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钢琴家》生命的挣扎

[复制链接]

1106

主题

2870

帖子

502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29
发表于 2022-6-1 10: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北京
题记: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钢琴家》是我第一次接触有关二战历史的电影,这部电影记叙的是从德国闪电战到苏联解放波兰的历史。关于二战的纪实电影很多,如《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希特勒名单》等,但《钢琴家》不同之处在于导演在影片中对感情的压抑和克制,没有丝毫个人感情的流露。对犹太人波兰人包括德国纳粹,都一视同仁。只是通过男主角席皮尔曼的视角给我们重现那段历史,展现战火下生命的挣扎。而这也正是《钢琴家》魅力所在,我想也是导演摘得小金人的原因。
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
《钢琴家》在记录这段历史的时候,没有花过多的笔墨去给观众展现战火的纷飞。大战争的场面基本没有,只有为数不多的巷战(就围着两栋楼开火啥的)。但观众随着男主人公席皮尔曼的视角,可以清楚且痛苦地领略到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纳粹犯下的罪恶。尤其是导演对纳粹暴行的刻画,他们将一个腿脚不便的老人连同轮椅从高楼抛下,将孩子残忍杀害,完全践踏犹太人的尊严,相杀就杀……犹太人如同畜牲一样被残忍地对待。看的人极度压抑,不亚于恐怖片。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席皮尔曼一家原本生活幸福美满,但因为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残害,一家人被迫骨肉分离,甚至生死未卜。而席皮尔曼,原本波兰最负盛名的钢琴家因为纳粹的迫害,一直在流亡,躲藏,挣扎在生命线上。往日波兰的宁静和谐全都化为了灰烬,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都是战争带来的。这一幕又一幕都是对战火和德国纳粹暴行的无声控诉,让人感触颇深。
二:人性的复杂
战争就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人性的美与丑。在德国纳粹迫害犹太人之际,有的犹太人选择同流合污,与敌人一起伤害自己的同胞。有的犹太人抱着盲目乐观的想法,竟然相信纳粹的谎言,依旧痴迷于财富。有的犹太人抱着必死的决心,打算殊死一斗……人生的百态,不同的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但依旧有人是善良和正直的,席皮尔曼的朋友一次又一次的帮助他脱离困境,给他提供食物和居所,得以保全他的性命。
德国的军官威廉霍森菲尔德,一个在电影末才出现几分钟的人物,但也是让人感触最深的人物。德国人,也并不都是坏的。这位上校在二战期间帮助了50多个犹太人,也正是因为他的帮助,席皮尔曼才最终得救。(历史中有原型人物的)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可以说德国人自己也是深受纳粹主义残害的。当国家机构走向失控,意识形态的偏激,通过的一系列丧失人性的法律。一个人如何能抵挡时代的潮流,而一直坚守内心的善良和正义?客观的看待这件事,的确很难做到。但这并不是为他们非人的行为而辩护,他们有罪,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
而像威廉霍森菲尔德这样人性未泯的人,他们有时迫于无奈和现实不得不做出违背自己良心的痛苦行为。但同时他们知道这是错误的,才会做出救助犹太人的行动。来缓解自己内心的不安,也是对自己的救赎。
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在影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生命和灵魂
电影的后半段,主人公席皮尔曼被迫流亡,一直为生存挣扎着。居无定所,饥一顿饱一顿是他的常态。像极了余华的《活着》,一切都没有意义了,只有活着的本身,活着可以说是席皮尔曼的唯一的追求。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电影中席皮尔曼给威廉霍森菲尔德演奏的那段钢琴曲给出了我们答案。虽然迫于战火,他只能暂时放弃心爱的钢琴,为生存而挣扎。但是他内心从来没有放下过钢琴,他灵魂的跳动都是为了他所热爱的钢琴。正是因为内心洋溢对钢琴的热爱,他才能熬过那段难捱的时光。他能在德国军官面前,用音乐证明自己,表达自己对纳粹暴行的控诉和谴责。并在脱离苦难后,继续演奏自己的钢琴,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
四:反思
看完整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人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理性,不至于转向禽兽,做出一些令人发指的事情。这也是为了避免战争必须得思索的。即个人该如何面对国家机构失控,法律丢弃了它的谦抑性,极端浪潮的刺激等这样的极端情况。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