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演奏家的返场是否已经流于形式?

[复制链接]

97

主题

1168

帖子

1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17
发表于 2022-2-11 21: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北京

@高贵的雄鹿 邀,是否流于形式这个要分情况,这里只说钢琴独奏。
像霍洛维兹 米开朗杰利这个年代的钢琴家的曲目单往往上半场是大曲目,下半场是中型曲目,然后小曲返场助兴收尾。


上半场是重头的舒曼第三钢奏,下半场和加演都是老霍的老套路。



米开朗杰利这场重头是舒曼两个狂欢节,注意加演的这个蒙波应该是降e小调(没看过谱不对请指正),后面的肖邦圆舞曲是降E大调,两首之间连续演奏。
这样的加演好处是同时让观众听的尽兴,又不会跟在大曲目后面抢风头,反面教材就是王羽佳前几年在下半场贝多芬106后又加演炫技作品,弹的比槌子还high,被乐评批评喧宾夺主。
这类情况就好比一顿大餐,主厨最后又多做一道小吃去给顾客,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包含在价格里的,但依然会很开心很惊喜。
第二种情况是像Sokolov这种,他的加演可以看做是第三个半场,有时甚至有彼得鲁什卡这样比前两半场还刺激的曲目。不过这种人不多。
关于不加演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演奏家安排的曲目已经达到了最高峰了,比如波格莱里奇这个卡内基现场


上下半场都是从弱到强,下半场压台的伊斯拉美在斯克里亚宾第四奏鸣曲之后鼓掌还未停息就开始演奏,全场达到最高潮。这种情况下加演就没有意义了,听众也不会觉得没有加演是遗憾。
据说里赫特的加演是和他当天的发挥有关的,他觉得弹的好,没有愧对于观众的掌声,就没有加演了,正场弹的他不满意,他就加演弹到他满意为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