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弹好伴奏对一个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讲重要吗?为什么?

[复制链接]

1385

主题

2739

帖子

550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09
发表于 2022-1-9 14: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北京
对于钢琴演奏家来说,熟悉和演奏歌曲是很重要的。
首先,人声是最直接的乐器。你伴奏带有歌词的音乐,你可以了解一个字或者一个意象的出现,你手中的音乐或和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比如当舒伯特的歌曲里用到死亡一词时,和声和节奏会发生不同寻常的变化。反之,当你演奏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的时候会发现类似的音型,就会对他的音乐有更多感受。总之,接触一个作曲家的不同作品,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其次,对于伴奏歌曲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踏板的使用。虽然人声是独立于钢琴的,但一旦伴奏过分使用延音踏板,歌词和人声都会模糊不清了。人声演唱音时需要清晰的钢琴声音来衬托。
(摘抄整理自巴伦博伊姆《生活在音乐中》)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47

帖子

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
发表于 2022-1-9 14: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香港
对于钢琴演奏家来说,熟悉和演奏歌曲是很重要的。
首先,人声是最直接的乐器。你伴奏带有歌词的音乐,你可以了解一个字或者一个意象的出现,你手中的音乐或和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比如当舒伯特的歌曲里用到死亡一词时,和声和节奏会发生不同寻常的变化。反之,当你演奏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的时候会发现类似的音型,就会对他的音乐有更多感受。总之,接触一个作曲家的不同作品,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其次,对于伴奏歌曲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踏板的使用。虽然人声是独立于钢琴的,但一旦伴奏过分使用延音踏板,歌词和人声都会模糊不清了。人声演唱音时需要清晰的钢琴声音来衬托。
(摘抄整理自巴伦博伊姆《生活在音乐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8

