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成人学钢琴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复制链接]

442

主题

1862

帖子

274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48
发表于 2023-1-23 09: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北京
成人学钢琴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31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发表于 2023-1-23 09: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IP:香港
前前后后教过十几位成人钢琴学习者,我只想说我真的很佩服大家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毅力。其中教过最大年纪的学生是一位老爷爷,65岁了,身体非常健朗。
尤其是练琴的热情,一大早带着午饭和水壶就去琴房练琴了。我和一位钢琴学校的老师是朋友,在国内的时候帮忙代课。每天学校刚开门,这位老人家就已经骑着自行车来报道了。
———分割线——-
后来出国读研读博,同时在修钢琴教学法的研究生学位。我才意识到国内针对成年人钢琴教学的空缺是多么的惊人。
有的成年学生是用汤普森启蒙,有的用哈农,车尔尼。但问题是,这些教材并不是针对成人初学者最佳的教材。国内市面上可供选择的教材少之又少,很多学生一开始学琴就已经丧失兴趣了。
分享一本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专门针对成人钢琴学生的教材。(全英文,仅分享,不售卖,翻译件仅供自己的学生使用)


菲伯尔-成人钢琴教材-All in one
本书涵盖初期学习阶段所涉及的所有理论-和声-触键-读谱-节奏等知识。单元章节设置,非常系统全面。曲目大多选择乡村民谣,爵士,简易古典音乐改编版,交响乐改变版...
成人学习钢琴,很多人在用菲伯尔的piano adventure。问题是,那本书是给小朋友的...为什么成人钢琴爱好者不值得拥有一本属于自己年龄段的教材呢?
最近关于这个课题研究了很多,希望自己能早日读完博士,毕业之前写出来一本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钢琴成人零基础教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23-1-23 09: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34岁学起,专业老师教,哈农、拜厄、车尔尼古典路线(下面有各教材学后感),每天练琴1~4小时。持之以恒,学无止境,其乐无穷。
长文预警!早就想写写自己高龄学琴的流水账全记录了。从经历心态、练琴感悟、到一点微不足道的经验,誓做本问最长答,吼吼。

一、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钢琴梦
其实我没有。生于八十年代初,学钢琴对普通家庭来说还是挺奢侈一件事。我的音乐教育启蒙特别朴素——幼儿园到小学的音乐课,但我发现这么朴素又免费的教育大多数人都是浪费的,小学音乐课都教过五线谱和乐理而且还教了好几遍你们记得咩?
四五年级的时候好朋友报了个班学电子琴,给了我一个契机,也跟着插班去学。父母给买了一台雅马哈,三千多,顶当时一个人大半年的收入。与我相比,显然我妈更有钢琴梦,她常念叨,以后一定要给我女儿买一台钢琴。光想买,不想学。那时候钢琴想像中大概一万价格,其实也还好,真正劝退的是学琴价——我一个好友自小学钢琴,当时听她说家教每周一节,价格是60。60??天文数字好吗!我电子琴班一个月才三四十,一周两节课,一班10人带家长同上,课上提供每人一台雅马哈。可知当时差距,学钢琴是土豪专享,我去朋友家常常羡慕地听她练琴,抽空蹭弹两下小汤。
我是练琴非常自觉的那种小孩,甚至有时会反过来嫌我爸妈也不管我。电子琴学了两年,学校说大家该考级了,看看自己打算考几级我们重新组班吧。当时主意正,铁了心不想考级。又觉得自己乐理差不多明白大概了,不会的和弦也知道怎么查,往后学的教材也都有,无非就练呗,自学完全可以,于是决定干脆不报班了,继续自学。
事实证明,自学不行!
不行的原因,能力和条件倒在其次,主要的阻碍是强迫性动力不足!可持续性差!
比如我拿起一本教材打算苦练,第一天兴奋异常,一口气就撸大半本,恨不得每个都先试下听听什么调,想着以后再逐一精练。摸下来后,就不想弹自己认为不好听的,既不好听,又要费劲练,动力不足,看到就翻页!于是慢慢只弹觉得好听的,可是好听的弹到难的地方又水平跟不上,勉强练一会儿烦了,又去弹好听的简单部分。到下一次练琴,重新repeat一遍上述流程。结果就发现,弹了半年没有丝毫进步,难的练点都规避了,技术没有提高,喜欢的曲子也总练简单部分,曲库没有增加。慢慢才意识到——
想要技术提高,必须要有弹不喜欢曲目的强迫力!这种强迫力是很难在自学中获得的。
——也许这样说很极端,但我多年后系统学钢琴后,更觉得这是硬道理。只有打怪升级的推进节奏,和还课压力的监督感,才能让你去撸那些难而有用的曲目,技术持续稳进。
慢慢电子琴就这样荒废了,偶尔擦灰擦到打开弹两下,永远是上课学习巅峰时期的那几支曲,自学时期的一支都记不住。

