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给大家弹奏两首作品,一首是巴赫的《前奏曲》选自《平均律钢琴曲集》,另一首是古诺以《前奏曲》为基础创作的《圣母颂》。
我们先听一下巴赫的原作《前奏曲》:
再欣赏古诺改编的《圣母颂》: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西方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我去拜访巴赫的故居,这是位于艾森纳赫的巴赫出生地,现在是巴赫博物馆,还去过位于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巴赫工作过的教堂,这是在旁边的巴赫博物馆里购买的小巴赫:
《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前奏曲与赋格)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这套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峰巅,彪罗(Hans Guido Von Büllow)把它比喻为音乐上的《旧约圣经》。平均律是欧洲音乐的基本律制。
【课程】趣味乐理第三课(平均律)
巴赫的这部《平均律钢琴曲集》,以C大调开始,根据各音为主音的12种大调以及12种小调分别写成前奏曲与赋格,按调性发展而排列。在排列过程中,以细微的差异体现变化、体现转调的魅力。这些前奏曲与赋格,在主题上彼此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们靠调性与内在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
肖邦的练习曲Op.10 No.1很明显受到这首曲子的影响:
古诺 (1818-1893),法国作曲家。
《圣母颂》(Ave Maria)法国浪漫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古诺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的《圣母颂》,其使用的伴奏是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前奏曲部分。《圣母颂》作品始终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使我们如同置身于中世纪古朴而肃穆的教堂之中;而《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前奏曲部分则精美绝伦,集纯洁、宁静、明朗于一身,满怀美好的期盼,以这样一首乐曲作为《圣母颂》的伴奏,确实是恰如其分。最难得的是,古诺竟将它与自己歌曲的旋律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可谓巧夺天工。
<hr/>关注我的专栏,与音乐、钢琴有关的文章:
我讲授的课程:
我编著的乐理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