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长期在教堂任职,泰勒曼创作了超过1400首康塔塔,风格十分多样化,有当时盛行的教堂风格,有法国风格的回旋歌,有意大利风格,还有三拍子的田园风格。泰勒曼对声乐和器乐的色彩具有丰富想象力,尽管许多康塔塔是赋格结构,咏叹调的伴奏有时也很复杂,但仍有清晰的对位。代表作之一是为葬礼而作的康塔塔Du aber Daniel, gehe hin,在女高音咏叹调中,双簧管独奏与两把中提琴齐奏组成的伴奏与人声紧密呼应,构成了精致的旋律轮廓,弦乐拨奏由直笛和连奏加强。
器乐音乐方面,泰勒曼作品数量庞大而且种类繁杂,他创作了百余首管弦乐组曲、百余首协奏曲、几十首其他管弦乐作品和奏鸣曲、近40首四重奏、130首三重奏、87首独奏、和百余首键盘作品。泰勒曼在德国普及了法国风格的管弦乐组曲,不仅在结构方面,也体现在标题上,他的标题音乐描绘对象有人物情感、自然现象、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戏剧场景等。泰勒曼的不少组曲都是协奏曲风格,包含管乐器或弦乐器的协奏部分,由一件或若干件乐器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将组曲和协奏曲特点混合的做法在Musique de table当中尤其明显,由双簧管、小号和两把小提琴作为独奏乐曲,许多乐章实质上是协奏曲。
泰勒曼的协奏曲显示了德国18世纪协奏曲的发展历史,他是维瓦尔第协奏曲的先行者。快板乐章往往带有奏鸣曲性质的模仿或轮唱式织体,严格的动机,独奏与齐奏的差别较小,并具有早期的利托奈罗结构。稍晚一些的协奏曲则在独奏乐器的选择上更多样,开始突出独奏与齐奏的对比,动机与节奏更加丰富。泰勒曼常用四乐章套曲的形式,具有二部曲式或回旋曲式的舞曲性质的末乐章。
泰勒曼重新定义了职业音乐家的角色。他通过开音乐会让音乐爱好者有机会听到各种音乐,他还为长期致力于保障音乐出版和印刷的权利,开创了音乐知识产权保护的先例。泰勒曼通常在音乐中避免极端的技术难度,以鼓励广泛的传播。他从1733年开始在声乐作品中采用德语的速度、力度和表情标记,是最早广泛使用这种标记的作曲家之一。18世纪的评论家们几乎一致认为泰勒曼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作曲家之一,他被与J.S.巴赫和亨德尔相提并论,德国众多音乐理论家把他视为作曲的典范。泰勒曼的音乐不仅在德语地区受到推崇,在法国、瑞士、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地区也受到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