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学号是900号……”上个星期在给学生发学号的时候,才发现不知不觉已经教过900个成人钢琴学生了,还有一些只是来学一两首曲目,来体验体验,或者突击一首曲目在婚礼上弹唱给自己的妻子听……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学生加起来恐怕超过2000人,自己的教学时长也积累超过10000个小时,在此分享一下成人教学的经历,有笑点,有槽点,有泪点,当然更多的是无可替代的满满成就感。此文可以解答很多初学者的疑惑,同时也献给那些一直在做成人钢琴启蒙教学的老师们,你们是最棒棒的!
每天必答学生问题1:我XX岁了,我还能学钢琴么?
搜索成人学钢琴,百度和钢琴世界的结果有惊人的相似性,排名前几个的
“30岁再学钢琴晚么?”
“27了学钢琴晚么?”
“想问一下大家22岁了想学钢琴晚么?”
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统统都是:能,必须能,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能。
我不否认那些少年成名的钢琴家,音乐天才都是童子功。但是确实也有诸如里赫特这样的钢琴大师,十几岁才开始正式接受钢琴训练(虽然不是30岁,但是如果就手指已养成的习惯来说,已经和成人没太多区别了)。“少年成名”的故事总是会更吸引眼球一点。4岁的小孩练习十几年总比那些30岁开始练习到50岁的人更受到聚光灯关注。千万不要把年龄作为自己不学琴的理由,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找中央C开始的。高手只不过比菜鸟早学了一些年,多练习了几千几万小时,多读了些书多听了些音乐而已。
相似的问题还有:
“老师我天赋不好能学么?”,“老师我唱歌都跑调我能学么?”,“老师我节奏感特别差能学么”
说真的成人学琴并没有要求自己成为大师,那么就远没有到达要拼天赋的程度。不论你觉得自己的起点有多么地低,自己有多么地笨,基础有多么地烂,只要通过正确有效的训练,人人都可以学会钢琴。
一定要在开始学琴前帮助学生调整/明确学琴的目的
说实话一些学生一开始的学习目的就是不合适的,例如零基础一年之内会弹钟……(还不止一位学生这样要求过,或者一定要老师告诉他学多久可以弹钟)。但是,你能因为这些无理要求就拒绝一个学生么?当然不合适。因为某些特别的场合需要,成人想速成某些曲目无可厚非,只是他们不专业,也并不了解学琴的过程。一味地让他们完全按照儿童的方法从头去学,也只会让他们更快地放弃钢琴。这就需要老师合理地帮学生调整好目的,即便是速成也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安排曲目,以及告诉他速成会带来的一些不好的影响。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抉择是速成还是系统去学习。老师和学生双方都要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互相信任才能让学习过程更加顺畅。
成人在开始学习钢琴前,最需要确定的三点:
- 评估和确定学生的目标
- 告诉他通过什么样的学习和练习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 告诉他如何检验这个目标已经达成
其实这三点在所有钢琴教学中都很重要,而对于成人学习来说就尤为如此。因为成人心理成熟,认知能力要高于未成年人,对于学琴有自己的想法,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反馈的问题将会更多。
我接触的大部分成人零基础的学员中,很多学员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目的来学习的,因此除了学习基本的技术,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对于音乐背景知识和理论知识的问题就会比较多,例如他们会在学习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时提问为什么这首曲子要以G调而不是其他调来定调。这一方面要求老师具备较强的音乐理论知识并且灵活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求老师在给学生制定最初的目标和教学内容时就将这些考虑进去。结合技术内容,穿插讲授乐曲背景、相关乐理知识,甚至包括曲式学、和声学、复调等基本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趣味性,同时也满足成人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
成人学习中的罗森塔尔效应
另外一个人人都想知道的问题,成人学琴到底能坚持么?说实话,有些我看好的学生并没有坚持下来,有些学生反而给了我不小的惊喜。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时间、金钱或者初始的决心。在这里说一个你想不到的原因:老师对学生的正面期待。有的时候学生能不能坚持下来,跟老师有很大的关系。
心理学中有一个罗森塔尔效应是这样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记得我有一个学生,学琴前担心自己坚持不下来,我问了一些她平时的时间安排,以及之前学习舞蹈的经历,很肯定地对她说:“你虽然是比较慢热的人,刚开始学琴总要找一会儿感觉,但是我相信你一定能坚持,而且一定能学好。”她并不是特别有毅力的学生,也不知道那时候为什么我突然对她产生了比其他学生更多的信心。但是从此之后,她真的除了周末休息,每天都来琴房上课练习,不知不觉已经坚持了3个多月,很少中断,学习效果特别好。她很惊讶她“超越了自我”,我想除了她自己的改变,当初我站在权威的角度,给她的这种期待也功不可没。之后我就会越多地将这些期待都运用在学生身上,帮助他们建立学琴的信心和耐心。
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成人学习钢琴基本技术的一些原则
做成人的钢琴老师,特别是启蒙老师,我自己总结了一些好用的方法,也是我认为成人学琴的一些好的方式:
- 严格对基本弹奏方法进行纠正和改进,适当放宽对于效果的要求
