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钢琴师》豆瓣评分9.2分的高分电影,该片4K修复版于2019年11月15日在中国上映,当时在1998.10.28意大利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这是一部音乐剧情类的电影,相比于《爱乐之城》,它少了点艺术的表现,更多的是通过回忆的方式给大家讲述了一位钢琴天才——1900的传奇一生。
从他生下来被谁搁在篮子里遗弃在弗吉尼号船上,没有国籍、没有家人、没有生日甚至没有名字(好心的收留人只能用糟糕的新世纪开始年份给他一个代号“1900”),将注定孤独。亚利桑德罗·巴里克的原著剧本叫《1900:独白》,已明白道出那种无处言说的孤独——便纵有千言万语,更与何人说?
感谢上帝,给了他弹钢琴的天赋(虽然一个小孩从来没学过钢琴,就能把钢琴弹得行云流水,不科学啊),让他能把自己所有的心事、感受和想象,通过指尖,化作音符,表达出来。可是,即使夜夜歌舞,被人欢呼,他的孤独仍然存在于被人遗忘的舱底。
面对没有尽头的街道与城市,面对战争与虚无,面对人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但一切暴力与毁灭还没有终止的城市世界,1900似乎只想守着自己有尽头的88个琴键,在他可以控制的海上世界,摇摆颠簸,流浪不歇。
游轮似在满足有一定经济地位的人——也许是脸上涂满铅粉的贵妇人、逃票的燕尾服小哥、和一切来自于城市的旅行者和对大海、对美国有所渴望的人们。他们汲汲营营在邮轮上做一场梦,再在看到自由女神像时大喊“American”,但最后看到纽约满目林立的灰色高楼时,却又都缄默不语。
可1900不同。
“在世人眼里,他根本就不存在。没有一个城市、教区、医院、监狱、或是棒球队,曾出现过他的名字。他没有国籍,连出生日期都没有,也没有家人。”
幸而1900,有他的大海与音乐。在音乐里的他,骄傲而自由得像个王子。
如果说,《海上钢琴师》能够带给我感动之余的什么,那就是《1900’s theme》的悲壮曲调,会在我心中偶尔回响,让我在面对残酷现实时,永远不要卖掉自己的小号,让我想起有一些最初的梦想在海底静静沉睡,让我能在日常生活里永远有所坚持,在拥挤的城市里,心中永存一片大海,在滔滔洪流中,不弃赤子之心。
宁可与船一起粉身碎骨,也不愿意下船。
“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是普通人的期盼。1900不需要这些,从船头到船尾就是他的无限世界,他用有限的88个钢琴键就能构造出最美的诗篇和无限的远方。沉浸在音乐里,他得到了最纯粹的快乐。
1900正是害怕这种迷失,害怕过多的选择所造成的内心纷扰,让自己离本来面目越来越远,才不愿意为了融入陆地世界作出一丁点的妥协。最后他选择坚守自己的内心世界,选择和船,和他的精神栖息之地彻底融为一起。
或许,孤独也是一种浪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