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官方微信

钢琴世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254|回复: 0

呼和浩特师范学校,永远在记忆中出现

[复制链接]

1346

主题

2878

帖子

556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67
发表于 2022-11-21 15: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北京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张科灵老师的文章《我的师范生活》。感谢《老师范的故事》一书编委会对我们的转载授权。】



原题:我的师范生活
作者:张科灵
时光荏苒,转眼间从呼和浩特师范学校毕业已20多年了。我们师范116班的同学们一直在筹划着搞一次师生聚会,重回师范、重温校园生活,来铭记这即将消失的师范校园。或许,它将永远只会在记忆中出现了。
师范人都有一种师范情结。2000年,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并入呼市教育学院之后,呼和浩特师范学校便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了留下师范记忆,原呼和浩特师范学校的副校长齐平、吴瑞恒,老主任崔葆芬、曹书明、黎凤仪五位老师牵头发起编辑一本《老师范的故事》,来记录师范的点点滴滴,给曾经在师范工作和学习的人们留点念想。齐校长让我也写一篇作为纪念,这几天静下心来,细细回想,思绪便寻着师范的味道飘回到校园。



《老师范的故事》五位编委与师生校友合影
自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刻起,我便想象着这个被人们称作“教师的摇篮”到底是怎样的芳容。
记得1994年秋季开学报到那天,全家人起了个大早,母亲把早已准备好的行囊翻了又翻,生怕落下什么,父亲早早地把那辆修了不知多少回的二八自行车擦得倍儿亮,一路叮嘱着把我送到位于公主府北侧的师范学校。
校园里挤满了前来报到的新生,一堵红墙里掩映着的这个教师的摇篮,是那么令人向往。我怀着好奇的目光四处打量,教学楼顶上“明日教师 今天做起”八个红色大字分外醒目。教室窗明几净,楼前的花坛里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十分好看,映衬着来来往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身影显得愈加娇艳。教学楼门前那两棵老榆树一看就有些年头了,那粗壮而弯曲的树身像一位温文尔雅的老教授慈祥地注视着自己的学生,眼睛里流淌着爱的溪流。那繁茂的树叶投下点点斑影,似一个个学生围坐在教师的周围聆听着德者的教诲。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一阵微风送来一缕清香,顿时让人神清气爽。
“新同学你好,欢迎你!”一句亲切的问候将我拉回现实,在学长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报名,并跟随着他穿过篮球场来到了位于学校东侧的学生宿舍,住进了106 室,从此便正式成为了一名师范学生。



永远的“明日教师 今天做起”
师范三年,短暂而久远、充实而忙碌、严肃而活泼。
短暂的军训生活,艰苦且劳累,却锻炼了我们坚韧的品格,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轻易言退。记得那年“秋老虎”特别厉害,烈日炙烤着大地,大树都快被烤出油来了,一些同学因违反宿舍纪律被教官集中到操场上拔军姿,在烈日下,他们一动不动,一站就是四十多分钟,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有几个因体力不支而晕倒了。这让我们这些新生体会到了军训的严格。



军训汇报
从此,规矩便立了起来,那个身材瘦小、精神矍铄、慈祥和蔼的齐校长,不论刮风下雪、披星戴月,总会最早出现在操场上陪我们出早操,一同锻炼身体,她那坚毅的目光像一位将军在巡视着她的士兵,她那坚定有力的声音充满激情,如同战斗的号角,她常引用列宁的话,“一打宣言抵不上一个行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告诫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今日做起,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而努力学习。
师范学校学生科有一对著名的黄金组合,那就是崔葆芬老师和冯志宏老师,这一文一武将学生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学生工作精彩纷呈、亮点频出,师范生多次在全市乃至全区的多项比赛中力拔头筹。



