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我到广州星海音乐厅听了一场音乐会,曲目是维也纳爱乐乐团携手王羽佳演出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和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音乐会的质量是非常顶级的,但是观众席中看到的场景却让我哭笑不得。
有些家长带着自己7-8岁左右的孩子来听这一场音乐会,我身边就坐着一位,刚进来时小孩就上蹿下跳,音乐会开始了,小孩直接站到椅子上看,第一乐章结束的时候,估计是累了,睡到了椅子上,等到第二乐章演奏到大约一半时,小孩居然睡着了,还大声地打呼噜!家长倒是素质比较高,赶紧叫醒了小孩,可是小孩困啊,没一会儿又睡着了,等到第三乐章激烈的部分把小孩吵醒了,就一直大声和家长抱怨想走,中场休息过后果然走了,下半场就不听了。其他很多小孩也基本都是这个状态,我就想问问,家长带这么小的孩子来听这样的作品,真的不怕小孩抑郁、讨厌音乐吗?
音乐会是有很多类型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去听,而且越贵的还越去听,殊不知这样不但没有帮助孩子,反而还可能造成反作用。其实有很多儿童音乐会、亲子音乐会,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听,不仅能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还能促进亲子关系,一举两得。
对于古典音乐会入场的问题,欧美地区就做得很好,像萨尔茨堡音乐节,那些古典作品的音乐厅是严格执行小孩不能入内的,音乐氛围非常好,国内虽然票上写有“小孩不得入内”,但是从来不严格执行,所以音乐厅环境一团糟,再好的乐团来了,演出效果都大打折扣。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音乐会的大致分类,以及如何去选择音乐会:
儿童音乐会/亲子音乐会
这类音乐会主要以儿童能够接受的作品为主,有时会配上一些灯光、画面等等,还有一些互动,有的音乐会甚至会让一些小朋友来参与表演,像这类音乐会非常适合小孩去参加。这类音乐会包含的作品有:
流行音乐会
这类音乐会以流行作品为主,包含电影音乐会、动漫音乐会、游戏音乐会,作品都比较面向大众,对于粉丝来说,这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有些音乐会上还配有画面,可以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回顾那些电影、动漫、游戏,这种音乐会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参加,只要你喜欢这样的音乐就行。像这类的音乐会包含的作品有:
古典通俗音乐会
这类音乐会是以古典作品中的通俗作品为主,属于古典音乐中的入门级别音乐会,有时也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举办,适合10岁以上年龄段来欣赏,但是一定要教育孩子,听音乐会时保持安静。像这类的音乐会包含的作品有:
古典中难度音乐会
这里的“中难度”指的是欣赏难度,并非作品演奏难度。要想欣赏的话有一定的门槛,需要听者对古典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但不用特别深入,普通听众听完以后可能想的就是“听都听不懂”,但是不至于说难听。这样的音乐会建议12岁以上来听,否则孩子太小会在现场打瞌睡。像这类的音乐会包含的作品有:
古典高难度音乐会
这里的“高难度”指的是欣赏难度,并非作品演奏难度,当然这些作品往往演奏难度也很高。这类音乐会演出的是一般是浪漫主义晚期到20世纪的作品,作品中有些片段听起来音响特别尖锐,节奏变化特别快,表达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甚至有一些是忧郁、悲愤、血腥、死亡的场景,让人第一次听的时候感觉到“难受、刺耳”,所以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需要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作品表达的含义,作曲家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音响效果,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这样的音乐会建议18岁以上来听,未成年人听了不仅觉得难受,可能还会产生负面情绪。像这样的音乐会包含的作品有:
惠民音乐会
这是国内特色的音乐会。因为交响乐团的开支是非常大的,音乐家们都有高超的演奏技巧,所以音乐会的票很贵才是正常的,欧美等地的交响乐票都比独奏票贵,很多乐团也是通过高品质的音乐输出以及宣传赞助,才能盈利。国内的环境特殊,国家为了推广音乐会,给各地乐团进行补贴,所以才有票价20元、甚至免费的音乐会,这样的音乐会在当地一般也是最好的乐团,如果自己所在城市有的话,去听就是了,很划算,可以根据作品来决定是否带孩子去听。
学生音乐会
这是音乐学院的特色,有许多学生有毕业任务或者演出任务,所以免费开音乐会,通常这样的音乐会不大宣传,贴一个海报就演了,所以大家可以常常去音乐学院看看,大部分音乐会都是免费的,有些可能收20元门票钱。不过这样的音乐会品质参差不齐,因为有的很优秀,有的很差,既然便宜,也就别太奢求质量,如果遇到优秀的学生,还是很划算的。
<hr/>关注我的专栏,与音乐、钢琴有关的百篇文章、千首钢琴演奏示范:
我讲授的课程:
我编著的乐理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