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多的人通过钢琴家的演奏曲目的难度来“评价”一个钢琴家的水平,甚至很多专业的音乐人都以此为标准。听多了郎朗这样的炫技流派的演奏风格,耳熟能详的通俗小品越来越进不到人心了。
小学老师的学识不见得比高中老师学识少,虽然教小学生比教高中生难度小很多。
同样,世界很多一流钢琴家并没有去100%展现自己的全部水平,所以我觉得大家不应该仅从他们演奏的曲目来判断他的水平。能火遍全球的钢琴家不可能是一个徒有虚名的人,一定是经过很多类似钢琴比赛或者高端音乐会的试炼,才会从大部分平庸的人中脱颖而出,如果理查德克莱德曼只能达到这种曲目的演奏水平,不可能会这么受人欢迎的。
在美国很多退休开出租车赚零花钱的老大叔,年轻时可是开过战斗机的……
童年的回忆-理查德克莱德曼
1953年12月28日,理查德·克莱德曼出生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小镇上。早在3岁时,理查德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天,爸爸回家后,拿出一个像文具盒的东西,上面带着两排密密的小方孔,把它放在嘴边,左右移动了几下,就吹出了动听的音乐。理查德感觉很好奇,爸爸告诉他说:“这是一种乐器,它叫口琴,你来试试。”理查德接过口琴,使劲去吹,听到了一种难听的响声,把自己都吓了一跳。爸爸笑了:“慢慢地学,你就能吹出好听的曲子了。”果然,在爸爸的指导下,没用多久,聪明的理查德就学会了吹口琴。
1957年,4岁的理查德爱上了钢琴。理查德的爸爸是一名钢琴教师,每天都在家里弹钢琴时理查德就在一旁静听。爸爸见理查德对钢琴有兴趣,非常高兴,就开始教他学弹琴。在爸爸的指导下,理查德每天都要练上五六个小时的琴。
理查德非常有音乐天赋,5岁的时候就创作出一支曲子。它是理查德想告诉钢琴的一个小故事,曲名叫《菲菲圆舞曲》。
理查德·克莱德曼以古典音乐为基础,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溶为一体。他的乐曲朴实、流畅、优雅、华美,旋律悠扬、合声简洁、音色辉煌,充满了诗情画意。
其乐曲的音色十分优美,由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触键所产生的音韵更响亮而富有弹性。
他的钢琴表现方法十分朴素,微妙的触键之下并未让人感觉到修饰,而是直接的表现感情,此种稳健安详的音乐性塑造出充满感情的气氛。他的钢琴技巧非常正统,明确的触键,清晰的经过句,音量的增减与平衡均运用自如,恰到好处。
小时候,理查德在学地理时,听老师在课上讲到古老神秘的中国,从此对中国十分向往。然而,理查德却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能来到中国。可是,凭着钢琴和音乐的纽带,理查德终于有机会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成了好朋友。
克莱德曼地将中国各时期的流行歌曲改编成了钢琴曲,曲目覆盖面之广令人叹服。短时期内,克莱德曼的《红太阳》等钢琴曲中国大地广为流传。此后《花心》《爱如潮水》《浏阳河》《与往事干杯》《何日君再来》《梁祝》都被改编成了钢琴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