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2022我都听了什么丨个人年度最佳专辑Top10

[复制链接]

1381

主题

2875

帖子

563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38
发表于 2023-1-3 09: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浙江杭州
写在前面:
其实今年听的音乐算不上多,但音乐与生活产生如此紧密联系的这种感觉,比以往的时候都要更加强烈。经历过这一年中的各种沉浮,回想起那些失望和鼓起希望的瞬间,我所能做的便是努力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忠实地记录伴随着我的各种音乐。因此这既是对过去一年中听音的回顾,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记录这一年当中那些最为重要的时刻。


和往年一样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榜单中列出的专辑是笔者在2022年听到的所有专辑,而并非仅限于在2022年发行的专辑。去年“做一份只针对2022年发行的专辑的Top list”的展望在今年算是落了个空,但总算也有两张今年的专辑上榜,这个意思绝不是说今年发行的专辑不行(逃),而是笔者的听音量实在贫乏。不说明年了,希望在未来的某天能够做到这一点吧。
还需注意的是,笔者不具备任何专业的音乐素养,对几乎所有专辑的评价都是从我的经历、情绪和主观审美出发,榜单的排名仅供娱乐参考。当然也欢迎不同意见的讨论。如果读者能对这些专辑产生兴趣,亦或是对这些情绪有所共鸣,那便是这篇文章最大的意义。
感谢在我生活中给我支持和鼓励的家人和朋友们,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今年所做出的一切改变和令我自己满意的成就都将变得不可能。这篇文章亦如是。
以下为正文部分。
<hr/>10. Boris - Flood(2000)



封面很好看,但别被这个小清新的风格骗到了

如果有一天我对Drone Metal、Sludge Metal、Noise Rock诸如此类的重型音乐能够全盘接受,那么Boris绝对功不可没,实际上他们已经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一开始听到金属的大名便会敬而远之,到现在也能够饶有兴趣地试图理解与欣赏这些音乐。不过在我看来,通过他们去发掘这类音乐的魅力也绝非易事。毕竟我去了解乐队的习惯是按时间顺序去从头聆听他们的专辑,而这一习惯在他们这里则立马受挫——他们的首专《Absolutego》是整轨持续六十分钟毫无喘息的嗡鸣“噪声”,这对于一个之前毫无金属聆听经验的人来说,未免有点太过密不透风,现在的我也很讶异当初为何没有就这样被劝退,也许是一种猎奇心理作祟吧。
这之后我便挑了两张乐队总体评价最好的专辑,盘算着风格来说也许没那么极端,它们是《Pink》和《Flood》,而聆听后者的体验到现在还历历在目。第一次听时走在路上听到开篇的吉他riff犹如魔音贯耳,完全重复的段落进行稍微的错位竟造就了截然不同的听感,接踵而至的鼓声则是一声声惊雷敲开了末世的大门。各种极端的情绪,愤怒、空虚、孤独全都被浸泡在满溢的海水中,听者在这长达七十分钟的末日景象当中被反复冲刷,情绪也正如标题所透露的那般潮起又潮落,我则完全失言犹如遭了雷击一般,也许在外人看来,我便是这样一副不自禁张大了嘴巴,脑袋随着音乐起伏而上下晃动的魔怔形象。对我来说,Boris的音乐的确不适于日常聆听,但那样一股把我钉在原地反复敲击着头颅的力量,感受过一次后便难以忘却。

9. Konstantin Scherbakov - Respighi: Piano Music(1997)



专辑封面的画作出自俄罗斯艺术家Sergey Sudeikin的“Venetian Dolls Dancing”  

