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真诚的发问,应该是每个学钢琴的人都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的发问吧。嘤嘤嘤~
如果我们把练不出来粗略地分为两种状况,一种作业难度太大,超出水平太多,令人练习的窒息而绝望;另一种时间有限或者安排不合理,或者磨洋工、放羊了所以导致前松后紧,焦头烂额地练也没完成。
我是与钢琴为伴,喜欢琢磨教学的钢琴老师楚楚。9年一线沉浸式分类教学(小朋友/成人),善于规划钢琴学习,重视基础,教学化繁为简,学-练-测-评-学习结果,开朗欢乐,但要求严格的90后老师。
和学生们一起进入音乐的世界,感受乐谱温度,钢琴典雅~学钢琴≠弹钢琴,学钢琴是音乐学习的美好体验~!
状况1:超出水平太多的练习内容
如果当周的作业超过当前练习水平很多,难度很大,量又大......那么,还是要跟老师沟通一下,老师也不会认为你是在找借口,而是可以更好的了解你的情况和认知,或者会更明确的告诉你这样安排的目的,是有拔高训练的目的还是有根据曲目特点,有其他练习方法的训练与磨合。
一般情况下,我在给学生布置完作业(含作业内容+具体要求+标准,有些会附上练习时间安排参考和指引),也会跟学生沟通听取反馈。一般情况下,极少有学生是因为想要偷懒而在作业上讨价还价,两种情况比较多,一种是来自于内心的畏难,另一种是下一周的练习时间确实比较紧张,毕竟除了练琴,还有正常的学业,工作和生活。
如果是畏难情绪,让学生表达出来他的担忧,其实更好。这样可以更好地知道他担心的是什么,从什么方向可以因势利导,并且可以告诉他曲目这样安排的目的,有可能是拔高,有可能是练习方法实践。
有时候对于刚开始学习的新学生,并不是大家都是一个学习节奏,有的很快,有的正常,有的开窍晚,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和学生一起去探索他的适配量和增进量,比如刚开始量少一些,评估一周下来的练习时间的分配与安排,以及曲目练习的结果,然后进行适度加量。有些处于上升段的学习,状态很好,效率高,可以适度多给一些,也会告诉她这周的作业是比较多一些,会根据这周跑下来的情况与能够吃下来的量进行合理调节。
状况2:时间有限或安排不合理
学钢琴从入门到基础到进阶,不同的阶段练习方法是要随着曲目难度升级而变化升级的。如果还在用入门时的方法练习基础阶段的曲目,你会“惊喜”地发现,明明练得挺努力的,时间比之前长,结果比之前还不如,简直令人头秃......
学钢琴的水平总要往上走,那么曲目难度肯定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舒适区,那总不能练习时间无限增加吧,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不断的去叠加和递增。所以方法的升级是为了提升练习效率,曲目难度增加了,方法促进你的练习效率提升了,时间可能还是花那么多,但是同等时间下,你可以弹下来更复杂的曲目了。这也是音乐学习思维的进步!
磨洋工和前松后紧就另说了。练琴的一周总会有紧的时候吧,那与其把这个时候堆到上课接近的那1-2天,疯狂练习好多个小时,心里压力又大,又疲于奔命,发现练习下来曲目也没达到要有,把自己整的心力交瘁。
如果你曾做过练习实验,也许你会发现,假如一周练习时间有限,同样练习4天,连续4天的效果会明显好于隔天练4天,并远远好于最后1-2天集中4天的练习时间和量生扑......
所以,一周练习总有一紧,何不前紧后松呢!至少前面紧的时候还没有临近上课时陡然增加的心理压力,而且前面咬紧一些,后面哪怕有事情耽误,也不怕,少花点时间复习也是够用的。
当然以我个人9年多的教学经历来看,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上课的那段时间。练习是更大量的时间和消化结果的承载,更应该因人而异地帮助他们渡过练习枯燥和困难的时期,帮助他们养成形成的长期受益的练琴习惯,尝试并结合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提升练琴的效率和缩减无效的练琴时间。
既要有方法把握和引导他们的日常练习,也要信任和推动他们!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走得更久,更远,见识更多音乐世界的美景与风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