张少华、吴瑞恒、崔葆芬、张丽升四位老师艺术节后留影
1996年的五四青年节,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学生中的佼佼者任波、孙荣、张靖、陈长青四位同学被发展为全市第一批中学生党员,时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淮北亲自领誓,在全市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增了光。我也于在校的第二年4月30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作者与陈长青、张靖同学
崔老师给我的印象是文学功底深厚,气质里透着一种知性美,她对学生的教育总是娓娓道来、如沐春风,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冯老师一米八三的个头,身材魁梧,时常戴着一副黑色宽边眼镜,儒雅中透着几分严厉,经常带着学生会干部检查纪律卫生,想偷懒的学生见了他便克服了侥幸心理,打消了蒙混过关的念头。师范学校对学生的仪表要求特别严,男生留寸头,女生留齐耳短发,长发的一律要剪掉。有次课间操后,只见他站在楼门口检查,那些头发较长的同学躲也不是,藏也不是,就被他一眼发现了,之后便乖乖地到校园理发室理了发。
师范学校对卫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每周一下午大扫除后,学生会生活部和宿管部的同学都会进行认真检查打分,并进行评比。
有一次,冯老师来了一个突击检查,第一个检查的便是厕所,从洗漱间到小便池、便池一一不落,要求地面要像打过腊一样光洁,而且不能有异味,如果说厕所代表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那么师范学校可以说代表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就是这样一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严谨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言行,告诉我们,在教育学生上要力求做到最好,要谨言笃行,言行一致,不可误人子弟。就是他,在我负责校刊《师魂报》和师魂记者团的工作中给了我最多的批评和指导,并在我工作以后一直给予了我莫大的关爱和帮助,成为我一生中的领路人。



齐平校长、王义、崔葆芬、高心洁、杨国盛、乔红丽、曹书明、恩和门德、郭孟启等老师与读书社成员合影
三年级后,杨国盛老师和高心洁老师分别负责学生科和团委工作,杨老师是一位能把政治课讲得妙趣横生、绘声绘色、极具吸引力的老师,他年轻帅气、风趣干练,还拥有律师的头衔,在学生中圈粉无数。高老师美丽大方、干脆利落,是一位非常有气质的老师。这两位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使我能够接受多方锻炼,为我以后能胜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6 班是一个团结而充满活力的班集体,班里40名学生中有19名男生和21名女生,被誉为是男女比例最为协调的集体(因为师范生女生普遍占大多数),我们的班主任乔红丽老师是一个刚刚毕业的漂亮女老师,年龄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却经常把“孩子们”挂在嘴边,引得我们一阵会心的微笑。她的物理课讲得津津有味、娓娓动听,我们经常在一起学习、谈天说地、谈学习谈生活、谈人生谈未来,高兴之余,她还会给我们朗诵上一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带我们共同徜徉在康河的柔波里,沉静在美轮美奂的诗句中。她和我们亦师亦友亦亲人。我们毕业后,她和她青梅竹马的张晗老师结成了伉俪,我们几个好朋友还参加了他们隆重而简朴的婚礼,共同见证了一对新人的美好,正可谓是“小乔初嫁花刚好,张郞新婚月正圆。”之后,我们便与张老师自然成了好朋友、好兄弟。



齐平校长、王义、崔葆芬、索英镌、高心洁、杨国盛、乔红丽等老师为读书社剪彩
我们106 宿舍一共住了八个人,分别是来自土左旗的李国柱、刘浩、张利平、李俊林、白正平,托县的郭建平、呼市的云继龙和来自郊区的我。李国柱是校园吉他手,下课一回宿舍便要给我们弹上一首“土琵琶”,引得大家不由自主地齐声哼唱。
刘浩是计算机高手,同时还是“舞林高手”,那时校园内比较流行交谊舞,直引得我们一阵羡慕。云继龙是个典型的蒙古族汉子,却和唱《纤夫的爱》的尹相杰长得很像,以至于在校园内好多人想和他要签名。张利平和郭建平毛笔字写得一流,尤其擅长颜体。李俊林和白正平平时言语不多,但都很有主意。这个小集体云集了诸多“高人”,大家却能够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和睦相处。