二、想学钢琴,不是现在
虽然早就接受这辈子来不及有钢琴童子功的事实了,甚至根本连钢琴都没摸过几次,但是潜意识里一直坚信,我今生肯定会好好学钢琴的。只是,不是现在,跟所有想学未学的拖延症患者一样,永远的not now:
——大学时有空闲了,发现学校里还有琴房办卡才60包一学期。可是就去了一次,发现也不会弹几首,没人教,not now
——上班了,常年876,每天挤地铁回家累成狗,连陪家人时间都没有,谈何学琴?not now
——改自由职业了,时间可以安排,但收入减半,养自己都费劲,花大价钱学琴自娱自乐也太说不出正当理由了吧,not now
……
每想一次,每多一个借口。终于明白为什么老年大学里钢琴特别热门,认识好几个阿姨,都是退休后买个钢琴供家里,不管会不会弹,一辈子的“钢琴梦”算是终于实现了。想得我吓一个激灵,不能等到那时候哇,学钢琴,必须,马上,开始!终于在34岁高龄,走出了妄想和现实的临界点,迈出找老师的一步。

三、找老师,比找对象难
在问题下我发现很多人难以迈出学琴的第一步都是因为“不知道去哪找老师”。总觉得好老师应该是口口相传知根知底靠谱人介绍的,可哪那么容易找呢?当时我刚迁居到一个很小的城市,人生地不熟,只能从向任何人都开放的琴行找起。可是琴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后来我没买琴前去过几家琴行练琴,听到旁边上课,其应付程度,让人飞汗直下三千尺。
先明确自己的需求:我从打算正式学琴之初,就确定要系统古典学起,不学速成,不弹流行,不怕苦练。这种诉求在所去琴行根本得不到任何响应尊重,一看是成人就让你报速成班,或者给你安排一个完全没有音乐学习背景的业余老师,“包你会弹N支曲”。可怜本人心比天高,也看过知乎大神们劝告,一心只想找九大音乐学院背景的,琴行表示,在咱这小城市根本就没有这种老师。想想也是,我父母朋友家孩子,小时候学过一阵钢琴,幼师毕业,这种我尚“嫌弃”的资质,现在一线城市教钢琴300一节课生源多到飞起,这种行情,我又何德何能上哪去找音乐学院的?
踏破铁鞋,功夫不负,哈,我在网上找到一家居然肯烧钱做网站的本地琴行,上面列出引以为傲的师资招牌,有欧洲留学归来的,有某某音乐学院的。当时做了一个日后看来相当明智和幸运的决定,就是并没有马上打电话咨询,而是直接walk in去了这家琴行。可巧去的那天我意向的音乐学院毕业的L老师正在教课,被我堵在前后学生交接课间,上了几分钟的试课。
L老师,二十多岁的小姑娘,某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一两年,完全用教琴童的方式和要求教我,学了5分钟我就很确定,这就是我要找的老师!
事后跟老板联系要报课我才知道,L老师平常不收成人学生,电话里点名报直接就被老板拒了。只是赶巧我是堵着去亲见的,试下来L也觉得孺妪可教,遂成师徒。缘份撒~
当时也真是自作多情,无知者无畏,光想着自己挑剔了,没想过老师挑不挑你?事实上国内教琴市场就是这样,大多老师都不愿意教成人,之前我挑剔过的几家琴行,还是老板给我挨个老师问的,看看哪个愿意收,大部分都不愿意。有个某不知名大专音乐系的,业余在省音协做考级评委,乞怜我愿意收,老板问,异性介不介意?我说算了,异性不介意,资质介意——也是学上后来才觉得,异性可能也应该介意,毕竟总会从琴行上课转成家教的,有家有室的,老要孤男寡女相处好像不太好。
在普通琴行找老师,你会发现不仅好老师凤毛麟角,也没有年龄大一点的老师——因为大众看来老师是经验行业,越老越经验丰富越抢手,老老师多年来早就积累了足够的生源渠道,没必要挂靠琴行白给老板抽空。所以琴行里都是年轻老师在刷人脉和经验,早晚自立门户(我老师没多久果然也自立了),或者毫无资质的在混课薪,聊以糊口。珍贵资源永远不是直接向大众开放的。
话说回来,这也只是我自己非要高攀的个例,找老师最重要还是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琴童路线找学院派,入门路线、流行向、想学特定曲目向,也能有针对性地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老师。我中间接触一个琴行老板老头,应该也是自小学琴,曾经酒吧伴奏为生,弹的在我外行看来是很好了,但是听说我要汤拜车练起,跟我说没必要,他教我一年让我即兴无忧。我是不需要,但如果要想学流行的成人学生,找他应该比找我老师高效。