帖子

4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22-1-9 14: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上海
贴一篇旧文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piano 'accompanist'
作为一个小提琴手,我知道我又在瞎起劲了。但是,实在觉得这件事情对于室内乐演奏而言太过重要,所以,还是决定多说两句。
在室内乐演奏中(本文主要指二重奏鸣曲),钢琴部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郁老师说过“有弹得好的钢琴合作,确实是很神奇的一种感觉……沁入心扉!这种钢琴可遇而不可求……”可惜,国内不管是器乐演奏者还是钢琴家本身,只要跟别人合作,都喜欢自动贴上"钢伴"的标签,好像自动矮人一截似的。其实,对于音乐本身而言,钢琴部分实在太重要!我亲身经历过那种"可遇不可求"的Partner,感觉真是不能再美好!这对于我个人的影响是,即便现在一个人练习奏鸣曲,只要想像一下那位先生会把钢琴部分演奏出来的样子,就能更轻易地理解音乐本身的含义(关于这一点,网址原文中也有提到,链接在日志最后)。这也能算是三年留学生活最大的收获吧!
但是这个概念要转变,估计还需要很久很久...郁老师是这么说的“现在在我们学校,反而是弦乐学生大多知道「与他人合作」的演奏形式对于学习专业的重要性了...他们明白,钢琴得找个弹得好的!但大多数钢琴学生还是在他们的小琴房里一个人梦想着...因为钢琴弹得好的学生大多数不待见「与人合作」这件事,弦乐学生很难能找到弹得好的钢琴愿意合作...而真愿意合作的钢琴学生大多是因为认为自己独奏不行了,不会有什么发展了,才转向「与人合作」...但可能他们演奏水平有限,效果也就差强人意了...于是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等哪天,所有钢琴人,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演奏的水平如何,都能接受「今后学了弹钢琴,终将是要与人合作演奏的!!! 」这个事实,那「伴奏」这个名称就算是不被换成「合作钢琴家」,又如何?因为,音乐的真谛摆在那里,弹的好就是弹的好,能合作的好就是合作的好!音乐的效果,不会说因为名称改好听了,就能变好...”
的确,在我看来,这是个自上而下的问题。钢琴老师们根本不赞成学生花精力学室内乐,哪怕在国外,本身室内乐弹得非常出色的钢琴专业老师也是如此,好像是从心底里觉得“与人合作”低人一等。国内就更别提了,自己弹得不错的压根不愿意学室内乐,更夸张的是有些本来就不行的,还天天梦想着当独奏家。眼看着实在混不下去了,在几乎从来没有学过室内乐的情况下转而弹伴奏,口气还非常了得,结果……经历过这么一位钢琴,实在是太可怕!!!换一个角度,来看看弦乐老师。真正打心眼里尊重钢琴的又有几个呢?如果老师是这样,学生势必就会认为,那就是个“伴奏”,而弦乐本身才是主导。这样的观念放在奏鸣曲的学习上简直就是灾难。
这是个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但国内这样的观念实在太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哪怕现在遇到的已经从美国学成归来的伙伴,钢琴三重奏非常愿意弹,但一到奏鸣曲,那位小姐说“这看起来我是个伴奏”言下之意当然也有那么几分不爽……于是这个话题也几乎到此为止了。这样下去,就国内而言,从大方向来讲,室内乐发展实在过于缓慢和糟糕。当然,从比赛的功利角度出发,每年凑这么几个好的在一起,弄这么几组看上去很美的,也不算什么很难的事情。但是从整体的教育来看,不转变观念真的是不行的。
我在法国的钢伴老师,年轻的日本女士,每次都早早的把我们的谱子要了去练,每一次合,她都把所有的谱子自己带过来,弹起来绝对没有国内的乱省略音符,只剩主旋律的怪毛病;我一个弹钢琴的朋友帮另一个小个子日本女生的室内乐演奏会翻谱,结束后跟我说:“她太牛了!手这么小,全曲没有一个错音(好像是首挺难的作品)。更让人佩服的是,她把全曲都做了细致的曲式分析!”;我自己室内乐组的那位先生就更不用提,他是那种弹琴时绝对能让人感到幸福的Partner。那位先生告诉我,日本的音乐教育非常注重室内乐,所以学生也都很喜欢跟别人合作。
另外插一句题外话,这位在我看来最有希望成为真正的独奏家的小天才,在22岁拿到了钢琴专业的演奏家文凭后,已经决定去巴黎最好的音乐学院攻读“伴奏”专业。问过他为什么要念“伴奏”,回答很简单:从很久之前就特别感兴趣!跟他聊天,发现对于小提琴奏鸣曲,他竟然知道得比很多小提琴学生更多、更全面。能细致到知道某一首奏鸣曲二乐章特别美,另一首虽然钢琴挺难,但还是很喜欢而且弹起来也没问题等等……所以,有时候真的只能感叹真是国情不同啊!另外,法国的“钢伴”专业真的不是一般的难考(当然我指最好的那所,我念的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的大部分钢伴都是那里毕业的),入学考试内容据说还包括直接看交响乐总谱移调弹奏。总之相对于钢琴专业,音乐知识和能力全方位要求更强。这样学校毕业出来的钢伴,跟国内那些混不下去了不得不去给别人敲两下的人……其中差距,想想就觉得可怕又无奈啊……
最后,还是用我最爱的郁老师的话来结束此文吧,“所以,我说要很久很久很久才会有改变吧...确实是恶性循环的,弹的糟糕的愿意弹,弹的好的连这个话题都不愿意谈...以现在的现实状况来看,无论是钢琴还是弦乐还是管乐还是民乐还是声乐, 「抗拒与人合作,只想一个人美美的享受舞台,最好有几十个人伴奏着,衬托出这个人的光环」这样的想法几乎是荒唐可笑,甚至于到了愚昧无知的程度了...你的外国同学是懂的,因为在二重奏鸣曲中,只有真正理解声部关系的钢琴,明白音乐语言和内涵的,才会欣然接受与其它乐器的合作!”
The Strad原文网址http://www.thestrad.com/latest/editorschoice/there-is-no-such-thing-as-a-piano-accompanist?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附上大爱的Hilary Hahn和 Cory Smythe的演出照一张(转自Facebook),相信看懂这篇文章的各位,一定能明白放这张照片的用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8

帖子

27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3
发表于 2022-1-9 14: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在国外学过音乐的人都知道,每个钢琴专业的人都要修室内乐课,就是与其它乐器或者声乐合作。通过学习与他人配合,可以让演奏家更好地学会倾听,也可以提高对于别的乐器的认识。
认识他人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其它乐器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钢琴,认识钢琴的长处与局限,取长补短。
我认识一个弹巴赫弹得特别好的年轻钢琴家,她经常请教学管弦乐的同学,怎样去演奏一些乐句,然后把他们的articulation借鉴到钢琴演奏中。这种思维方式就是通过室内乐演奏实践获得的。
看不起弹伴奏的钢琴专业学生,只能说见识少。也说明在国内音乐院校开设室内乐课程的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6