这是一套1997年由俄罗斯钢琴家钢琴家康斯坦丁·谢尔巴科夫录制的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的钢琴作品,其中包含了两组原管弦乐组曲、六首钢琴独奏曲、三首钢琴奏鸣曲以及三首格里高利旋律前奏曲。其中可能最为出名,我也非常喜欢的部分当属中间的六首钢琴独奏曲。它们曲式迥异,分属于圆舞曲、卡农、夜曲、小步舞曲、练习曲和间奏曲,并且体现出先前不同音乐时期对雷斯庇基作曲的影响,以及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第一首圆舞曲“Valse Caressante“鲜明地受到肖邦的影响以及展现出法国沙龙音乐的元素[1]。第二首相比起其他卡农作品显示出更加浪漫抒情的质感[1]。第三首夜曲可能是雷斯庇基最负盛名的钢琴作品之一,它沉静优美,同时包含了印象派和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它既是”音乐性上月与影的练习“,同时也带有“明显的拉赫马尼诺夫式感觉“[1],初听就被曲子所营造的冷清的水与光影的意象所打动,的确还以为是德彪西或者拉威尔作曲。第四首小步舞曲则向更加巴洛克与古典的时代看齐[1],不乏一些灵动与趣味。第五首练习曲短小精悍,仍带有一些鲜明的法国特色,同样让我想起德彪西的作品和肖邦的练习曲。最后的”Internmezzo-serenata“则是雷斯庇基所作歌剧”Re Enzo“第三幕一段钢琴独奏的转录[1],传达的情绪先是微微下行,最终又用一种微妙而又美妙的方式呼应开头,为组曲画上句点。尽管作曲家在创作时没有把它们作为一整套组曲的构想[1],不过在我听来它们大部分都汇聚了法国印象乐派冷清的音色与浪漫主义抒情的特质。尤其是这套录音质地细腻,留白恰到好处,琴声因而听起来更加清澈,形成一种空旷幽远的听觉氛围。仿佛真正身处于20世纪初的法国沙龙中听见乐声传来,待到走近才发觉演奏已经结束,只留自己与琴在昏暗的厅中默然伫足。

8. Alvvays - Blue Rev(2022)



关于专辑封面还有个小小的故事:这张照片拍摄于1992年,年仅五岁穿着救生衣的Rankin在父母的帮助下从船上下来。可以看到一场可怕的风暴正在他们背后酝酿。Rankin说翻到这张老照片的那一刻就决定它会是下一张专辑的封面

虽然整张专辑在洛杉矶录制,却不难勾勒出乐队的加拿大气质。事前没有了解过专辑的制作背景,但直觉地感受到她们描绘的东西充满了乡愁泛起的情结与过往苦乐参半的回忆,会让我这样觉得,大概是因为“Pharmacist”里回荡的失真吉他、梦泡女声以及在“After the Earthquake”中繁复的怀旧意象,还有“Belinda Says“中不乏人生智慧、洒脱的情绪涌起。不管有意或是无意,她们所造出的复古之声无疑是贴近伟大前辈my bloody valentine的成功一步。
不过与《loveless》病态的粉红旖旎漩涡不同,从第一首歌曲按下播放键,新斯科舍的凛冽气息便迎面而来,裹挟着懵懂尴尬但不扭捏作态的青春幻影,整体氛围在音墙的包裹之下轻盈漂浮的上扬,仿佛在说过去的苦难已经不值一提。事实上这张专辑的制作历程也的确经历曲折。装着专辑原本demo的录音机遭到窃贼偷取,第二天地下室的洪水又几乎把乐队所有的设备摧毁殆尽,随之而来的的全球大流行、疫情初期的边境封锁更是将乐队的鼓手和贝斯手与其他成员看似无限期的隔绝开来[2]。即便经历了一系列如此糟心的事情,乐队首脑Rankin在谈及创作过程时也只是淡淡的说:“我唯一在意的事情就是从来不提及日期这样的东西。这样大家就不会对你有什么期待。“她笑道。“我确实觉得每张唱片都是一个小小的奇迹,我可以写歌、可以录歌、可以让它们听起来就像我们想要的那样好,或者像我们想要的那样糟[3]。”也许漫不经心地在记忆长河中搜寻成长的印记,无论它们是好是坏,正是《Blue Rev》中Alvvays听起来不同凡响的原因。五年的光阴与先前的遭遇就像是为这一刻积蓄了力量,那些不止有关在瓶中摇荡的蓝色酒精饮料的记忆,连同对北美篮球的幻想、初中时代的电视剧集、村上春树的小说和星露谷物语[4]这些往昔的碎片共同构成了《Blue Rev》独立醒目的态度。
Belinda says that heaven is a place on earth
布琳达说天堂只不过是地球上的某个地方
Well so is hell
地狱也不过如此
And we'll all get help, paradise
上天总会眷顾我们
And we'll start another life
人生也总有下一篇章

Alvvays - “Belinda Says”

7.  清水靖晃 - L'Automne À Pékin (北京の秋) (1983)



