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日本作曲家系列 8 野平一郎(中)

[复制链接]

85

主题

868

帖子

10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16
发表于 2022-11-24 20: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北京
本篇起介绍野平一郎的作品。「アラベスク」(花纹,或译为阿拉伯风格曲)系列是野平一郎的一个作品系列,II(1991)为钢琴而作,III(1981)为降E调萨克斯和钢琴而作,IV(1982)为吉他而作,V(1983)为大号和钢琴而作。
根据野平的说法,这是一个独奏乐器的演奏会小品系列,写于1978-1983年。II在1979年首演后每次野平一郎演奏时都会有一些修改,直到CD录音。



II收录在这张CD,同时收录林德贝伊、缪哈耶、里佩的作品

关于这个标题,野平如是说,“《花纹》,如同德彪西的同名作品一样,琶音一样的音型、装饰性动态的音型交织在一起进行,音的运动变得如动作、姿态一样。而在这首(II)中,也有着以中踏板为中心,三个踏板的结合的余韵交织成的斜纹的意思。”
在III的介绍中,野平又写道,“在《花纹》系列中,我想试着探究人的听觉的分析能力。”在这首作品中,野平一郎使用了包括萨克斯的复音在内的多种特殊奏法,而钢琴也是同样,比如无声按下琴键并踩下中踏板,以及按弦的同时弹对应的琴键。为了获得不同的音色(听得见泛音或是尽可能不要泛音),按弦的位置也有着指示。钢琴的这些奏法在V中也有使用,而80年代正是特殊奏法被大量研究使用的年代,这也体现在他为长笛与钢琴的作品「夜は白と黒で」(夜将是白与黑)(1988)。织体多样,有的是装饰性流动的音型,也有着纵向的和弦,节奏和力度同样多变。在这首作品中,野平还说道,“我使用乐音到噪音的很大范围的阶梯,然而这两个乐器,我希望声音上如一个乐器一样。”这个来自频谱音乐的思考方式,在野平之后的作品中也有体现。
V的大号也使用了很多特殊奏法,并且很大的一个特点是大号的弱音器。关于弱音器,野平说道,“对我来说,大号这样一个相比演奏者拿着都有些吃力的尺寸的乐器,不如说有种拿不了的感觉的弱音器更显眼。于是写了使用这个弱音器的序奏和间奏,作为作品形式的一个连接。”



演奏注释中关于如何把弱音器吊起来演奏的指示,然而在2022年2月24日桥本晋哉的音乐会中,并没有这么做,笔者猜想大概是因为场地限制。

II
III
IV
「錯乱のテクスチュア」(错乱的织体)(1982)也是这个时期的作品。这部作品为长笛、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勋伯格《月迷皮埃罗》的乐器编制)、合成器和马特诺琴而作。这个题目的由来是布列兹在《音和语言》中的一句话“必须要把错乱的状态组织起来”。
野平一郎作品中还有一个钢琴独奏作品系列「間奏曲」(间奏曲),共7首(1992-2014,Ⅵ于2022年改订)。这个名称可能给人一种钢琴小品的感觉,然而从现有的这几首的演奏视频中可以看到时长都是十分钟上下。以Ⅲ「半音階の波」(半音阶之波)为例,开始于复调式四声部合唱的织体,每个声部半音阶进行,随后成为六声,然后时值细分,并引入和弦、点描等对比性织体。再次回到六声时整体时值细化,然后是琶音、和弦、或是复调的各种对比性织体。这种流动、对比的进行,以及理性、复杂、细致而不冰冷的音乐,笔者认为是野平作品之中的特点。
II 「武満徹の追憶に」(武满彻的追忆)
III

野平还有一些作曲或是编曲的作品和巴赫的作品相关,如「Transformation」(变化)系列,I和II是为4把中提琴编曲的《恰空》,III是为中提琴,使用5个巴赫作品的断片,IV为钢琴,V为4把大提琴,使用巴赫《第五大提琴组曲》的素材。
I
II
II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xx_iW1NuSI
以及为室内乐团编曲的《赋格的艺术I》和为管弦乐编曲的《II》,和为管弦乐的《哥德堡变奏曲》。这里有一个介绍视频,有提到野平的改变中转调、变拍子、泛音等因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