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前,看了一部国风综艺《中国潮音》,在第八期大师融合挑战赛,节目组请来了好些艺术家,包括国际著名钢琴艺术家孔祥东、中国内地首席吉他手李延亮、跨界融合先锋艺术家裘继戎、中国著名唱作音乐人萨顶顶等等。
大师打架,绝享盛宴,每一个舞台都让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鸡皮疙瘩,裘继戎更是印象深刻。他是京剧“裘派”嫡系第四代继承人,还是舞蹈演员和跨界融合先锋艺术家,致力于把传统文化与东方哲学的艺术形态相融合。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并开始思考“东方哲学”。
在我的意识里,东方哲学好像可以概括老庄、易经、诗歌、文墨等所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似乎是传达出属于东方的,中式的意境、虚实之美。当时不太懂,只是心中有这样一个概念,直到我看了另外一部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乍一看名字挺俗气的,叫《中国美》,我原以为会出现千篇一律的乡村、老牛、炊烟、石板路,还会出现晒秋、油菜花、江南的画面,但没想到片头一出场就彻底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
脸谱、书法、稻田、身线、盘扣、油纸伞、太极、青烟……一看到这些意象,“东方哲学”四个字跳脱而出,我便顺着性子一下午把它看完了。
纪录片讲述享誉全球的中国艺术家们的创作故事的同时,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透析世界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美。
它参照中国美学范畴,以“天工”“虚实”“识途”“梦回”“东西”“弘传”为主题,以建筑、书画、戏曲、舞蹈、音乐、设计为载体,讲述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世界大放异彩的故事,展现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
从“无用”品牌创始人马可到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从美术指导叶锦添到昆曲演员张军,从笙演奏家吴彤到太极传人叶泳湘,从装置艺术家徐冰到电影摄影李屏宾,《中国美》以精致的纪实影像勾画了一批鲜活生动的艺术家群像,从书法、香道、舞蹈、太极到传统戏曲、服装设计,糅合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观念,推开了一扇又一扇艺术之窗。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徐冰个展中,一件特别的装置作品。
看似青绿山水的美景,你能想到它的背后是什么吗?
这件作品叫《背后的故事》,是徐冰团队临摹和拷贝中国传统的画作,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垃圾和废弃物制作而成,给人以巨大的反差,侧面揭示出人与自然的紧迫关系,也是对中国古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一种向往。
正如徐冰所言“古人在那个年代就创造了青绿山水的画法,那么美,简直是对今天人类的一个警告,而今天的人们可以用塑料袋,反倒去复制古人的意境,这种反讽性真的是很深刻的。”
第二感触很深的是一种生活理念,来自服装品牌“无用”创始人马可。
提到马克,自然会想到“第一夫人服装设计师”“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等世俗对她给予肯定的名号,但纪录片中的她更像是一位无欲无求的“隐士”,一名传统技艺的传承者。
她说“在最为本质最为简朴的生活中,追求最为奢侈富足的精神世界。”如果去到马克的无用家园,那里传达着物质极简、精神富足的生活方式。身处家园中,人们会放下内心的浮躁、喧嚣,忘记对物质、名利、地位这些“有用”的追求,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大概这种少有物欲、不聒不噪的生活方式很适合如今的你我吧。
还有一些印象是,凭借《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的视觉艺术家叶锦添所提倡的,东方之美更具虚幻感,注重流动、节奏,是当代一种弥足珍贵的“悠悠之美”;昆曲演员张军尝试将古老戏曲与现代摇滚融为一体,以擦出全新的艺术火花......
其实对我来说,艺术是一种永远说不清楚的东西。但看完之后,我仍旧感怀于这些意境,越是飘渺的、似懂非懂的、朦胧的,才让人更着迷。这部纪录片,正传达出中国文化特有的情趣。
又正是因为似懂非懂,所以在前面表达的时候,常常不知该怎么说。我想,这部剧纪录片与每个人产生的共鸣都不一样,等你看了,我们可以再交流一次。
-END-
推荐:在初冬想起故乡
上文:新的一年,木兰会是什么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