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家里没有钢琴,孩子就不能练琴了吗?

[复制链接]

701

主题

1465

帖子

287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70
发表于 2022-1-13 09: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


https://www.pianoworld.cn/video/1463981667854024704
学琴15月,每周2次一对一上课,每天练习一小时左右,现阶段遇到瓶颈,音阶琶音的强弱和时值弹不均匀,加速之后手臂上下晃。感觉手上问题很多,是否需要重新打基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28

帖子

2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0
发表于 2022-1-13 09: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看看陈韵劼老师的文章
钢琴基本技术训练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       众所周知,精彩动人的音乐需要演奏者全身心投入的演奏,细腻地刻画音乐形象,而这一切往往需要出色的、辉煌的技巧,可以说,没有过硬的技巧,音乐表现就无从谈起!而基本技术包括了钢琴演奏中所遇到的几乎所有技术问题,渗透于几乎所有音乐作品的每一个句子当中!钢琴学习者必须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基本技术的训练,尤其是在早期学习阶段进行系统的练习,对于手指、臂、腕等生理机能的潜力,将得到最好的发掘,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极其坚实的基础!在你的钢琴学习生涯中,你在基本技术训练中的每一分努力,都将得到加倍的回报。
       打个比方:你在基本技巧训练中多花一小时的时间,你完全有可能在音乐作品的练习中节省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却得到更好的效果。全国考级直至任何一个地方的考级都规定音阶、和弦、琶音等基本技术是必考项目,已经足以证明这些内容的重要性,但不少学生却几乎从来都不练或者很少进行基本技巧的练习,直至为了应付钢琴考级才匆匆忙忙练出必考的几个调的音阶。这一切所带来的后果则是“营养不良”、技术生疏、进步缓慢、学习效率极低!而不少令人感到“进步神速”的学生却在基本技术上暗下功夫,他们尝到苦练基本技巧所带来的甜头后,更进一步在这里下功夫,这种良性循环使他们达到了令人望尘莫及的成就。
       许许多多的钢琴家更是从小起直至整个演奏生涯当中从没停止过一天的基本技术的练习。在这一切证明之后,难道你还能怀疑钢琴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性吗?!那么,到底需要多少时间进行这一训练呢?答案当然是越多越好。总之,在学生时代每天拿出你练琴时间的1/3进行基本技术训练绝不过分!

二、训练方法
1、慢练为主,结合变速练习
       不论哪种技巧,在初学阶段都必须用很慢的速度进行练习,这一点尤为重要!只有用很慢的速度,才能把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准确地奏出,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去注意指法等问题。慢练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慢练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慢练犹如“放大镜”,把所有细节都扩大,让你真正体会到各个关节的动作,使动作简练,下键力度集中,并体会到触键的细微感觉,使每个音都充满“美”。慢练需要极大的耐心,真正做到持之以恒地慢练,将让你受益终生,慢练是弹好钢琴的秘诀!慢练应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始终坚持以慢练为主,在掌握正确触键的基础上,能够把每一个音弹得均匀、清晰、集中之后,利用节拍器结合变速练习,快慢循环结合,把各种技巧弹得飞快而保持每个音的均匀、清晰,对于克服手指连续跑动的困难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2、分手练
       经常分手练习,可以使每个音都达到要求,学习效率更高。不但在练习的初级阶段要分手练,而且必须随时穿插分手练习。在初学阶段,分手练有利于提高准确性,如指法、下键的准确性等。尤其是许多初学者,左手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一味地跟着右手走,在触键的力度、音色把握等方面起不到锻炼的作用。所以,经常进行分手练习,并特别注意倾听左手弹出的声音,改善触键,你会感到受益匪浅。
3、抬指练习与贴键练习相结合
       触键练习中,适度的抬指练习是很重要的,这可以使手指第三关节积极运动,手指动作迅捷有力,以发出扎实、均匀的声音。然而,手指的真功夫不在于抬得高,而在于控制住每一个手指,使其依靠微小的精确动作,把每个音都弹得结实、集中而均匀。可以说,抬高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不抬高(贴键)。因为在高难度的快速经过句中,手指是不可能高高抬起的,这时速度虽然很快,却要求每个音都保持清晰、干净、有颗粒性,这都是通过高抬指练习后才可能达到的结果。然而,并非所有的快速音符都需要很有力度的声音,有许多经过句就需要快速而又异常柔美的声音,这就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贴键练习而达到目的。
       因此,可以说经常做贴键练习,训练手指第一关节,加强手指对键盘的控制能力,对于获得集中而圆润的“美”的音色是非常重要的!个别教师过分强调手指高高的抬起,使学生把注意力和力量都用在抬高手指上,而忽视了下键力度的集中,做了许多无用功。所以说,适当的抬高手指练习是必要的,但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手指集中力量下键上,这样才能用最经济的手段、最节约的动作达到最好的声音效果!

