当初的承诺,把手伸进了表妹的兜里。奥地利毫无防备,普鲁士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将西里西亚收入了版图。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正式开始。
1741年,奥地利出兵西里西亚,正式向普鲁士宣战。法国一直以来都热衷于削弱哈布斯堡家族,所以自然站在普鲁士一方,巴伐利亚、萨克森,西班牙也都加入到了围剿奥地利的阵营当中,一时间,奥地利腹背受敌,四面楚歌,虽然有远在东西两侧的英国和俄国支持奥地利,却远水不解近火。
然而玛丽娅·特蕾莎是奥地利历史上少有的能力出众的君主,作为腓特烈二世一生的劲敌,她闪转腾挪,最终化解了危机,在1748年战争结束时,虽然没有收回被普鲁士占领的西里西亚,但却没有丢失过多的领土,奥地利仍然以一流强国的身份被保留了下来,而奥地利也在战争的锤炼下,锻造了国家意志,注入了新的活力。
战争结束后,欧洲五大强国,英法奥普俄的局势,基本形成。此时英国开始拉拢新兴的强国普鲁士,共同对抗法国,考虑到法国和俄国对普鲁士东西夹击的潜在威胁,腓特烈二世接受了这个建议。然而这个决定却在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俄国和奥地利认为英国与普鲁士同盟,是背叛盟友,法国则认为普鲁士与英国结盟,也是背叛盟友,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形成的同盟关系,因为英普之间建立了同盟而出现了反转,刚刚还打的不可开交的法国与奥地利,联合俄国,共同对抗反复无常的腓特烈二世。
这就是著名的“逆转联盟”。
由于左右法、奥、俄三国政局的,分别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的蓬巴杜夫人、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娅·特蕾莎和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一世,所以毒舌腓特烈二世戏称她们是“三条裙子”,然而正是这三个女人,差点在接下来的七年战争当中,团灭了普鲁士。
1756年,为了打破三国同盟,腓特烈二世决定先发制人,入侵萨克森。奥地利随即向普鲁士宣战,随后法国和俄国相继向普鲁士宣战,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七年战争,正式开始。


作为普鲁士的盟友,英国并没有直接出兵参战,而是在背后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所以普鲁士几乎是以一己之力,硬刚法奥俄三强。三强无论在国土面积、人口总量、综合实力上,都远胜普鲁士,而普鲁士唯有靠腓特烈二世超一流的战役指挥能力,与强敌周旋。最终,普鲁士几乎耗尽了国力,除非有奇迹出现,否则普鲁士已经难逃被灭国的命运了。
奇迹竟然真的出现了,1762年,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的外甥彼得三世继承了皇位。身为俄国沙皇,彼得三世却是腓特烈二世的超级脑残粉,他狂热的崇拜普鲁士文化,所以登基伊始,就放弃了俄国在战争中获得的全部利益,并调转枪头,成为了普鲁士的盟友。这个意外的变故,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局势,最终,双方都精疲力尽、无力再战。
七年战争围绕着德意志双雄奥地利和普鲁士展开,但在更大的背景下,则是英法两大强国全球对抗的一部分。法国在七年战争中被打到破产,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英国则趁机从法国手里抢走了加拿大,并赶走了驻扎在印度的法国人。然而为战争付出的军费,被英国转嫁到了北美的殖民地身上,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并最终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
至于腓特烈二世,靠着天才的军事能力,和彼得三世的神助攻,保住了西里西亚的领土,同时也保住了普鲁士一流强国的地位。1772年,奥普俄三国在腓特烈二世的倡导下,第一次瓜分了波兰,曾经强盛一时的波兰王国,自此走上了亡国之路,而普鲁士的领土,则在瓜分波兰之后,得到了西普鲁士地区,勃兰登堡和普鲁士,从此彻底的连为了一体。


5、普鲁士王国的巅峰(1786年-1871年)


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即位。期间,俄普奥三国分别在1793年和1795年,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了波兰,曾经强盛一时的波兰-立陶宛,被彻底灭国。此后123年的时间里,波兰的爱国主义者流离失所,却心心念不忘恢复祖国。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普奥战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波兰得到了各界广泛的同情,在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后,波兰共和国才恢复了独立。


