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大概10月份的时候,萌生了买钢琴的想法,一是想引领宝宝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培养良好和正向的生活习惯;二是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然后开始搜集各种资料,有了个大概认识:日本琴>印尼琴>国产琴,再加上我们买琴的预算为3万左右,最终锁定了yamaha的一款b121,这款琴是印尼产,面向全球流通的,而且价格和日本几乎相同。然后就去琴行看琴了,本来是看b121的,但试音过程中,发现一款p121的要更好听,感觉p121更明亮、更清晰(不确定是不是琴行b121的音没调准),但价格上p121要贵上8000元,虽然老公觉得贵8000,音色有明细提升,从性价比上来说是可以接收的,但我还是有犹豫的,因为不想花4万多买架钢琴,超过买琴预算了,但又想要p121的音色。
因为不急于买,所以一方面开始研究p121的价格能不能控制在3.6万(心里预期价),另一方面也开始找这个价格左右的其他型号;这个过程中老公还花钱买了个会员,咨询了专栏作家,作家回复是都是中低端琴,p121和b121差不了多少,这两款琴买b121就可以了。但是多少有点不甘心,所以在这个区间又看了几款kawai的琴,主要是单音版系列的ks800,虽然是国产琴,但因为是单音板,所以也值得一看。但销售说ks800是131高度的,放我们家小卧室有点高了,推荐了一款ks500,同样配置只是高度不一样。在琴行大厅听起来还是ks800好听,但放家里的话可能空间小,所以ks500更合适。前后去了两家琴行,但因为普遍说yamaha比较稳定且是印尼进口,所以这个阶段还是一直是偏向yamaha的居多。然后来回对比了很多次p121和ks500, 总体感觉是kawai感觉明亮透彻,还是挺好听的,但和p121对比,就感觉p121更深沉有内涵,再加上进口这个原因,所以最终确定下来买p121了。
这之后老公开始研究怎么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的p121。请妹妹问了相关做琴行的朋友,又在闲鱼上问了价格,发现有些地方可以打85折,算下来要节省4,5千,也符合我的心里预期,但在其他区域买又比较麻烦,所以我们更希望的是能在本地买到85折,所以我们就开始去琴行讲价格了。因为老公学过心理学,所以整个讲价过程就是在老公都是在销售逻辑的基础上,尽量压低。但可惜的是,yamaha销售整体感觉比较冷,没kawai热情,所以价格谈的也不理想,虽然过了3-4天后yamaha销售联系说和他们领导再商讨,但那时已对p121gc不感兴趣。因为被yamaha拒绝价格后,去kawai又看了一遍ks500,为了更清楚的听出音色不同,请销售弹了一个三角琴做对比,发现真是天壤之别,ks500高低音混弹的时候声音很乱,但三角琴就不一样了,同时又回去比对了yamaha p121,同样听不出层次感,由于价格和音色这两个原因,最终放弃了p121,开启了新一轮的钢琴选购。
新的选购必然要找到方向,其实心里一直有个疑问,到底国产琴、日本琴、印尼琴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带着这些问题开始研究具体细节。总体说来,对于yamaha来说,三个地方的琴主要是设计年限、生产系列、生产工艺、生产材料的不同。一方面日本本土主要以高端演奏三角琴、高端立式钢琴为主,印尼生产的中低端和小三角,国内只生产立式琴;另一方面印尼产的部分零件日本原装,主要部件就地取材,工人是当地人,国产的日本品牌钢琴为了节约成本,不再提供任何日本原装零件;然后利润方面也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说日本原装<国产琴。
了解了这些后,终于知道为什么钢琴价格这么不透明了。从性价比的角度不打算考虑国内产的yamaha和kawai了,所以开始搜索日本琴,但大部分日本琴官网价格都在7万以上,最便宜一款是kawai k300,有位作者介绍说如果使劲和代理商讲讲价,没准能5万拿下或是平行进口4万多,但是平行进口其实对我们这种普通人来说不可靠,所以我们还是去咨询琴行了,销售开始说不可能,老公又想了点其他办法,最后销售说找领导沟通下。在没消息之前,我们又去咨询了平行进口商,确实是4万多,本来也约好了看琴。但建议老公再咨询下之前看的另一家琴行,因为看琴的时候,那个琴行销售就是老板,有一种可以更好谈价格的感觉。本来没报太大希望,结果却有意外的惊喜。他那边没有k300,但恰巧有k400,算下来是S折,我们觉得性价比非常可以了,但是为了确定价格上不上当,我们想了各种方法了解价格,包括找各种平行进口商咨询了价格,然后又在招标网站上找了各钢琴类的招标项目,经过多方对比,我们觉得S折算合理区间,所以决定就买k400了,最终在临近降温前的一天把钢琴敲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