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补充:很多专家所说的“触键”,其实是articulation,尤其是快速音型中的articulation,哪个音持键稍微长一点短一点,下键稍微提前一点或推后一点,当然也包括下键速度的改变,都会改变一片音的主观音色,因为人的听觉是靠大脑对一片音整体模式识别来认知的,而不光是傅里叶分解了以后一个毫秒一个毫秒串行处理。搞明白这一点甚至不需要现在的高级数字钢琴,90年代钢琴家ROBERT
FINLEY曾经在当时的键盘上演奏了很多经典钢琴作品,录成MIDI文件,可以看他的主页:ROBERT FINLEY Classical MIDI Music at the MIDI Studio Consortium拖到下面Classical
MIDI Sequences 1/2
的链接里面下载。我在软件里面用钢琴软音源播放MIDI,完全可以表达出很多钢琴专家所谓电子乐器不可能弹出的“触感”,其实这些都是靠细腻的articulation做到的。我是认认真真来回看了几个曲子的MIDI信号图像,才认识到这一点。比如阿尔贝尼斯的作品里有很多模拟吉他扫弦,你会发现钢琴家演奏时模拟的是吉他扫弦的不规则时间间隔,而不是吉他的音色,但是听者的大脑靠整体模式识别,就把它识别为吉他的音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