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微信群
音乐学校
搜索
热搜:
四手联弹
C调谱
G调谱
F调谱
十级钢琴谱
一级钢琴谱
二级钢琴谱
小提琴+钢琴伴奏谱
钢琴世界
»
钢琴世界社区
›
钢琴购买
›
钢琴学习经验
›
从Jan Lisiecki独奏会到Gulda研讨会
返回列表
从Jan Lisiecki独奏会到Gulda研讨会
[复制链接]
dsadsadsasd
当前离线
积分
2748
dsadsadsasd
442
主题
1862
帖子
2748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27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7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2 积分
积分
2748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3-2-13 11: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北京
首先先说,这篇文章不是像上一篇那样讨论演奏细节的,更多的是想讨论现今欧洲古典音乐圈子音乐家和听众的关系、商业运作、以及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和看法。但是这篇文章比上一篇还要长,断断续续写了快两个月,觉得太长的可以从中间开始读。
以下是正文:
今年总算想起来提前订维尔茨堡莫扎特节的票,这个有着97年历史的音乐节是现在德国最大的和世界上最古老莫扎特音乐节,规模仅次于萨尔茨堡,而历史比萨尔茨堡的还要长35年。
四月初看票的时候,六月初Jan Lisiecki的个人独奏会的票就已经完全卖光了!甚至wait list都满了!而赫赫大名的法国钢琴家(并且还在德国科隆音乐学院任教)Pierre-Laurent Aimard,六月中独奏会的票在那时还剩很多,顿时感觉这个小孩有点神奇。。。
周六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19点开票的last minute售票处,一开门就冲了过去,但只有后面一个套间,隔着拱门听的座位。要知道之前一天开幕式两首协奏曲,两首交响曲的音乐会我在这里买到了第一排接近正中间的票!
花3欧买了节目单,仔细看了一下他简历,佩服的五体投地:95年出生,波兰裔加拿大人,没有任何德奥背景,2010年就被DG签下了,并且录的是很多成熟钢琴家都不太敢公演的莫扎特!所以对他第一首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还是挺期待的。
听了差不多三个小节,大概猜到了他的套路,音色很美,句子很好,节奏伸缩对于莫扎特来说有些大,但在我刚刚能接受的范围内。之后的几个变奏快的地方额外快,慢的地方额外慢,这个对于我个人来说有点多了,旁边的同学听的快受不了了,但是其他听众都听得很爽。
之后的肖邦、舒曼、拉赫、拉威尔,基本都是如此,典型的商演弹法,普通业余听众最喜欢的那种,基本没明显错音,音乐一切都恰到好处,但是也没有其他让人眼前一亮的弹法、句法、音色上丰富的变化,对谱面的研究也不是很细致。
我是坐在了后面的套间里,声音是经过三个门传过来的,声学效果比一般的教堂还要混,我听到的演奏是打了折扣的。当然,我自己作为弹琴的,在大小不同的音乐厅,不同声学效果的教堂都弹过,根据他的踏板和曲子中的细节大概在脑子里能一定程度“还原”在前面的厅里面听的效果。并且,时间上的东西,比如速度、节奏、rubato,这些和房间音响效果关系不大,而这些东西已经可以把“音乐性”这一部分占了一大半。
回去搜了一下,他原来是有自己的个人Facebook的,但这个主页从2012年就没更新了。
之后他全部的动态都在他的官方账号上,来维堡弹音乐会之前,在山上照了一张特别官方的照片,发了个很公关的状态:
翻了一下他的官网,他的Calendar满的吓人,数了一下基本每个月都是十场左右,并且经常是在一个国家弹了一场,马上要飞到另一个国家,甚至另一个大陆!曲目量也大的吓人,未来三个月要弹11首协奏曲!外加几场独奏。
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当职业钢琴家的原因,宁可不去赚这个钱,也不要这么大的压力和工作强度。前两天在答案Fazioli:怎样克服上台的紧张心理? 里有写,就连天赋无出其右的阿格里奇,那个气压全场,神一样的女人,在后台却是“我感觉不舒服,这个不对,不行我不能弹,我紧张死了,赶紧取消吧,我真的不想弹,我不知道怎么办!”
