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的音乐思想内容丰富而具特色,
使人猜想在它们的背后有隐藏着的标题。
— 摘自:保罗· 亨利 · 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一、肖邦圆舞曲《小狗》
《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简称《小狗圆舞曲》,是肖邦作品64号三首圆舞曲中的第一首,英文译为[Waltz in D Flat op.64 no.1 :Minute],也叫“一分钟圆舞曲”。这首作品的魅力之一在于它展现了肖邦童趣、单纯、感性的一面。我翻阅了一下资料,对于这首圆舞曲背景的描述如出一辙,即肖邦在乔治·桑家休憩时,看到一只小狗在疯狂地追逐自己的尾巴转圈圈,于是就有了创作的灵感。所以,这是一首献给一只小狗的钢琴曲。因为故事充满了童趣,所以这首作品也逐渐成为了献给儿童的礼物。
肖邦共创作的21首圆舞曲中,《小狗圆舞曲》的名气非常大。这种影响力并不是因为它是肖邦所有圆舞曲中最出色的一首或是难度最大的一首,而是几乎每一位钢琴学员在进阶过程中都会接触到这首小狗圆舞曲。无论你是聆听还是演奏,它都是古典钢琴曲的入门级作品。不过它的音乐情绪需要达到motlo vivace,也就是“极生动活泼地”,这也是它的较难点之一。
《小狗圆舞曲》的“最”表现在它音乐语言的表达比较直接,音乐形象具体生动,非常好理解,所以促成了它的脱颖而出。
二、 《小狗圆舞曲》中的巧妙设计
如何弹好一首描写小狗的作品呢?
手指灵巧,音色要做到圆润的颗粒感,同时还要保持住肖邦音乐本身的平衡与连贯,显然没有一定量的手指训练的积累,这首作品不好驾驭。所以对于学琴时间短,手指力度的控制还比较弱的学员,并不推荐直接选择这首,即便它的难度只有4-5级。
不过,我这里想说的是,无论《小狗圆舞曲》的音乐形象有多么生动地故事刻画,我们都要落到肖邦圆舞曲本身的体裁风格上。所以作品本身的通俗易懂容易让我们浓墨重彩地去表达音乐形象,而忽视了体裁本身。但是反之,也更容易带我们走进圆舞曲这个体裁。
这首钢琴曲有几个很巧妙的设计:
乐曲的引子部分由右手的旋律展开,从第三个小节第一拍开始其实就已经进入了主题旋律的“轨道”,并以sol,la,dol,si四个音为一组的“动机”,不断地重复7遍,到第8个小节音阶为止。我们会发现,四个音为一组在八分音符的节奏型,每小节三拍的结构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第三小节的重音拍落在sol音上,而第四小节的重音拍却落在了dol音上,再加上左手是固定的三拍子节奏,和右手的四个一组的旋律也形成一种不对称。所以我们在刚开始练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被作曲家“绕”进去,我们好像变成了那只始终咬不到自己的尾巴,一直在转圈圈的“人间萌宠”。
————————
在第一乐段的变化主题中,肖邦把第一拍八分音符节奏型变化为“三连音”,节奏细微地紧凑,速度没有变化但听上去好像更加欢快了。加上三连音本身也自带一种摇晃、旋转的感觉,在这里增添了整体的音响效果。
如果可以把握住这样的细节,那即便是主题单一,音乐的层次也能表现出来。
如果说这首圆舞曲有着肖邦钢琴作品中少见的“很简单地诙谐”感,那作品的第二段,就好像又看到了肖邦本人,他音乐的连绵,浪漫,抒情的特点,在这一段依旧是熟悉的气息。速度在这里不需要变化,节奏拉宽了且为较长的连线句,演奏要柔顺,有歌唱性。虽然很多文章中都说这一段表现的是小狗玩累了,暂时的休息。但我在感受这一段的时候,我想像到的事很优雅的华尔兹舞。
作者:青桐(本人)
来源:黑白琴键 | 肖邦圆舞曲之《小狗》
三、为什么描写一只小狗要用圆舞曲体裁?
圆舞曲起源于德奥地区的一种叫“连德勒舞”的民间舞蹈,又叫做“华尔兹”,双人配合旋转,三拍子的节拍韵律是它的特点。也许肖邦看到乔治·桑的小狗在旋转,觉得它好像在跳圆舞曲,心;又或者肖邦对钢琴音乐的独创性,让我们永远都猜不透他内心充满幻想的诗意情怀。
肖邦的音乐总是充满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内心始终保持着豁达和温暖,因此,我们才独爱肖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