三次瓜分波兰,让普鲁士获得了270万人口和15万平方公里土地,普鲁士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就在普鲁士稳步的扩张自身实力的同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1793年,法国人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这个重大事件,震惊了欧洲各国王室。自古以来,国王作为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只能通过继承关系和法理依据来确认,这种公然挑战王权的暴力行为,任何王室和贵族都是无法容忍的,为了维护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欧洲旧秩序,各国暂时摒弃了各自之间的争端,组成了反法同盟,共同压制法国。
然而风云际会之间,法国却出现了拿破仑这个比腓特烈二世能量更大的军事天才,在他的带领下,法国正面硬刚了全体欧洲列强,并在前五次对抗反法同盟的战役当中,打出了5:0的战绩。在拿破仑的压制之下,普鲁士丢掉了七年战争以来所获得的所有领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被迫解除了皇帝称号,只能称奥地利帝国皇帝,同时被迫将公主嫁给拿破仑,延续了一千年的神圣罗马帝国,至此结束。
除此之外,拿破仑还将德意志地区,除奥地利和普鲁士之外的邦国组织在了一起,成立了“莱茵联邦”,用来为拿破仑提供军事和经济上的支持,再加上西班牙和意大利相继的沦陷,整个欧洲都笼罩在了拿破仑的阴影之下。
最终,在第六次和第七次反法同盟当中,俄、普、奥三国再一次联手,组成了“三皇同盟”,并在1815年的滑铁卢,彻底击败了拿破仑,欧洲迎来了短暂的和平。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已经不复存在,德意志地区以奥地利为首,组成了德意志联邦,联邦内部组织松散,各邦都保持自己的独立主权,联邦议会由奥地利总理所领导,定期在法兰克福召开议会。
这样的组织结构,是不会被普鲁士安心接受的,摆脱奥地利的影响,是普鲁士必然的宿命,局面总需要有人来打破,就在拿破仑战败的同一年,俾斯麦出生。
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在当选首相后的首次演讲时说:“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自此,俾斯麦就得到了“铁血宰相”的头衔。
长久以来,“铁血宰相”的头衔给俾斯麦树立了一个态度强横、动辄诉诸武力的军国主义形象。事实上,铁和血,都只是俾斯麦达成国家意志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手段,他对国际局势的判断十分准确,善于通过外交来解决问题,懂进退,分寸感很好。而他一生所严防谨守的,恰恰是如何避免普鲁士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然而人亡政息,身后的事,他是没办法左右的。
俾斯麦上任后,便开始专心策划德意志的统一大业。摆在普鲁士面前的最大障碍,是已经开始衰落,但实力仍然强大的奥地利帝国,以及时刻插手德意志事务的法国。
对于奥地利,俾斯麦认为普鲁士是没有能力将其整合到普鲁士版的德意志帝国当中的,所以索性放弃了所谓的大德意志地区,而专注于整合奥地利以外的小德意志地区。这个小德意志地区包括了普鲁士王国和几十个实力弱小的德意志邦国,这些邦国加在一起,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政治版图。
1864年,在俾斯麦的外交斡旋下,在获得了联邦和欧洲各大国的首肯后,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宣战,普丹战争爆发。战争最终以普奥两国分别占有丹麦的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为结束,事实上则为下一场普奥战争,埋下了伏笔。
1866年,普鲁士以普丹战争后,同奥地利之间的领土争端为由,诱使奥地利对普鲁士宣战,普奥战争爆发。自七年战争以来,普奥两国,展开了德意志地区身份确认的总决战,这场战争中,多数德意志南部邦国包括萨克森、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汉诺威等,都站在了传统强国奥地利一方,只有奥尔登堡、梅克伦堡等少数几个北部邦国,支持普鲁士,所以普奥战争,实际上是普鲁士几乎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德意志联邦。
虽然如此,普鲁士在总参谋长毛奇的指挥下,仅以两个月的时间,就击溃了奥地利的主力部队,虽然多数奥军在战后撤出了战场,但是普奥战争的胜负已分。此时普鲁士上下一致认为,应该趁势攻入维也纳,彻底解决掉奥地利的威胁。俾斯麦则认为,普鲁士没有能力彻底消灭奥地利,形式上对奥地利的占领,将给后续带来更大的麻烦。
在俾斯麦的坚持下,普鲁士的军队停止了攻击,普奥两国开始了战后的谈判。最终奥地利承诺,彻底退出德意志地区的各项事务,这个神圣罗马帝国的盟主,德意志地区的旗帜,被彻底的开除出了德意志。而战争的失败,让奥地利内部的匈牙利人、波西米亚人和斯拉夫人看到了独立的机会,这更让奥地利雪上加霜。一年后,为了安抚匈牙利人的情绪,奥地利宣布实行二元统治,奥地利和匈牙利实行共主自制,帝国只保留对外的军事和外交权利,奥地利帝国,则正式更名为奥匈帝国。
普奥战争的胜利,让普鲁士成为了德意志地区的唯一强国,这也让身旁的法国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此时统治法国的,是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为了阻止普鲁士的统一进程,拿破仑三世宣布,如果普鲁士合并德意志南部各邦国,法国将对普鲁士宣战。
1870年,为了彻底清除掉法国对于德意志地区的控制,俾斯麦再一次通过外交手段,诱使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一年后,法国战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彻底清除掉了法国的干扰,法国向普鲁士赔款50亿法郎,同时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普法战争的失败,让法国自路易十四以来建立的优势,荡然无存。普鲁士则在战争胜利后,完成了德意志地区——除奥地利外——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此外,1856年结束的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了俄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迫使俄国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对外扩张政策,英国则由于印度殖民地起义,牵扯了大量精力,无暇估计普鲁士。
就这样,身为欧洲五强之一的普鲁士,打败了同为两强的法国和奥地利,又利用了另外两强英国和俄国的自身问题,在大国的夹缝中间秀了一把微操,创造了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为了与德意志地区神圣罗马帝国相区分,这个新生的帝国,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一千年以来,德意志地区终于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德国也正式接替法国,成为了欧洲大陆上新的霸主。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6、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年-1918年)