四、学琴就是开始难,中间很难,最后也超难
终于开始正式学钢琴啦。鉴于我乐理不用从头学,老师给布置从大汤开始,排出哈农+大汤+拜厄+钢基,四本首发阵容,每堂每本视难易程度,三条~半条不等,钢基、大汤逐本来,拜厄四分之三左右加入小巴,拜厄结束接上599,599没多久开始小奏鸣曲。599接849,小巴结束接二部、三部,中间还穿插部分当年考级曲、英皇、老师给摘印的散页单曲等等。逐条逐曲来,没有跳过,偶尔曲目还课不好会加练一周、两周、三周……连我老师也表示这样有充足时间挨个练很过瘾,现在教的琴童大部分考级指向,没时间弹所有,她自己小时候上附小附中时也都是老师给挑着练的。
我个人特点是视奏强,拿谱快;缺点就是成人的通病——僵。开始我还没意识到,自我感觉相当良好,总觉得咱好歹也是小时候学过琴的,半个童子功呐,手型没问题,弹的过程中感觉自己运指老流畅了。结果在学了半年左右的时候,拿手机录了一段,看下来崩溃了——那就是鸡爪子在挠琴嘛?!手型丑到爆,客观一看跟自己想像的差距太大了吧,尤其是我自认为还挺灵活的右手,触键简直惨不忍睹。
那次看下来真的大受打击,严重认识到我其实并没有什么童子功的事实。后来上课跟我老师说她却很淡定(毕竟比我自己看得清楚),后来她注意到我开始有意识地别扭地调整手型,还安慰我说,其实不必这么纠结,中国琴童早前是特别强调“握鸡蛋”手型,近年西方观念传来,对手型的要求越来越不是那么“标准”而局限,也看到很多西方琴童有各式各样在中式教育来看奇葩的手型,人家也能很好地演绎。现在提倡的是“自然”,只要没有折指之类的致命错误,任由手型自然进化。
这番话很有用,后来我没再纠结,就继续练琴,每天基本保证一到两小时,有时三到四小时,再过一年录下来看,果然手型大有改善。所以由此知道,手型是练出来的,不是摆出来的。也许终究不能练得标准好看,但是练的积累足够多,它总会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手型这件事在钢琴界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门槛观念,所以就当我纸上谈兵好了,你绝不会在本答案下看到我贴自己弹琴的视频,因为可以预想一定有众多的“专业人士”过来指责手型的丑陋,别说专业的忍不住,就是我自己看到贴吧之类的传视频,也会难免被洗脑暗搓搓地想:这手型,一看就不是童子功呢。没办法,身处人世间,歧视链是永无休止的,优越感是药不能停的~~~:)弹琴的快乐是给自己的,明确就很坦然。

五、教材胡评
跟别人一比,发现自己对童年荒废矫枉过正,现在最大特点是不跳弹,全面细撸。前前后后撸过不少基础教材,虽是业余中的业余,抛砖引玉,就从业余角度分享一下这些常见钢琴基础教材的弹后感吧——
《哈农》,基础最大争议,绕不过去的坎。专业老师喜欢强调哈农对手指力量锻炼的重要性,但我个人体验,哈农的锻炼效果,在脑,不在手。哈农那些基础音阶跑动,动脑弹和无意识肌肉弹,从听感来说也许没有区别,但是对个人的训练可能天差地远。
我最早是把哈农当识谱练的,因为我以前电子琴纯键盘曲目比例少,弹过半本拜厄又都是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不够熟。初练哈农我就只看左手谱,其实弹音阶可以不看谱,反正是一个音一个音往上往下就是了,但是你心里有数,刻意视奏,效果大不相同。我低音谱号就通过每天几遍哈农练熟,哈农的音域跨度又特别大,很高很低的不常用音也能训练到。
接着练听。你的手在跑动,可能力量有在被练,但无意识的往上往下推动中,你知道自己正摁下的是哪个音吗?哈农因为不用操心下个音往哪找,有足够时间在脑里对应,我在弹哪个音?熟悉它的音高吧。
说句题外话,练耳这件事。记得知乎有个问说有什么能力是错过了童年时期就永远不会被培养出的,有人说听音。我深以为然,弹琴、学音乐、学艺术,这些其实都没什么,程度差异而已,只有练耳是真的分界明显。我小时候在学琴时期上过几个月的视唱练耳课,记得很清楚,并没有过人音乐天赋的我,当时在训练一段时间后,可以准确无误地听写出单音旋律,和谐的三音和弦,班上大部分的小孩都可以。而现在每天练琴,高强度与音乐接触,却再也找不回当初的听音扒谱能力。
虽然不能准确扒谱,但训练听音还是有用的。哈农练力量之余还有很多可以植入的想法,比如熟悉键宽,盲摸盲跳,转指的时候是机械记忆还是知道自己两手分别正在干什么,无意识地弹和有意识地弹获得能力是很不一样的。

《拜厄》。拜厄对初学者很友好啊。一本最早让你感觉到自己可以双手弹琴了的谱子,而且还有点旋律感,不像599开头那么言语乏味面目可憎。拜厄有两个问题,一就是我刚才说的,低音谱号出现太晚,训练不足。大半本左手高音谱号,给日后转用低音无端制造别扭。二就是后面那些民歌程度尴尬,对于它们出现在拜厄中的位置,程度有点超前了,处于当时拜厄水平的弹起来较难,所以很多老师选择跳过不教。可是那些小曲子明明都很好听,不学可惜了。我的建议是,按顺序学的时候跳过,等弹到599中段水平,再回来练这些,你会发现当时感觉练起来难到不行的现在一弹原来也就是视奏曲目,而曲子又比那些破练习曲好听太多,值得一弹。
《599》。哈,599,建议以后封面加个副标题——《不弹不是中国琴童》。它在中国钢琴启蒙界就有这么震撼的地位,所以毁誉也都最多。我觉得599功能适中,不多好听,也不多难听,有训练性,但是训练方向又比较单一。以我一周一条的速度,就当是调节过渡,还不至于到对它形成生理型厌恶的程度。599就属于需要“强迫型训练”的教材,不要一次练太多条,不然很容易略过乏味别手的,从而错失真正值得训练的点。说599音乐性匮乏的,那是还没开始弹849。本来我对老车并没太多意见,但到849,真的无F可说。遂略849不谈(不谈但是弹了,哭)

