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音乐学习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但家长决定让孩子学琴之前,还是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冲动学琴”。幼儿天生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当看到或是听到小朋友演奏钢琴,他们会对钢琴的声音、演奏形式产生好奇,继而会跟父母要求学钢琴。我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一段对话:一位8岁的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学钢琴。”妈妈很高兴地问:“你为什么突然对学钢琴感兴趣了呢?”孩子说:“我们同学都很忙,有的学钢琴、有的学小提琴、有的学古筝、有的会唱歌……可我什么都不会,我觉得自己没有理想,况且,不学,我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感兴趣呢?”孩子们的跳跃思维,常常令成年人哭笑不得。而父母往往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甘心倾其所有,帮孩子实现理想。可现实情况是,许愿容易,圆梦难。孩子们年幼无知,只顾眼前的心血来潮,根本不会考虑未来要为这个理想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有的孩子甚至还学不到三个月,就知难而退。诚然,学习钢琴真的不容易,整个过程需要持续扩充延伸。所以,从孩子有意愿学琴,到真正开始学习,我认为准备时间应该从两个月到半年不等。对大多数到我这来试课的学生,通常我都不会马上开始排课,而是让他们回家先沉淀两个月,很多家长会问:“若是不趁热打铁,孩子学琴的热情会不会消失,或者说会耽误他的一些学习时间?”实践证实,这种人为设置的‘缓冲期’不但不会影响学习热情,反而会让学习效果变得更好。相信很多人都有冲动消费的经历,其实不容易得到的,反而会倍加珍惜。我求学初期,也是央求了父母很长一段时间,才满足了我想得到一台电子琴的愿望。起初,妈妈费尽周折帮我借来一台琴,让我开始了学琴生涯,对于这个求来的机会,我确实无比珍惜。在钢琴学习的沉淀期,父母可以给孩子相应铺垫一些学前准备,例如:减少看动画片的时间,告诉他们若是想学琴,每天都要省出半小时练琴;带他们去参加音乐欣赏活动等,进一步坚定他们对学习钢琴的信念,激发更深层次的内心渴求。曾经有一个刚满三岁的小女孩,每周三的六点,准时出现在我的琴房门口,拉着妈妈的手,看我教课。等到小朋友下课,她便马上爬到琴凳上,对我说;“老师,我想弹琴。”我拉着她的手,笑着对她说:“你太小了,长大一点才可以学呢。”她撇撇嘴,极不情愿地从琴凳上爬下来,望着妈妈:“我想学琴嘛!”“老师说你太小啦,咱们回去多吃点饭,争取长快一点,手指有了力气。下次来,没准就能学了。”一个月、两个月……小女孩始终如一,每周三在门口等待,四个月以后,她如愿以偿地坐到了琴凳上,开始了钢琴的学习之旅,这样的热切盼望化作一种强大的动力,后来,小姑娘学琴异常认真,进步飞快。在沉淀期,家长也可以与老师、琴童家长交流学琴和陪练的心得,因为孩子学琴初期,家长的引导、陪伴、态度、坚持,以及与老师的默契配合,非常重要。话题谈到这儿,相比您已经开始慎重地思考学琴问题了:我作为家长是否愿意在这件事情上陪伴孩子,付出大量的时间、财力和精力?此时,家长的这个“学琴缓冲期”对孩子日后能否坚持学琴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对于已经开始学习钢琴的孩子,虽然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每天坚持不断的练习,才是孩子成长进步的关键点。如果只是每周一次的钢琴课,才接触钢琴,或是每次回课的曲目都是磕磕绊绊,试问,孩子又如何能在学琴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乐趣和每完成一首乐曲的满足感、成就感呢?又怎能保持对钢琴的新鲜度和持续学习后所迸发的真兴趣呢?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对音乐天生就感兴趣。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既是培育者、呵护者,也是他们的指导者和陪伴者。因此,家庭音乐的教育方法,显得格外重要。就我成长的经历,我认为作为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家中要有一个固定的音乐环境,孩子学习音乐时,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样的环境不用太大,可以是乐器摆放的地方,如摆放一些音乐相关的玩具。另外,家长可以把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匀一些出来,让他们多接触各类的音乐,古典的、浪漫的、现代的都可以尝试。《儿童古典音乐绘本》、《世界儿童古典音乐赏析》都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孩子们带入音乐情景之中。第三个方面,还要经常陪孩子唱唱歌,优秀的儿歌都可以成为孩子们舞动身体的背景音乐,鼓励孩子随着音乐的韵律,用形体表达自己的情感。我推荐:作曲家古建芬老师为孩子悉心创作的50首新学堂歌,它们是国学和音乐启蒙相结合的理想教材。第四个方面,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教导孩子用心去体验生活,审视生活,发现生活的点滴之美,启发孩子在户外寻找大自然音乐的种子。最后,还可以经常看别的孩子们展示音乐才能,和孩子讨论有关音乐的话题,这些措施既能启发孩子的音乐兴趣,又能帮助孩子拓展艺术视野。一旦孩子产生强烈学琴的意愿,家长们就要抓住时机,积极引导和规划孩子的学琴路。那么孩子学琴除了增加艺术修养,还有没有其他好处呢?世界著名钢琴家孔祥东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弹钢琴的时候,孩子眼看、耳听,脚踩踏板,手脑并用,对培养儿童的早期官能协调能力很有帮助。”科学研究也发现,协调性好的孩子,记忆能力明显地优于其他孩子。下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钢琴学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诸多促进作用。