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11-18 17: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我的择偶标准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归纳过程的,到30+以后只剩下一条:
就是和那个人在一起,我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其实我们都不是那么聪明的人,年轻的时候大多数人对于择偶标准是很迷糊的,也分不清到底是父母给的标准,还是社会舆论的标准,还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标准。并且最大的可能是,也分不清看不到真实的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
我还很年轻的时候玩过一个很有趣的心理实验,是让你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三种动物并且排序。
我的答案是,狮子、老鹰、和马。
根据答案的分析说,第一种动物是别人想象中的你,第二种动物是你想象中的你,第三种动物是真实的你。这三种动物的特性,如果你一直单身的话,是会随着你年龄从一到三越来越清晰的。而如果你早婚的话,很可能后面两种动物会慢慢被埋藏,直到中年危机的时候再爆发出来。
狮子其实很好理解。我的个性比较好强,家境清寒,没有特别刻苦勤奋可学业和工作也还可以。性格在朋友眼里属于仗义、靠谱、独立、坚强、乐于助人的类型。因此年轻的时候,在朋友和家人眼里,我将来是一定会成为女强人的。我那时候总以为我要找一个物质方面非常理想的人,才能承托我的将来。那个时候我是最容易否决人的,富二代我觉得人家软弱无能、富一代我觉得人家庸俗、普通同龄人我觉得人家幼稚。恨不得找个所有优点集中在一身,可那样的人是不存在的,存在也不可能找上我的。现在回想起来那个阶段的意义,其实是帮自己认识到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你想找个有房有车的,说明你自己要努力赚钱了。你想找个有才华会弹钢琴的,说明你该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对于爱情的期盼,其实就是对于自我追求的最好的镜子。
后来事业越来越稳定,不再需要靠他人去实现自己野心。那时候我对自己的5年、10年、20年的计划有了一定的认知。我想要帅哥我就每天锻炼让自己性感起来,我想要才子我就每天练琴让自己文艺起来。我想要怎样的人,我就自己去成为那样的人。对于另一半,我觉得是不大需要的,应该是孤独老鹰的阶段。
再后来遇到我先生的时候,我发现在他面前我特别自在,就是感觉什么都能聊。在他面前,我可以善良也可以使坏,可以意气风发也可以一蹶不振。我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也可以被生活打击得体无完肤。我可以是个无业游民,也可以是个职场精英。无论我怎样,他都静静地欣赏我支持我鼓励我。
当时我要到新加坡面试,签证各种波折下不来,我特别消极,怕用人单位不等我。是他一直鼓励我告诉我平常心对待。第一次到新加坡面试,高跟鞋断了赤脚跑在大街上我快要哭了。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一刻忽然想起他。想起我们一起喝茶聊天,想起他说的雪山和尼泊尔。想起他说,我们不需要走很多人走过的路,也不需要走荒无人烟的路。我们应该走自己想走的路。一旦认定了,人山人海也不怕挤,荒无人烟也不怕寂寞。
然后我以第三者的姿态笑笑自己,这面试也不过是人生中的小插曲罢了吧?我带着轻松愉悦的微笑去完成了面试了:穿着职业装,还有保安大叔借给我超大码男装拖鞋。
回程还在机场的时候,我就已经收到聘书了。那个时候我就想,虽然这个人其貌不扬、还很胖,一把年纪了也不知道有多穷,但是和他一起聊天,就会不知不觉地在心里萌生一种向上生长的乐观力量。让我想起很久以前看的古龙先生写的《大人物》里头最不起眼的那个“杨凡”,平平凡凡的凡。当时我们只是萍水相逢的初相识,可是我想,如果真要找个伴侣,他这种感觉的就很不错。
我们又后知后觉做了2年多异地的好朋友,最后才意识到离不开对方,结婚了。他在我的心里,是个平平凡凡的大人物。
所以现在我回头想想,年轻人择偶标准的最大意义,并不是在挑选对方,而是在审度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