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提神醒脑!一站式解决孩子初学音乐的N多问题

[复制链接]

1399

主题

2924

帖子

572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23
发表于 2022-11-17 08: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
孩子学乐器过程中,家长们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前段时间,在我们的【Yusi亲子音乐审美养成】的社群里,宝爸宝妈们针对一个学钢琴的基础问题发起了讨论,那就是:
孩子学钢琴究竟应该从断奏开始,还是从连奏开始?
有家长反馈说孩子的老师是从断奏开始教,然后再慢慢过渡到连奏。


也有的家长说孩子的两种奏法几乎是同时学的,时间间隔不到一个月。


所以,对于初学钢琴的孩子来说,到底应该先学断奏,还是先学连奏?这对于之后的演奏有什么影响吗?
在搞清楚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弄清楚这两种奏法究竟是什么意思,并进一步探究家长们在纠结这些问题的时候,到底在焦虑些什么。

先学断奏还是先学连奏?


什么是断奏?什么是连奏?其实这里所说的,是钢琴弹奏时的两种触键方式。所谓的断奏,也叫断音弹奏法,是指在弹奏时将每个音都断开。在谱面上通常被标记为一个点或倒三角。


受到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影响,在国内钢琴教育领域,断奏被普遍认为是最重要的基本弹奏方法之一。
很多老师都会从断奏奏法开始教,而大家随便去网络上搜索,也会发现大量关于断奏演奏的分解动作讲解。比如:第一步把手型摆好,第二步手臂抬起;第三步手臂自然下落;第四步,指端肌肉垫着力触键。断奏练习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训练手指的站立能力以及手腕的支撑力。
而连奏,顾名思义,就是将每个音都连起来的弹奏方式。在谱面上通常被标记为一条弧线。


因为连奏时,音与音之间更具有连贯性,孩子可以体会到音色变化与音乐的流畅性。为了更好地让初学者感受到钢琴演奏的音乐性、歌唱性,国外很多老师在钢琴教学时通常教授孩子从连奏学起。
除了音响效果上的不同,对于琴童来说,断奏和连奏最大区别,是手腕动作上的不同:
断奏是手腕在做垂直上下运动,而连奏则是做左右运动。
两种奏法会锻炼到不同的手部肌能,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更好地进行音乐表达。


没错,在正式的演奏过程中,连奏和断奏都是非常重要的情感表达技巧,是为表达音乐的主题而服务的。
针对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主题,钢琴弹奏者可以选择对曲子进行不同的触键处理,一般来说,断奏可以表现活泼欢乐的情绪,而连奏可以表达委婉抒情的情感。
总之,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断奏和连奏只是人们总结出来的两种最显而易见的弹奏钢琴和进行音乐表达的方式。对于一个初学钢琴的孩子来说,选择连奏还是断奏入门,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对与错之分。
就像我们小时候学吃饭,究竟是先用筷子吃,还是用勺子吃,都没有大碍,毕竟,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将饭送进嘴里。只要能够吃饱,从哪种方式开始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音乐,不要只停留在概念和表象


除了断奏和连奏的问题,相信在孩子学音乐的过程中,家长们还遇到过非常多类似的困惑。
比如:
弹琴时的姿势重要吗?
手型错了到底要不要纠正?(关于手型科普,回顾戳:手型)
乐器练习时先练音阶还是先练琶音?……
不少家长苦苦追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将这些条条框框奉为圭臬,视为孩子学习音乐必备基本功或学习乐器时必须要遵守的规则。
但事实上,所有的这些规则与要求,都只是表达音乐的一种方式、方法,并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更无关音乐本身。


就拿“断奏”与“连奏”两种触键方式来说,从哪种方式入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在之后的演奏中,学会熟练地运用、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表达乐曲的情感。
所以家长们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通过运用这两种弹奏方式,真正理解音乐,并提升音乐表达的能力、演奏效果,而不是仅仅被困于浅层的选择,或只停留在“断奏”和“连奏”技法的训练上。其他问题也是同样。
弹琴时的姿势、表情重要吗?弹琴必须要正襟危坐吗?


或许在某些情况下是的。但相比起弹琴姿势这样外在的、形式化的东西,演奏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真正能够享受音乐,并创造出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化表达。
就像格伦·古尔德坐在自己专属的小木椅上,翘着二郎腿演奏出的音乐,不也感动了很多人吗?


还有令无数琴童爸妈们备受困扰的手型问题。
可是,在钢琴演奏上,从来没有一套统一的、适用于所有人的手型标准。每一位音乐大师都是在不断摸索、练习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演奏手法,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
当然,我们也明白家长们之所以想要寻找一套手型标准,是为了帮助孩子在练琴过程中更好地发力,如果说关于手型有这样一条科学地、适用于所有人的发力方法,那或许只有一条,Yusi曾在视频里强调过的——“放松地使劲儿”,用最舒服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发力。很多时候,严格按照所谓的手型标准弹琴孩子未必真正做到了放松。
(ps:关于放松地使劲儿,这里可以附赠大家一个小小的检测方法:可以在孩子弹琴时打一下他的手腕,如果能轻快地弹开,发力方法就没什么问题;如果手腕僵硬,显然是没有做到放松)



▲霍洛维茨演奏钢琴的手型

总之,关于手型,其实不用太焦虑。随着孩子们在生理上的发育,以及对音乐理解程度的加深,自然会不断对手型进行调整和优化。又何必在最开始就因为严苛的手型教育打破孩子对弹琴的兴趣呢?
以及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永远不要忽视孩子的天然模仿力。
模仿是孩子学习成长的一种天然的能力,从吃饭、走路,到穿衣、说话,无一不是在对大人的模仿中完成的,又有谁是先学了“吃饭”的概念、“走路”的几种方式、并经历了严格的训练后才学会这些的呢?
所以,对于学音乐、学乐器,我们也要相信孩子的模仿能力。只要在对老师的模仿下学会了演奏,学会了音乐表达,那些表层的名词、概念和形式,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总的来说,在系统的音乐教育中,技法的概念、方式的选择、技巧的训练都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一旦将这些概念、规则等表层内容当成音乐学习最主要的部分,显然,这也破坏了音乐教育的系统性。
如果又因为这些外在的条条框框将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抹灭,那就更加得不偿失了。因此,对于孩子练琴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形式问题,都不用太纠结。
任何时候,只要记住我们要学习的是音乐本身,大多困惑便可以迎刃而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