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好听”的钢琴曲——克莱德曼演奏作品分析

[复制链接]

94

主题

890

帖子

104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43
发表于 2022-1-4 10: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江苏


相信克莱德曼这个名字在中国的琴童家长之间并不陌生,很多钢琴学到差不多可以演奏一定规模乐曲的琴童会接触克莱德曼改编的钢琴曲,而其本人在近几年也是常常在中国的各个城市举办音乐会。
克莱德曼5岁习琴,1992年第一次来到中国演奏,其亲切、通俗的演奏风格将“古典音乐”从高大上的神坛中请入大众化的视野,把钢琴的欣赏特质融入普通人的价值理念中,对克莱德曼的评价向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是娱乐和艺术的界限究竟应该如何划分,原本就是一件说不准的事情,大部分普通人只知克莱德曼“好听”,小编想这对于纯粹欣赏者来说就足够了。这里以克莱德曼演奏和改编的部分曲目为例,分析其曲目特征,以期在纯音乐的欣赏中获得演奏技巧的启发和美的享受。
一、《致艾德琳的诗》——追求美的音乐


大部分人对于《致艾德琳的诗》是陌生的,在中国大陆,这首乐曲的另一个译名比较普遍化——《水边的阿狄丽娜》。这是一首由音乐魔术师保罗• 塞内维尔为克莱德曼创作的、经演奏后名扬国际的动人曲目,和希腊神话阿狄丽娜的故事相关,全曲娓娓道来、美丽缠绵,这样一种浪漫唯美的曲调使人不禁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音乐总会给人带来美丽曼妙的体验。
此首曲目的演奏体验是文静流畅的,抒情性特征浓郁,使听众心情自然轻松下来,从而进入安详柔美的音乐世界。使古典特征与现代节奏兼具是曲目的演奏要点,这需要演奏者弹奏旋律时清晰明朗、触键准确,同时注意高音区域的单音旋律,务必做到音量足够,当然节奏、强弱“p、f”以及注入情感这些乐曲演奏必备的条条框框就不必赘述了。


小编非常欣赏曲目的结尾部分,通过连续的高音营造抒情且灵动的效果,最后双手配合的波浪音式和弦又为全曲终结提供了一个余音绕梁的氛围,似乎为聆听者提供了一处思考的空间。总体而言,此曲算是比较通俗简单的优美曲目,钢琴稍有些基础的琴童差不多就可以尝试了。
二、中国风钢琴曲——音乐作为交流的纽带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和文学有所不同,文学需要依赖语言这个基本载体,语言不同则文学变味,但音乐却可以跨越文化的差异、环境的差异乃至时空的差异,将热爱她的人们凝聚在一起。克莱德曼本人有很深的“中国情结”,他也为中法文化交流,推广中国音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他举办过的多场音乐会中,有不少是其改编的中国风味钢琴曲,而他本人也堪称“改编并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最多的外国艺术家”,像《梁祝》、《红太阳》、《浏阳河》、《一条大河》、《我爱北京天安门》等曲目早已家喻户晓了。这里以《梁祝》为例稍作分析。


相信每一个中国人对梁祝的故事都是不陌生的,这里不做赘述,《梁祝》曲目最早也是通过小提琴协奏曲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小提琴独特的弦乐曲调赋予了《梁祝》同其故事本身一样哀婉缠绵的意蕴。克莱德曼改编的这个版本,难倒是不难,但想弹得好还是需要下些功夫的。除了琶音和和弦外,中间再现段的转调(G调转降B)及最后的震音都需要反复雕琢,而此版本是没有指法的,这一点对于钢琴基础还不是十分扎实的同学来说可能稍有困难,需要自己琢磨一套合适的指法了,否则转位换指会是个大问题,最后要注意的自然是情感表现了,显而易见《梁祝》是一首情感蕴含多么丰富的曲子,不过不止是《梁祝》,所有的钢琴曲应如是。
更多关于伴奏王的资讯,请关注我们的订阅号。为音乐学习者提供最理想的教学,是伴奏王始终如一的宗旨。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80eWdVREpiRWNzc05yZEp2OTMzeA== (二维码自动识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