帖子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4
发表于 2022-1-9 14: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我对声乐比较熟悉,就聊聊声乐方面吧
国外很多优秀的钢琴伴奏,他们懂得特别多,可能除了声乐技巧以外,他们能在音乐感觉,作品处理,甚至语言风格上指导你,这些人不能叫钢琴伴奏,他们称为音乐艺术指导。
他们的伴奏觉不仅仅是照谱弹奏而已,是尽力融合演唱者的声音特点,声乐作品的风格等等,顶级的艺术指导,会成为一个有名的歌剧院的艺术监制,很多会成为某些著名歌唱家的御用钢伴,或者是在一个音乐学院成为某位声望非常高的声乐教授的御用教学伴奏,不仅仅弹琴也辅助指导。所以,说弹伴奏掉价,仅仅是没有真正专研到弹伴奏这门学问中。
学钢琴的人如此之多,能做钢琴家的凤毛麟角,而钢琴作为一种乐器,更是一样工具,各个音乐专业都需要用到它。
不仅仅是钢琴专业,走了表演这条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舞台的主角,合唱队里,也有很多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学生,舞蹈队里的演员也都是科班出来的,可只有极少数人能有机会独唱和独舞。
态度很重要,实力很重要,现实更重要!你可以选择只走演奏的道路,但在艺术领域上,是没有类别上的高低的,群舞跳的好,和独舞同样好看。好听的合唱效果,是独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其次,除了艺术以外,我们还得考虑这个社会的需求情况!有资格且有市场的钢琴家需求极少,一个好的钢琴伴奏可是需求大大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51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1
发表于 2022-1-9 14: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1.重要啊,独奏归独奏能力
2,伴奏是何人配合的功夫
3.比如你和别人合协奏曲的时候,除了节奏正确以外等最基本的合作,还要注意很多呢
4.总之钢伴,是可以提供自己演奏的综合技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7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
发表于 2022-1-9 14: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钢琴大师里给小提、独唱伴奏多有玩票雅集的意味。如果有信心以后能走上职业钢琴家这条路,那无所谓。既然是钢琴专业的,你也应该知道这条路多么曲折艰难。如果真能弹好伴奏,那又多了一个出路。
不过你以为伴奏是那么简单的?以声乐作品为例。
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绝不只是背景,相当一部分甚至和唱的难度不相上下。比如Schubert的Erlkönig, D. 328, Wer reitet so spät, 也算声乐系的大俗曲了,要唱好固然难,要用截然不同的音色扮演三个角色外加旁白,音色、力量的对比,还有处处讲究的发音断句换气;但这些要求也是对钢伴的,甚至要求更高,上来就是对断奏、强弱奏、踏板技术的考验,还要能随着唱词的变化,烘云托月,又不抢独唱的表演空间。想要伴的好,不仅钢琴技术要过硬,还要彻底掌握唱的部分,包括Schubert艺术歌曲的特点,冗长的德语唱词,知道唱的哏节在哪,知道独唱的特点和水平。
所以声乐的世界里,真正的好钢伴鲜有钢琴家出身,反而是教声乐的更好。如果真能傍上角儿,那也是衣食无忧的。比较出名的合作关系,伟大的女中音Marilyn Horne和她的钢伴Martin Katz,不仅一生合作无间,而且Katz还是Horne的法语老师,还能登台给她指挥乐队,还能给她把钢琴伴奏改编成乐队总谱。你说神不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25

帖子

26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7
发表于 2022-1-9 14: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当然,这是一个很起码的问题。
首先就是和声学有没有过关,以及协同处理多个声部及协同构建艺术形象的问题。
无论是作为室内奏鸣曲的合作,或者是自己的左右手独奏,缺乏和声的听觉体验都会对综合演奏水平大打折扣。
我本人是演奏小提琴的,可以说说我欣赏的钢琴家及挑选伴奏的喜好。——这可能带有我自己的观点,但我敢确定对钢琴演奏的同志来说是有参考意义的。最起码,我能说出我眼中可以欣赏的伴侣,他们也的确是院系中优秀的钢琴演奏者。
最近在跟钢琴艺术指导练习勃拉姆斯的奏鸣曲。刚接触谱子的时候我们两人就会交换各自的想法,对乐思的体验都需要交换,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弄出自己想要的作品。
作为演奏者,每个乐句的起音的时间和力度并不是并不是每个都一样的,有些会因为动机的改变而稍前和稍后,或者高歌猛进,也会在不同的对位方法中出现。这非常考验钢琴演奏者的理解力和控制能力,整个乐曲的歌唱性才能变得协调。有些时候乐句在出来那一下,结束那一下,如果钢琴不在听觉上加以注意,会对整个艺术形象影响极大。并且骨干音之间的连线以及内部逻辑,也需要钢琴演奏者很敏感地一起协同。因为一个句子内的骨干音是站着的还是需要走起来,都需要进行研磨。所以往往一个句子,一个段落都要磨上好几遍。
估计这对钢琴演奏家培养声音的层次比例,旋律走向有非常重要的训练意义,因为他听的不止是钢琴一种发声体。这也意味着要对更深的音乐性的问题关注。
本人不太喜欢钢琴即兴伴奏,始终在某些地方有失精微,只能体现钢琴的灵巧性而已。因为伴奏要求的调整和控制的能力要更为复杂,音色、节奏、和声比例都要更加合理,这样才能构建更宽阔的大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07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发表于 2022-1-9 14: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弹好伴奏对一个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讲重要且有意义!