看看这性感的小胡子,清水靖晃在这张专辑发行时29岁

在82年的《案山子》和83年以“Mariah“乐团成员身份发行的《うたかたの日々》之后,你大概不会想到这个名为清水靖晃的男人下一步将会涉足哪种音乐的领域。毕竟,这两张专辑所探索的新浪潮、synthwave、把日本音乐和中东调性相结合,以及亚美尼亚风格放在今天看来也仍旧超前。但也就是在《うたかたの日々》发行的同一年,他所引领的萨克斯管乐团发行了这样一张由八首再经典不过的爵士标准曲目组成的Smooth Jazz专辑。值得一提的是,和《L'Écume des jours》(うたかたの日々)一样,专辑名称同样取自法国作家Boris Vian在1946年多产之际所写下的小说《L'Automne à Pékin》(北京の秋)。
大概可以确定的是,在Vian的小说中“北京”只是一个象征,并不特指中国北京的这个地方,而清水靖晃在给专辑命名、编曲时有没有考虑到这点就不得而知了,写在唱片简介里的介绍也只是简单提及了专辑对于1920年代美国好莱坞全盛时期的讽刺与致敬的愿景。这点在你初听专辑的头五分钟,透过当中圆润饱满的配器和不落俗套的编曲便能轻易的感知到。所以我也相信,在清水桑吹奏他那销魂的萨克斯时,脑中所浮现的以及他想要描绘的图景,多多少少都带有这片富有韵味的异国土地的影子,这也是我能够对这张看似普通不过的爵士专辑产生别样喜爱的原因之一:清水靖晃出神入化的萨克斯吹奏以及他编排下的弦乐,为这八首耳熟能详的标准曲增添了一个历史悠久又富含文化底蕴的古都才独有的神秘感和升腾感。另一个原因则和听到这张专辑的时机有关,当时正值Bonfire Night的两天,听着跟故乡有关的音乐同时烟花爆竹声响起,一片歌舞升平之感与许久未能听到的新年之声,像是能够让我触及到过去无忧无虑的时光,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希望待到真正的新春佳节之际再播放这张专辑,它所创造的这份松弛氛围仍能留存。

6. Modest Mouse - Lonesome Crowded West(1997)



专辑封面的照片是由乐队摄影师Pat Castaldo拍摄的西雅图威斯汀酒店大楼。笔者一开始以为它跟wilco的《Yankee Hotel Foxtrot》封面一样,采用的地点也是芝加哥双玉米楼停车场

在冬日拥挤的街道上逆流人潮而行,风吹得人感觉脸颊和耳朵要裂开,因为各种原因而怀着愧疚或者迷茫的心情,就是在这样混沌的状态下第一次听这张专辑、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歌“Teeth Like God's Shoeshine”绝对是今年让我难忘的一个场景。当时我并不知道主唱嘶吼的原因、歌词的含义,但是天呐,从第一句歌词开始:
From the top of the ocean - Yeah
从海面之上袭来 - Yeah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ky -Goddamn
从天空之底袭来 - Goddamn
Well I get claustrophobic
我因幽闭而感到恐惧
I can you know that I can
会这样的,哦你知道我会这样的

Modest Mouse - “Teeth Like God's Shoeshine”
专辑中粗粝、怪异、直白的情感确实无误地击中了我。在海水中苦涩的满身盐渍腾跃到天空中稀薄空气的窒息,嗡嗡跳动的吉他扭曲的发出尖啸,而密集有力的鼓点不给人任何喘息的机会。我感到自己就像一个在马路上被丢掉的矿泉水瓶,在这首歌的旋律与节奏的变化间被不停的踢动着、翻滚着,巨大的动荡和虚无撕扯着听感上的隐私,迫使听者也毫无保留地加入乐队宣泄情绪的行列。紧接着第二首“Heart Cooks Brain”没有延续如此尖锐与愤怒的咆哮,但苦闷的情绪就像这首曲子里不曾停歇的吉他riff一直延续着藕断丝连。“Convenient Parking”和“Lounge”展现了乐队的另一层特质,从歇斯底里的吼叫再到神经质般的喃喃自语,其中混杂着一些鬼点子和古灵精怪的感觉,专辑的前四首曲目的另类之风在满是垃圾摇滚的九十年代末里已经足够耀眼。而从“Doin' The Cockroach“开始接下来的三首曲目则把这张专辑推上无可置疑的独立摇滚巅峰的宝座之一,如果是我自己听到这样有些夸大其词嫌疑的褒奖都可能会持有些许疑虑,但这种疑虑也将会在听到“Trailer Trash”后半段世界终末倒计时般漫天飞雪似的吉他solo中烟消云散。最让人动容的,莫过于他们在先前的曲目中怀揣着对现实社会产生躁郁的抵抗,而到了这首歌时,所有愤怒的控诉都显得苍白,对有关自己“失败“的人生终于流露出蓬松且无奈的苦涩的自嘲。这一刻现实终于不再是半梦半醒,它与旧日幻想的梦魇侵袭着残存的尊严;感情在阶级面前变得卑微并且渺小,我感觉我很思念你但如果这打扰到你,我很抱歉:
Eating snowflakes with plastic forks
用塑料叉子吃雪花
And a paper plate, of course
当然还得用个纸盘子
You think of everything
你什么都考虑到了
Short love with a long divorce
短暂的爱情伴随着漫长的离婚
And a couple of kids, of course
当然还带着一对孩子
They don't mean anything
他们没有任何意义
Live in trailers with no class
住在没有品位(阶级)的拖车里
Goddamn, I hope I can pass
该死,我希望我能熬过去
High school means nothing
在高中念书也没有任何意义
Taking heartache with hard work
努力工作换来的只有心绞痛
Goddamn, I am such a jerk
该死,我是如此失败
I can't do anything
对一切都无能为力
And I shout that you're all fake (Fake!)
我说你们都太虚伪了(虚伪!)
And you should've seen the look on your face
你们真应该看看你们脸上的表情
And I guess that's what it takes
我猜这就是代价吧
When comparing your bellyaches
当你们相继开始腹痛时
And it's been a long time
已经过去很久了
Which agrees with this watch of mine
我手表上的转动的时间也是如此
And I know that I miss you
我知道我开始想念你了
And I'm sorry if I dissed you
如果这打扰到你,我很抱歉