三、触健与音色
       有关触键原理及各种触键方法运用方面的问题,笔者在(如何创造“美”的音色)一文中已有较为详尽的阐释,因篇幅关系,笔者就不再重复,在这里重点谈谈触键方法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手腕的运用以及一些尤其重要而又在教学中极易出现偏差的触键问题: 手腕的运用是重量弹奏法中最为重要的课题!手腕是连接手指与手臂最直接的中转站,手腕运用得好,手臂甚至上半身的重量就能直接传递到手指、琴键,从而产生丰富多彩的音色,轻而易举地弹奏出铿锵有力的、柔和甜美而又饱满、富有穿透力的音色,同时也能轻松自如地弹奏各种快速经过句。手腕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就如汽车的减震器,乘坐高级轿车和低档汽车,舒适性截然不同,而起决定性作用的首先当然是减震器,它带给你的不仅是舒适,还保证你的安全。可以说:不能正确的运用手腕,你的演奏就永远不可能达到钢琴演奏的巅峰!
        在弹奏音阶、琶音、分解和弦时,应注意手腕上下与左右的运动。一般来说,弹奏一指(拇指)时,手腕总是处于比较低的位置,就如手臂自然落下时的高度;从二指(食指)过渡到五指(小指),手腕逐渐升高,整只手的重心向四五指转移,这时你就会感觉到手臂的重量很自然的从手指输送到琴键上,击发出饱满、圆润而迷人的声音!尤其在弹奏较宽的音程时,手的重心转移尤其显得重要!由于任何人的四五指都天生的较一、二、三指薄弱,所以在弹奏四五指时适当地抬高手腕有助于把手臂的重量更好地传送到指尖,使每个手指弹出的声音一样均匀、饱满、统一。

在钢琴普及教育中有两种极为常见的触键方面的错误:
1、手腕僵硬
        个别教师片面要求学生的手腕平稳,完全限制手腕的上下运动,甚至使用极其古老而早已淘汰的方法,长期要求学生在手腕上面放一枚硬币进行弹奏而不允许掉下来,使学生的手臂、手腕愈发紧张,最后变得僵硬。这样的结果必将严重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他们将永远无法去演奏那些高难度的作品。
2、用手腕直接去“压”出声音
       年纪小的学生手指力度较小,如果教师片面要求音量,却不能用正确的触键方法去弹奏,学生就用手腕去帮忙“压”出每一个音。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弹琴时手腕不停地上下抖动,手指弹每一个音手腕都往下压,弹得很吃力,速度却始终上不去。
       以上两种错误的触键方法都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进步,需特别注意。只有放松、自如、优美而正确的手腕动作,才能使你把各种高深的技巧,不论怎样的速度和力度要求,均弹得轻松自如、精彩绝伦!