由于成人在生活中,对手的运用已经有许多习惯的经验,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在演奏技术方面的提高(例如,手指僵硬,无法连贯弹奏等)。因此在刚开始学习中,要把掌握正确的基本弹奏方法作为成人钢琴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例如通过哈农1-30条或者其他练习曲来训练连奏和非连奏的弹奏方式,读谱困难的学员可以背下基本音型做模进弹奏,做高抬指等等。但与此同时,不要求学生马上能做到。成人能明白正确的训练方法即可,一定不要让他们追求速度和进度。
(给学生纠正手型~)
初期弹奏手型,音准,节奏哪哪都是问题,不能尽善尽美,可以让学生背谱(尤其是反复练习之后他们自然而然背谱),这样他们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手的训练上。
熟悉、经典的作品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准旋律,提高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同时让学生的耳朵得到训练。使用学生熟悉的乐曲,在乐曲的应用中练习对技术的提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初学者都无法做到放松,可以从非连奏的基本弹奏方法开始去体会正确的触键方法和放松的感觉,主要让成人学生体会到将力量充分放下的感觉。可以让学生在触键后轻微的左右摇晃腕关节和肘关节来确认体会自己已经得到了放松。
和第一点类似,有时候学生反复练习都进步不大,这是因为没有针对手指和手型做严格要求,比如高抬指练习,掌关节突出,手指不要翘等。此时应该分手且一个一个音地练习,每弹一个音都要确定手型是否正确,十六分音符也可以改成四分音符。
成人学习的时候主动性还是比较强的,可以在提升技术的过程中加入多种不同类型的基本训练,例如音阶、短琶音、三度、六度等,同时强调这些基础练习有助于提高手指独立性和对键盘的亲和度。
在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可使用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如慢练、变节奏练习、移调练习、加速练习、改变触键方法练习、分声部练习、分段练习、分句练习、分手练习、保留音练习等。
一些区别于儿童的、适合成年人学钢琴的方式
成人的钢琴学习是大大有别于儿童的,因此在乐曲的编排,练习时间的安排,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都要做和小孩不同的安排。例如,可以经常利用成人较强的理解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弹奏上的问题,下面主要说一些好的教学方式。
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成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调动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主动性,在和老师的课堂合作学习情境下,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方法,例如让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自己编配一些流行歌曲的指法,在学生动脑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编配方法出现。
(我们自己举办轻松活泼的演奏交流会)
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多边活动。成人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工作环境,文化和地域上的差别使他们能结合自己的经历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有创意的观点,这些对其他学生的学习甚至教师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与挑战。例如理科生学员在学习音符与音符时值时会提出,音符的名字与音符时值成反比。
大量练习枯燥的练习曲一般的成人学生都很难坚持,如果能选择旋律郎朗上口的流行乐做导入,并在编曲过程渗入需要的知识点,也就是贴切的案例来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大量演奏曲目范例来积累和总结归纳钢琴演奏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这种方式能让成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是由成人钢琴学生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把课堂教学与平时的工作生活结合起来,这也很符合成人学生学习时间少、分散的特点。例如用扒门框的方式练习不折指,用手环保肩膀抬指来练习高抬指等等。
先写到这儿,想告诉所有想学琴的成人:只要你是真心热爱音乐的,请记住你第一次摸到钢琴键时的欣喜,记住现在的这份喜爱和热情,把这种感觉放在心里沉淀,希望音乐、钢琴可以一直陪伴着你的人生。
也写给所有在教零基础成人的老师:市场上几乎都是在教小孩,教成人难免显得费劲和孤独,但是教成人的成就感和乐趣也是不可替代的,昨天收到一个学生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里有一段这样评价老师和我们的琴房:“在钢琴的学习中,从一开始的极度没有自信,到现在,一步一步的弹出了一首又一首越来越难的曲子,我焦躁的心绪也渐渐被他们(老师们)的引导和音符渐渐磨平,遇见他们,有种找到了组织的感觉。这里的氛围,就像一个深夜食堂,每个人下班后过来,可以练琴,也可以聊聊自己的生活,甚至是自己的小秘密,但是没有人会把你当做怪人……”收到这样暖心的反馈,就真的再也放不下这些学生,和这样的一份事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