Modest Mouse - “Trailer Trash”
是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Lonesome Crowded West“这张专辑的歌词,以及其背后真正的音乐主题。Brock的作词中虽有隐喻,但并不艰深,并且大多都取材于他的真实生活。这使得听众更容易拥有属于他们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并加深他们的共鸣。就像他自己在谈及”Trailer Trash“的创作时说的那样:“没有某件特定的事情启发了我。我那时肯定很痛苦,但我其实一件事情都想不起来了….那首歌的歌词你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去随意理解,反正你总会给自己的经历添油加醋的。[5]”其实如果去阅读歌词,那么Brock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在第一首“Teeth Like God's Shoeshine”中就已经很明显了——对于过度城市化的无所适从,以及资本主义和消费文化对于传统美德的抹杀等等。



主唱Isaac Brock在Pitchfork Classic纪录片系列的出镜,这时应该才20出头。B站上有熟肉版本,视频的简介完美的概括了这张专辑的主题:“Modest Mouse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关于一辆大货车和城市过度开发的专辑。关于那些迷茫和怀旧的情感。粗粝的质感,扭曲病态的唱腔成为了之后Lofi音乐的标杆。”

在这张专辑发行25年后的今天,这其中的有些问题已经解决、有些则被人们遗忘,有些还正在发生,而我们对此却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但在那个世纪之交的时代,像一个怪异的马戏团开着不时抛锚的大货车在寒冷的路上创作和巡演,他们成为了讲述美国西部变化、甚至是感知世界变化并为此而感到焦虑和迷茫的这样一群人,那时的Brock只有22岁,而少年心气的嘶吼最终竟成为了时代的预言。Brock说也许这张专辑的主题也许对那些非美国的听众没有那么有趣,因为他觉得这些都是发生在北美的事情,都太美国化了——“反正我是不希望,一个带着美国口音的人口齿不清地对别人大喊大叫。[5]“但实际上每个经历过现代化工业化的国家,也都无疑感受过它带来的阵痛,并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延伸。当都市丛林的钢筋水泥夺走你熟悉的儿时景象时,当你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其中包括阶级甚至是因此变得不可能的爱情时,你是否也许就会对那个描述着牙齿洁白的像上帝皮鞋上闪光的男人,高呼着再来一杯满是糖浆和生鸡蛋的Orange Julius的歌曲有所共鸣呢?

5.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Claudio Abbado – Mahler: Symphony No.1(1991)