《钢基》。不是琴童必弹,老师们都很喜欢给成人学生用。钢基最大特点就是风格多样性,各个时期的,洋的,中的,都有。中国风曲目算一大卖点吧。不知道是不是音乐学院有鄙视中国风的价值传统,我老师每次教到都会吐槽中国曲子钢琴编得不好,难听又别手。大概老年人的缘故吧,我很喜欢吖。钢基真的赞,风格太多元了,但相应的问题就是程度不怎么递进,忽难忽易,以我几本基础教材同时推来比较,钢基明显比别的程度深一些,但是曲目丰富好听,世界名曲一大堆,有利于业余或成人提高练琴兴趣。钢基还有一大特点是谱密,翻看还看不出来,弹你就知道了,我一周一曲,钢基还有很多跟599巴赫重复的就跳过了,那边大汤撸三本了,这边才一本多点,容量极大。
但钢基不适合只练这一套和自学,训练着力点东一捶西一棒,风格也各有不同的要求,还是要配合别的打基础的教材同时来。

《大汤》。跟钢基的选曲相比,大汤有点过时,简单部分风格过于低幼化。名曲选录又多是简化改编版,这点不如钢基,更不如英皇。当然这也是个人口味,有人可能喜欢,毕竟各大曲谱网站最火的都是XX简易版,但我是与读梗概缩略相比,宁可读节选,虽然管中窥豹,至少感受一下原汁原味。
大汤的优点显而易见,就是非常系统、递进地加入到池子的名言——当当当,知识点。每课加一点,强化训练一下,曲目所有知识点都可以在前面课程中找到。循序渐进不跳地学习,就能扎实地掌握到基础知识,遇难点就按图索骥。名家介绍、曲目背景之类的,我也会读读,比别的教材人性化,倒也不错。

《布格缪勒》。入门级题材最好听的一本了,有音乐性,对比之下车尔尼就是哈农。曲风简单又多样,表情训练丰富,不是老车那种上行就渐强下行就渐弱的套路,功力不同时期,弹出来的效果会有明显区别。缺点是太薄,25条,感觉也没学到什么就结束了,刷了点曲目量。难度适于在599中后期加入,作用相当于课本之外的“参考课外读物”。

《小奏鸣曲》。弹这本,顺序决定感受。弹过都知道,小奏鸣曲页面顺序是按作曲家来的,而目录里有一个建议练习顺序,是按从易到难排的。我老师没管这套,我直接就按页面顺序来。克劳仁兄弹到吐。克劳有几首在建议里是排很后的,结果就是练那几首时程度对我来说明显偏难,每周心理大负担,天天练到死。等熬出头到克莱门蒂,又突然太简单了,地位落到塞牙缝时间。建议还是按着推荐顺序学吧。
奏鸣曲,看定义就知道,就是为钢琴这一乐器专门写就的,弹的感受跟其它类型是不一样,跌宕起伏,有特别的弹奏乐趣。多个乐章,自己完整性体验和主导风格,练熟之后很有成就感。而且拿相对大点的曲子一比,门外汉也能感受到水平高下,克劳、克莱门蒂之流弹多了感受套路化还是很明显的,而贝、莫级别大神,不管听起来风格你喜不喜欢,上手就知不同,于我通俗来说,就是打破套路,无法走我惯常的机械化视奏路线,相当别手。尤其是莫祖宗于我,一言难尽。老师说小孩都很喜欢弹莫扎特,蹦蹦跳跳,弹起来开心。大概老人家早已丧失童心,没那么容易快乐,弹起那叫一个糟心。
小奏鸣曲,皮薄馅大,曲量又长又多,保你弹后面忘前面,而技术在不断进步,重弹总有新体验,实为居家旅行,练级打怪,消磨时间之首选。

《巴赫初级》&《二部三部》。神作当然要放在最后说,跟每天练琴顺序一样,巴赫必须放后面,不然巴赫练完再弹什么,那都是天地无光黯然失色。巴赫的逻辑之美,只能意会,无法言传。我认识大部分成人学琴,即便按古典学法,也常常是跳过巴赫,我觉得千万不要啊,错过了精华。即使觉得巴赫难,赶鸭子上架硬弹也应该感受一下。《小巴》前半部分难度还可以,但是他的难易体系又很难拿车尔尼系列来衡量,有可能你都299程度了,巴赫上手还是觉得难,巴赫自成体系。另一部分人又极端,觉得小巴简单,后几首一点不简单啊,比二部难,多的达到四声部,弹到位总有新境界,使劲练吧,真的能感觉到世界可以划分出更多的次元。到了二部三部又是一番再生天地,常常是变调到神经错乱,又突然一秒钟毫无痕迹世界精确回归轨道的秩序感,太奇妙了。
缺点:以上所有巴吹都是练琴者主观感受,如果你不是大师水平,弹巴赫外人听起来只会想死。我都要趁家里没人时抓紧练,邻里关系紧张,家人脾气暴躁,隔壁小孩考试期间,切勿长练巴赫,会被砍。
暗自有个狂妄的目标,这辈子死活要弹到平均律不可。没敢跟老师说过,我已经是她目前为止成人学生的极限了,常常对我表现出“毕竟没有童子功”的惋惜,但有信心我英皇八级指日可待。

