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爱上了各类器乐体裁的作品,今天还了解到了不同时期的花腔技术,在熟悉的一些作曲家中居然他们的声乐作品也如此有研究,深深的感知到了其中的相通性,所以在学习一个作品时,应该去听听这个作曲家的每种作品。钢琴本身的声音是不好听的,只有当它在模仿的时候才是好听的,我认为第一句话应该说是,钢琴演奏在没有明确的目标下听起来会是行尸走肉,在模仿时,可以是小提琴,可以是美声中的男低音,可以是弦乐四重奏,也可以是一定编制的交响乐,所以,在演奏各个作曲家的作品时应该深知作曲家的作曲乐思。
但是话说回来,肖邦除外,因为他就是为钢琴而作,所以在演奏时,不应该去想象其他乐器的乐思,就他个人而言,我在阅读关于他的书信集时了解到,他爱的则是意大利美声女高音,其中特意强调了,“三指”是最有天赋的歌唱家。但是,在整个演奏设计布局上,我还没有太多见解,等下学期学完再继续这段的思考和总结!
另外,说起巴赫,有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巴赫的演奏风格,到底什么算是他的风格,巴赫属于巴洛克时期,在以后的古典,浪漫,印象等等,都有一些明确的演奏原理,但是巴赫呢?
第一:演绎巴赫的作品应该用什么风格?羽管键琴?乐队风格?
不管是什么风格,什么乐器,怎么处理,只要是符合条件的,好听的,那就是可以的(因为巴赫还是十七十八世纪的作曲家,都是对作品的声音没有唯一的标准,那个时期作曲家大都把相互的作品改来改去)高声部可以用小提琴,柳特琴,低音可以用羽管键琴,大提琴,只要好听就是对的(那个时期对声音的概念不像现代,每个声部都固定,同时也限制了某些东西,但也不能绝对化)
第二:钢琴上如何演奏巴赫,模仿羽管键琴还是其他?
法国序曲,不论是钢琴还是羽管键琴,都应该追求风格的源头,去追求法国乐队这样的风格,而不是一味的去模仿羽管键琴的声音
(但同时,到底应该如何演奏都是一个伪命题)(同时,可以去遵循演奏家的历史源头,风格,但是,想要创新一定是可以的,但也不能无厘头,是经过深思熟虑,是有更好的见解也可)
十二平均律上册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各个演奏家都有自己的演奏方式,例如古尔德把每个句尾彈成轻巧的跳音,因为巴赫除了音并没有标注别的东西,这首曲子的源头更像是一个柳特琴作品的改编,分解和弦。C大调赋格,更像是圣咏,人声,所以这首平均律时应该改变自己的风格(管风琴在教堂受欢迎是因为它的音色更像人声合唱)曲子判断风格源头可以通过曲子的节奏 音色
所以在钢琴上演奏时,就不是单单的要去模仿那个时期的乐器,而是考虑更多的风格等等。不是通过钢琴表现羽管键琴,这只是皮毛,主要应该用钢琴表达那个时期的文化。
最后,巴赫更像一个时期,彈巴赫的应该想象那个时期的更多乐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