德国的崛起,法国的衰落,改变了欧洲大陆既有的政治格局,也改变了新生德国对于世界格局的看法。随着19世纪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殖民扩张时代德国的缺席,让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产生了挑战现行国际秩序的想法。军国主义开始在德国悄悄的蔓延。
作为帝国的开创者,俾斯麦敏锐的看到了这个危险的苗头。一直以来,俾斯麦都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然而想要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从而引起身边列强的担忧,则始终是俾斯麦所极力避免的。国际环境瞬息万变,今天的朋友很可能成为明天的敌人,如何争取一个有利的局面,从而避免引起其他列强的公愤,才是帝国建立后,最应该关注的。
1888年,德意志帝国的开国皇帝威廉一世去世,终年91岁。作为帝国的开国君主,他的能力并不出众,在帝国的统一进程当中,也没有起到十分突出的作用,他的光芒,大部分被首相俾斯麦、总参谋长老毛奇等这些能臣所掩盖,他对于帝国建立所做的最大贡献,是把关键性人物,放在了恰当的位置上,并对这些人给予相当的信任。
威廉一世去世后,他的儿子腓特烈三世即位,由于即位前就已经身患绝症,导致他即位后99天便离世,最终,腓特烈三世的儿子,29岁的威廉二世,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第三任、同时也是最后一任皇帝。
同所有年轻人一样,威廉二世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帝国的强大,让德国从上到下都认为自身的地位,已经无法匹配自身的实力,德国需要进一步向海外扩张,在全世界范围内同英国展开竞争。这种情绪,同此前俾斯麦所制定的外交策略,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这也演化成了德皇威廉二世同俾斯麦之间的个人冲突。1890年,75岁的俾斯麦被迫退休,心灰意冷之下,俾斯麦预言,他去世20年后,威廉二世的皇冠将不保。巧合的是,1898年,俾斯麦去世,1918年,一战结束,德国战败,威廉二世退位,中间间隔刚好二十年。
威廉二世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俾斯麦被赶走后,德国同英国展开了全面的竞争,这让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紧张。为了应对这种紧张的情绪,英德之间开始了一场全方位的军备竞赛,所有人都感受到,虽然英皇与德皇互为表兄弟,然而传统强国和新兴强国之间,矛盾已经无法掩盖。
而同为欧洲五强的法国和俄国,也感受到了来自德国的威胁,俾斯麦下野后,法俄秘密签署了对德同盟,虽然俄皇亚历山大三世十分讨厌法国的共和政体,法国强盛时也曾经一度标榜自己“无需结盟”,然而共同的威胁,让两国毫不犹豫的走到了一起。
此前,德国为了孤立法国,奥地利为了应对俄国的威胁,曾在俾斯麦的主导下,签署同盟,德奥两强虽然一直摩擦不断,然而同文同种的历史背景和互相接壤的领土,让德奥两国成为了天然的盟友。
这一系列的同盟关系,将欧洲各主要强国分成了两大阵营,这两大阵营从王室到贵族,互相通婚了上千年,各国之间的联系,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被紧密的建立起来。时间进入到二十世纪,人类在物理、化学、通讯、材料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空前的成果,虽然各国之间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把对方看做自己的潜在威胁,然而所有人都没有做好准备,去迎接一场史无前例的惨烈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对抗格局,至此基本形成。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仿佛推到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一般,整个欧洲启动了连锁反应。俄国不允许奥匈帝国向巴尔干地区渗透,随后以同为斯拉夫民族为由,向奥地利宣战,由于德奥同盟的关系,德国向俄国宣战,由于法俄的同盟关系,法国向德国宣战。
为了应对法俄可能造成的双面对德夹击的局面,德国的总参谋部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着手制定施里芬计划,该计划利用了德军动员迅速的优势,以及俄军反应缓慢的劣势,首先绕道比利时,用1个月的时间占领巴黎,击溃法国,随后掉头击败俄国,取得胜利。这是日后德国闪击战的雏形,也是地处欧洲十字路口的德国,所能选择的最佳策略。
所以法国对德宣战的同时,德国启动了施里芬计划。而计划实施到入侵比利时阶段时,英国认为德军占领比利时,与英国隔英吉利海峡相望的局面,严重威胁了英国本土的安全,英国随即向德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爆发。
战争以英、法、俄等国组成的协约国,对抗德、奥等国组成的同盟国。工业与科技的进步,让战争从一开始,就给参战各国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屠杀一般的战争场面,是战前谁都没有预料到的。而德国自身对施里芬计划执行的不彻底,让德国速胜的计划彻底破产,德国陷入了最不愿看到的双线作战的局面。
尽管如此,德国的军事实力和工业能力,仍然让协约国一方吃尽了苦头,双方相持不下,兵源和国力也在一次次的战役当中,几乎消耗殆尽。
1917年,美国加入了协约国一方,正式对德宣战。在此之前,美国已经在工业、经济等各项指标上,超过了欧洲的传统强国,虽然如此,仍然没有哪个老牌帝国,真正把美国放在眼里。然而美国的参战,却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局面,从普鲁士时代算起,德国只在七年战争时期,经历过如此凶险的局面,那一次,濒临崩溃的腓特烈大帝,靠着俄国的脑残粉,沙皇彼得二世的临阵倒戈,惊险过关。而这一次,没有听从俾斯麦外交策略的德国人,再一次将自己推上了绝境。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德国再一次陷入绝境的时候,又是老对手俄国,给德国打了一针强心剂。1917年11月7日,同样被战争消耗得精疲力尽的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爆发了十月革命,沙皇被推翻,随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俄国的土地上被建立起来。新生的苏联,此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继续参加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苏联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仿佛又一次,德国受到了上帝的垂青,当时间进入到1918年,德国彻底扭转了双线作战的局面,3月,德国开始对西线发起总攻。然而历史却并没有重演,堑壕战为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进攻的一方,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半年后,德国战败,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第二帝国灭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05