六、最后一定要升华下,上价值了
人生过半,经历纷杂。回想只有小时候短暂一段时间,课业还不算繁重,社交尚没有平台,曾心平气和无欲无求地做过一段时间自己想做的事,看自己爱看而没用的书,学自己想学而并不需要炫耀的知识。渐渐生活过得越来浮躁,做事情越来越功利,旅个游打个球,都要摆好看姿势发朋友圈,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又多了技能,添了经历。
也许我童年时学琴,还会有功利指望,想着有一天我可能当众一秀,考试加分,表演出风头,异性星星眼,同性羡妒恨,好一番风光景象。
而高龄学琴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到尘埃里了,知道自己大师无望,炫耀无能,直接断了浮躁念想,从而回归到最纯粹的认知,学琴从此就是我和琴之间的事,而它又是一个那么繁复浩大、无休无止、打不到通关的巨项工程,这让人多有盼头呐。现在我不需要知音,也从没想过要哪天“露一手”,毕竟一个成年人每天花很多时间来干这件“没用的事”,在周围人看来本就不太正经,藏着掖着还来不及。心理素质也不行,我爸妈来家住时我练琴,想到有人听都会紧张,就这点出息。但在一项技能中节节攀升的内心愉悦感,简直没法用语言形容,全身心地投入到练琴中,不会再玩手机,不会胡思乱想,远离焦躁不安,定定心心地享受专注,进入另一个忘我的世界。
让人更慰藉的是,这是一件在漫长的未知人生中,你很确定能自己主导的事,哪怕有一天环境巨变,亲朋陌路,命运多舛,它也会永远陪伴你。音乐,琴,和你。
谁说变老不好呢,这个境界活得不够长是get不到的。就像我老师最初的时候建议我练琴方法,说,你平常可以每练二十分钟休息五分钟,我很多学生都觉得这样练更高效,因为一直练强度太大,会脑袋瓜子嗡嗡的。我说,那是儿童的世界。我们成年人一天到晚都脑袋瓜子嗡嗡的,只有练琴的时候才是逃离,才是休息,才是宁静。
共勉吧~大龄琴童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8

帖子

26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1
发表于 2023-1-23 09: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2020年7月29日,更新一个视频。
更新一个作业的视频吧,忘记是拜厄哪一条了
<a class="video-box"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1121846064629518336"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pic1.zhimg.com/v2-8647e8b679b4b0daceb82bc2f1ab9b70.jpg" data-lens-id="1121846064629518336">

https://www.zhihu.com/video/1121846064629518336

以下是原答
----------------------分割线----------------------------

2016年的时候,在小区看到一家钢琴工作室的招牌,鼓起勇气去找老师了解了一下学琴的一些事情。进门老师就问:你的小孩要学钢琴嘛?我很尴尬又很胆怯的说是我想要学。总之聊完之后我放弃了,主要原因还是老师说成年人学琴很难。其实我很喜欢音乐乐器,钢琴的声音让我觉得很幸福。2018年十一的时候因为外婆生日,回家听了小侄女弹钢琴,那种想学钢琴的愿望又涌了上来。我又去找了当初的那个钢琴老师,就这么坚定的报了名。
2018年10月18号,人生中第一架电钢琴,终于开启了追梦的道路。从小汤一开始,一点点的练习,学了一下小汤一和小汤三。然后就开始学大汤一还有拜厄,配合着巴斯蒂安,什密特手指练习。老师还会根据我的学习情况另外找一些练习给我。
2019年3月1号,我卖掉了电钢琴,换了一架真钢琴。对我来说电钢琴在练习的过程中就只是练习熟练度,我的耳朵,手感,发力,这些都已经不能满足我的学习需求了。
2019年6月8号,我上了26节课了,拜厄练到第88条。配合着还有绿皮书钢琴基础教程1,和弦 音阶与琶音,还有很多额外的基础练习。
在学琴的这段时间,我基本是保证每天下班七点到家,七点二十开始练琴练到九点多,周末的时候练琴时间更长。一直觉得自己是学琴中的老人家,而且后悔没有早一点开始学。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外我还练了一些自己喜欢的曲子,现在已经没有时间练自己喜欢的曲子了,因为每周作业都够我练的了。
关于学琴的感受:1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尽早做,我是学之前想清楚了自己为啥要学。学琴之前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的意思,下班的时间大部分都被我浪费掉。仔细想想我长这么大好像除了单身,没有长时间坚持做任何一件事情,这次学钢琴我想跟自己较较劲。2学琴以后我没有太多时间去玩,聚餐。尤其是工作日,我要是答应谁的约会那肯定是在我心里相当有分量的人了。偶尔出去吃个饭到了八点我就会想着要回家练琴。3学琴过程中心态很重要,不要急,结果心不要太重。从来没有接触过,就盼着一节课或者一个月就能弹卡农梦中的婚礼,那是不现实的。我是从基本功开始,学的方向是古典钢琴。这一点一开始就是跟老师沟通好的,我想要一点点的学好本事,老师也教的非常好。4看到那些音乐学院的学生会很羡慕,经常会有想去再学个音乐的念头,我可能是太飘了吧,说到底还是心里的那种对音乐的渴望,希望自己变得更好。B站看那些厉害的钢琴家演奏,会觉得自己好渺小,那是我一辈子都不可能达到的水准。5老师说我的进步很大,爸妈听我弹琴也觉得很惊讶,我自己也是学的很有成就感。很充实,能一点点就这么往前走,不想太多关于学的结果的问题,好好享受学习的过程。每次去上课我都会觉得很幸福,除了好好上课还课,其他的都会被我忘在脑后,老师的工作室就给我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后来在学的过程中我才知道老师不太愿意收成年学生。感谢老师对我的信任和教导,坚持自己心底最渴望的东西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最后附上一个最近弹得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12000505762577612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

