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上背景:
本人对钢琴其实并不是常人所谓那种向往已久才来学的,但是令我也不知道的是,曾经在B站上看过的某个up弹奏的一个ACG系列的钢琴曲,会像是一颗种子一样早早地就深埋在了我的心中。随着我一遍一遍地听,这颗种子便一点又一点的发芽,但他终归是不会冒出土地的,因为生活很现实,家庭教育方面、经济状况方面、学业生活方面等这些都在抑制它冒出头,那时的我,不会觉得这辈子没学钢琴有什么遗憾,因为我确实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学,就像是凡人摸月亮一般,在足够的现实面前,你不会有过高的想法。
后来我毕业找到工作了,有了收入,也搬出去住了,桎梏那颗种子已久的枷锁才一点点脱落。我不曾想到,它虽然没能冲出地面,却也竟在这多年间不断积蓄着力量,那是一种按捺不住的,跳动的,让人心烦的力量,他不时就会突突出来,用这这种特殊的方式提醒着我,“学钢琴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啦”,“如果这时候还不去以后就更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啦”。是的,它在踹着我,让我放它出来。我确实也曾被扰得心烦,去粗略了解过学钢琴的事,但是在我固有观念的影响下,它的一举一动像极了可怜的挣扎,我再一次把它摁死在了下面。当然,它还没死,它在等下一次机会。
两三年后,我的一个朋友从大学里毕业了,她是个狠人,也许是也给普通的学习生活憋太久了,她投资起自己的兴趣起来毫不手软,学过很多东西,她最终找到了绘画,几百一节的课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去了,她确实非常喜欢画画,也学得飞快,可我呢?我在担心什么?担心钱还是担心时间?还是担心一个大龄琴童带来的尴尬?不,都不是,我其实只是被复制粘贴式的生活束缚住了大脑,人是害怕改变,追求平稳的,谁也预料不到,把一个全新的东西塞进生活里,会带来什么,会失去什么。我曾看过许多他人笔下的故事,也不乏有对那些故事主角僵滞呆板生活的批评,暗想着我的人生决不要活成那样,可实际上我还是走上了那条路。
于是我近乎自嘲似的给她发消息说,“要不我也去学个钢琴,给你弹首小星星?”。是的,这句话不仅是在问她,更是在问我。她的回复如我预料的一般,非常的支持,于是,我彻底决定走上学钢琴的路。于此看来,大部分时候,你只是需要一个肯定而已。我熟练的打开了淘宝雅马哈的页面,根据我目前的心态(因为我没法确定我是不是心血来潮),居住空间等,对乐器的了解程度来考量,我几乎没有太多犹豫的选择了电子琴,而且还是诸位大佬口中沦为“玩具”的千元电子琴,它们将给我带来许多问题,后面会讲。
我记得收到货那天,我可太高兴了,抱着那十三四斤重的玩意儿走了一个多公里,回到住处才发现手受伤了,拿杯水都发抖。那几天没法弹琴的时候,我思考过找个老师的问题,但我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很简单,我怕我那是心血来潮的念头。按照网上的自学方法,我选择了,拜厄+哈农,我弹得可欢了,练得不亦乐乎,每天安排的一个小时练琴,几乎每次都要超时半个甚至一个多小时,我不是那种好大喜功的人,对我来说,按照书上一条条的练习曲一个个闯关过去的快乐是无穷的。我每次都会翻看书页最后的那些练习曲,看着那起飞的音符(对我来说,确实可以这么形容),想象着一年之后我差不多就会弹这些了,我的心中充满了斗志与希望。
练习确实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它没办法解决上限问题,而且错误的练习还会伤手,这在我练了一个多月后就已经发现了,那时候弹到哈农前面有一条要跨越七度的练习曲,我七度跨不准,我把它单独拿出来练,练了几天,左手受伤了,四五指连带手腕,小手臂全部都疼,而且这疼还只有把手搁琴键上才会出现,干其他的只是偶尔隐约的疼一下而已。可是这没有降低我的热情,左手不行就右手,然后我又练了一个多月,有时候我竟然能坐着弹三小时不休息一下只为了死磕一个练习曲而已。这时候,我意识到我的态度不像是假的,我是真想继续下去,我一次也没有摸过那些我想弹的曲子,因为对我来说,没有掌握到匹配他们的技巧之前去弹奏他们简直是亵渎,而且练习曲也挺好听的啊,没有感觉枯燥。