阿巴多和柏林爱乐为他们的第一场音乐会排练。阿巴多时年57岁

1989年10月8日,在卡拉扬病逝三个月后,柏林爱乐乐团通过投票选举出了他们的第五任指挥,而恰巧就在一个月后的11月9日,东德民众走上街头推倒柏林墙,两德人民在香槟和鲜花的簇拥下团聚和拥抱,选帝侯大街上与勃兰登堡门前充满着新鲜自由的空气——这是阿巴多在柏林爱乐的第一年,而他选用马勒第一交响曲作为上任第一场音乐会的曲目,我并不知道这其中是否别有深意。也许曲目是早已提前安排好的,但当他坐在曾统治了柏林爱乐34年的指挥帝王的座位上,透过窗户看到波茨坦广场上的柏林墙轰然倒塌,这番景象也许让他对指挥好这首曲子更加充满决心。他说:“他们在柏林墙倒塌的时候选中了我,我感到非常幸运。现在柏林不再是一座孤岛,而变成了一片繁星。真是个奇迹![6]”在临近新年的这个时刻,空气中充满了这样的奇迹和幸运的魔力,柏林的声音承载了不止来自音乐家的期待和希望:这不仅是柏林爱乐寻求自治、摆脱卡拉扬统治阴影的转捩点,也是这世界上每个人希望民主,渴望自由的印证。在年末之际短短两个月中发生的一切似乎都成为了推动世界向前运转的巨大动力的一部分,而马勒一无疑更加贴切的具有这种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春意以及雷霆万钧的行进力量。



“他们是真心为你演奏!他们真的爱你。”

但实际上,我对马勒第一交响曲的了解并不源于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之间的龃龉以及阿巴多上任的这段历史,在今年的五月去听了当地的演奏会才是我第一次对马勒第一交响曲,也可以说是马勒的作品有了直观的感受。他善于玩弄舞台上的音乐效果,第一乐章中遥远的小号声让人以为是来自天空的声音,单簧管模拟出的布谷鸟叫声则轻易的让人联想出春回大地的画面。不同的乐章时而欢脱、时而戏谑,有时则悲痛沉重,就算是在同一乐章中,极端的冲突和矛盾也屡见不鲜。关于这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第三乐章滑稽的葬礼进行曲以及第四乐章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要把我鼓膜震破的巨大铜钹声,这些转折的骤然出现听起来十分可怕,让坐在前排的我处于一脸懵的状态。但我后来才得知这即是贯穿马勒一生的创作理念之一,即人生(至少是他的人生)充满了失败与痛苦。然而,马勒作品的奥妙也尽在此处,人生并不会只有苦难。虽然这不代表胜利一定会出现,但倘若还能继续斗争,人生就有希望。或者是更加宗教般的,借用他在第二交响曲中的创作理念,便是“人生来必会死,而死后则必然重生”,只有经历过苦难和斗争的人生,才能在涅槃当中看到新生的自己。因此,这也就不难解释在第四乐章狂风骤雨般的十二分钟铺垫后,光辉灿烂的回归显得能够有多么弥足珍贵。直到末尾排山倒海的铜管齐奏,圆号全体起立高唱凯旋的奏歌让我头一次在线下的音乐会中有了和乐手们同体一心的感觉。当演奏结束后,叫好声和口哨声此起彼伏,我和其他的听众不约而同地献上了我体验过的最热烈的并且经久不衰的掌声。



当天的门票和宣传册子,仍然难忘现场听到的震撼

从音乐厅走出来以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耳边似乎还一直残存着第四乐章末尾的回声。这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感情,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发现它对我的巨大影响——今年春夏之交面临一系列人生抉择的我也正试图摆脱冬天的阴霾,想要走出冰冷的房间呼吸新鲜的空气,拥抱更加温暖的季节到来,这样的愿景与三十年前在柏林的人们不谋而合。而也许正因为如此,马勒第一交响曲本身,以及89年末阿巴多在柏林上任第一年发生的一系列背景故事才能始终鼓舞着我,让我承认人生苦难的同时,也保持着斗争的姿态。

4. Fishmans – 宇宙 日本 世田谷(1997)



乐队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佐藤全面掌控乐队的体现,也是他创作力的巅峰

关于这张专辑的评论我直接照搬了两个月之前所写的关于fishmans的“世田谷三部曲”的文章,更多关于这张专辑的前后背景和信息,可以移步:“僕ら半分夢の中” – 漫步、Fishmans与“世田谷三部曲”
1997年7月底,《宇宙 日本 世田谷》发行,作为“世田谷三部曲”的最终话,同时也是乐队的第七张也是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与《空中キャンプ》同样结构拥有八首曲目,总时长却要多上十多分钟,最长的“Walking in the Rhythm“就已经接近十三分钟,而最短的曲目也有五分钟。但完成度甚至可以说是更上一层,编排与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趋近完美。他们可谓彻底通透了重复的魔力,调皮可爱的“Weather Report”与空灵的“Walking in the Rhythm“让我丝毫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听着这些曲子,好像就能看见佐藤在世田谷上北泽公园作曲的日子,阳光明媚的天气与东京湛蓝的天空,仿佛一切钢筋水泥组成的高楼大厦都不存在,却又完好保存了专辑的都市感。梦幻的五十八分钟一曲接一曲的听完,他们这两年如梦似幻的时间也一晃而过。