帖子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4
发表于 2023-1-23 09: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云南昆明
更新一下~
2020年10月 刚过钢琴十级
32岁开始学,至今7年~ 也算圆梦了
分割线 以下原文
__________


32岁开始学琴,至今5年,钢琴8级~
第一次见老师,她说你想弹着玩,还是其他目的~
我说,我想好好学~所以从拜厄开始学起,巴赫也弹,599,849也弹~至今没弹过流行歌曲~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弹不完~~~
老师又问,你想考级吗?
我说,我不是以考级为目的,我不是为了证书~但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考级,因为我需要测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水平~
然后就这么按部就班,不知不觉就考到了8级了~

说说老师,成年人学琴会比较慢且容易紧张,老师脾气很好,从来不凶我,估计知道,一凶我就傻了,我也很珍惜这个机会,能力不够,只能拼态度了,很少请假,老师比较认可我~
说说学琴的日子,每天保证一小时练习,拒绝无用社交,下班了就赶回家,过得像小学生的日子~
就算有社交也会中途离场,比如今晚聚会是吃饭➕唱歌,我会吃饭后就走,保证八点以前回来可以练琴~
说说感受~
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大好青年不出去浪,每天闭关~单一但不单调~内心充实~
说说弊端~
1.成年人学习 学习能力不够~已经过了最好的黄金时期,手指也不够灵活,所以脑筋慢➕手指僵,不要气馁,相信每天练习会有进步,也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段就要认怂,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
2.诱惑太多,总想出去和朋友玩或者聚会,下午茶,宵夜。把自己关起来,学会独处,学会静心,人生是场修行,弹琴也是~
3.杂事儿太多,工作一天,回去已经累成狗了,cpu实在转不动了,弹琴会比小孩更辛苦~没小孩那么单纯,洗衣服炒菜做饭,都会占用时间,手指也会劳累,所以我会有意识不做太多家务,让手休息~
虽然如此,但如果再来一次,我依旧这么选~~
认真弹琴~认真做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8

帖子

2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7
发表于 2023-1-23 09: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我是一名理工科男,半路出身,我直到20岁的时候,对钢琴还是一无所知。那时候听着肖邦的夜曲,我以为这辈子也没有办法学会钢琴了。后来我学习编曲,不得不用键盘,于是学习弹奏键盘。

现在我32岁了,我是一个老师,在线上教钢琴、编曲、音乐制作。

这十二年里,我一直在自学,也一直在探索成人学钢琴的更简单有效的路径,我和大家说说这十二年的学习经历吧!




2004年,我从南方的小县城,考到了北京的重点大学,学的是工科专业自动化。到了北京,大城市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最新鲜的就是音乐。

我开始和班里的其他男生一样学吉他。现在想想,那时候学习的环境虽然艰难,却很快乐。

没有吉他,我是借的宿舍同学的吉他学的。

没人教我乐理,我就天天捧着《李重光乐理》和《简明和声学》看,虽然很多看不懂,也依然咬着牙去啃。

还有最头疼的听力训练,每晚去学校找没人的角落拿着mp3练习,因为脸皮薄,唱的时候不敢太大声,稍微周围一有动静我就不敢出声,就怕被人看见,怕丢脸。

那个时候的我,就好像刚冒出地面的小芽,如饥似渴地想要学习音乐的各种知识,疯狂吸取音乐的养分。

在学校里看的一次普通的乐队演出,让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当我看到那个电吉他手飞速地弹着solo时,仿佛有人给我的身体打了一针兴奋剂,我感受到自己的肾上腺素在飙升——太酷了!那就是我想学的音乐啊!

于是那个时候每个月才600块钱生活费的我,热血沸腾地买了一把Fender和音箱,一共花了700元(后来才知道那把fender是假的……);又买了VCD教学,每天在宿舍里练习,晚上熄灯之后没办法练,我会去宿舍中间的小隔间,不接音箱练爬格子。每当有夜猫子同学半夜经过时,都会被我吓一跳。

这样练了半年,进步飞快,离一个超酷的吉他手不远了!