为了最终能够把音阶、琶音弹得飞快、均匀、连贯而清晰,除了掌握上述正确的触键方法之外,需注意三个诀窍:
1、弹奏音阶、琶音右手上行和左手下行时,应注意拇指的动作提前。
       拇指每次一弹完自己所属的琴键后,应迅速转移至最接近后面应由它弹奏的琴键上,而不是等其他手指弹完之后再突然跳至下一个琴键上。
2、弹奏音阶、琶音右手下行与左手上行时,应运用手腕的上下左右的动作使声音连贯,而并非利用大臂外甩的动作来帮助手指把音符连起来。
       在弹奏右手上行或左手下行时,大臂自然放松下垂,弹至最后一个音时,大臂略微外摆,利用横向动作带动,肘部略微提高(其幅度是大臂不必外甩而手指跨指时能顺利地把声音弹得连贯,同时大臂、肩膀不应感到疲劳),弹奏右手下行或左手上行。
3、注意手指的准备动作。
       一次性抬起(稍微抬起即可,不必高抬指),需要马上弹奏的手指,随时做好往下弹的准备,而不是每弹一个音抬起一个手指,影响弹奏速度(只有最经济的动作,才能创造出作品所需要的最快的速度)。
       利用手指的爆发力,加上手臂的重量(通过手腕动作传输到指尖),迅速下键(如锤子敲钉子般),即可弹出飞快而清晰的音符。
       值得注意的是:弹奏半音阶有一定的特殊性,白键和黑键频繁的转换,要求手腕动作非常平稳,上下的动作比弹音阶、琶音等小得多,特别强调拇指更高的站起来,配合三指在黑键上的高度,以保证声音的统一和快速的演奏。即使如此,也应注意手腕是放松,而不是僵硬的!

弹奏强有力的和弦时,应注意用往前推的力量去弹。
       手指贴键,运用手臂本身的重量加上爆发力,通过手腕往上的动作,瞬间发力,使所有的力量毫无损失的集中到指尖,并在发力之后(几乎同时),迅速放松手腕和手臂,从而弹奏出强有力、声音集中而不刺耳的音色。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不能使往下用力压手腕的方法来弹和弦,这样力量会集中到手腕的下方,而不是指尖,并导致小臂的紧张,这也是教学过程中经常见到的错误的触键方法。或许有些学生还会觉得疑惑:为什么应该用往前推的力量而不用往下压的力量去弹?事实上,意念中是往前推,但手指是自然弯曲的,力量到达弯曲的手指之后一转弯就变成往下的力量去击发琴键。运用这种触键方法(注意:手指贴键弹),能够弹奏出极具震撼力而不炸、不破、不刺耳的声音。而在弹奏较为轻巧的和弦时,手的架子仍应牢固,手指贴键,指尖有一种往后“抓”的感觉,弹出来的声音轻巧而又集中,不散、不虚,有生命力。
在弹奏和弦及八度时同时需要特别强调的就是手型。
       在弹奏和弦及八度时往往需要较大的力度集中到指尖,这时就需要一个非常坚固的手型(架子)去支撑,否则再大的力量经过疲软的手型后不可能产生坚实、有力、集中的音色。因此,在弹奏和弦及八度时,应该创造一个牢固的“架子”,想象手里抓起一只名贵的碗,或想象自己的手就像老鹰的爪子或芭蕾舞演员的足尖绷紧一样坚固有力,同时,手臂就像老鹰的翅膀一样在空中自由的飞翔,或像芭蕾舞演员的身躯一样放松自如地画出优美的线条。手臂和手腕松紧结合,并且在必要时把手的重心偏向小指,创造出辉煌、震撼的和弦与八度技巧。

音色的控制。
       掌握正确触键方法的最终目标就是让钢琴产生良好的音色,不论任何技巧、任何力度的触键,都必须保持音色的“美”!不少人认为基本技术的训练主要是提高手指的速度和力度,只要能弹得很响就行,音色无所谓,这正是钢琴教学中一个很大的误区,而且这个误区相当严重,随处可见。他们丢掉了一个重要的原则:钢琴的音色应作到“强而不炸,弱而不虚”。钢琴技术中最难的不是速度和力度,而是音色。尤其是中国的钢琴教学,不少业余教师片面的、过分的强调高抬指练习,音色完全不考虑。表面上手指的功夫似乎练出来了,事实上,真正的功夫在声音的控制上,他们完全忘了。中国确实出了不少钢琴人才,毋庸置疑。在庞大的学琴队伍中,许多孩子能把高难度的作品弹得一个音不落,但能弹出好音色的孩子则不多。对比欧美国家,也许有不少孩子弹奏一首小曲都不是非常熟练,但他们却能发出你喜欢的声音,而且他们弹得很快乐,让你爰不释手——因为他们弹奏的是音乐,而不仅是键盘!
       许多年纪很小的学生就能演奏不少钢琴家在舞台上演奏的难度很大的音乐会作品,那么他们和钢琴大师的区别在哪里呢?显而易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音色。音色,是音乐表达中最重要的手段,没有正确的、好的音色,音乐表现就无从谈起。钢琴技术包括的不仅是速度和力度,最重要的还包括对声音的控制能力!所以,在练习基本技巧时,必须用你的耳朵仔细倾听每一个音的音色,从此,美妙的琴声便伴随着你。
       总而言之,钢琴基本技术的训练贯穿了钢琴艺术学习生涯的整个过程,对于最终钢琴演奏能否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位钢琴学习者都必须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触键方法,持之以恒地坚持每天进行钢琴基本技术的练习,做到“十年如一日”,你一定会发现: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5