https://www.pianoworld.cn/video/1005145617781452800
Lisiecki基本上来说就是一个类似George Lee一样的神童,从小就注定了要走职业演奏家这条路,十四岁被DG签下来录莫扎特,二十出头已经和无数赫赫有名的大师合作过。还被Classic FM评为“三十岁以下最有潜力的音乐家之一”。
但整个官网的宣传套路,并不是我们传统印象中音乐家官网的样子:
而是:
给人感觉像:
这个不禁让我想起上个月大师Friedrich Gulda(古尔达)的儿子Rico Gulda(也是一个有能力,并且还有背景,但是放弃职业钢琴家道路的)来我们学校开的Workshop。他现在是维也纳音乐厅的经理人,主要负责演出安排,和我们详细讨论了现今古典音乐的商业运作,也从我们这征求建议。
其中一个点就是“Image Management”,印象管理,古典音乐家也是要建立一定的个人形象的。他可能看在场有两个中国人,没提那位裙子到大腿根的,而是提了这位格鲁吉亚人。她官网的照片是这样的:
还有一位希腊俄罗斯混血的指挥,他官网的图片都是这个风格:
还有个宣传新的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的视频,一大半的时间都是他的镜头,都是这种画风:
也不难理解,经纪公司会根据艺人特点给艺人一定的定位,并按照这个方向打造个人形象,有的定位成小鲜肉男模,有的定位成性感女郎配上梦露的经典动作,有的定位成暗黑风格魔法师般的指挥,还有的定位成表情帝。这些东西和演员,歌手的运作是一样的。
这也是我一直在钢琴世界重复的观点,弹得好不好、音乐深不深,和知名度、出场费、社会地位,没有直接关系,有些时候经纪公司其他方面的运作占大头。郭德纲说相声界出名是要“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扶持”,古典音乐界也是类似的。
Gulda先生工作维也纳音乐厅有个会员机制,就是开票的时候会员是可以先买的,过一段时间之后,非会员才可以买。世界上最著名的钢琴家,社会活动家,他在维也纳音乐厅的音乐会,会员买的比例非常非常少,而买他的观众,很多是平时不怎么过来听古典音乐的。当然,这样也很好,他能把如此艰深,大量背景知识也只不过能略知一二的杰作,让普通人感受到,并走进这个看似高的吓人的门槛,对于整个古典音乐来说,应该不是一件坏事。
个人认为,弹得好听,和弹得好听的同时钻研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音符都是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深思熟虑出来的,这是大多数商演钢琴家和钢琴大师的区别。Jan Lisiecki虽然年轻有为,被很多大师看好,但是还是属于前者的。当然,对于他这个年龄的艺术家,才华横溢,充满激情的演奏,也比十分理性,冷静大脑的演奏更符合人设。
上段所说的后面一种钢琴家,在知名度方面往往远不如前者,所以在2018年,大多数掏钱买票的观众,对于一年几十场上百场商演钢琴家兴趣更大,对于正在向大师的路上前进,一年只开几场音乐会,场场精品,但是还没达到大师口碑的钢琴家,兴趣不是那么大。因此这些人的票价也低很多,只有当这些人在学识和名气同样都达到大师级的时候,票价才有可能和商演钢琴家在年轻的时候差不多。
当然,这两种音乐家是无法互换的,这个世界需要各种各样的人,去entertain不同口味的听众(有一部分不是听众是观众)。这两种钢琴家需要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很多商演钢琴家即便人到古稀也无法成为那种钻研细节到可怕程度的大师,很多场场精品的钢琴家往往也无法达到隔几天一场的演出强度。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喧嚣卡
千斤顶
照妖镜
下一页 »
返回列表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打卡练琴
求谱|回答
钢琴商城鉴赏
钢琴谱
钢琴音乐
钢琴入门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钢琴世界公众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