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钢琴师》影评

[复制链接]

1418

主题

3059

帖子

589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893
发表于 2022-6-12 13: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
《钢琴家》电影以描写战争为主,刻画了在战争下的百姓生活,整部电影以相当平淡的口吻把战争的残酷娓娓道来。如同在剧尾,钢琴家在一间被炮火摧残的房间里奏响《月光》,镜头中的月光从窗口竖立在钢琴与钢琴家中间,琴声在苍凉的夜色中响起,曲调如月光平静,又如夜色中藏下沉重的情绪,是战争带来的沉重,又难以忍受却不可不忍受,直叫人崩溃但又要继续下去的沉重。

并不如同其他的战争电影,刻画炮火、国家、人权或是民族的画面,而是借用电影主角,用一个普通人的眼睛目睹了整场战争的经过和发生。电影主角是一个钢琴家,颇有名气的音乐家,在战争中被友人助救,十分幸运的逃过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关头。起初有友人在敌军,以私人身份帮助他躲避,后来有友人在反抗军,他便躲藏在友人家中。之后反抗军失利撤退,随之开始独自一人逃离追捕的生活。又在一天夜晚被一名敌军长官发现,出自该长官的怜悯之心,向他提供食物,使他可以在这一场战争底下存活下来。幸运的是,他在战争中活了下来;不幸的是,他是活在了战争里。

导演借着这一位普通的非常普通的人用平凡的口吻把战争的残酷娓娓道来。有一镜头,主角一家人目睹着住在对面的人家被敌军入侵,一位老人因为坐在轮椅上,无法听从军队的命令站立起来,结果被人从阳台摔下楼,其他人听从命令走到楼下,结果却是让敌军去享受如何猎杀在逃跑中生命的快乐。另有一镜头,是在一天的晚上,因为战俘的队伍中有人的走路队列不规范,因而被枪杀。更有一个镜头,是主角在躲避成功后回到原本的家中,然而却发现家人已是一具具冰凉的尸体,失去了生命的温度。电影中有小孩因为躲避死去,有老人为了充饥舔着地上的粥,家庭离散,生离死别,都是战争下的常态。而主角一路存活,一路见证,一路品尝着战争的沉重。

电影描述残酷画面,但是却不会让人感受到他们违反道德的愤怒,也不会使人感受到流血的残忍,也不会使人有心寒、悲伤,更没有任何令人感到战争绝望的镜头画面。因为这是导演故意为之,所有在战争中死去的人,因为战争而死的人,都被一枪打死,镜头中没有过多抗战的热血,也没有非人道的受难,也就导致了整个电影使用着一种平淡如水的口吻述说战争,奇妙之处在于使人认为这些事情发生在战争在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也就突出了这部电影最主要的主题,战争的残酷。

当一场战争爆发的时候,最大的受害者永远是百姓。就像电影中一女人开心地对主角说:
“犹太人开始反抗了。”
主角回应道:
“反抗?反抗有什么用?”
女人有点不不太高兴说:
“没用?至少他们可以有尊严的死去。”
但是实际上不管如何人都会死去,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人们只可以选择自己的死亡方式,不可以改变自己会死亡的事实,这就是身处战争的百姓的命运。受苦、横死、饥寒、离散。这就是战争时代,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和时代脱离不开关系,当时代的灰尘落在每一个人的头顶,都是不可不承受的大山,。如同在战争时代,导演用《钢琴家》表达出了:这就是战争时代下百姓必然的命运。所以导演才使用平淡的手法描写战争的事况,道出百姓在战争中沉重的悲痛。不管一场战争对国家有多大影响,《钢琴家》才是战争的最真实写照。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