3. Krystian Zimerman – Chopin: ballades - barcarolle - Fantaisie(1988)



那时的齐叔才32岁,还没留起大胡子

在今年年初不知道多少个困难的日与夜里,我反复听着这张古典音乐唱片。它成为了我在一月份挣扎不已的两根救命稻草之一,陪伴我度过了整个备考期以及考试周,就连真正考试时我也会带着耳机听它做题写文章,它已然是那时我的生活中的一部分。虽然我从来没有吸过烟或有着类似的习惯,但我所能想象出的感觉就是这样,它变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镇痛剂,播放音乐的设备是为烟斗,音乐的内容物充当烟草,在长时间的学习工作之后的紧张和疲劳感觉,只消听上两曲便可舒缓。那时的夜晚入睡前也时常听它,虽说这四首叙事曲因它们时而的激昂澎湃,都不能算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适合入眠的音乐”,但我总能伴着它安然入睡,也许是与这几首曲子建立了一种无形而深刻的羁绊才会如此吧。
而至于齐默尔曼的演绎我觉得则无甚可讲,一来是因为我原本就不具备点评这些的乐理知识储备,二来我对古典音乐版本的钻研也不甚热衷,别人说某人是演奏某部作品的范示我就会老老实实去听,只要不是觉得难以入耳便不会去挑另外版本的了,所以既无法和其他演奏家去比较,也难免会产生先入为主的观点。我所能说的为数不多的感想,首先是四首叙事曲的情感之复杂,它需要也值得人们去反复聆听。我初听时可以说是基本无法赏味,听了很多遍后才发觉其美妙,但就算现在仍无法捕捉其中意蕴,四首叙事曲共有的忧伤让我一开始觉得是描述男女之情,但后来才发觉它的情感更加深沉、更加严肃,甚至带有些许悲壮的苦痛,这究竟代表了什么我依旧不得而知。然后是它如梦似幻的华贵与浪漫,这无疑是一种令人想入非非的音乐,但我又想不出现实中的任何一种场景去描述它,或许是我听了太多遍而不惊觉其妙,或许是齐默尔曼弹得实在太过干净,我唯一能想到较为贴切的描述,便是在他弹琴时会觉得这个世界只剩这一人一琴,时而鹅毛般的雪花静默地落下,覆盖满这世界的每个角落。写到此处感觉我已词穷,深感自己再多的言语描述都抵不过乐中寥寥几下触键,读者读到此处如果产生了兴趣,请务必不要错过聆听这张经典可能带来的触动。

2. Black Country, New Road – Ants From Up There(2022)



“Concorde”的隐喻贯穿整张专辑

“音乐给生活打上了烙印,生活过的地方不光有光与影的记忆,音符也会从中流淌出来“。这是我去年在给当时的听音历程作总结时的感想,放在今年仍然无比贴切。作为在英国体验过部分封锁生活又迎来放开的人,BCNR的这张专辑对我的影响,无论是在听音层面,还是在生活方面,能够产生深刻的共鸣是必然的。这大概也是我没有与对他们产生直接而又深刻影响的来自遥远加拿大乐队Arcade Fire产生很好的化学反应,而对他们这种形式的Indie Rock/Chamber Music感到额外触动的原因。虽然在专辑开始创作的时候,2020年的冬季我已经回到国内,但社交的缺失、人际关系的疏离和亲密关系的破碎是我们在那时共同面临的话题。在2021年的夏末他们完成了录制,而我也在秋季重新回到英国,年底出现的Omicron变体给逐步放开的政策和新年的喜庆稍微蒙上了阴影,但最终一切还是回到了正轨——专辑在今年二月发行,新的变体也被证明不那么具有危害;在紧张的备考之后顺利熬过漫长的考试周,在新学期的到来之际重新开始跑步。我努力的在新的社会生活中保持平衡,并试图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过在这一切之前,在我能够完成心理上的转变,拥抱即将到来的夏天之前,我所经历的很多或是沉郁、或是有所期望的时光,都是伴随着这张专辑的声音度过的。