帖子

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0
发表于 2022-1-13 09: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辽宁沈阳
确实需要重新打基础。
其实单看视频上孩子所展现的手指能力是优于不少同龄孩子,起码 手指是有一些主动性的,也就是手指会有主动抬起来弹下去的动作 而不是完全无力 依靠手腕胳膊压下去。看过很多家长们发来的孩子学琴视频,几乎孩子们都会呈现出同样的问题,比如肩膀手臂手腕僵硬 紧绷 而手指却无力 无任何主动性 韧性 手掌软塌等…其实这些问题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这是个系统化的学习,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就像数学的逻辑 环环相扣,并非头疼治头 脚疼治脚。  
虽然视频上孩子的手指拥有一些主动性,但是如果这是建立在“学琴15个月 一周两次课”的基础上的话、这个学习进展和程度 过于慢且浅了。
那么说到您提到的打基础 什么是基础?很多人误以为把《哈农》《XX练习曲》等等这些扒拉扒拉弹完就是有基础,甚至为了打基础弹不弹什么谱子争论不休 着实可笑。谱子上写的只是音符而已,真正的基础 指的是【方法】,单从技术层面来讲包括:弹琴的方式,正确用力的方式 协调身体各个部分的方式 锤炼各方面弹琴所需机能的方式。那么老师们在教授学生们这种“方式”的时候,学生应该从中充分理解到的是每一个动作的意义 每一个动作的原理,然后加以持之以恒的练习,这是正确之道。而这【方法】是老师带来的,每位老师的方法不尽相同 但最终殊途同归。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方法,在学习的时候 每一个学琴者甚至旁边陪同的家长们都能够充分理解这种方法的意义和老师要求的每一个动作背后的原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家长陪着上课就能成为理论上的半个老师)。
回到视频上孩子的问题,手指虽然有一些主动性 但是手指是没有“根”的,所谓的根是指 每一个下键的音 不管什么样的音量,它的声音不是中空的 乱晃漂浮 游移不定的,而是每一个声音都稳稳地深入进琴键的内部。那么怎样发出这样的声音,最初的一步务必先从【放松】开始,当充分放松身体 放松手臂之后抬起来 接着落下,在这种失重的不可人为控制的下落中将会感受到另一个弹琴极其重要的元素【重量】,这种重量是来源于地球自然的重力吸引,而非扔下去 砸下去、最后将上述动作重复 但这次换为将这种重量直通灌注到指尖,并且落键后形成“前紧后松”的模式,也就是指尖抓紧 手部架子稳定,其后的所有地方保持自然松弛。这样出来的声音就是有质感的,有根系的 通透的,当然这就要求我们的手指十分强韧,手掌稳定 指尖如铁钩一样结实有力 可控,那么指尖如何达到这样 就涉及另外的练习方法了。
此外多说一句 孩子如果每天只能保持一个小时左右的练琴时间 那么一周两次课是没有必要的,方法的吸收需要大量的时间理解 消化 练习,如果只是带着认音 那么课堂上高质量的干货输出大概率会变成陪练而已,对于家长而言是不划算的。
如果孩子开始重新打基础 那么他需要的是系统化的弹琴方法的学习与练习。
Good luc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

帖子

26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8
发表于 2022-1-13 09: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重新学技术是需要的。
但是,技术知识,就仅仅是技术知识,只存在有效无效,不存在谁是谁的基础这一说法。
之后你就应该要求老师明确体现,相应的技术,解决具体音乐效果问题的展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4

主题

2926

帖子

54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11
发表于 2022-1-14 08: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北京
钢琴演奏是一门技术种类繁多、技巧性极强的艺术。艰苦反复的练习必然成为每一位钢琴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钢琴学习=30%教学+70%练习;别小看只是30%哦,没有它是学不会钢琴的!



