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
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
——(匈)李斯特
<hr/>昨天收到一位宝妈的留言,家里孩子四周岁了去年报了钢琴班,学了小几个月感觉孩子进步不大而且在家总是不肯好好练琴,现在受疫情影响线下课也暂停了,在家呆着前面学过的内容也丢的七七八八,为此非常焦虑。
其实就幼儿学习来说,例如学琴,学英语等等真的都不是短期能见成效的事情,短期内我觉得家长最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习惯,探索精神。习惯、方法、兴趣都对了以后自然就会出成绩。初期阶段不用太过于焦虑。
我整理了一下关于孩子学琴的年龄对应阶段总览,大家可以对号入座。孩子学习的各个阶段,家长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只有了解了步骤和进度,你才能更好的扮演好引导的角色。
下面我分阶段来具体说一说
<hr/>0-3岁启蒙期
刚出生的婴儿就能听见声音。产房大多通过判断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的的哭声以尽早检测他们的健康状况是否有问题。等他们到了6岁时,就开始逐渐学会各种的技能。
他们就像突然学会了很多技能并且能迅速的熟练应用,只是每个孩子学会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学会的先后次序有所不同。在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就是音乐启蒙。0-3岁是敏感器,做好启蒙,孩子在音乐方面打下了基础,后面学习乐器就事半功倍了。
大家可以先看下上面的图,启蒙阶段其实就是亲子陪伴,唱唱跳跳,做好音乐熏陶。
很多家长会说我自己一点都不懂音乐,我不知道怎么教。其实生活处处有音乐。而最好的音乐就是父母口中唱出来的歌谣。
平时也可以给孩子放点古典乐,按之前文章:音乐启蒙的黄金期,你怎能错过?介绍的几种引导启蒙的方法效果会更好。
<hr/>3-4岁启蒙期
3-4岁这个阶段其实正处于孩子成长的一个拐点,上了幼儿园懂得课堂秩序了,知道怎么和朋友相处了。很多家长会选择在幼儿园期间给孩子学一门乐器或者舞蹈。
那么开始学习之前家长朋友们先要自己充分考虑好,毕竟想要学好任何一门乐器的过程都是艰苦而并不美好的。我遇到过很多小朋友一开始很喜欢学钢琴,因为可以弹出很多美妙的音乐,但是真的开始学了,发现每天都弹那么枯燥的曲子,不肯学了,打退堂鼓。
这个时候,能否坚持,关键就在父母。所以大家一定先自己做好心理预期,千万别抱着试一试,玩一玩不行了再换的态度开展学习,这样的观点在无形中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
<hr/>4-5岁入门期
4-5岁的入门期,我相信开始学琴的家庭,前面三点都一定做好了,这里重点说说第四点和第五点。
钢琴课一般都是父母有一位陪同上课,家长切忌当着孩子面抱怨学琴困难,这无疑是给孩子的一个心理暗示,学琴难,我可以弹不好,我可以放弃。家长朋友们这时候一定要鼓励,并耐心引导。
这里重点要讲的还是练琴的习惯。
每天固定时间地点练琴,比如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先练琴半小时。练琴时不要求快,分手练习,由快到慢。要经常复习之前弹过的曲子,同一首曲子在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温故而知新。
还有每天有目标有计划练琴,不要一股脑把一周的曲子不分主次,不分重点地一通乱弹,一定要有针对性,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只要孩子熬过了初始学习的枯燥阶段,以后的路就比较好走了。
<hr/>5-7岁准备期
5-7岁这个阶段也非常关键,面临着即将幼升小的压力,学琴又是十分艰苦严格的过程,每个动作、手形都要求准确到位,每个音符、小节都要练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一支曲子要练个把月,音阶必须天天练,一坐上琴凳就要个把小时。读谱,视唱练耳,这些都不能忽视。
凡是音准上的不严格,节奏上的不规范,谱面上的技术难点,都必须通过苦练加以认真的克服,因此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上的劳累比大人想象中的重得多。
这时家长就要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告诉孩子,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代价,即使是天才也要苦练才能成功 ,没有捷径可走。要通过练琴来克服孩子的娇气和任性,要通过练琴来磨炼孩子的毅力和刻苦精神 。
<hr/>7-9岁瓶颈期
碰到学琴困难期和瓶颈期,最首先的还是一定要坚持!家长一定要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能怜惜,不能溺爱,不能作任何妥协。
和老师沟通遇到的问题,配合老师调整孩子的状态,给到孩子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放平学习心态。每日的基础练习一定不能放松,也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音乐会或者舞台演出,给到孩子学习成就感。
久而久之,孩子的琴凳就会愈坐愈稳,琴技就会与日俱增,收获就孕育在其中。
<hr/>9岁以上收获期
不管是走专业路的学生还是把弹琴当做兴趣爱好的琴童,收获期应该注重的是艺术性的培养,否则弹琴就仅会是一门技能。一定要反对“重技轻艺”,把眼睛紧紧盯在手指和琴键上而忽视了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理解音乐、领悟音乐和表现音乐能力的培养,这会导致孩子在演奏时,内心无情绪,面部无表情、机械呆板、缺乏感染力和表现力,久而久之,就会对无情感的机械弹奏感到厌烦而放弃。
家长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要把学习音乐知识、培养音乐修养、提高演奏技巧三者结合并进,切不可偏废。艺术性的引导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音乐会,一起探讨曲子背后的故事、意境。
音乐是想象艺术,情感艺术 、表演艺术,一定要让孩子进入音乐意境,身临其境充分理解、充分领悟、充分想像、有感而发、有情而发,从而进发出来的真情,才称得上是艺术,才能够真正的享受其中,从而不会觉得枯燥无趣而坚持下来。
<hr/>我是一个四周岁不到女宝的妈妈,也是钢琴老师兼选琴师,如果你在育儿、学琴、选琴等问题有困惑,欢迎加我个人微信(ID:ailily6558),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