然后我开始自己写歌了。

我始终记得,我写完第一首歌的时候是多么兴奋。那时候我连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都还没有,太穷了……我借用了同学的笔记本,装了cooledit粗糙地录了一个弹唱,激动地发到网上。现在想想我当时写的歌简直太low了,第一句歌词是“他是个大傻瓜,一天到晚弹着他的破吉他……”

后来我想学midi编曲,攒了很久的钱,终于买了一个台式的电脑,可以开始学习编曲了。那个时候学习编曲资料是真的匮乏,我像大海捞针一样,在网络上漫无边际地搜索资料,几乎所有有用没用的资料我都看过,所有乱七八糟的问题我也都经历过。也正是这种经历让我明白,一个想要学习编曲的人想要什么。

刚开始我听歌曲里面的所有乐器都是糊的。网络上看到好多大神说:“你要提高,先去扒带。”“那该怎么扒呢?”“多听就行啦!多听就会扒带啦!”这样的对话,其实是会让人困惑的,到底该怎么听?从哪听?不知道啊!何况当时我听东西时还都是一团浆糊。

后来再回头看,我想给学音乐制作的同学一些建议:不应该上来就先去扒带,要先建立认知(比如训练听力:听音程、和弦;歌曲中最重要的手法以及常用的和声技巧等等),再去扒。去印证你学过的东西,不然扒出来的东西都是错的,这样意义也不大!




大四那一年,我清楚地认识到:我对所学专业的职业并无多大兴趣,我只想做一份和音乐相关的工作。

但是我能干什么呢?我想:我太菜了,根本没人会要我这样的。但我还是试着投了简历,并因此得到了“喜鹊录音棚”工作的机会,职位是“音乐销售”,换句话,就是一个到处卖歌的。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录音棚真是卧虎藏龙,创始人是一代音乐教父陈彼得,窦唯和其他北京知名的摇滚老炮儿都在那里录专辑。在那里,我认识了对我人生影响特别大的两个人,一个是我的入行师傅张璐(现在的摩登天空音乐制作部总监),还有一个是亦师亦友的徐又老师。




和窦唯

面对着录音棚里那么多的大神,我每天在录音棚待着,什么都不会,就看我师父做混音。一开始什么也看不懂,对着顶级的设备和器材,我手都不知道往哪放。后来天天跟着师父讨教,回家自己再在网上看一些教程,才慢慢把修音、Protools和简单的混音操作都学会了。




回顾这一段学习经历,我想提醒那些和我一样半路出家的,想学习音乐制作的朋友,一定要警惕低水平重复。

那时候我在短短的一天里要做听力训练、练琴、编曲、听歌,这些我统统都想学,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没学到什么,甚至有些还退步了。我意识到我陷入了一个反复学习却没有提高的状态——这就是低水平重复。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我当初所做的规划,其实跟我的生活、工作,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连接。我不知道我具体想要什么,我只知道我要学好音乐,成为一个好的音乐人,可这恰恰是我停滞不前的原因——因为没有认清自己以后的方向和当下目标的关系,导致我的计划无论怎么去做,都不会产生好的效果,想要的太多,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录音棚虽然很多大神,却一直赚不到什么钱,两个月后,公司倒闭了...…

我由此陷入了人生的第一个惨烈的低谷——赚不到钱,连生存都很难,在音乐上又没有进步,仿佛看不到任何希望。

这导致了我长期的压抑与焦虑,我的身体状况也每日愈下,最后得了胃出血。我清晰地记得那次去医院,医生给我开了药,我去取药的时候一看价钱就傻眼了,200多块钱,对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然后咬咬牙就走了,没有买药。最后严重到我喝水吞咽都疼……

后来开始出现了转机,一是通过吃中药调理,我的身体好起来了。二是我写的歌《喜欢你》,被BOBO组合(井柏然 付辛博)作为主打单曲发行,那是2009年,选秀当道,BOBO组合正红的时候。

一切步入正轨,我似乎要开始上道了,却还是困难重重。

卖歌赚钱太难了!首先是圈子小,机会太少。而且很多歌被收了,却迟迟没有回音,又是漫长的等待。最难的一点,是持续的创作力。对于我来说,如果写所谓的通俗流行歌,一天写10首都可以。可是这样写出来的歌曲太普通了,很难被选中,就算选上了,也无法成为主打歌。好的歌曲其实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只要通过科学训练就能达到,最难突破的就是“意料之外”。而一旦长时间写不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很容易就此消沉。

为了挣钱,我不得不继续做编曲。编曲虽然赚钱比写歌快,但是好的编曲和差的编曲,价钱有着天壤之别。

好的编曲和差的编曲的差别在哪里?我当时编曲就算差的,完全没有思路可言,就是一堆乐器往上叠加,根本不知道声部的排列,从来没有过“做减法”的思维。听起来觉得力道不够了,我就拼命加乐器,可这根本不是那回事。

困难重重,却没有人指导,我只能自己琢磨,成长得特别缓慢。

我好像又回到了刚毕业那个时候,质疑自己:做喜欢的工作,用音乐养活自己,我真的可以吗?