这时,我才下决心想找一个老师了,由于没有经验,我首先来钢琴世界寻找经验,可是接下来看到的东西着实让我焦虑了一晚上: 1、电子琴和钢琴天差地别,甚至和电钢都差距很大,用电子琴是不可能学好钢琴的(是的,话没错,这是让人刺痛的真相)2、就算用电子琴,也要三四千元的,一千多的就是玩具(嗯,没错,我就是在一个玩具上倾注了如此多的心血)3、琴行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只是来噶韭菜的,只会弹写流行曲子忽悠试课的(好的,避坑琴行老师)4、琴行的琴大都调音不准,而且都是便宜货,去那练习浪费钱还听坏耳朵(好的,又少个能够练琴的地方)5、线上学习效果很差,也是浪费钱(这么说也确实没太大问题,毕竟没老师手把手教你感受用力情况,学习正确的触键方式)6、强烈建议找个线下老师,不建议自学(完全没问题对吧,可是怎么找呢)7、一二线城市比较容易找线下老师,三四线城市很难(很难找,又不建议自学,那?不学了?)8、尽量找学习音乐的朋友推荐什么的(没有啊,我没有这种朋友啊)9、找学过的人推荐(我是个租房子住的,我哪里认得旁边谁家孩子学了钢琴?况且我这个地方偏离学区,原理市中心,一看更没机会,而且我还是个社恐)
凡此种种,大概是一类戏码,“兄弟,左边的路不能走,噢,对了,右边的路也被堵住了,要走的话只有绕远路了,否则还是请回吧”
可是,有谁愿意明知是远路,还要去绕呢?路就那一条,走了,说不定还能找到近道加快点速度,不走,永远到不了那个想去的地方。
0.01虽然很小,可是它和0相差无数倍。
<hr/> 写到这,其实也算消了不少气,算是回顾了一下这几个月的练琴时间(某些人又要悲怜我玩玩具了,啊对对对,就是吧),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写本文到底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给自己看的。别人怎么看,由别人说去,别人键盘敲得响,道理说得高深,又怎么会知道你家中有着什么样的难处。他们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清高、了不起,我不过只是个满地打滚的社畜,何必去和他们比呢?
于是,在此,我想说,你不管用的什么乐器,平板、手卷琴、电子琴、电钢还是真钢琴也好,可贵的是你去追求不平凡,追求变革、追求音乐的心。外部工具、技术诚然可以限制乐曲的完成度,但是却限制不住你的灵魂。不要有“反正学不到最好的,学下去也没有意义吧”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情。如我前面所说,0和0.01是天差地别的。
对于网上那些致力于成人钢琴的,一刀切把成人归为一类,来研究,我是觉得不合理的,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环境,以我为例,二十多岁的人往往工作不稳定,苟在出租房内,他们哪有机会接触钢琴,连电钢都很难(买个电钢不至于很贵好吧),说不定这回买了,没多久就要搬走了,一个电子琴不几乎就是唯一能接触钢琴的机会了?至于三十多岁的人,往往稳定下来了,他们能够在家里置备一个钢琴,可是他们的额外时间耗费却又比年轻人多,买了没什么时间练是常态,这又是一个不同的情况,对于更年长的,可能有时间了,但是身体又跟不上了,这又是另外一个情况。这么多种情况,用一个成人钢琴一刀切,合理吗?
总之,对于钢琴学习这方面还是要包容,对于有条件的劝别人利用条件是没错的,可是对于没条件的也别一块儿堵死,这不行,那不好的。说实话,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谁愿意这样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