在五月的时候买来了唱片,我把它装进塑料袋用挂钩挂起。每次扭过头来看到封套,都让我想起有关这架协和飞机在整个世界都乱套的这两年起飞与降落的故事

这种共有的经历是一部分原因,但我尤其喜欢主唱Isaac将那些细小的甚至是显得有些隐私的生活碎片带到歌曲中来,无论是“Bread Song“里对方不再能够容忍在她的床上掉下面包屑,还是“The Place Where He Inserted the Blade“中的煲汤锅、鸡胸肉和西兰花那些糟心的一切,这些琐碎的、细枝末节的小事都快引人发笑了,而我却对这样的场景却感到揪心与疼痛。对我来说,双方在一起共同度过或分享重要的时刻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了彼此生活气息的包容,是比彼此分隔更加难以接受的事情。这种神经质的过分敏感贯穿整张专辑,你能明显感受到主唱的压抑脆弱,饱受亲密关系给他带来的折磨,仿佛只需轻轻一碰,所有柔软的东西都会碎裂,随之而来的是汹涌的自毁。但这种负面情绪的爆发不让人觉得生厌,也完全不显得突兀,这也是我喜爱这张专辑的另一个点:氛围的铺垫不只靠歌唱的声音,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乐队多样的器乐和精彩的编排推动。情绪的层层递进体现在每一首曲目和整张专辑中:无论是“Concorde”中开放奔腾式的管弦乐齐鸣,“Bread Song”和“Haldern”里如潮水拍打般的演奏,亦或是“The Place Where He Inserted the Blade“没人能够拒绝的的大合唱环节,爆点一个接一个,讲述了那些对于寻求和解的逃避,一段无疾而终的恋爱长跑,一个偶像朝自己走来的羞涩的春梦…最终这些意象都指向了那个终极的隐喻,代表了整张专辑的困在挂钩上塑料袋里的协和飞机,正如Isaac最后也没能与自己和解,选择了在专辑发行前的四天离队。但生活大概就是这样吧,专辑终曲的“Basketball Shoes“对一个人来说可能并不是最好的结局,但也许是他的生涯中最完美的谢幕。
And then Isaac will suffer,
Concorde will fly.

Black Country, New Road – “Concorde”

1. Fishmans – Long Season(1996)



乐队的第六张录音室专辑。封面摄于日本东京都西多摩郡奥多摩町多摩川的鸠之巢溪谷,他们同样在这里取材和录音。乐队成员后面的御岳小桥已经被台风吹毁

关于这张专辑以及聆听它的过程,可能是我听音有史以来最为私人的体验。这是我之前所提到过的两根救命稻草中的另外一根,是份量重得多的一根,也是我无需任何犹豫就能给出年度第一的专辑。如果说肖邦的四首叙事曲是黑暗中的慰藉,《Ants from up there》是黎明前的曙光,那《Long Season》便是一个关于在最漆黑的时刻的苦修、自我鞭笞和得到救赎的故事。第一次听到它的场景我也已在之前的文章中描述过,在此我愿意把它再分享一遍:
初听只觉得多部分的体验还算新奇,对于音乐的主题有些虚无缥缈的感受,剩下的部分体会就不深了,甚至觉得有些地方重复到不合理的地步,产生了“这张专辑实在过誉”的想法。但正是那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抓住了我,把我又拖到那个含有“season”的低喃、流水落下之声和富有神秘感的bassline的开头,然后遥远空灵的吉他声音响起,漫长季节的画卷再一次展开。然后我就我大概永远不会忘记,当数月之后提笔写起这样一篇回顾时,最先浮入脑海的是那个沉闷的冬日下午,屋子里的暖气开的让人昏昏欲睡,客厅的桌子摆满了复习不完的资料、写满演算的草稿和屏幕发灰的电脑,一同复习的两位同伴正闭目养神,而我戴着耳机望向窗外,好像所有活着的东西都消失不见了踪影。冬日的下午很短,正如下一个三十五分钟的转瞬即逝,许多画面在眼前展开,有些很容易便能捕捉到:浮云、流水、一条废弃的隧道,属于我们的秘密基地,从里面传来虫鸣、口哨和风的尖啸;在夏日的草地上漫步,在季节的变化中漫步,在漫不经心的时间流逝中漫步,拉着你的手,就算没有目的也很开心。我不知道这份幸福能够持续多久,我们在做梦吗,还是我们身体的一半已经在梦中了?