/ / 传统教学法,也可以说是古典教学法。

这种方法会非常系统的从零开始,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钢琴的各种弹奏技法、同时慢慢积累钢琴技巧。

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一般都需要4至5年以上才有一定成绩,才能弹奏《梦中的婚礼》、《献给爱丽丝》、《眼泪》等类型的曲子?目前我国95%都是这种传统教学法。



/ / 即兴教学法,也可以说是流行教学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成人的优势而产生的新式教学法,这种方法在台湾、香港等地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但在中国大陆却发展缓慢,甚至可以说是没什么发展。

钢琴分两部分教学:钢琴基础强化和钢琴即兴技法。

钢琴基础强化:很多成人学琴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没有任何基础直接叫成人弹奏曲子,我想除非是莫扎特再世了。所以一开始必须用较短的时间让成人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手形,适当训练手指的灵活性和双手的配合及协调能力。这个过程一般是6到8个月左右。如果说你已经是有基础的学员那么就更为快捷了。



钢琴基础强化的练习方法和要求练习的时间分配:练习时间分成四个板块!按1个小时练琴时间计算。

方法一
A、哈农(5分钟)
B、音阶、和弦、琶音(10分钟)
C、练习曲(20分钟)
D、乐曲(25分钟)

方法二
A、哈农(10分钟)
B、音阶、和弦、琶音(15分钟)
C、练习曲或乐曲(35分钟)

A、哈农练习的目的是:手形的正确、每一个手指的独立运指、手指力度的强弱控制等!记住一定要慢哦!一秒钟1---2个音的速度!
B、音阶、和弦、琶音的目的是:手指的灵巧性、转指的灵活性、双手速度的训练等。并且它们是练习曲、乐曲构成的三大素材!
C、练习曲目的是:技能技巧的主要练习!但由于音乐旋律感不强,很多成人会感觉枯燥乏味,所以可以用B练习代替。
D、乐曲目的是:技能技巧的主要练习,双手配合及协调能力的练习、乐感训练的主要练习等。



钢琴即兴技法:掌握一定的钢琴技巧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即兴钢琴弹奏学习了!在我所教的学生中,通过下面的学习95%的学生能够在3个月内掌握即兴的基本方法,达到表现音乐的愿望!而且当你掌握了一种弹奏方法,你就能举一反三的把这种弹奏方法运用到同类乐曲中。

/ / 学琴初期,没有钢琴,这种情况下怎么练琴?

1、练习指法。

指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版本不同,每个人条件的不同,指法会有很大的差别。其实指法不一定非要在钢琴上练习,只要脑子里面有琴键的立体图像,手放在腿上或者任何地方,都可以练习,练习的时候要注意谱子的调号,不要找错黑白键呀!



2、练习节奏。

乐曲的骨架子是节奏,很多时候,我们弹奏遇到困难,往往是因为节奏(某种节奏型)总弄不对 ,或者是两个手的配合有问题。这个时候最好用“无声练习”,单独把乐曲的节奏拿出来,不考虑指法,单纯按照谱子敲击出节奏型,很快就能掌握乐曲本身的节奏律动了。



3、背谱。

很多学生都会抱怨明明背过的谱子,经常会在关键时刻(比赛、考试、演出)的时候出现临时性遗忘。

“无声练习”刚好就能解决这个最常见,也最纠结的问题。在重要演出(比赛、考试)之前,最好是提前三天左右,开始有意识的用手指“弹空气”——想象一架立体的钢琴就放在面前,手指在上面弹奏作品,同时脑子里响起钢琴的旋律。

看似很简单,但是经常弹着弹着就会发现手指不知道弹到哪儿了,这检查出来的其实就是有可能会临时忘谱的“节点”。





我们希望为更多孩子带来纯正系统的钢琴学习启发,结合专业老师的建议帮助孩子提升钢琴专业能力并带来乐理、音乐鉴赏等音乐专业领域的兴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