《老师范的故事》编委会与索英镌、高心洁、冯志宏老师及校友合影 摄于2020.10.8
至今,我们时不时聚在一起,小酌几杯,遥想当年,畅谈未来。工作以后,因都在呼市,经常联系的还有田海峰、张骁、李振华、贾建林、田振宇、张俊峰等。田海峰在班里是生活委员,性格开朗、乐于助人,至今还在管理着我们的生活,他是我们班同学的总联络人;李振华最爱蔡国庆的歌,《365 个祝福》是他的保留曲目。在女生当中,李永利在三年级是班长,性格直爽、为人泼辣,用现在的网络热词形容那是典型的“女汉子”;张志华是班上的小歌后,一曲那英的《雾里看花》不知迷倒多少人。杨晓英、成静的素描,郑敏的水彩,常海燕的抒情诗都各有千秋。韩益英和吴文清整天形影不离,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好姐妹。张爱红、王永青勇做“北漂”,现已在北京扎稳脚根。其他的女生大都在教育系统工作,教书育人、相夫教子,其乐融融。
我在师范获得最多的是知识和友谊。师范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用心在教书,用爱在育人。杜元老师讲课滔滔不绝,在语文课上总要找一些名著经典来让我们鉴赏,从中体会文学的魅力。罗漾喻老师满头白发,声音沙哑,读起文章来有些《话说长江》的味道。代数老师张丽升、几何老师霍志新,还有临时代过一个月几何课的校长王庭奇,几位老师讲课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书法老师索英镌,长发抚肩,书法如行云流水、功力深厚、自成一体,颇有大家风范。音乐老师游翠玲,不仅歌唱得好,还弹得一手好钢琴,我对音乐的认识也基本上是从上师范开始的。
在师范,我还学习了计算机,用WPS 在一台286PC机上排版出了第一张微机制板的《校园快讯》(后来更名为《师魂报》),彻底改变了以前手工撰刻腊板的落后制板模式。在业余时间,师从曹书明老师学习了摄影技术,体会到了“方寸之间天地宽”的博大,使自己善于从工作生活中发现美、赞赏美、抓住美。老师们亦师亦友,不仅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默默无闻的给予,从不计报酬,这种给予便是人间的大爱,如春风化雨、夏花盛开、秋叶护根、冬雪消融,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如一方静土醉人心间。



杜元、白乙拉、高心洁、杨国盛等老师和师魂记者团成员合影
每每大家欢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师范的美好时光,最最要感谢的就是师范的给予。这样一所百年老校用她厚重的历史积淀、渊博的文化知识、优秀的师资队伍、高尚的道德情怀、严谨的治校学风,为呼和浩特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现今大都已成为各个学校的中流砥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操守始终教育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师范生。“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呼和浩特师范学校虽已远去,但师范精神、师范力量却日久弥坚,更加深远,我们以生为师范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师范也为拥有这些优秀的学子而骄傲和自豪!



作者简介:张科灵,1994年到1997年就读于呼和浩特师范学校普师116班。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公共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清水河县委书记。



朗读者简介:朱蓉,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儿童营养管理师,家庭教育讲师,正面管教学校讲师、家长讲师,国际鼓励咨询师,内蒙古人社厅企事业单位招聘命题及面试专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及学前教育学院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1995年-1998年就读于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幼师22班,毕业后分配到内蒙古工业大学幼儿园工作,先后担任内蒙古工业大学新城校区幼儿园副园长,金川校区幼儿园园长,现任内蒙古工业大学幼儿园书记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QQ|钢琴世界 ( 陕ICP备16012637号-2 )

GMT+8, 2025-5-5 02:24 , Processed in 0.558119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钢琴世界 PIANOWORLD.CN

Copyright © 2015-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