觉得钢琴伴奏简单那是没弹过难的伴奏,这其中以器乐钢伴尤甚,音乐学院里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打着室内乐的幌子找钢琴专业的同学合(bang)作(mang),不过钢琴系就那么两个人哪敌得过管弦系一群如狼似虎的豺狼虎豹,所以大家的目光自然也延伸到了音教系,而这个时候大家就会发现一些问题——音教专业的童鞋即使主修钢琴的也很多曲目拿不下来,并不是弹不下来,而是一些变态到你会怀疑它到底是器乐曲还是钢琴曲的曲目正常人是视奏不下来的,也是要花相当多的时间练习的,接了你这活,直接等于期末考×2。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我接触的绝大多数钢琴专业的同学,直到毕业他们也很难在某些场合(抛去音乐厅)去游刃有余表演一首适合的曲子或歌曲,特别是在一些偶然的场合或聚会,放耳听去不是龙飞凤舞的五度琶音,就是铿锵有力的柱式平拍,我尴尬癌都要犯了,还有那天弹后现代的,你咋不上天!
作为一个见证了无数对从纯洁的钢伴关系升华到纯洁的男女朋友关系的人来说,我会告诉你弹好钢伴的重要性?(这句才是肺腑之言
--------------------------------------------------------------------------------------------------------------
最后说一下弹好器乐或者声乐伴奏对这些有帮助么?
有重要导向性但不是必然,决定因素是你是否有一颗钻研音乐的心,但即便如此,对于一个钢琴专业的学生而言,它依然是值得你去认真了解钻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3

帖子

25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3
发表于 2022-1-9 14: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河南郑州
伴奏对于独奏来说的重要性,在于两件事情,第一是合作,第二是聆听。
我们都知道钢琴是们孤独的独奏乐器,几乎所有事情可以一人包办,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钢琴专业的学生,都是关起们来自己孤单的练习,缺乏合作的经验。再来如果你是弦乐或是管乐,你还有乐团,还有分部练习,都是一伙人一伙人一起的团练,所以合作经验自然比钢琴独奏的多,那合作对于我们钢琴有什麽好处呢?这就是我要提的第二点了。
聆听,「听」是对于学音乐最重要的一件事,我想这没什麽好反驳的,那在于合奏的过程,我们会更努力去聆听对方演奏,因为得配合好,在一来一往的训练中,就会提升我们的耳朵,同时还可以多接触不同的乐器的音色,认识不同乐器,增加更多不同类型的曲风。当你累积这些经验,你再回到独奏裡,你会發现,你所能诠释的想發就更多了,这都是从你和别人合作的经验所获取的养分。
现在国际上我们已很少说「伴奏」accompany这一词,我们都说「钢琴合作」Collaborative ,这是指一个钢琴家和其他器乐家、声乐家、舞者或其他艺术合作专业领域的一个专有名词。这个领域也属于它的前身—钢琴伴奏,一个传统上被暗喻成,与其形容为独奏家之“合作”者而被称为“为了”独奏家演奏之演奏者等为较次级、与重属之关係名称。钢琴合作一词与之相较之下,则显为平等、协助等团队之关係名词。
钢琴合作这名称为美国钢琴家山德斯(Samuel Sanders, 1937-1999)创造。在1990年代被大量使用后,现在北美洲大多数的学院都提供这项领域的学位。英国较晚才开始使用此名称。法国相当于此称谓的“合作钢琴”(le piano collaboratif)一词则是在2002年,由布罗地威屈(Elizabeth Brodivich)于加拿大温哥华为歌伦比亚大学翻译入学资料时传入法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