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复兴中路的棉花俱乐部,90年代末,这里是沪上最具人气的爵士酒吧。相较于当年豪华气派、靓影如云的Park 97,棉花俱乐部实在算不上什么光鲜的夜场:装修老气,调酒水平乏善可陈,在香烟缭绕的大厅中,各种肤色的波西米亚风男女混杂在一起,舞台上不绝于耳的小号、萨克斯、电吉他、贝司,以及驻唱歌手的歌声也很难让你有什么雅兴去听一个陌生人“讲故事”......实在不愿说话时,我会想到来这里喝上几杯,听会儿爵士乐。
那天,有个女孩走过走来对我说:你能用一杯长岛冰茶换我一首歌吗?
长岛冰茶,50元。歌,无价。记得那天她唱了首蓝调名曲《Smoke Gets In Your Eyes》。出乎意料的是,身材娇小的女孩,在舞台上竟爆发出惊人的能量。那是一条带着粗粝质感的声线,像一支能穿透茫茫夜幕的小号,和着低沉的节拍,不断将抒情的张力推向高点。边上贝司伴奏的白人老外似乎也受到女孩歌声的感染,越夜越投入,自觉从套路性伴奏转向主动参与到音乐的创造中,将节奏自某种框架的约束中释放出来,制造出自由而随性的律动。
一直沉溺古典音乐的我,那一刻,却被这抹爵士之蓝击中了心脏。这种带着即兴成分的现场音乐,俨然没有通常古典乐均衡的形式美及复杂的情感层次,却洋溢着原始的生野气息与感性的忧郁气质。无论起舞还是抒情,均能拳拳到肉,绝无矫情。
多年后我才知道,棉花俱乐部源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纽约的同名夜店。这个名字显然和曾经美国南方棉花种植园里的黑奴相关。当年掌管这家夜总会的大佬叫奥尔.马登,也不是什么好鸟,但从这枚黑帮分子的场子里走出的黑人乐手中却包括爵士乐史上几个最伟大的名字: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艾拉.菲茨杰拉德、约翰尼·霍吉斯、艾灵顿公爵......。
我想起了唱《Smoke Gets In Your Eyes》的女孩,她叫K,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专业古典钢琴。那天她一边喝着长岛冰茶,一边对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