冲动学琴要不得!虽然,音乐学习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但家长决定让孩子学琴之前,还是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冲动学琴”。幼儿天生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当看到或是听到小朋友演奏钢琴,他们会对钢琴的声音、演奏形式产生好奇,继而会跟父母要求学钢琴。我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一段对话:一位8岁的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学钢琴。”妈妈很高兴地问:“你为什么突然对学钢琴感兴趣了呢?”孩子说:“我们同学都很忙,有的学钢琴、有的学小提琴、有的学古筝、有的会唱歌……可我什么都不会,我觉得自己没有理想,况且,不学,我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感兴趣呢?”孩子们的跳跃思维,常常令成年人哭笑不得。而父母往往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甘心倾其所有,帮孩子实现理想。可现实情况是,许愿容易,圆梦难。孩子们年幼无知,只顾眼前的心血来潮,根本不会考虑未来要为这个理想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有的孩子甚至还学不到三个月,就知难而退。诚然,学习钢琴真的不容易,整个过程需要持续扩充延伸。所以,从孩子有意愿学琴,到真正开始学习,我认为准备时间应该从两个月到半年不等。对大多数到我这来试课的学生,通常我都不会马上开始排课,而是让他们回家先沉淀两个月,很多家长会问:“若是不趁热打铁,孩子学琴的热情会不会消失,或者说会耽误他的一些学习时间?”实践证实,这种人为设置的‘缓冲期’不但不会影响学习热情,反而会让学习效果变得更好。相信很多人都有冲动消费的经历,其实不容易得到的,反而会倍加珍惜。我求学初期,也是央求了父母很长一段时间,才满足了我想得到一台电子琴的愿望。起初,妈妈费尽周折帮我借来一台琴,让我开始了学琴生涯,对于这个求来的机会,我确实无比珍惜。在钢琴学习的沉淀期,父母可以给孩子相应铺垫一些学前准备,例如:减少看动画片的时间,告诉他们若是想学琴,每天都要省出半小时练琴;带他们去参加音乐欣赏活动等,进一步坚定他们对学习钢琴的信念,激发更深层次的内心渴求。曾经有一个刚满三岁的小女孩,每周三的六点,准时出现在我的琴房门口,拉着妈妈的手,看我教课。等到小朋友下课,她便马上爬到琴凳上,对我说;“老师,我想弹琴。”我拉着她的手,笑着对她说:“你太小了,长大一点才可以学呢。”她撇撇嘴,极不情愿地从琴凳上爬下来,望着妈妈:“我想学琴嘛!”“老师说你太小啦,咱们回去多吃点饭,争取长快一点,手指有了力气。下次来,没准就能学了。”一个月、两个月……小女孩始终如一,每周三在门口等待,四个月以后,她如愿以偿地坐到了琴凳上,开始了钢琴的学习之旅,这样的热切盼望化作一种强大的动力,后来,小姑娘学琴异常认真,进步飞快。在沉淀期,家长也可以与老师、琴童家长交流学琴和陪练的心得,因为孩子学琴初期,家长的引导、陪伴、态度、坚持,以及与老师的默契配合,非常重要。话题谈到这儿,相比您已经开始慎重地思考学琴问题了:我作为家长是否愿意在这件事情上陪伴孩子,付出大量的时间、财力和精力?此时,家长的这个“学琴缓冲期”对孩子日后能否坚持学琴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对于已经开始学习钢琴的孩子,虽然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每天坚持不断的练习,才是孩子成长进步的关键点。如果只是每周一次的钢琴课,才接触钢琴,或是每次回课的曲目都是磕磕绊绊,试问,孩子又如何能在学琴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乐趣和每完成一首乐曲的满足感、成就感呢?又怎能保持对钢琴的新鲜度和持续学习后所迸发的真兴趣呢?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对音乐天生就感兴趣。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既是培育者、呵护者,也是他们的指导者和陪伴者。因此,家庭音乐的教育方法,显得格外重要。就我成长的经历,我认为作为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家中要有一个固定的音乐环境,孩子学习音乐时,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样的环境不用太大,可以是乐器摆放的地方,如摆放一些音乐相关的玩具。另外,家长可以把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匀一些出来,让他们多接触各类的音乐,古典的、浪漫的、现代的都可以尝试。《儿童古典音乐绘本》、《世界儿童古典音乐赏析》都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孩子们带入音乐情景之中。第三个方面,还要经常陪孩子唱唱歌,优秀的儿歌都可以成为孩子们舞动身体的背景音乐,鼓励孩子随着音乐的韵律,用形体表达自己的情感。我推荐:作曲家古建芬老师为孩子悉心创作的50首新学堂歌,它们是国学和音乐启蒙相结合的理想教材。第四个方面,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教导孩子用心去体验生活,审视生活,发现生活的点滴之美,启发孩子在户外寻找大自然音乐的种子。最后,还可以经常看别的孩子们展示音乐才能,和孩子讨论有关音乐的话题,这些措施既能启发孩子的音乐兴趣,又能帮助孩子拓展艺术视野。一旦孩子产生强烈学琴的意愿,家长们就要抓住时机,积极引导和规划孩子的学琴路。那么孩子学琴除了增加艺术修养,还有没有其他好处呢?世界著名钢琴家孔祥东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弹钢琴的时候,孩子眼看、耳听,脚踩踏板,手脑并用,对培养儿童的早期官能协调能力很有帮助。”科学研究也发现,协调性好的孩子,记忆能力明显地优于其他孩子。下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钢琴学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诸多促进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