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闻西的朋友,可能知道,我自学钢琴已经超过一年半了。
一年半的时间,现在回过头来看,取得的进步,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个视频,感受下我这一年半的进步:
钢琴是我最爱的乐器,没有之一。
还记得小时候,电视台每周二下午会检修,没有电视节目,只有这个画面:
通常,会就着这个检修画面,配上一些背景音乐。
有一次,背景音乐是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少女的祈祷》,那一次,我开着电视机,就着这个电视台的检修画面,听着这首《少女的祈祷》不断地循环,很久很久都不肯关电视机。
从此,我就喜欢上了钢琴,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弹出哪怕一支像样的曲子出来,就心满意足了。
这个梦想,从来不曾断过,每当听到无论是哪里传来的钢琴声,我都会仔细聆听,心中的梦想再次被激发,而且变得更为强烈。
上大学之后,学校里有音乐系,音乐系里面有琴房。
我常常偷偷跑去那边,想看看音乐系的学生练琴,非常期待着能够进去哪怕摸一下钢琴都行,但农村出身的自卑感,总是让我裹足不前。
没有机会摸到钢琴,在去书店买书的时候,被书店里那本红色封皮的《拜厄钢琴基本教程》给吸引住了,于是毫不犹豫的买下,寄希望着能从书本中找到学习钢琴的窍门。
然而,这书中的五线谱,于我而言,简直就是天书,任凭我如何琢磨,天书还是天书。
虽然那个时候互联网已经很普遍了,但想要在网络上找到关于钢琴学习的入门资料,简直是不可能『不像今天到处都能找到钢琴学习的视频教程』。
时间来到了2020年国庆节,我已经35岁了,我觉得,我再也不能等待了,否则,必将留下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而且,随着疫情的爆发,线上课开始流行起来,获取钢琴学习视频教程也变得越来越容易,甚至连郎朗都在钢琴世界盐选上开设了《郎朗钢琴课》,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电钢琴的价格越来越亲民,电钢琴的音色和键盘的触感也越来越接近真钢,甚至好于普通的钢琴。
最终,我花了3900元买了一架罗兰的FP30电钢,1100元买了一套钢琴视频课程,开启了我的逐梦之旅。
到今天,自学钢琴已经一年半了,我不仅实现了当初『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弹出哪怕一支像样的曲子出来』的愿望,更是有了学习钢琴之外的心得:
学习就是不断走出舒适区,去迎接新的挑战! 每当我学习一首新的乐曲时,我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五线谱的解读。
新乐曲的五线谱难以快速的读懂,我常常需要借助中央C在五线谱中的位置,一个个音符去推导出其它音符对应在钢琴上的琴键位置,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很费时,很痛苦。
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指法的解读。
知道了五线谱对应钢琴上哪个琴键,还要用对应的十个手指来弹,这又是一个费时,缓慢的过程,很痛苦。
面临的第三个挑战是:手指僵硬、缺乏灵活性,导致总是出错。
我常常恨铁不成钢,生自己的气,恨自己怎么那么笨,用力地砸琴键,甚至都想要放弃了。
但我要逐梦啊,我不能留有遗憾啊!
于是我开始死磕,我用最慢的速度开始,不断的重复,然后加快速度,又不断的重复。
终于,我会了这首曲子了。
我进入了舒适区!
我从痛苦区,进入了舒适区!
这个舒适区太舒服了:
手指流利地在琴键上跳舞,美妙的音乐从指尖流出,我享受着这美妙的音乐。
我开始不愿意跳出这个舒适区了!
但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走出这个舒适区,开始迎接新的挑战,进入新的痛苦区。
于是,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经历了至少50次从舒适区到痛苦区的循环,然后我回过头来看整个过程的时候,我发现我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进步。
如果我经历一次痛苦,然后成功进入舒适区之后,就再也不出来,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会是下图中最底下那条蓝线所示的那样,达到某个水平之后,就永远停止不前了;
如果我在进入舒适区之后,主动跳出舒适区,迎接挑战,进入一个新的舒适区之后,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然后待在那个舒适区不出来,就会是那条绿线;
如果再跳出绿色的舒适区,迎接新的挑战,又可以进入一个新的舒适区;
如果你能不断跳出舒适区,永不满足,最终,你就能在某个领域达到专家级别的水平。
哪怕你起点低,但如果你能够不断走出舒适区,迎接新的挑战,你就能超越那个起点更高但停留在舒适区的人。
我想这才是学习的本质!
我们常说: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我们都知道这句话,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其实不知道。
因为没有经历过真的风雨、真的痛苦、真的挑战,怎么能见到彩虹呢?
所以,知是什么?
王阳明说: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道了,就要去做,所以知道是行动的开始,否则,就是不知道;
行动了,哪怕不知道这个概念,你却是真的知道了,等到哪一天,你学习到这个概念了,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哦,原来是这个啊,深有体会啊! 知行合一,原来是这样,深有体会啊!
==============================
欢迎关注闻西的公众号:wenxi_tech(或者公众号搜索“闻西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