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三五好友相约饭桌,酒足饭饱之后,趁着兴致准备转战KTV。这时你心中暗暗窃喜,想着练了三个月的歌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正当你准备一展歌喉之际,半路却杀出了个程咬金,他仿佛歌神附体,抱着麦克风不撒手,唱的如痴如醉,即便没有一个字在调上。
你试图拿起另一个麦克风跟他一块唱,但却崩溃的发现,在他的狼哭鬼嚎之下,你压根找不着调,一唱直接跑到姥姥家。作为长在新世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你只能默默压抑住自己几欲暴走的内心,在歌神的“天籁之音”中憋出内伤。
不知各位如何,反正小编这样的朋友是真不少。小编也非常好奇,他们唱成这样,难道心里没点数吗?有类似疑惑的朋友相信也不在少数,在后台我们经常会收到这样的留言:
我唱歌五音不全,还有得救吗?
我跟我老公都唱歌跑调,这会不会传给下一代?
作为一个“音痴”,是不是不能随便给孩子唱歌?
我唱歌跑调,有没有办法让我的孩子别像我一样呢?
……
原谅小编才疏学浅,对于这些问题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所以,小编把这段时间,大家关于跑调的问题收集了一下,专门请教了教育家孟军,在答疑解惑之余,孟军还分享了许多孩子在音乐培养方面的心得,大家速来围观!
<hr/>
孟军介绍:
国家一级作曲
钢琴即兴演奏家、电子合成器演奏家
央视《艺术人生》栏目音乐总监
菲蓓尔品牌联合创始人、艺术总监
<hr/>小编:咱们通常说的五音不全、唱歌跑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孟军:跑调的问题,其实基本都是出在耳朵上。跑调的人,他们听不出或听不准音乐的音高和节奏,这样在唱歌的时候,他们就没有办法把原本的音乐复述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跑调的人不自知的原因。他们连音乐的音高、节奏都听不出来,又怎么能听出来自己的呢?
小编:那对于跑调的人来说,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天生的,还是受后天影响的呢?
孟军:有一部分先天的原因,但并不大。全球范围内,只有极少数的人患有“失歌症(Amusia)”,这种疾病的患者会丧失鉴赏音乐的能力,像咱们平常,就算是再跑调的人,也不至于分不清《小星星》和《两只老虎》吧,这种疾病的患者就会这样。
但这种患者非常罕见,我做教育行业这么多年,一个这种情况的孩子都没有见到过。所以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只要经过合理、科学的训练,都是可以改善跑调情况的。
小编:这个训练有没有所谓的“黄金阶段”呢?
孟军:有的,在7岁以前培养会相对容易一些,到了12岁以后就比较困难了。这个主要跟咱们的听力发育情况有关。
小婴儿刚出生的时候,要进行一项重要的检查就是新生儿的听力筛查,这是因为宝宝一出生就有听力了。而且很多研究表明,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有听力了,通常是8周时听力开始发育,24周时发育完成。
所以,每个正常的孩子都是带着灵敏的听力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但是,随着孩子身边环境噪音的增多,如果父母没有很好的保护和训练孩子的听力系统,他们的听力是会逐渐“退化的”。一般来说,从孩子7岁起,听力敏感度会逐渐下降;而到了12岁,就会丢失掉敏感度的95%。
像大家都很羡慕的“绝对音感”(可以不需要基准音分辨音高,许多著名歌手如周杰伦都是‘绝对音感’),其关键就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在2到4岁开始训练的人中,92%的人都有“绝对音感”;而4到6岁开始训练的人,比例则降到68.4%;7到9岁开始训练,这一比例会下降到41.9%;要是到了14岁以后,就只有6.5%了。
小编:训练的主要是哪些方面呢?
孟军: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音准,一个是节奏。其实这个也看年龄,对于太小的孩子,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潜移默化的锻炼他们的听力,而不是让他们学习一样乐器。
众所周知,学习钢琴可以很好地锻炼我们的乐感,但是对于太小的孩子,他们的身心尚未发育完全,无论是手指等身体硬件,还是心理承受能力,都还达不到学习钢琴需要的程度。所以,像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在游戏中让他们学习音乐、爱上音乐,总之就是不能太过教条。
小编:那有没有一些家长在家就可以做到的训练方法呢?
孟军:家里如果有钢琴的话,可以让孩子多感受音与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当然这个也是循序渐进的,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标准音“la”开始,弹一个长音,让孩子跟着一直唱“la”,直到音高和钢琴完全一直为止。等这个音ok了,就可以让孩子尝试其他的音。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给孩子一个“do”,让他唱出上方大三度的音,也就是“mi”,培养他对音程关系的概念。
要是家里没有钢琴的话,我们也可以给孩子多听一些交响乐或儿歌,但一定要对题材有所甄别,最好选择符合当下儿童音乐审美的音乐或歌曲。
当然,在家练习的话,最好家长自身能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要是家长自己对音高和节奏都不太敏感,是很容易把孩子带偏的。如果家长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最好还是寻找专业的机构和老师,只要时机合适,我觉得是不会有五音不全的孩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