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孩子练琴时,你会着重关注他们的手型吗?
孩子手型不规范一直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问题,曾看到一位老师吐槽学生练琴时不注意手型,养成了坏习惯,想要纠正过来非常困难。
为什么钢琴老师如此注重手型?
弹琴时,手型对手指发力会产生影响。
接触过钢琴的家长肯定会有这样的感受,使用手指不同的部位如指尖、指腹去弹奏钢琴的琴键,发力的感觉会有很大的差别。
这就是老师们常常提到的触键。
在弹奏不同类型的音乐时,要求触键的位置也不一样,指尖触键时钢琴发出的音色清脆、灵动,指腹触键时钢琴发出的音色醇厚、柔和。而想要用手指不同的位置触键,手型也要相对的做出调整。
良好的手型有助于更扎实的演奏。
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音型,它们有快有慢,如果没有良好的手型,会影响乐曲正常的技术表达。如果手型不规范,会导致掌关节控制手指的能力不足。
有人说,手型决定了孩子弹琴的上限。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是也有一定道理。
一般情况下,高难度的钢琴曲目会用到大量的、不同的弹奏技巧,快速跑动、八度大跳、较密集的和弦弹奏等,想要做到流畅、顺利的把它们弹奏出来,手型就成了重中之重。
正如上面提到的那位吐槽学生手型的钢琴老师,他在教这个孩子“穿指”的时候,就发现他手型不正确,导致很难顺利地把大拇指穿到食指的后方。
艾嘉&KUKE智能钢琴课程对孩子手型也做出了一定的要求,来看看它是怎么规范孩子手型的。
钢琴老师教孩子手型的常见做法是,要求孩子在练琴的过程中手型要像“握鸡蛋”一样,十分严格。这样的做法存在争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抛开弹奏时的感受,弹奏出的音色、节拍去要求手型,难免有些舍本逐末。
与此不同的是,艾嘉&KUKE智能钢琴非常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老师对孩子们的手型只是提出了较为舒适的规范,而孩子们可以依据这个规范适当调整属于自己的、最合适的手型。
孩子刚刚接触钢琴,课程就开始教孩子如何用规范的手型去弹奏琴键,包括手的形状、触键的部位、琴键的位置等等,要求孩子不折指、不留指甲、坐姿规范。
如果说其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仅仅是手型的话,那么艾嘉&KUKE智能钢琴对孩子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大到肩膀关节,小到手指触键。
调整好琴凳的位置后,用标准的坐姿坐在琴凳上。放松肩膀的关节,用大臂去带动小臂,再用小臂去拨动双手,用手指去支撑手臂,这样一来,孩子手指的力量能得到提高,学会自然发力。孩子既能够感到舒适轻松,又能用正确的方式弹奏出好听的音乐。时间一长,适合自己的手型自然就找到了。
除了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孩子用手指发力,艾嘉&KUKE智能钢琴还采用了多角度展示的方法,让孩子清楚直观地看到真人老师是如何弹奏的,如何用手指发力,更适合孩子在前期去模仿学习。
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也曾表示,手型没有“死”标准,最重要的是弹出好听的音乐。如果你也希望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手型,快来学习艾嘉&KUKE智能钢琴的课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