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1-9 14: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上海
贴一篇旧文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piano 'accompanist'
作为一个小提琴手,我知道我又在瞎起劲了。但是,实在觉得这件事情对于室内乐演奏而言太过重要,所以,还是决定多说两句。
在室内乐演奏中(本文主要指二重奏鸣曲),钢琴部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郁老师说过“有弹得好的钢琴合作,确实是很神奇的一种感觉……沁入心扉!这种钢琴可遇而不可求……”可惜,国内不管是器乐演奏者还是钢琴家本身,只要跟别人合作,都喜欢自动贴上"钢伴"的标签,好像自动矮人一截似的。其实,对于音乐本身而言,钢琴部分实在太重要!我亲身经历过那种"可遇不可求"的Partner,感觉真是不能再美好!这对于我个人的影响是,即便现在一个人练习奏鸣曲,只要想像一下那位先生会把钢琴部分演奏出来的样子,就能更轻易地理解音乐本身的含义(关于这一点,网址原文中也有提到,链接在日志最后)。这也能算是三年留学生活最大的收获吧!
但是这个概念要转变,估计还需要很久很久...郁老师是这么说的“现在在我们学校,反而是弦乐学生大多知道「与他人合作」的演奏形式对于学习专业的重要性了...他们明白,钢琴得找个弹得好的!但大多数钢琴学生还是在他们的小琴房里一个人梦想着...因为钢琴弹得好的学生大多数不待见「与人合作」这件事,弦乐学生很难能找到弹得好的钢琴愿意合作...而真愿意合作的钢琴学生大多是因为认为自己独奏不行了,不会有什么发展了,才转向「与人合作」...但可能他们演奏水平有限,效果也就差强人意了...于是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等哪天,所有钢琴人,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演奏的水平如何,都能接受「今后学了弹钢琴,终将是要与人合作演奏的!!! 」这个事实,那「伴奏」这个名称就算是不被换成「合作钢琴家」,又如何?因为,音乐的真谛摆在那里,弹的好就是弹的好,能合作的好就是合作的好!音乐的效果,不会说因为名称改好听了,就能变好...”
的确,在我看来,这是个自上而下的问题。钢琴老师们根本不赞成学生花精力学室内乐,哪怕在国外,本身室内乐弹得非常出色的钢琴专业老师也是如此,好像是从心底里觉得“与人合作”低人一等。国内就更别提了,自己弹得不错的压根不愿意学室内乐,更夸张的是有些本来就不行的,还天天梦想着当独奏家。眼看着实在混不下去了,在几乎从来没有学过室内乐的情况下转而弹伴奏,口气还非常了得,结果……经历过这么一位钢琴,实在是太可怕!!!换一个角度,来看看弦乐老师。真正打心眼里尊重钢琴的又有几个呢?如果老师是这样,学生势必就会认为,那就是个“伴奏”,而弦乐本身才是主导。这样的观念放在奏鸣曲的学习上简直就是灾难。
这是个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但国内这样的观念实在太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哪怕现在遇到的已经从美国学成归来的伙伴,钢琴三重奏非常愿意弹,但一到奏鸣曲,那位小姐说“这看起来我是个伴奏”言下之意当然也有那么几分不爽……于是这个话题也几乎到此为止了。这样下去,就国内而言,从大方向来讲,室内乐发展实在过于缓慢和糟糕。当然,从比赛的功利角度出发,每年凑这么几个好的在一起,弄这么几组看上去很美的,也不算什么很难的事情。但是从整体的教育来看,不转变观念真的是不行的。
我在法国的钢伴老师,年轻的日本女士,每次都早早的把我们的谱子要了去练,每一次合,她都把所有的谱子自己带过来,弹起来绝对没有国内的乱省略音符,只剩主旋律的怪毛病;我一个弹钢琴的朋友帮另一个小个子日本女生的室内乐演奏会翻谱,结束后跟我说:“她太牛了!手这么小,全曲没有一个错音(好像是首挺难的作品)。更让人佩服的是,她把全曲都做了细致的曲式分析!”;我自己室内乐组的那位先生就更不用提,他是那种弹琴时绝对能让人感到幸福的Partner。那位先生告诉我,日本的音乐教育非常注重室内乐,所以学生也都很喜欢跟别人合作。
另外插一句题外话,这位在我看来最有希望成为真正的独奏家的小天才,在22岁拿到了钢琴专业的演奏家文凭后,已经决定去巴黎最好的音乐学院攻读“伴奏”专业。问过他为什么要念“伴奏”,回答很简单:从很久之前就特别感兴趣!跟他聊天,发现对于小提琴奏鸣曲,他竟然知道得比很多小提琴学生更多、更全面。能细致到知道某一首奏鸣曲二乐章特别美,另一首虽然钢琴挺难,但还是很喜欢而且弹起来也没问题等等……所以,有时候真的只能感叹真是国情不同啊!另外,法国的“钢伴”专业真的不是一般的难考(当然我指最好的那所,我念的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的大部分钢伴都是那里毕业的),入学考试内容据说还包括直接看交响乐总谱移调弹奏。总之相对于钢琴专业,音乐知识和能力全方位要求更强。这样学校毕业出来的钢伴,跟国内那些混不下去了不得不去给别人敲两下的人……其中差距,想想就觉得可怕又无奈啊……
最后,还是用我最爱的郁老师的话来结束此文吧,“所以,我说要很久很久很久才会有改变吧...确实是恶性循环的,弹的糟糕的愿意弹,弹的好的连这个话题都不愿意谈...以现在的现实状况来看,无论是钢琴还是弦乐还是管乐还是民乐还是声乐, 「抗拒与人合作,只想一个人美美的享受舞台,最好有几十个人伴奏着,衬托出这个人的光环」这样的想法几乎是荒唐可笑,甚至于到了愚昧无知的程度了...你的外国同学是懂的,因为在二重奏鸣曲中,只有真正理解声部关系的钢琴,明白音乐语言和内涵的,才会欣然接受与其它乐器的合作!”
The Strad原文网址http://www.thestrad.com/latest/editorschoice/there-is-no-such-thing-as-a-piano-accompanist?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附上大爱的Hilary Hahn和 Cory Smythe的演出照一张(转自Facebook),相信看懂这篇文章的各位,一定能明白放这张照片的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