帖子

2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1
发表于 2021-12-29 12: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云南昆明
看了好久把之前混乱的部分都理清楚了,超赞,请问有没有法国的历史框架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7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
发表于 2021-12-29 12: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写的太好了,居然没人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2

帖子

32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9
发表于 2021-12-29 12: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超赞啊啊!收藏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2

帖子

2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3
发表于 2021-12-29 12: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写的好棒!,作者可以接着补充德意志第二帝国之后的内容讲解吗?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6

帖子

2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发表于 2021-12-29 12: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法国历史框架后面肯定会有,应该至少还会包括,俄国、美国、意大利等。
各国历史框架理论上都准备写到当今,这样我们就能从历史里看到每个国家今天的样子。
很开心大家愿意花时间来阅读这些内容。祝各位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7

帖子

2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5
发表于 2021-12-29 12: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自己找资料乱的头皮发麻。帮大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5

帖子

2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1
发表于 2021-12-29 12: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非常需要这一块知识,感谢普及[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2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8
发表于 2021-12-29 12: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太强了,看书看的我人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07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发表于 2021-12-29 12: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古代德国能说说吗。不是法国的法兰克条约三分法国奠定了德意志的版图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QQ|钢琴世界 ( 陕ICP备16012637号-2 )

GMT+8, 2025-5-5 09:25 , Processed in 0.555344 second(s), 63 queries .

Powered by 钢琴世界 PIANOWORLD.CN

Copyright © 2015-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