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艾灵顿在当时为乐队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演奏风格,这是他们能够在众多乐队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与阿姆斯特朗鲜明的独奏风格不同,艾灵顿所创造的音乐,考量了每个乐队成员的特色与优点,并为他们“量身定做”曲目和段落,最终让乐队的“个人演奏”与“集体演奏”之间形成一种美妙的平衡感。这让观众既能看到艾灵顿乐队每名乐手个人的精彩表现,也能感受到其乐队整体性的乐曲演奏,可谓是两全其美。
同年,艾灵顿将乐队更名为“Duke Ellington and His Orchestra”,开启了他们新的征程。 05 棉花俱乐部的野蛮生长
1927年,美国解除禁酒令后,艾灵顿和他的乐队开始在棉花俱乐部(Cotton Club)演出,这是他们创造辉煌的地方。
到了20世纪30年代,艾灵顿公爵和他的乐队几乎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名字,并有不少经典的乐曲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即便是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也没能压倒这位爵士音乐界的巨人,艾灵顿乐队依旧在世界各地巡演,保持着稳定的声望。
这个时期也是艾灵顿公爵作曲的高产期,许多经典乐曲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创作出来的。如《芳心之歌》、《给我摇摆,其余免谈》、《青春岁月》和《搭乘A号列车》等。不过艾灵顿并没有因为这些成功的音乐作品而自满,他对音乐还有着更高的追求。
1943年,艾灵顿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了“黑色、褐色和米黄色”的音乐会首演,向观众们展示了他“蓄谋已久”的长篇作品《Black, Brown and Beige》,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珍贵作品,它讲述了黑人奴隶与种族的故事。虽然这首歌在当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但现在看来,我们不得不佩服艾灵顿公爵的创造性与深度思想,他不仅是个音乐家,更是一名勇于揭露世俗面具、为黑人有力发声的勇者。他所写的歌曲不光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社会。 07 棉花俱乐部的野蛮生长
在之后的岁月里,艾灵顿继续着他的创作与演奏之旅,但是紧随而来的美国唱片禁录事件,和节奏乐、波普乐的崛起,给艾灵顿和他的爵士乐队带来了非常大的打击。收入骤降、乐队人员流失等问题接踵而至,艾灵顿的乐队几乎要到了解散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