我们轻声合唱着,喃喃低语着,但风声的融入已让我分辨不清。某种抽象的阴影时隐时现,突然是“死亡”这个概念攫获了我,它意外地不是想象中的面目狰狞,在漫长的季节踱步之中好像一直有它如影随形。所以直至死亡将我们分开,我学会了平静,时间也仍在流转,我也会在这漫长的季节中继续行走,就好像带着你的那份生活下去。在第二个三十五分钟内窥见的生死流转让我留下眼泪,摘下耳机走到阳台,好像生活的迷雾终于透出一个缝来,尽管是那么微不足道的一个开口,但每当“season”的人声再度响起,水花开始掉落,风继续流动,这属于人生意义的光就多钻进来一些。
此后的每一天我几乎都会把它听上至少两遍,尽管那时的复习压力已经让我喘不过气来,但只要点开便一定会把它听完。对我来说,那时要听这张专辑,是一个缓慢的、带有巨大痛苦的受刑过程,这些动作无疑具有个人的强迫症和一些宗教的、仪式性的感觉在其中。这并不是说我不喜欢它,但是每次听它,都要十分耗费情感地把心境调整到一个特定的频率,听后只是感觉一片虚无。当时的我大概是觉得歌曲中不断重复的元素像极了我每天的状态:在备考与上床睡觉中循环往复,合成器与吉他的悲鸣是给被我认定自己失败的人生的挽歌。那时唯一属于自己的时间便是复习到深夜后能够出去散步稍微透口气,听着“Long Season“在附近荒凉的、不近人情的午夜街道上游荡,我感觉自己就像个找不到方向的幽灵怎么也穿不过这片迷雾。后来根据我听音的直觉去查阅了乐队的背景和资料,最终弄懂了我的恐惧、我的悲伤究竟从何而来:佐藤桑在某种意义上花费了他的生命做出这样的音乐,而我则在害怕由于我自己的懒惰和无知导致的虚掷光阴辜负了他的燃烧,他所为我点亮的道路。直到我能做些让自己满意的、觉得是有所成就的事情,这种犹如火烤一般的折磨、焦虑才能有所消减。所以我在今年的十月份写了文章以此纪念他们,同时也是纪念那段日子,那段让我痛苦不堪,却又是我成长必经之路的日子。写到这里,我忽然发现可能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每年都会写这样一篇年度听音总结的目的之一:只有我有所产出,留下这些听音的凭证,这样一种补完才算真正完成了我的“听音”旅程。听起来也许无比别扭,但却是我这个人得以有真正活着的感觉的生活方式。
有点扯远了。另外一个谈及到《Long Season》就不得不提的话题是佐藤在98年末的现场绝唱,在赤坂Blitz举行的“98.12.28 男達の別れ”的42分钟live版本“Long Season“。说实话,第一次以演唱会视频接触到这个版本时和我第一次听到“Long Season”的反应如出一辙,觉得对它的评价实在是言过其实,但后来只是以录音的形式又听了几遍就领教到了这个版本的魅力。整体的走向更加具有渐进的感觉,佐藤在器乐上的参与更多,Darts和(尤其是)Honzi所负责的part也让人印象深刻,乐曲主题在不同乐器中的发挥让苦乐参半的情绪更加饱满了。至于为什么第一次没有get到,我把它归咎于演唱会原视频的演出力度的贫瘠,画面的表现的确远不及音乐性上的震撼。这再一次印证了佐藤桑真的是透支他的生命在创作,乐队对于歌曲演唱会版本的重新编排与排练所要付出的精力是难以想象的。



981228,佐藤桑已全然忘我

距离我听到fishmans的音乐和这张专辑已经快满一年,马上要面临今年的持续将近一个月的备考和考试。对于时间的流逝没有什么实感,而复习时的痛苦和写下这些字的满足都是真实的,但我已然是从那一趟浑水中抽出身来,我承诺给自己那样受刑的过程不会复现。最后对于fishmans以及这张专辑想说的话和两个月前写的文章没有什么不同,能够不带什么负面情绪去单纯欣赏他们的歌曲所带给我的快乐,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进步。没有悲伤的去听喜欢的音乐来度过每一天,这是我在今年努力去做的事情,也是我对崭新一年的展望。至少希望在备考的时候不要整的那么玉玉,哈哈。
以上。
于2022年12月31日星期六夜晚22:07
参考


  • ^abcdef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i_pezzi_per_pianoforte
  • ^https://alvvays.bandcamp.com/album/blue-rev
  • ^2 https://www.rollingstone.com/music/music-features/alvvays-blue-rev-1369303/
  • ^3 https://www.stereogum.com/2201143/alvvays-blue-rev-interview/interviews/under-the-influence/
  • ^ab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y4y1t7Rg/?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5e07ef32ff6cd4d9873b1cc059b5a1b5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G4y1G7DM/?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5e07ef32ff6cd4d9873b1cc059b5a1b5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