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卸腰,还是说两句吧……
练一首曲子,不要动不动就牵扯到作曲家的“个人情感”上。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可以考虑一下,但除非是《革命》这样作曲家特意因为某个事件心怀强烈感情写下来的东西,否则不要过度的去在这上面做文章。
“悲怆”这俩字根本就不是贝多芬命的标题,他写完这首曲子根本就没加任何题目,很多逗b编辑在出版的时候都喜欢乱加标题。所以千万别再各种分析“如何弹奏能体现贝多芬当时的悲伤情感”了,先去普及点知识再说……
技术上的我问题我不说太细了,因为技术上的问题对不同的人来说是截然不同的答案。基本功练得足够到位的话,拿下这首曲子并不是难事。不过对于非专业的钢琴学习者来说,这首曲子包含的例如第一乐章小三六度右手跳音,第二乐章多声部的手指配合,第三乐章左右手流畅的跑动之类的地方,都是在没有足够扎实稳定的基本功练习的情况下不可能弹好的基本技巧。所以单纯仅从“弹对音”的角度来说,这首曲子的难度足以通杀一切“非正规系统训练”的钢琴学习者。所以如果你不是系统的找专业老师规范的通过各种练习曲和教材练习每个技巧细节而是在琴行找个江湖郎中随便练练弹个流行歌曲学个简单小调的学生,甚至一些求速成只练曲子不打基础的人,你可以放弃这首曲子了,因为你一辈子都没法弹。
如何把这曲子弹好,是难度的关键。不仅仅是这首曲子,很多同类型的也一样,我相信大部分人练习的时候注意力全放在音和节奏上面了,有些人可能会注意一下指法,但真正要弹好这首曲子,你必须要做到音和节奏完全烂熟于心以至于演奏的时候完全不需要去看,而把一切注意力放在我画圈的地方上。
我估计有至少80%以上的人练这曲子压根就从来没注意过我画出来的这些东西。这曲子你根本不用参考什么大师的演奏录像,专家的高质量录音,你把我画的这些玩意弄明白什么意思,演奏的时候表现出来,这曲子的演奏质量能扶摇直上一个大台阶。但是很多人做不到,不是说他看不懂,是因为他们很难拿捏把控好这些表情符号究竟该怎么运用。这不是我看着这么写我就这么弹就ok的,没有良好的训练习惯,是很难完全控制自己的双手弹出想要的效果的,所以真正高质量的演奏要么是钢琴家本身有自己独有的特点风格和演奏习惯,要么就是把作者记录的这些表情符号完全表现出来。钢琴大师通常可以做到在两者之间拿捏的恰到好处,如果钢琴家本身的风格和作曲者的思路比较接近,那么演绎起来将会是极其默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曲子一些钢琴家不弹,而另一些钢琴家会弹得非常好。
认为这首曲子烂大街弹起来很容易的,只能说对演奏的标准要求太低。考个级,弹个这么个东西,听着觉得还不错啊,不难啊!等你录个音,随便找个钢琴家的演奏对比一下,你就知道这玩意到底咋回事了。鲁宾斯坦演奏的这首曲子,听得我都不敢跟别人说我会弹《悲怆》,顶多寒暄两句“恩这曲子挺好听的!”,稍微对自己负责一点都能听出来瞎JB乱按跟企鹅三星带花究竟有什么区别。
所以你问我这曲子难不难,取决于你的标准和听众的标准:对外行钢琴手来说,简直难上天,因为他们连“按对音”都做不到;对业余钢琴手来说,有点小难度而已,因为他们不追求高质量演奏,但求音弹准;对专业钢琴学生来说,难度不小,因为他们不仅是追求音弹对,那是最基本的要求罢了;而对我来说,太TM简单了!因为我当年用这首曲子在高二泡妹子的时候,别人根本就不知道我弹对了还是弹错,俩手在琴键上各种飞舞给周围妹子看的一愣一愣的,结果弹完之后在旁边忍了好久的我师兄跟我说:“倪妮老师要听到你弹成这德行不得TM砍死你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