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观看《钢琴家》之前,我已经看过许多讲述二战期间法西斯暴行的影片,包括大名鼎鼎的《辛德勒的名单》、以孩童视角叙事的《乔乔的异想世界》,以及在灰暗的年代歌颂浪漫的《美丽人生》。它们都各有动人之处,但唯有《钢琴家》于我有直击灵魂的震撼力,以至于看完这部影片的那晚,我的脑中一直回荡着悠扬的钢琴声而久久不能入睡。影片围绕钢琴家席皮尔曼一家在德国入侵波兰后的遭遇展开,随着德军对犹太人的摧残一步步加深,席皮尔曼一家人的生存状况日益艰难,即使我们的主角席皮尔曼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工作证、在餐馆弹琴挣取微薄的收入,但还是没能阻止法西斯的魔爪向他们伸去。《钢琴家》让我对悲剧有了新的认识。
什么样的悲剧最触动人心?不是人们在苦难之中声嘶力竭的哭泣,也不是带着愤怒情绪的反抗斗争,而是无视苦难、怀着希望生活,却被苦难折磨得遍体鳞伤。我在席皮尔曼一家人身上看到了这种动人的力量。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随许多犹太人一起被押到一个四面都是围墙的场地里等待德军的发号施令,死亡可能在明天,也可能就在一小时后。此时有个叫卖牛奶糖的小男孩走过,一家人拼拼凑凑买下了一颗糖,由父亲将糖切成六份,一家人在阳光下享用着这来之不易的甜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