因为能力不足而导致的种种问题,让我感到沮丧,渐渐地,我心里开始对自己说,“我可能不是这块料,还是算了吧,干点相关的,说不定还有出路”  。 于是,我退缩了,我放弃了坚持做音乐的道路,跟别人去搞所谓的音乐公司,




我想跳出做音乐本身的路,因为我已经完全否定了自己,自认为自己做不到。

可命运对我还算眷顾,一年不到,就让这个公司黄了。

这时候我已经毕业2年多了,当又再次面临人生的选择时,我发现,无路可走的我只能接着开始做音乐。这一次,生活依然不会心疼你,它继续打击你:“怎么着,还回来呢,你没戏的”。而我渐渐懂得,无论如何,生活都是对的。它让我痛苦不堪,它让我没有体面一说,它让我永远为下一顿饭,下一个月房租发愁。看不到前方的尽头,失落感似乎一直会围绕着我。

在此后3年的时间里,我每一天都活在极大的焦虑中,我嫌弃自己进步太慢,想学习想提高,但是又要每天担忧自己的生存能力。

直到2013年,我看了一本书,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看完那本书的2天内,我迫不及待地疯狂丢弃了几乎我一半的物品。我仍然清晰地记得,我坐在我空空的电脑桌前,极其安静、平和——我的焦虑感消失了。

原来做减法的感觉,这么美妙。

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我的音乐也有了质的变化。我终于认识到,音乐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你的人生如果过得轻松,其实音乐学习也会变得很轻松。通过那本书,我定义了自己生活和音乐的核心理念:做减法。这也是我后来的创立的“简法音乐”理念的初衷。

也就从那时开始,因为音乐上的进步和编曲能力的提高,我发现我开始能够养活自己的生活了。原来,沉淀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如果你18岁,你不要想着你25岁就功成名就,如果你25岁,你不要想着你已经晚了,给自己多一点时间,10年?20年?我坚信,回报一定是有的,并且是超乎你的意料的。

后来的几年,发生的事也有很多,无法一一说完。很感谢当时朋友们对我的帮助,比如徐又老师就对我影响很深。对我来说,你身边如果有一个这样厉害的音乐人,他可能不会每天都和你说长篇大论,但他就和你说一个概念,可能你一下子就被瞬间提升了!徐又老师之前在德国学吉他,他各方面都非常全面细致,当时他教过我一个概念,我印象极深,叫:木吉他的“鞭挞”,就是如何去拨弦,他教了我之后,我再录音时音色明显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不是他告诉我,那这个技巧我可能永远都不知道...所以,前辈给你一个“点”,你会瞬间得到提升,从而有一个质的飞跃。




和徐又老师

很多同学跟我说,自己属于“半路出家”学音乐,一直学的很吃力,很想找到一个高效学习音乐的方法。

在音乐行业里,吃亏是福。但我不建议你走弯路。我经历了大家都经历过的问题,甚至我比你们经历过的还要多!我的那个年代没有这么多老师,没有这么便捷的教育渠道,没有人指导给你反馈。我虽然想和中央音乐学院老师学习,但是当时我没有钱,500块钱一节课已经够我半个月吃喝了。所以我想说:“如果你们现在能够用钱去解决事情,记得千万去找一个好老师!”不要东学一点西学一点,先把一个东西学透,你才会提升!避免低水平重复,学方法更重要。

我觉得你的学习应该围绕两大点:
1.方法论
2.系统论

建立这两点,才能在某一项上做出突破。

大家可能经常会有这种感觉:我买了、学了这么多教程,却还是弹不好琴!资料无数,一辈子都看不完。

有什么用呢?它不会让你成为一个高手。

我想说:“认知”不代表你就会了!很多东西别人说了,你可能都知道,但让你弹一段,你就凉了...

所以这就是我当时学音乐的道路上遇到的最大问题!

这两个东西让我一直停滞不前:

1.低水平重复

2.遗忘


如果你也正在经历这些阶段,我希望你停下来思考这两个问题:
1.你做音乐是为了什么?想得到什么?(做创作人/编曲人/乐手?)
2.你现在要学的,是否有一个可以应用的场景?

你需要研究一个重点,知道自己的目标,学的东西一定要有一个“应用场景”。如果你只是觉得一首歌好听才去弹它,那它只是在当下让你爽了,但过一段时间又忘了...又是低水平重复,你并没有在系统里提升你自己。所以学音乐一定要做“减法”!我是真的建议,如果你现在经济条件允许,不要找那些免费的教材啊资源啊,一定要花钱去找好的老师,学习你需要的、该学的课程!当你花了2块或5块钱去买几十个G的资料,那些东西其实就是摆设。你需要的是跟老师交流!去问老师这样做的对错。如果他经历过,他会告诉你对不对,我觉得这才是学习最大的价值!而不是特别分散的,什么都去研究。

做减法!自己该学什么,需要什么,就去认真研究,认真做。
<hr/>最后打个小广告吧,我把我十年来的经验,编写成了一套比较系统,但是又简单的钢琴教程,开始在网上做零基础的钢琴教学。我的班里几乎都是成年后的学生,还有不少三四十岁的老大哥。我不会像古典钢琴的老师那样教学,而是从流行歌曲伴奏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最快上手,学会流行键盘,包括弹唱和独奏。后来,我又开了编曲和制作课。

想跟我学钢琴、编曲、制作的同学,可以加一下我的助教iyamusic666,记得备注一下‘知乎’。

成年人学钢琴吧,目的性和执行力都比未成年人好太多了,反而也有自己的优势,所以不要妄自菲薄,祝福大家都能学有所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