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雷是一个比较有名的翻译家,在20世纪60年代,傅雷几乎代译遍了法国重要作家的作品,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他的译文被大家称赞为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具有传神的特色。
这本书比较特别也很有意义,是傅雷写给国外儿子傅聪的书信集合而成的傅雷家书。傅雷先生的文化修养咱就不用多说了,他培养出来的孩子那也一定很优秀。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了两个孩子傅聪和傅敏,一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另一个成了英语特级教师。在很多人看来这无疑是教育成功的结果,所以傅雷家书也就成为了很多中国父母的学习指南。
接下来咱们就通过这本书去看看傅雷的教育理念到底是什么样的。傅雷家书收录的傅雷夫妇从1954年开始寄给儿子傅聪的家书。在家书中,傅雷经常和儿子探讨艺术相关的问题,这也是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事业的提点和帮助。在儿子成名之前,傅雷向儿子强调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他觉得在弹钢琴时苦练技巧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想成为真正的艺术家还需要学会在音乐里注入最真挚的情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听众。而在儿子成名之后呢,傅雷又告诫傅聪要保证自己艺术的尊严。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位艺术家在成名之后很容易迷失方向,开始为了金钱而创作,举办一场场的演奏会。傅雷非常担心这一点,这位操心的父亲甚至还时不时在家书中询问儿子的理财情况,目的就是监视儿子的收支情况,希望傅聪在艺术创作上是纯粹的。从这件事上我们能够看出其实傅雷一直在秉承着一种朴素的人生观,并以此影响着自己的子女。在做人处事方面他也经常给儿子提供建议。比如他常会在家书中强调要坚持大我,抛弃小我。也就是切勿对个人的名利和得失太过计较。其实我觉得这个观点也非常适用于当下许多年轻人,因为我们会发现人生总是充满了苦闷和矛盾。当我们热衷于个人名利而又得不到名利的时候,必然会因为嫉妒和仇恨变得无比痛苦。相反的,如果我们坚持大我,不是只为个人打算,而是为社会福利和人类前途而感到苦闷时,因为出发点是正义、是理想、是热爱,反而能逼自己做出一些小小的贡献来,这也是治疗愤世嫉俗的最佳良方了。
在为人处世方面傅雷先生是这样提醒儿子的,那就是既要阔气也要有分寸。他分析了人的心理:对于难得收到的礼是看重的,常常收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认为是应享的权利,临了容易生了怨恨。所以啊,如果要给予帮助最好是帮在刀刃上,帮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最终难以拒绝别人任何请求的老好人。除了人生观和为人处世,傅雷先生给儿子的感情方面的建议也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儿子结婚之前,他只告诉了儿子两个字:自爱,因为反复的没有结果的恋爱会让人对爱情变得麻木。当儿子真的进入了一段婚姻,傅雷先生将自己和妻子数十年间的和谐的相处之道传授给儿子。那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夫妻之间应相敬如宾。因为只有平静、含蓄和温和的感情才能长久。傅雷先生还提醒儿子不能为了艺术而疏忽妻子和家庭,在两个人的漫长道路上,要记得时时拉妻子一把,别让妻子掉队,这样才能维持长久和谐的婚姻。其实从傅雷先生给儿子的家书中,我们也看出了中国父母的普遍特点,那就是以孩子为生活的重心。在傅雷家书中身为父亲的傅雷总是试图为儿子安排好一切,甚至到了各种生活细节,但傅聪本人却曾表示过,对于这种关爱他也像我们很多子女一样是感到有些厌烦的。不过在整本书中,我们看到的确实一个活灵活现、可爱至极的父亲形象。
其实傅雷家书不仅适合很多身为父母的书友去阅读,更适用于那些在人生、感情道路上有过迷茫和苦闷的年轻人,烦恼的时候拿出这本书来读一读,去体会傅雷先生的谆谆教诲吧!很多为人父母的朋友在教育孩子方面总是会缺少一个关键环节,那就是聆听。除了对于子女,在生活工作中,学会倾听他人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